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紅棗時漂著一層白色的東西是啥?

這是什麼??用手一捏就化了,溶於水,像麵粉一樣,手感澀澀的


謝謝大家的邀請。之前上學的時候做過一段時間的棗產品,因此也遇到過紅棗煮制時產生白色泡沫的現象。但當時主要精力在研究紅棗最終產品上,所以對這一現象並不重視,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倍感親切。

我一直以為,由於紅棗的內部結構不緊密,是一種多孔結構,因此在煮制過程中由於熱脹作用以及紅棗自身含有的蛋白質、皂苷等天然表面活性劑,內部的空氣跑出紅棗外產生小泡沫是比較正常的,但是像圖中出現的大片粉末狀的白色物質就顯得有點「不正常」了。煮紅棗產生的白沫到底是什麼?我在網上隨便搜了一下,真的眾說紛紜。

1.是否為甲醛?

有多篇報道稱這種白色泡沫是甲醛導致的。比如下面的這篇報道:

消息來源:黑心商販用甲醛泡製紅棗 專家稱可能致癌_社會民生_新聞_騰訊網

對於這種有暗訪、有實驗的新聞,如果沒有一點懷疑精神,可能很容易就相信其中的內容了。但是只要稍微思考,其實這篇新聞所得到的結論,事實上是非常不嚴謹的。

首先,甲醛是一種易溶於水的物質,且帶有刺激性氣味,容易揮發(沸點為-19.5℃)。假如紅棗真是用甲醛溶液浸泡的,那麼在高溫的煮制過程中,殘存的甲醛不僅不會形成粉末狀物質,而是會揮散到空氣中。新聞中只描述了煮棗水的味道,並沒有說聞到異常氣味,所以並不能支持白色泡沫是甲醛的說法。

其次,新聞中驗證甲醛的方法用的是快速測定液,是一種快檢方法。根據其實驗過程描述「液體現在已經變成紅色,而且顏色越來越深」,我推測該快檢方法是基於氯化鐵-鹽酸苯肼法的顯色原理。此方法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作為陰性比對的空白對照的本身也是有顏色的,容易造成誤判,另外,煮制紅棗得到的水由於紅棗色素的溶出會顯示顏色,這也會干擾結果的判定。據我這兩年做快檢實驗的經驗,快檢產品出現假陽性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新聞報道中的實驗結果很有可能是一個假陽性,即煮制紅棗水實際上並不含有甲醛。

最後,假若浸泡甲醛是為了保鮮,那麼一定是用鮮棗浸泡而不是干棗。這是因為,干制紅棗含水量較低,含糖量很高,即使不用甲醛也比較難腐敗變質,所以沒有必要用甲醛溶液浸泡。如果用鮮棗浸泡甲醛,那麼由鮮棗製作成干棗的過程,甲醛也都被除去了。原理很簡單,之前提到過,甲醛容易揮發,在鮮棗干制過程中,不管是烘乾還是晒乾,經過長時間的高溫處理,甲醛早就從棗的表面「跑走」了。本問題里的紅棗是干棗,所以含有甲醛的可能性不大。

綜上所述,煮制紅棗產生的白色泡沫基本不會是甲醛導致的。

2.是否為紅棗中的糖分?

干棗的含糖量能達到60%以上,所以這種可能性似乎是存在的。從紅棗糖組分的構成上看,其含有的糖有葡萄糖、果糖、蔗糖、低聚糖、多糖等,由於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絕大部分低聚糖都是能溶於水的,只有多糖不溶或微溶於水,所以如果白色泡沫真的是糖分,那隻可能是紅棗多糖。一般紅棗多糖含量不足10%,在煮制過程能否把這些低含量的多糖提取出來,並且形成白色泡沫甚至粉末,還需要進一步實驗才能確定。遺憾的是,目前並沒有人做過相關驗證實驗。所以白色泡沫到底是不是多糖並不能肯定。

我的看法是,一般紅棗多糖的提取多多少少都會帶著一些色素,而煮棗中這種純粹的白色粉末,是多糖析出的可能性非常低。

3.是否為蠟質?

這種可能我是比較認可的。蠟質屬於水果表面角質層其中的一種物質,另外一種是角質。水果角質層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果實水分流失、抵禦病原菌浸染、保護水果不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等等。蠟質主要成分是長鏈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三萜類化合物、小分子次生代謝產物等,因此並不能溶於水。蠟質存在於多種水果中,比如常見的蘋果、梨、橙等,當然也包括紅棗了。紅棗表皮上中的蠟質見下圖:

圖片來源於:劉志國等.棗果吸水動力學和果皮特徵對裂果的影響

由於蠟質處於紅棗表皮的最外一層,因此,在煮制的過程中,棗皮表面的蠟質很有可能脫落進入水中,形成白色粉末狀物質。但個人認為,紅棗表皮上的蠟質是微量的,在煮制過程中難以形成大面積的粉狀物質,唯一的解釋就是紅棗表皮上還塗抹了用於保鮮增色的其他蠟質。

4.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呢?

其實在2014年,已經有人專門用煮棗後產生的白色粉末來進行成分分析了。讓我驚訝的是,做這個實驗的居然只是一個初中生!而且用的是液相色譜串聯質譜的方法!仔細回想一下,大家在讀初中的時候到底在幹嘛呢?能做的實驗最多就是酸鹼滴定、鐵片加到硫酸銅的置換反應,還有各種燃燒實驗(還只是觀摩),然而人家已經用上了質譜了,我還是很驚嘆…

這個叫肖禹安的同學發表在期刊《特產研究》上的《棗霜化學成分的色譜質譜分析》,裡面描述了測這種白色粉末的過程,包括做了灼燒實驗、溶解實驗和液質定性實驗,內容並不多。從此篇文章能夠得到的信息是,棗霜(即白色粉末)是一種脂溶性營養成分,由三萜酸類化合物和高級脂肪酸組成,其中總三萜酸類化合物佔了絕大部分(92.7%±4.5%)。雖然文章的分析過程並不十分嚴謹,但的確做出了努力。

圖片來源於:肖禹安等.《棗霜化學成分的色譜質譜分析》

根據這篇文章,我更肯定了白色粉末是蠟質的這一猜測。因為蠟質主要成分是長鏈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三萜類化合物、小分子次生代謝產物,和《棗霜化學成分的色譜質譜分析》的結論基本上是一致的。

圖片:蘋果表面刮下來的蠟質

5.煮棗產生了白色泡沫,那棗還能吃嗎?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白色泡沫並不是甲醛產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棗皮中的蠟質,當然,棗中的多糖也存在一定可能性。如果是後者,毋庸置疑,紅棗絕對是安全的。如果是前者(即蠟質)導致的,這又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添加了食用蠟,另一種則添加了工業蠟。用食用蠟對水果進行保鮮是法律允許的,但用工業蠟則是非法的。與食用蠟相比,工業蠟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至於如何區別塗在水果表面的是食用蠟還是工業蠟,中國農大教授范志紅的建議是,用手或者餐巾擦拭水果表面,如果擦出的顏色是淡淡的紅色,那麼很有可能就是工業蠟。

因此,對於煮棗產生白色泡沫的現象,如果產生的是少量的泡沫,那麼很有可能是紅棗的特性導致的,可以安全食用;但如果產生的是大量的白色物質,這時就必須謹慎了,因為存在棗皮塗抹了工業蠟的可能性(也可能是食用蠟),我的建議是撇去白色泡沫,正常食用,但下次就不要再在這個商家買棗了。

大家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交流。

圖片部分來源網路,若侵聯刪。

參考資料:

1. Jin-Wei Li, Liu-Ping

Fan, Shao-Dong Ding, et al.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five cultivars of

chinese jujube[J]. Food Chemistry, 2007, 103.

2. Jin-wei Li, Shao-dong

Ding, Xiao-lin Ding. Optimization of the ultrasonically assisted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Zizyphus jujuba cv. Jinsixiaozao[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7, 80.

3.張玉芳, 劉雪梅, 單守水等. 棗皮中生物蠟的提取及性質研究[J].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13(2).

4.劉志國, 盧燕清, 趙錦等. 棗果吸水動力學和果皮特徵對裂果的影響[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5, 16.

5.肖禹安, 王紅庚, 王英平. 棗霜化學成分的色譜質譜分析[J]. 特產研究, 2014(4).


我家地處西北,有十幾顆棗樹,紅棗是我們家的家常零食,吃了這麼多年的紅棗,我發現只有新晾乾不久或者沒晾透的紅棗煮的時候會有少量白沫,晾乾久一點的紅棗就沒有這個問題。自家產的紅棗,施羊糞肥,也不外銷,也不會費勁給它打蠟,所以出現少量白色粉末是正常的,至少證明它不是陳年舊棗。


強答一下,我家裡種了好幾十畝棗樹。從小記事起就吃大棗,煮著吃那種干棗,總會出現這個白色的東西。

並不是甲醛,也不是蠟。我們叫做棗筋。

這兩天我做了個實驗,也查了些文獻,這個白色的漂浮物的確是大棗表皮的蠟質。這種蠟質是大棗天然形成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避免水分被蒸發。

大家在食用的時候,不用擔心這個蠟質會影響健康,完全無害。

如果擔心的話,可以將該蠟質漂洗乾淨。

至於打蠟的說法,純粹胡扯。

關於大棗有個不得不知的內幕,你們需要知道。

這個大棗在製成干棗後,棗商會將干棗在水裡浸泡一下,美其名曰漂洗掉表面雜質灰塵,其實是為了增加大棗的重量。

所以你們會發現買的干棗都很飽滿,其實都是浸泡的功勞。

浸泡不僅增加了大棗的重量,還使得大棗賣相頗佳。

但是缺點在於由於被水浸泡,這種大棗非常容易長蟲子。所以買的大棗要及時吃掉,吃不完放到冷凍。

如您想買到純天然日光晾曬的大棗,在市場上這是不可能的。


謝……邀……

我就是個學中醫的小寶寶啊,這種化學成分的我真的不知道啊。不過我不知道總有人知道吧,就查一查資料嘍。

【結論:大概是皂苷類物質,三萜苷類,對人有益】

過程:

隨便搜搜關於紅棗的論文,然後發現了這個:

紅線標出的地方,紅棗可溶性固體物,可能就是問題中描述的吧。但這篇論文並沒有講這是什麼成分,好難啊,搜個紅棗成分的論文也搜不出來,然後就找到了這個:

糖類含量測定的文章,這裡紅線處提到了皂苷類物質,更易溶於醇,是不是溶於水的時候有點問題呢。而且啥是皂苷啊?我也不知道。

這個和問題描述倒是有幾分相似,莫非就是它?可紅棗成分到底有啥,搜不出來很尷尬。突然意識到中藥課本上似乎有:

三萜苷類,大概就是它了吧。早知道直接查課本不就得了。

不過,其他成分是不是也會引起這種情況呢?

這幾個是有可能的,紅色部分看一看大體都能排除,所以很大幾率就是三萜苷類物質了。

那皂苷類物質對人體有害嗎?搜了搜資料,說有益處的多,有害的沒看到。

暫時就是前面說的結論了。有個顯色反應可以測定,好像還很容易的樣子,不過再容易我也沒有條件可以進行測定啊,改天有機會約一下大學相關老師或者高中初中的化學老師看看吧。


網上查到的:紅棗在采前半個月對樹冠及棗果噴施0.2%氯化鈣溶液和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以增加棗果的鈣素含量及防止黴菌感染。

我在超市買的新疆紅棗沒吃完,放了一年沒長霉(普通袋裝,常溫),就是外皮顏色不如原先的紅,有些黃。不知道放兩年會怎樣。

現在能長期保存的東西都有添加劑,只是添加劑毒性大小的區別吧。


被你的酷刑折磨到口吐白沫


同問,一般這種水會比較苦


正在煮紅棗的人同問!只是有多有少,無論從哪家超市,水果乾果店買回來的都有。


我將冬棗煮出白色泡沫,撈出可以點燃,融化結塊,成塑料狀態。請見知乎問答:棗子可以自然分泌塑膠類物質嗎?

我在知乎提問:棗子可以自然分泌塑膠類物質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948298


有說是環磷酸腺苷的,但是我個人感覺不像,而且這東西不完全溶於水。一開始以為是水鹼。但直接煮自來水卻沒有這些東西。而且我親自試驗過,大棗和小棗用清水都能煮出這東西!這個問題問了快一年了,居然沒人能回答么??有沒有在醫院的,自己煮一下,然後化驗一下不就能出結果了么!達人都哪去了??


是糖,越多越甜


我也發現這個問題很久了,不知道答案,搜索未果。看來知乎達人們都不煮紅棗的哈哈。


同問。

有沒有誰做過實驗?


同問!這個事情困擾很久了,煮完的紅棗水都不敢吃啊啊啊


推薦閱讀:

一文讀懂 凈水機到底該怎麼選?
敢吃網從食品安全向進口食品的轉型,是出於什麼考慮?
請問為什麼美國法國(特別是亞馬遜自營)不賣康寧玻璃鍋,反而中國有大量法國進口玻璃鍋?
牛老闆課堂之解凍,煎牛排第一步!
錯誤的餵食蜂蜜可能危及寶寶的性命!

TAG:食品科學 | 食品安全 | 紅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