標籤:

「盒裝飲料口朝上向外倒」的方法是正確的嗎?

如圖。

最近被微博上的那些諸如「你不知道的十個生活小知識」之類的gif動圖各種洗腦。我之前按照這個方法倒了一次這種盒裝果汁,直接潑到杯子外面了好嗎?還順著盒子的下方稀稀拉拉流了一桌子。

我這兩天特別留意了一下超市賣的這種包裝飲料,沒發現這類包裝盒上的使用方法中提示消費者要這麼倒。我上周去日本出差,在超市特別看了看,像圖上這種豆乳飲料,咖啡飲料或者乳類飲料也都沒發現這種倒法的提示文字。

如果這種倒法是合乎理論,並且在飲料行業內部公認的正確方法的話,為什麼一直沒有普及給消費者?而是通過微博和朋友圈的中老年文章和搞笑及科普gif的方式傳播出來?


題主你估計是倒太快了:不論哪種方法,只要液體堵塞了出口的氣體流通造成內外氣壓差,效果都是一樣——噴。

作為一個需要在實驗室掰扯上至5加侖大桶(約20 L)下至0.5 mL離心管的研究人員怒答此題。

一般來說,最佳傾倒方法取決於兩個容器形狀、容器開口大小、容器容積、液體容量等等。這裡僅舉例討論一個與題主問題類似但很極端的情況:當你需要從裝滿20 L的桶里倒液體至1 L的燒杯,哪種方法更勝一籌。

首先需要單人操作,意味著單手控制桶的高度、傾斜角度、結束時機,另手還要穩住燒杯。故而需要利用桶的底部為支點,用一手緩慢傾斜桶,另手將燒杯盡量接近液體出口。如下圖。

相比之下,左側方法由於出口低,當桶較滿時,液面極其容易高於出口,流出液體會閉塞出口空氣流通,容器內部積累的低氣壓會導致空氣突然吸入,隨之而來大量液體噴出,吸氣,噴液… 之循環。故而不但需要努力控制桶的傾斜角度,雙眼還需要隨時捕捉噴洒的液體走向,並用持燒杯的手作應對… 如果沒有常年開車練就的麒麟臂,以及迅速關閉播放器窗口的反應速度和精度,不建議嘗試。

在此情況下,更好的辦法是右側那個,由於出口在上面更容易讓空氣進入,液面流出可以持續平穩,可以更優雅地單人操作。

當然也有前提:右側方法在容器內剩餘液體較少時反而費力,不如左側方法。所以具體哪個更適合,還是得看情況。

20170110更 鑒於手機排版雜亂導致有人無法理解什麼叫「還是得看情況」,特補一圖說明。


是真的,用你的透視眼,看看裡面的液面高度你就明白了


其實這不是一個正確與否的問題,而是好用與否的問題。

最初的設計者到底在設計上考慮的是哪種倒法已不可考,都是後來人發現哪一種更好用才決定用哪一種的,比如上面這個方桶,與方形飲料盒大同小異,你說他該怎麼倒?

第一種方式?不好,出油不平穩。

第二種方式?不好,一開始會灑在桶面上。

而且蠻重的。

我採用的方式是側著倒,藉助一側為支點,最省力。

不過如果桶里的液體不多,一般是選擇第一種方式。

萬事無定,方便先行。思考題

下圖油桶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把裡面的油弄出來呢?

答案,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用油泵了,用虹吸的各位可要選好管子,太細了的容易堵住,不過上來就虹吸的各位╮( ̄▽ ̄"")╭也是牛逼。當上述兩種方法都不可行時,就只能倒了。


我一直以為正確的方法是把盒邊的三角剪開。。


當盒子中的飲料還很滿的時候,大家難道不是這樣倒的么?


我直接就著桶喝=A=

就是這麼任性!


我一般都是用擠的

不存在倒不出來的問題

也不存在氣孔的問題

(滑稽)


我也試過了。一樣倒的滿世界都是。


都是錯的。

如圖

杯子放桌子上飲料非要拿那麼高

這不是作死嗎?你以為你賣油翁啊?


倒飲料的時候是否能平穩的倒出來,還是要看盒子內的液體的高度與瓶口的位置。

只要能保持液體平面在出口,液體就能平穩倒出來。

所以,口在下,傾斜角度要小一點;口在上,傾斜角度可以大一點。

還有些細節不同同情況,稍後再更


為什麼。。。你要嚴格按照圖2,那是個誇張,正確做法應該是圖2把杯子上移到貼盒子出水口再倒,不過倒過第一次之後就轉過來採取圖一就好了。

估計是因為商家覺得這樣說明太麻煩了,反正會不會咕嘟咕嘟的撒出去也不影響銷量,聰明的你肯定會試出來的

呃,圖片是ps隨便擼的,比例好像問題挺大,意會意會(水平面默認為桌面,我畫完才意識到補一個桌面比較好,但是ps擼的好麻煩,下次裝了cad再說吧)


開口在下,液面高,底部水壓大,射的猛,射的遠。

開口在上,則反之,液面距離開口很淺,壓力小,射的近,射的沒勁,你還要靠調節角度來控制


謝 @狐濤濤邀,正確。

據開咖館的答主我無數次倒1L裝牛奶的經驗,在不打小孔的情況下,小角度傾斜盒,大概15度這樣,手逐漸捏緊牛奶盒為主,傾斜為輔,直至個人感覺手再難以繼續捏時放鬆手同時直立牛奶盒,重複,傾斜角加大再來n次直至牛奶足量,避免抑揚頓挫,動作越柔和連貫效果越好。

======================================================

以上回答因為手機碼字的緣故,能簡則簡,本著知乎精神,現在坐在電腦前做一些補充:

因為大學實在太過無聊,大學城新校區環境又太過惡劣的緣故,和同學在大學城開了所在大學城的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咖館,偏偏開業不久就遇上了紐西蘭奶源問題,致使國內市場奶源緊張,到了二三線城市這裡問題就更加的惡化了,於是乎咖館的1L裝牛奶下至伊利蒙牛,中等如雀巢維記,上至愛氏晨曦和保羅,都用過一輪,所以私以為對這個問題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先說原理,之所以牛奶在傾倒的時候會發生樓主所說的情況,是因為牛奶,尤其是剛開封的牛奶在傾倒是如果完全封住液體出口,牛奶向下流依靠的是自身重力,這是牛奶盒內部趨向真空,當出口處的大氣壓力大於牛奶的重力時,環境會將一個氣泡往牛奶盒內壓去,然後牛奶盒內外氣壓趨於平衡,與此同時,牛奶中斷向下流,正是這一周期的不斷重複,使得牛奶傾倒不連貫,出現困擾樓主的現象。

所以:解決以上問題有兩個思路:1.傾倒中始終保持氣壓平衡。2.傾倒中始終保持氣壓不平衡。(顯然,答主我提供的方法採用的是思路2)。

然後我們來看看眾同行的傾倒牛奶的方案(一下均為個人觀點,並且概不負責):

星巴克在傾倒牛奶時採用的是拉開牛奶盒剪角,用剪刀平行於頂面短楞剪一刀,然後開始傾倒,這一方法完全不能解決樓主所面臨的問題,咚咚咚現象最為嚴重,好在星巴克的杯子大……所以如果留心觀察,應該也可以發現不少星巴克的店員能把牛奶盒捏得不成樣。除此之外,剪角有時會記憶性向下,還會造成殘留的牛奶滴向吧台,業界最傻……

而麥叔叔的咖啡(Mc cafe)用的是維記屋頂,打開後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菱形開口,所以即便是新打開的牛奶也不會完全封閉開口,產生咚咚咚現象,而缺點則與另一側打小孔相似——不利保存。

至於伊利和蒙牛,1L裝的在塑料開口內會有一層鋁箔,用我上述的方法傾倒時,在過程中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傾倒後鋁箔上會形成殘留,對盒內牛奶產生二次污染。

而我給出的方法最適合的則是用於圓形螺旋開口的牛奶盒,捏牛奶盒動作的目的在於使得牛奶其實是被擠出去的而不是流出去的,在牛奶被擠出去的同時盒內也沒有空間讓空氣迴流,而在收的過程中,手對牛奶盒擠壓的力量撤去的過程中,隨著牛奶盒的回彈,大氣壓力向通過開口將空氣向牛奶盒內壓去也使得牛奶能快速的斷流而不外灑,小角度的傾斜也使得牛奶盒能更快的直立。到此,一個傾倒過程完成。

實際上,一般出現咚咚咚現象最為不可控的時候是牛奶盒新開的時候,而在用了一部分的情況下,只要慢慢倒,不讓牛奶流出時完全封住出口,則上述問題基本不會出現。

(以上所有物理名詞不作準,大家理解就好。)


就像實驗室傾倒液體一樣啊,容器口相互接觸避免外流並且杯子略微傾斜也是防止外流啊。至於你們說什麼倒的時候盒子內氣壓變化影響傾倒,保證有開口不就好了嗎……

這樣,或者題主你大可在盒子上扎個洞……


我只想說為什麼一定要在兩個答案中選一個?我就習慣橫過來倒,可以換氣保證倒的流暢,同時也不會在收的時候流到外面。


對於圖中果汁包裝,其實有一種更優化的傾倒方法。

1. 先上結論

2. 再討論原理

模型比較粗糙,且作拋磚引玉之用。

2017.01.08


都喜歡把瓶子拿那麼高,是不是有毛病

放低了,對準才是正確做法呀


搞個大杯子,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黑即白

老娘橫著倒你又奈我何


都錯了,

直接打開懟著喝不就完了么


一個思維縝密,考慮全面,行為穩重的人在拿起這個盒子的同時就能通過其重量判斷並選取了最適宜操作的行為方式。比如說盒子如果是滿的,我會把接飲料的杯子離盒子的出口盡量近,保證灑出的少一些……

所以我認為這個事情取決於人,而不能浪費時間討論盒子的設計和操作的方法。


第一種不要立馬橫過來,緩緩地傾斜倒也能有第二種的效果

第二種確定不會沿著盒子上表面流下來?


第二種的泛用性較低,射程也較近,容易形成從盒子上流下來的尷尬情況,然後當裡面飲料少的時候一定會變成第一種(手動滑稽)

還有我喜歡對嘴吹真是抱歉


我想說的是,我就是口在下倒的順暢。我買的飲料,想怎麼倒怎麼倒。用得著別人來bb?


靠譜,我已經如此倒過4l牛奶和近20l果汁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嘛

「不要買盒裝的」


從本題可以看出物理學素養的平均水平。

本質在於波的波長以及共振條件與液面面積以及液體深度等因素有關係。

從現象上看,就是,對於滿瓶液體,口在上,液面面積大,液面相對比較平靜,但是這樣由於瓶口離杯口較遠,以及瓶口設計的問題,不太好操控。

應該怎麼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誰有權利說哪個對哪個錯??!!

如此而已。當然可以建立模型詳細討論,不過有必要嗎?

相信在工業上,類似的問題早已被解決了。


這讓我想起幼時學書法時候倒墨汁的情況。當時用的是徽寶墨汁,便宜又大瓶。就像這樣。

當時拿瓶子的方法是拇指和食指捏著前後,向左右方向倒墨汁。(由圖片方向看去)然後,墨瓶的左右就會流滿墨汁,而且倒滿瓶的墨汁時一不小心就會讓墨汁奔涌而下,濺的到處。

後來,我長大了。發現手指握著左右,前後傾斜著倒才是正確的。前後瓶身比較窄,不容易沾在瓶壁上。

所以我猜,倒果汁的時候能不能試試前後傾斜著倒,並且盡量沿著杯子壁。


道理很簡單呀,倒得太猛的話液體會完全堵住出口,隨著液體出來盒子裡面沒液體的地方就成真空了,壓力很低,到了一定程度,氣體就會從出口壓進來,這時候就會濺得到處都是。如果倒慢點,保持出口一些空隙就不會濺得到處都是。如果是把整盒飲料都倒出來的話,只需要在出口另外一邊掀起一角,剪一個小口子,讓氣壓平衡,就不會亂濺了。


大一普通物理流體力學裡面是說小孔流速為根號下2gh(大概印象,錯了不怪我!),於是傳統方法對於滿的飲料可能會導致掌握不好角度撒出來,但是

飲料剩的不多的時候你看看看用第二種方法能倒出鬼來!


實踐過就會知道。

口在下面,隨著桶裡面液體滿口噴出來,騰出來的空間總需要空氣補充,但是空氣和水一進一出總在搶路,於是裡面的壓力一會常壓一會偏低,「呼嗵呼嗵」射程一遠一近。。。。


為啥我都是側著倒?


確實倒出來水流比較穩定,我想是氣體比較容易進入盒內的原因。不過不好瞄準。


老友記裡面有一個解決方案。


其實我更喜歡側過來 (誰讓你急了 慢點倒不就好了 )


我按圖二弄了一桌


這種事情這麼多人用理論來說是。。。第一種方法費力但落點好控制,第二種方法省力但落點難控制(就像題主說的灑出來),反正怎麼方便怎麼倒唄


都是錯的,應該挨著杯口倒


這也不是什麼需要搭建一個直線加速器才能驗證的事.

不就是買瓶飲料, 兩邊倒一下就能明白的事么?

至於道理也淺顯直白, 無非倒出口進氣的時候斷流, 後續液體就會衝擊噴涌.

所以進氣口離開液面深度越大, 衝擊的水流也越強烈. 反之則越弱.

如果你能保持進氣暢通, 那麼水流自然就綿綿不絕無激射之虞.


吃貨表示都是整盒直接喝的


問了日本的全職太太們,她們說都是正著倒沒反著倒過,並表示圖片里豆乳會撒出來的原因是作者沒有常識只想耍帥 離杯口這麼遠倒豆乳容易撒出來的肯定的,請不要把鍋摔給正反,正反很無辜。

以及我已經以為キッコーマン的大包裝的設計不是用來直接對嘴喝來的嗎,自帶一個小吸管狀的開口喝起來特別方便,一口氣喝掉大半感覺超級棒(о′?`о),誰要倒出來一點點的喝。

最後安利キッコーマン豆乳大包裝的特濃味和小包裝的栗子味香草冰激凌味。味道超級棒(*′ω`*)


其實我倒是覺得第一種方法好一點,但是首先第一點是不要像圖上那樣90度傾斜的著倒,慢慢倒出來就不會灑了,之所以覺得第二張圖不太好的原因是,當這盒牛奶是剛拆的時候,你倒出來牛奶從盒口會先倒在盒口那一面的包裝上,等到你傾斜到一定角度的時候才能倒進杯子里……反正剛拆的這些個盒型飲料要倒出來都只有一個辦法最好——慢慢來。


難道不是對著嘴直接喝。。。。。


瓶口朝上向外倒是正確的,但不是任何時候都必須這樣。

主要是倒的時候不要讓內部液體堵住整個出水口,否則稍過一點時間由於盒子內外的氣壓差,外部的空氣會倒推液體會流入盒子以打開一條通氣口來平衡壓力差,壓力平衡後,內部的液體又會猛地從通氣的這個部分衝出來,此時就非常容易濺的到處都是。

當你把盒子裡面大多數的液體都倒出來後就可以換到出水口在下面來倒水了,但是仍然要注意不要倒的時候把整個出水口都堵住倒。

其實這種小技巧要掌握還不如買個隨便倒都不會堵住出水口的盒裝飲料,比如下面這種,幾乎不會濺出來,你好它也好,把時間省下來考慮點別的事情吧

注意上部的圓口

倒水的時候是這樣:


靠近文明,貼近方便。

倒不進杯內說明你短

倒到杯外說明你軟……


還真有問這個問題的,一定要答一發。

##以下均為不嚴謹的定性的討論,實驗均為本人使用右手在一個標準大氣壓的自家廚房內完成,唯在此基礎上保證實驗重複性。##

前一陣我也看到網上流傳的「xxx種小竅門」,當時還在想「我擦原來要這樣」,找機會試驗了一下,特別是這個反著倒飲料的「小竅門」:

首先請主角登場

1.89升的紙盒,裡面還剩約二分之三的液體。至於裝滿的紙盒的情況,我在後面會討論。

首先試一下「正常」的方法:

可以看到流體基本上封堵住了容器出口,理論上這時進入容器內的空氣會減少,容器內外會產生氣壓差,進而造成如網上「小竅門」帖子中描述的不穩定湍流,但是,實驗中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那麼下面來試一下「小竅門」的方法:

可以看到,流體在倒出過程中亦處於近似穩定的狀態,與「正常」倒法效果接近。

但是,用這種「小竅門」的方法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倒飲料過程的一開始和最後會出現容器頂端凸出夾縫的部位阻礙流體的路徑,說白了就是飲料會衝到中縫然後灑出來,像這樣:

我也用另一盒一樣形狀的裝滿液體的紙盒重複了實驗,得出了一致的結論:

1. 實驗中所示的「正常」的方法沒有明顯的操作上的不妥,只要有常識性的掌握手持的力度和液體的流速,並不會出現網上帖子中那樣誇張的湍流。

2. 如題中所述的「小竅門」的倒飲料方法,對於這種頂端成橫置三稜柱的紙盒實用性並不更高,相同實驗條件下與「正常」方法液體穩定性相近,且會出現紙盒阻礙流體的情況,如要嘗試請做好心理準備。

後續實驗:

以上只是頂端為三稜柱形狀的紙盒,日常生活中還有其他形狀紙盒的存在,比如普通的長方體的紙盒,對於這種形狀我也試驗過,結論也是所謂的「小竅門」方法完全是災難性的失敗,以後有機會上圖。

至此我的結論是,網傳的倒飲料的方法屬於嘩眾取寵,並不具有實用性,飲料紙盒的開口設計在了某一端就是要從那一端就近傾倒的,這樣的設計並不反人類。


我親手試過,反過來倒潑了一桌。


我都直接往嘴裡到,無關上下,不撒就行……


倒牛奶一定要舉那麼高?難道不可以挨近杯口倒???


估計題主買的口子是平的 沒有突出來一部分 如果有突出來的 第二種方法確實可行


都是錯的,最好的方法是拿一個軟管用虹吸原理倒,省時省力還倒的乾淨。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在第一種基礎上把下面的三角拉出來作為引流…


直接喝啊!


親自試過,都差不多,都會濺


如果要倒出來為什麼不應該是減掉一個角?


實際上弄的飲料流的不穩的主要的鍋是液體把出口封死了,流了一部分液體以後空氣需要進入瓶子,但是口又被液封了,只能頂起來液體以氣泡的方式進入,這麼一來一是氣泡上去以後液體有衝擊,二是氣泡到頂以後氣壓增加,飲料流的就會突然變猛,這麼一來一回就灑的滿世界都是


這個倒是沒錯,題主你估計是倒的太快了或者人為的擠壓容器,用第二種方法在容器滿的時候不會輕易就噴出來,根據經驗 裡面剩餘不多的時候就用第一種方法


本來就沒有任何依據,倒不清楚說明手抖…得加強鍛煉


難道不是在倒的時候用手輕輕擠壓瓶壁嗎?特別是比較滿的時候,擠著倒一會然後立起來一下,再倒一會,這樣就不會噴了。


曾經試過,

成功倒了一桌子,

還沾了一盒子和一手。

後來再也沒再嘗試。

後來決定用原來的方法慢點倒唄,加上稍微擠壓盒子,更容易出來,更不容易出現氣泡倒灌造成的波動。

那什麼,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飛機上空姐怎麼倒果汁的?


我都是對嘴喝的,豈不是大錯特錯了?

為什麼不放一個玻璃棒引流呢?


先前本人想當然地一直使用第一種倒法,一直被噴濺問題困擾。直到在法航航班上看到空姐倒果汁倒牛奶。。。

第二種倒法可以有效防止液體噴濺。為了防止下落的液體落在盒子上,空姐是將飲料盒沿最長軸旋轉了一個角度,而非單純地沿著底面短邊旋轉。如下圖所示。

盒身傾斜角度不能太小,不然還是會落在盒面上。


可能跟傾斜角度,還有飲料密度,濃稠程度有關。


感覺就像小時候給小型玩具zi水槍(不帶加壓的那種)灌水一個道理,只不過是出水而已,水槍的注水孔也是類似的小圓孔,如果直接吧水槍泡水裡,效率不高,反而是7成8成的口泡水裡效率高,倒水也是啊,別一股腦讓水都堵在出口就行了,口朝上往外到無非就是讓那些心急的更容易做到而已,如果夠有耐心,開口在中間我都能給你平穩倒出來


抱瓶吹的表示不用在意這些細節


如果一次性倒完的話 我都是在另一側打個小孔


倆種都可以 滿的時候因為空氣進去不了 裡面氣壓低 所以正著到斷斷續續 因此反著倒 而當裡面液體少了 氣體進得去 正著到就更合適了


特么這種設計不是讓你們插吸管的么?為什麼要錯誤的以為是倒出來的孔?


我買的飲料 怎麼倒關你什麼事哦


推薦閱讀:

養玉 有科學根據嗎?
如何看待安徽萬畝袁隆平超級稻減產絕收,被下「逐客令」?
如果核聚變發電真的投入民用,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蝴蝶效應和連鎖反應有什麼區別么?
超人的超級力量的能源到底來自於哪裡?

TAG:科普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