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設備 Thync 使用體驗怎麼樣?
http://www.thync.com/
Thync是一款智能可穿戴設備。設備由一系列與手機相連接的電極組成,用戶只需在智能手機上點擊按鈕,Thync就會對使用者產生短暫的直流電作用,讓人感覺就像喝了一罐紅牛一般神清氣爽。紐約市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的教授MaromBikson在一項針對100人的實驗中,測試Thync設備,並且發現了它的特殊功效。這項實驗有著高度的可信度,對於部分的實驗對象來說,Thync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在幾分鐘內,他們就感受到了像是麻醉劑一般的強烈的作用效果。安全性如何,有數據證明嗎?
剛剛收到之前定的 thync,測試了一下,感覺不錯。
我是三個月之前在CNN的網站上看見的報道,說有這麼一個能提神和安神的情緒調節裝置。當時我正在準備一個資格考試,一方面特別緊張一方面喝多少咖啡也醒不過來,覺得這東西不錯(如果真有用的話),於是定了一個。這都十月了才送到。
使用過程:首先裝上他們的app(目前只支持iOS),用藍牙配上對。之後把這個裝置和情緒對應的接觸條裝上(不同的情緒效果需要刺激的皮膚位置不一樣,所以接觸條不一樣),把裝置貼在腦門上,把接觸條貼到和想要的情緒對應的位置。啟動情緒模式,調整強度。時間到,完事。
裝置是一個類似餃子大小的東西,背後有兩個接觸口,用以和接觸條對接。
接觸條比較黑:隨產品的包裝里自帶十個提神的十個安神的,這接觸條不能無限次重複使用,用幾次粘性沒了就換得新的,20美元五個。考慮到 thync 本身300美元的價格,這種商業策略很卑鄙,搞得跟印表機廠商似的。
App:不怎麼樣,考慮到這產品全靠這 app 操作。
貼腦門是難點:必需貼到眉毛以上一個特定位置,不能高、不能低、不能碰眉毛、臉上不能有油,所以對於我這類的油光滿面的人而言用之前得洗臉。而且因為這個位置不太好找,尤其是接觸條的接觸點是在脖子梗(類似眼保健操第四節的位置)或者耳朵後頭,貼的時候得對著鏡子比劃半天,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效果:我先試了提神模式里的 Alert (10 minutes), 一開始強度不夠,於是按app里的+號加強,加到72/100,有感覺了,有點像是針灸的那種灼熱刺激感,但是不疼。我一向都是做人一地肝膽,論豪邁人生成敗,於是接著加,加到了90多。相當刺激。
用到五六分鐘左右心理感受出現了:腦子變得清亮了,情緒變得愉悅了,就像早上起來在森林公園裡散步時的感覺。有一個評論說,「 a stimulated clarity – as if a mental fog we werent even aware of had been lifted.」 比較貼切。有點像George Costanza不泡妞之後的效果:
緊接著我又試了安神模式里的Guided Unwind (10 minutes)。這個沒提神模式皮膚刺激感強,基本是很熹微的一絲,不過心理效果似乎更直觀。我用的這個模式有語音提示,用到第六分鐘左右的時候,語音提示說:「想想你的煩心事兒——還煩嗎?」
哎,還真不煩了。心裡是一片的安逸感、放鬆感和樂觀情緒,就像馬太福音里那句話:"Take therefore no thought for the morrow: for the morrow shall take thought for the things of itself. Sufficient unto the day is the evil thereof." 或者就像Chandler Bing說的:
後勁:
一個多鐘頭過去了,我現在情緒還是挺愉悅。至於提神,本來我就不困所以不太好確定效果。我剛才試著讀了一下英文版的純粹理性批判,竟然能讀下去。這麼說也許有效。
總結:
注意,這種產品的主觀性太強,一切評測都不應該被給予過多的權重。對我個人而言,效果不錯,尤其是安神模式,有很明顯的舒緩效果。另一方面,由於這個產品並沒有經過FDA的審核("The FDA exempted the Thync System from 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s requiring pre-market clearance or approval"),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應該保持審慎:不需要的時候不宜隨便使用,只在心情低落或者相當疲勞且咖啡也不管用的時候才用。
值不值得買?300美元的價格我認為太高,而且接觸條的價格也不合理,我認為以後降價之後再說也不遲。
其他評測:This Gadget Gives You a Low-Voltage Pick-Me-Up - WSJThync review: Where we just say yes to a drug-like, brain-zapping wearableNew gadget claims to zap you til youre zen: Does it work?完了,騰騰關注了
坐等報告Marom Biksonhttp://bme.ccny.cuny.edu/faculty/mbikson/BiksontDCSdosage2008.pdf看這個人確實做了好些研究 大家邀請一些生物 心理 或者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的大牛幫忙看看?
李小龍就是玩電擊刺激人體發揮極限,最後玩死了。
推薦閱讀:
※項鏈細胞:氣味信息處理的新邏輯
※專欄專屬小密圈「腦人言」開通了!
※動物做夢嗎?
※我們大腦的「緩存」有多大?
※Module 15 General Linear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