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繁榮和隨後的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麼?

聽說那個時候日本的經濟狀況如日中天,直追美國。可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又被美國給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

很好奇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隨後經濟危機出現又是為什麼呢?

對於當今中國經濟有沒有什麼借鑒的價值呢?

補充說明:

日本在科技領域,也是有很多創新和成果的。總感覺經濟危機來的比較突然,背後有沒有什麼深層系的原因?

大家踴躍討論吧。


資產負債表衰退+老齡化少子化導致的。前面這個詞是專門為日本發明的。

樓上有人將問題歸咎於廣場協議,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廣場協議只是導致了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並不能解釋泡沫破滅後為何日本未能恢復過來。

泡沫破滅之後,由於不當的救助,很多應該死掉的企業沒有死掉,變成殭屍企業,這些企業的經營目的,也從利潤最大化變為負債最小化,想盡辦法去杠杠,即使銀行利率極低,也不願借貸擴張。按專業術語來說,因為這些企業沒有死掉,導致市場無法出清,資源無法重分配。

更麻煩的是,本輪泡沫破滅,是和老齡化同步的,過高的老齡化水平,直接導致了需求的萎縮,也抑制了創新能力。

在這兩大因素下,日本的貨幣政策基本失靈,即使零利率加量化寬鬆也很難拉起通脹,最終陷入通縮-衰退螺旋。


這個問題簡單來說並不算複雜。

「泡沫經濟」這個詞形容的很好,但是也算是一個並不負責任的東西,雖然形象並不具體。

金融行業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在整個80年代日本金融業可以說是登峰造極,所以有了堪比美國的假象,但是進入90年代,日本接連不斷地發生金融機構倒閉和破產的事件, 給日本的金融體製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日本第七大證券公司三洋證券公司、第11大商業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位列第四的山一證券公司、德陽城市銀行、日本骨幹證券公司等紛紛倒閉或破產,與此同時日本大和銀行因長期非法交易美國國債,導致1100億日元的巨額虧損。美國聯邦和紐約州銀行管理當局聯合下令,限令大和銀行在美國的17家分行及大和信託投資公司必須在3個月內結束在美國的一切業務,撤離美國,並規定大和銀行3年內不得在美國重新開展金融業務。而且不幸的是因為索羅斯等金融大鱷在90年代發動東南亞金融風暴,導致了日本的股市、匯市乃至整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所以至今這段經歷都是有借鑒意義的。

原因是什麼:根本上來說是日本當時扭曲的政治經濟模式,加上國際局勢變化的誘導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從國際方面來看:

1.80年代到90年代已經是冷戰後期,當初為了應對冷戰,日本成為美國盟友,,美國對日本採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日本充分利用美國在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乃至安全保障等方面對其的援助潛心發展經濟。但是在冷戰後期以及走向終結,很多答主都提到美國撤銷了很多日本賴以生存的援助,不僅如此,日本反而成為了美國在經濟,科技領域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威脅,在這個時期,美國開始利用全球霸主地位打壓日本,但是日本卻無動於衷。

2.在國際新經濟格局與第二次現代化進程和第三次現代化進程交匯的90年代,日本的貿易體制、生產體制、金融體制以及流通體制等方面都面臨著改革的壓力,然而日本並沒有做出什麼有意義的動作。

從國內來看:

1.經濟政策:日本當時積累了龐大的貿易順差,這就直接導致了通貨膨脹,然而日本採用金融緩和政策,調整美日貨幣間的比例關係,支持美元提高比值,再加上又運用從領近國家大量進口基礎生產資料(木頭,鋼鐵什麼的),扭曲似的保持了國內物價穩定。年復一年的這樣積累,直到1985年10月,西方國家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簽署了「廣場協議」之後, 日元開始大幅升值,通過美國的領導西方發達國家採用聯動和協調的日元打壓措施,促使日元升值,這首先日本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極為不利,使得貨幣先陷入蕭條之中。由於貨幣,國內扭曲的物價穩定立馬變成通貨膨脹,然而為此日本居然反覆採取降低利率的方式,以刺激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利率下調以後,資金嚴重過剩造成資本市場發展畸形,銀行,地產大面積的開始吸錢投機,證券公司與銀行、保險公司和一部分企業聯手操縱市場,扭曲國內經濟秩序。

2.政府導向問題嚴重:這個東西就如中國,政府保護國企,大型企業,認為的有前景企業,特別是地方政府,長期保護一些要死不活的企業,然而這些企業不僅很多是實體經濟支柱,更多的是借用政府的能力搶佔社會優勢資源,擠壓其他同類型企業,導致全面蕭條, 經營能力低下,缺乏國際競爭力。而特別是在日本金融監管機構權力過度集中,使官商勾結,產生了一系列腐敗問題,當國內發生經濟問題時,才會有那麼多的銀行金融機構明目張胆的去投機倒把。

3.「泡沫經濟」破滅後,不良資產大面積出現,使得日本雪上加霜:這是一種嚴重的後果,資產過多集中於非實體經濟,然而非實體經濟卻產生了大量不良資產,在1989年底,日本平均股價高達3.9萬日元。「泡沫經濟」崩潰後,金融機構貸出的大量款項,有的因融資企業破產,或因經營不善,大部分無法收回,形成了所謂的「不良資產」,這使得社會資本大幅度降低和被亂用,形成經濟復甦的毒瘤,直到現在美國官方依舊認為日本金融業目前的不良資產數目比美國金融界最糟糕的1990年還要高出一倍多。

4.企業的機制與運營概念並不適合那個年代的日本:當時的日本包括現在依舊是經營者主導,企業文化濃厚,
發展目標優先、終身僱傭制、年功序列制等等,「個人能力主義至上」,這就導致工資制度和晉陞制度中所佔的比例將逐漸增大,企業間相互持股關係逐漸削弱,證券市場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將越來越大,企業間的關係將日趨鬆散,企業聯合對抗經濟危機,政府引導企業能力無條件被衰弱,一個個企業如車輪戰一樣的陷入經濟泥潭,最後機制性的打壓了整個國家的經濟。

以上一點淺見。


我暑假交換去學了一節日本戰後史。題主你這個問題提得真不錯,這個簡直可以寫一篇論文了。下面我開始通俗地簡單胡說八道一下。

日本的經濟問題,確切的說是在90年代(失われた10年),而且其影響至今陰魂不散。

答主里有人說一開始繁榮是因為美國爸爸給了市場,不錯,可是日美關係一直比較微妙,尤其是日本後期在電器製造業等行業突然大開之後,美國就真心不再是爸爸了(其實原來也不真的是!好嘛!美國爸爸也有自己的一盤棋要下)。而且,題主提到了日本的創新力,這個也不是戰敗後一開始就有的事情,詳見《Japan Inc.》這個片子。

至於為啥會衰落,除了美國不是爸爸之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戰後世界經濟體系在後期的重新洗牌,布雷頓森林體系被衝擊,金本位不保,日元升值影響出口(80年代後期—91年,醞釀泡沫的時期,崩潰的前夕)。然後政府就採取低利率政策刺激經濟,這是催生虛假繁榮和泡沫的一個重大因素。

還有就是一個隨著日元升值帶來的,工業體系自己更新換代的問題,日本製造業雖然早期帶來了很大效益可是到那個時候已經玩兒不動了(我朝現在也是有這種趨勢)。不過這一點上,日本的汽車工業後來還算是表現不錯。

還有就是日本自身的事,遺留問題比較多。比如Zaibatsu和Keitetsu,自身的經濟泡沫,企業和銀行關係太親近貸款太方便整出了一堆虛假繁榮,銀行缺乏節制的貸款就像是美國39年危機一樣。

綜上,這個經濟繁榮泡沫就pa一下破滅了。

暑假學的東西記不太清楚了,如果有遺漏請指正。


經濟繁榮是因為冷戰,冷戰一結束,日本立刻就停滯不前了


經濟危機就是去槓桿,

一點淺見,


造成中國8月的經濟繁榮和隨後的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中國的到時候可以這樣問。


製造業的過於龐大反而是經濟的致命傷,日本的製造業帶來了大量資本紅利,導致大量外資湧入,政府壓不住外資了,說到底當年是產業結構問題,若能壯士斷腕砍掉製造業,現在也沒這麼痛苦


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出現的所謂繁榮不是泡沫經濟么?後來萎靡了十年之久,稱為「失去的十年」。

日本出現的經濟危機和逐漸恢復都是它爸爸(美國)一手導致的。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國的一半了。1985年美國籠絡其它五國(7國團體)強迫日本簽訂了廣場條約。

以「行政手腕」 迫使日元升值。實在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過度」干涉外匯市場。日本當時手頭有充分的美元外匯儲備,假如日本央行干涉,日元升不了值。

惋惜呀,日本是被去了權勢的太監。美國駐軍、政治滲透、連憲法都是美國人幫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簽廣場協定都不可能。

日本最後的結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廣場協定至1988年初,美國請求日元升值。依據協議推高日元,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協議前的1美元兌240 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時的1美元兌160日元。由於美國里根政府保持以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過口頭干涉等情勢持續推高日元。這樣,到1988年年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進一步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比如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一倍。

最後美國成功了。

日本被搞了之後,居然又向美國投誠,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美國又幫助日本慢慢走向復甦了。

如果談世界霸主,日本別想了,永遠只能臣服在它爸爸的胯下,不要問我原因。


說那個和廣場協議沒關係的我也是醉了


推薦閱讀:

第-5篇 洗洗睡吧,罵得越多,越適得其反
那些持刀亂砍人的殺人狂,到底從哪兒來?(2)
什麼是藥丸黨?藥丸黨有哪些理論依據?
謎團密布的昭和末年 —— 格力高?森永投毒案(1)
人類對容貌美醜的判斷是天生的還是經驗之談?

TAG:日本 | 歷史 | 經濟學 | 社會 | 經濟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