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與「飛馬踏燕」兩個名稱,哪個好?


謝邀。

「馬踏飛燕」更好一點。

個人理解:馬踏飛燕,是一「飛」兩用。只有飛奔的馬兒才能踏住飛翔的燕子,一匹安靜地站著吃草的馬,怎麼去踏一隻正在飛的燕子?

簡單說:馬踏飛燕,潛台詞就是:一匹(飛)馬踏了一隻飛燕。

兩者都是迅疾的動態。

至於飛馬踏燕,這裡面的燕子是靜態的。

我們也可以說是一匹飛奔的馬兒踏了一隻死燕子,是吧。

這裡只突出了馬是動態的。


馬踏飛燕,因為飛馬一般指有翅膀的馬。


我就說一句,那是隼,不是燕。郭總是瞎說的,別上當。


飛馬踏燕感覺就像一匹會飛的馬踩死了一直燕子′_&>`


謝邀,那隻馬不能自己飛,所以嘛,飛馬之說有誤


飛馬踏燕的意象難道不是跟開汽車壓死路邊小雞一樣一樣的嗎。。。


夜深了,刷起來!看到題目首先想到了一句外行的內行話: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首先從源於生活的角度來講必須是馬踏飛燕啊。在我們所熟知的物種里只有馬而沒有飛馬,飛燕倒是經常有。飛馬就超脫了人的生活經驗了。在潛意識中會有一種與邏輯不符的感覺。所以馬和飛燕這兩個物種在生活認知里是說得過去的。

然後從藝術高於生活的角度理解,馬踏飛燕和飛馬踏燕的藝術境界完全不同呀。

馬踏飛燕是用飛字來襯托燕的速度,首先強調的是一隻很靈活的小燕子,再笨拙的馬能比燕雙飛,它已經不是快馬加鞭了,這都不是凡馬了好伐!好比嘆一個人:她沉魚落雁,貌美如花,但只遺傳了她媽的百分之八!到底贊的是誰?反正我覺得她媽一定美極啦……按這個美的比例來看,她是如花吧!

飛馬踏燕就好比過年紅彤彤的一串掛鞭,上來就噼里啪啦,好響、真響、忒特么響了、嚓!神馬時候上餃砸!沒完沒了啦!好了,已經神煩了這只不知道的神馬飛馬,燕子是不是餃子吃多了,還能不能好好飛啦! 想到這…飛馬已不是飛馬!燕也不是燕!

論了這麼多!馬踏飛燕飛馬踏燕馬踏飛燕飛馬踏燕……………一起斷句吧!


這問題問的明顯初中課文沒學好

當時就解釋了「馬踏飛燕」的妙處


馬踏飛燕 這一說法還是比較多的。

燕子在天上飛,而馬兒一躍飛天,奔跑在飛燕上,這種氣勢還是比較的霸氣。

而飛馬踏燕呢,給人是天馬,馬兒本來就會飛。

至於怎樣的叫法,我認為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強迫症的人糾結罷了。


首先肯定馬踏飛燕好啊,另外他還有個官方名叫馬超龍雀,覺得也沒有馬踏飛燕好,小時候在書上看,感覺這得老大一匹馬了,後來見到實物,不到半米長,也不高,都懷疑他是不是假的啊。


馬的為什麼要踏燕,@燕兒


HERMES


馬踏飛燕,此處強調馬的速度飛快,可以踏在飛燕之上。一般認為燕子低飛速度很快,漢代工匠為表現漢馬的驍勇迅速,特將飛燕設計於馬的腳下,以表現馬的動態,可以說該作品設計的栩栩如生,用馬踏飛燕也很恰當。


謝邀,馬踏飛燕。


謝邀!

我喜歡馬踏


謝邀

叫「立馬滾蛋」最好。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字表達重要的不是名稱的好壞,而是文字表達與意境的結合。糾結於各種自圓其說的解釋固然有助於評價名稱的好壞,而實際上參照這些蹩腳的自圓其說也許不同的名字也僅僅是不同的代號而已。


.

兩個都不好,都是誤導

¨¨¨¨¨¨¨¨¨¨¨¨¨¨¨¨¨¨¨¨¨¨¨¨¨¨¨¨¨¨¨¨¨¨¨

某名人作為歷史學家,為張氏族人的家寶命名為.「馬踏飛燕」,實在是不尊重歷史。

張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張國,.夏商周秦漢五大王朝

的中流砥柱,戎狄夷四千多年的勁敵,秦滅六國後,才動張國。

張國,今之張掖,最早的經典記載,就在《詩經·小雅》之中。宣王中興,施行

周公禮樂制度,.因此有了《詩經·小雅》之興。宣王五年三月,命尹正甲父(漢

人誤讀為.「吉甫」)率師北伐獫狁,戰之六月仍膠著。王命張侯中(漢人誤讀為.「

仲」)出兵相助,太原決戰大勝。尹正甲父給挽張侯中一道回京受賞,王賞賜重

金,張侯中用王之賞金鑄造了一批禮器,其中就有「馬踏飛隼」,作為傳家寶一直

傳到東漢的.「翼張君」.才作為陪葬入土(這是後話)。尹正甲父在府上擺了慶功宴,

邀請公卿同僚喝酒,給住在舍館的張侯中特意寫了邀請信:

160.《吉甫太師與張侯仲簡書》 (2014-05-08 08:29:55)歷史/文化

『引言』 宣王三年春,正卿尹吉甫帥周六師北伐北狄,至於六月兩軍陷入膠著狀態。

宣王緊急遣使送常服(帥服)至張國,令張侯仲率張二師支援周六師,於太原戰役一

舉擊敗北狄。尹吉甫為感謝張侯仲的大力支持,寫此請柬請他赴太師府慶功私宴。此

簡書經宣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鹿鳴》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呦呦廘鳴 食野之苹 我之嘉賓 撫瑟吹笙

吹笙吹簧 送禮百筐 你人好我 實好周行

呦呦廘鳴 食野香蒿 我之嘉賓 德音昭昭 

人不輕佻 諸侯楷模仿效 我備美酒 嘉賓赴宴遊遨

呦呦鹿鳴 食野香芹 我請嘉賓 也備瑟琴 

撫瑟操琴 和樂情湛 我備美酒 以宴樂嘉賓之心

【札記】《朱熹·詩集傳》曰:「此燕饗賓客之詩」。一言中的,吉甫太師(此刻已取代皇

父為太師)寫此請柬,邀請隨周王師歸京、住在舍館(賓館)的張侯仲參加太師府北伐

慶功宴。可惜朱子治詩四十年,也不知他所謂「燕饗詩」的原始體裁是什麼。

從春秋至滿清二千多年來,「由周王宴請群臣嘉賓,到一般貴族宴會,乃至鄉飲酒時及科

舉時代鄉試放榜後為有關舉子、鄉貢士舉行的宴會上,均歌《鹿鳴》(程自信先生語)」。

可惜古今中外的詩經詮釋學家,二千多年來,皆不知《鹿鳴》為何居《詩經·小雅》之首,

吉甫太師小雅之父也!自周公於武王室創建「禮樂制度」後,周王室再未沿襲這一美政了,

直到吉甫太師力諫宣王復興「周公禮樂制度」,從而造就了「宣王中興」。因此,我們後人得

以有《詩經·小雅》可賞心悅目。厲王室著名的「六卿八簡」,亦為青黃不接時之樂歌,召

穆太保復興《大雅》之功。

此次宴會後,六位嘉賓之一的張侯仲寫了一封感謝信與吉甫太師,即詩三百之名篇《六月》。可惜二千多年來亦沒有人能讀懂。

吉甫,甲父之鄉音字誤。漢學之徒於國學(周學)被秦學阻礙,在詮釋國學經典時,「同

音字誤」、「近音字誤」、「鄉音字誤」等失誤,在所難免。漢學之徒的「訓詁通假學」·便是因此

而產生,國學之晦上加晦。

此簡書作於宣王三年春,吉甫正卿一戰成名,升任太師、授予彤弓(有權調遣諸侯)。

167.《張侯仲與吉甫太師簡書》(2014-06-13 08:24:41)歷史/文化

『引言』 ..張侯仲出兵支援王師,決勝太原,太師邀他一同返京,請王賞賜。

期間,太師府慶功私宴亦邀請他赴宴,宴後回歸張國後給太師寫了這篇讚頌

信。此簡書經宣王室大司樂譜曲後,題名為《六月》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

文如下:

六月熙熙 戎車整飭 四馬騤騤 載來帥服 

獫狁如熾 用我應急 王令出征 匡扶王國

四馬鐵驪 步伐嫻則 惟此六月 祭祀帥服 

帥服祭成 日三十理 王令出征 以佐天子

四馬彪獷 大馬高頭 搏伐獫狁 以助吉公 

威嚴翼翼 共武同服 同服共武 安定王國

獫狁討辱 佔據焦獲 侵鎬擾方 直逼涇陽 

軍旗鷹章 飄帶泱泱 先車十乘 率先啟行

戎車行安 起伏輊軒 四馬敏捷 載車精嫻 

搏伐獫狁 決勝大原 文武吉甫 萬邦楷憲

吉甫宴喜 受王福祉 同歸回鎬 周行永久 

宴請諸友 煲鱉生鯉 諸侯誰在 張仲孝友

【札記】 六月,夏曆六月。夏禹建國於正月春日、商湯建國於十二月已日、

周文建國於十一月辛日,所謂「夏商周三正」是也。正月,即征月,建國之月。

至今國人言「正月」還沿襲五千年前的夏語讀音「征月」。子曰:「行夏之時,乘

殷之輅,服周之冕」。夏商周皆行夏曆矣,張國(張掖)至今夏

歷六月仍為最熱之月。

張氏族人,夏商周秦漢五代匈奴之宿敵,文王建國封為侯爵之國。出土文物

「馬踏飛隼」即為東漢張氏將軍之物,比霍氏將軍之「馬踏匈奴」更具藝術性。《

朱熹·詩集傳》曰:「侯,維也。」失之,侯,侯爵。張仲,「張中」之字誤,張國

國君。朱子又曰:「常服,戎事之常服。」失之,指帥服。宣王賜張侯仲以帥服,

以示其征伐之合法權也。滿堂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市市長卻擠身其中,「侯誰

在矣,張中孝友。」無不自豪!

《朱熹·詩集傳》曰:「來歸自鎬,我行永久,歸自鎬而行永久也。」失之,自,

「至」之誤字,漢代五經博士之同音字誤。我行,「我的周行」。詩三百中的十個

「行」字,古今中外的詩經詮釋學家竟然無一人能正確詮釋。

此簡書作於宣王三年秋,太師府慶宴之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飛馬踏燕!!!

從字面上看,馬踏飛燕說的是一匹馬撞了狗屎運踩死了一隻飛著的燕子,而飛馬踏燕則是一匹飛起來的馬踏在飛著的燕子身上。

從意境上看,馬踏飛燕強調馬是凡馬,只是跑的很快。飛馬踏燕強調馬是天馬、飛馬,速度快到飛燕(龍雀)。從本意上看飛馬踏燕更符合原意。

個人認為馬踏飛燕、馬超龍雀這兩個名字改得實在是個敗筆!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29]安徽濉溪臨渙城址考古勘探及發掘獲重要成果
[考古日報Vol.126山東滕州大韓村盜墓系列報道3]趁除夕夜下手盜掘,專門安排人員盯梢警方
[考古日報Vol.126山東滕州大韓村盜墓系列報道1]公安部:每年立案逾二千起
[考古日報Vol.121]山東濟南濼安路西延工程搶救性發掘一座漢墓
音樂文物在中國音樂史學研究中有何作用?

TAG:考古 | 修辭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