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亂中博物館文物如何撤離?

前段時間伊拉克尼尼微附近的博物館遭到破壞,許多珍貴的文物被毀壞。我們在視頻可以看到文物都被仔細的加上了護套,但為什麼在伊斯蘭國攻下之前,那裡的文物沒有被運走。伊拉克政府沒有這麼做,聯合國也沒有這麼做,的確匪夷所思。

如果在國內某地起了叛亂或者鄰國出其不意地進攻,那麼當地的博物館的應對機制是怎樣的?是否能夠快速撤離文物?又有哪些部門配合?


1.到了戰爭的地步,這種危機肯定不是博物館能夠獨立應對的,政府層面有一攬子的應對機制。

2.現在博物館一般的應急預案中,一般包括火災、盜竊、暴恐和極大人流四個方面的內容。


可以參考抗日戰爭時候國民政府的做法

正如樓上所說的,當面臨戰爭時單純靠博物館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做到妥善的轉移跟處理的,這時候政府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政府實際上應該是有相關的應急機制的,好了,下面說說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對於文物的處理。

這裡主要說的是故宮的一些文物,可能當中也包括一些其他國有博物館的重要文物,實際上國民政府對於這些文物的處理早於1937年,大概在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就已經在著手準備了,當時出於日本很有可能入關佔領包括平津在內的華北地區的考慮,派了專人處理文物的轉移事項,當時大概用木箱打包了一萬多箱,最早是轉移到南京,後來隨著37年抗戰的全面爆發以及南京的淪陷,這批文物一路沿著長江西進,在武漢待過一段時間,後來又隨著國名政府一路遷到四川跟貴州等地,前後歷時十幾年,當時故宮的工作人員有陪同這批文物轉移,另外轉移時都有軍警押解,所以能看出對這些文物當時的國民政府重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當然不得不說這批文物跟當時很多中國百姓一樣,顛沛流離,也經歷了很多苦難。

抗戰勝利後這批文物並沒有立即運回北京,貌似很多文物還沒開箱,結果到了49年國民黨節節敗退,當時這些文物大部分又通過國民黨軍艦運到了台灣,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很多藏品就是這時候到的台灣。

總結來說就是遇到戰爭情況,大部分政府對於重要文物還是會想方設法的做好保護措施的。當然如果是私人博物館或者不是那麼重要的文物可能就要博物館自己想辦法了,很多可能會造成破壞跟遺失,這在所難免。

以上關於故宮文物轉移的信息是在很久前的一部紀錄片中得來的,貌似是鳳凰網的紀錄片,如果細節上有錯誤的話還請各位指正


參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預備把故宮文物轉移到大後方,路線輾轉從上海、南京到大西南,又搬遷到南京,於是形成了一個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後來國共內戰,國民黨敗走台灣帶走了大批文物,形成了台北故宮。

轉移文物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並且像故宮幾千萬件的文物轉移需要耗費大量人工,當時北京高校的學生也參與到製作標籤、清冊、裝箱的工作,在轉移文物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遺失和破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書畫作品體量輕好攜帶,大部分珍貴的書畫名家的作品都在對岸的故宮,如快雪時晴帖鴨頭丸貼等等,還有汝窯器,民間傳說家纏萬貫不如得汝一件,去台北故宮,就不要只顧著看紅燒肉和大白菜了。

由此可見在戰爭中,最容易轉移的是書畫類作品,它們也是最容易毀於戰火的一類。陶瓷玉器金銀器等也比較容易保護運輸,但是像石雕佛像、大型青銅器、史前遺物,則或因體量過大或因市場價值有限不易應對戰爭。

其實我認為,不應該考慮如何在轉亂中轉移文物,而是應該制訂公約或形成共識,在戰爭中不得破壞遺址和有針對博物館的任何武力行為,因為這些不只是一國的文化記憶,而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財產。


推薦閱讀:

曾侯乙尊盤真的無法複製么?
趙州橋真的是建國後內部用水泥重砌起來的嗎?
[考古日報Vol.22] 二里頭遺址中心區考古工作新收穫—2015年社科院考古所田野考古成果(九)
[第0013期後續]北京大學考古隊完成肯亞最大規模考古工作,鄭和到訪非洲基本確定,有望增補史籍記載
[考古日報Vol.137]北京房山田園洞四萬年前一男性個體的DNA成功提取測序:第一個中國古人類基因組

TAG:博物館 | 政府 | 文物 | ISIS伊斯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