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是一本怎樣的書?

亞馬遜買的很貴,評價卻很簡單,改變閱讀體驗的書?那位高人看過,點評一下,如何改變閱讀體驗?


兩個多月前的5月9日,粉絲數龐大的短視頻新媒體「一條」在微信公眾號的二條位置推送了一篇題為《美國首印20萬瞬間斷貨,2016年最燒腦的書來了!》的文章。當晚,這本單冊售價168元、被貼上「燒腦」標籤的《S.》毫無徵兆地賣出了4000多本,最終在一天內銷售額突破100萬元人民幣。在這個紙書已死的年代,竟然還有書可以一天賣出100萬!不得不說這是在這個時代已經難能可貴。

在此之前,除了英文原版的死忠粉或是出版界同仁偶爾在知乎或是豆瓣問起中文簡體版的出版進度,從《S.》身上似乎看不出任何成為「爆款」的潛質。「一條」生活館圖書類目主管邵波決定與中信合作銷售《S.》是因為他們一直關注關於生活美學的圖書、繪本和小眾文藝圖書,而《S.》又「與』一條』的調性高度吻合」。

鄧莉和邵波一開始為這本「小眾」作品定下了3000本的銷售目標,但最終的銷售數字是兩天賣掉2.5萬本,銷售額達420萬元。《S.》成為「一條」賣得最好的書,售罄前的最後一批顧客,被告知發貨日期已經排到了7月。

大家都在等待「摸」到《S.》,而等待,是因為這本書獨特的形式感,它看起來與此前我們概念里的書有很大不同。

《S.》中文版的各個附件也按故事情節隨頁碼插入。

10多年前,《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7》的導演J.J.艾布拉姆斯在旅途中遇到一本陌生人留下的書,扉頁上寫著:「看完請留給下一個讀者。」他深受啟發,構想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一本書,怎樣才能連接起兩個素未謀面的讀者呢?這就是《S.》的靈感骨架。

2011年,艾布拉姆斯找上他心目中的「天才作家」道格·道斯特,兩人攜手將構想變成了現實。

於是,一本1949年出版的《忒修斯之船》,兩個現代大學生的手寫交流批註,23個大小附件,圍繞著「誰是作者石察卡?」這一謎題的探險,組成了《S.》。2013年10月,定價35美元的原版《S.》——是一般懸疑小說價格的2至3倍——首印20萬冊,在美國亞馬遜一經發售便被迅速搶光,並且暢銷至今,現在依然是分類暢銷榜的冠軍。

鄧莉記得特別清楚,2014年7月,她第一次產生要在國內做這本書的想法。但光是拿下中文簡體版版權就花去了中信出版社3個月的時間,在通過層層關係聯繫到作者的經紀公司、往來20多封郵件、提了一整套策劃方案之後,版權終於到手。

美國英文原版的作者道格·道斯特(左)和策劃人J.J.艾布拉姆?斯。

而重頭戲才剛開始。一本極重形式感的書,需要一位挑大樑的設計師。鄧莉覺得,這個人必須是陸智昌——一位設計過《百年孤獨》《我們仨》《洛麗塔》,參與設計的書籍曾獲獎40多項的資深裝幀設計師。

鄧莉花了點時間說服他,因為《S.》標誌性的形式感同時也規定了設計的框架,留給設計師發揮的餘地不大。陸智昌最終接下了這個案子,他要在所有的標準之內做出新意。

2014年年底,中信出版社的官方微博發出了一條為《S.》徵集「影子寫手」的啟事。因為在書中,除了作者石察卡寫下的故事本身,兩位大學生埃里克和珍圍繞著書中內容在空白處寫下的12萬字對話,是串起《S.》的主線,公開徵集寫手既方便找到合適的書寫者,也能為書做一點前期預熱。

2015年4月,兩位寫手從200多份投稿中被篩選出來。代表男主角的是一位銀行職員,鄧莉覺得他內斂、嚴謹、一絲不苟,跟書中獃獃的埃里克非常契合;代表女主角的則是位記者,正好也吻合書中擅長查閱資料、性格外向的珍的樣子。

形式感超強的《S.》中文版也激發實體書店用各種創意來做陳列展示。

埃里克和珍你來我往的批註都寫在書里的空白處,形狀不一,有時還要在原文里點劃,頗為複雜。在與設計師、技術人員經過了多次的探討與試驗之後,手寫的方案才最終確定下來。2015年端午節假期,兩位「影子寫手」第一次坐到一起,寫下開頭。

鉛筆的印記和黑、藍、綠、橙、紅、紫、棕這些顏色的手寫字,訴說著埃里克與珍圍繞這《忒修斯之船》展開的故事。

5個月,是「影子寫手」謄寫的時間,而在《S.》中,埃里克與珍在書里交流了兩年。網路上流傳甚廣的一份「閱讀指南」中,作者認為《S.》至少需要閱讀6遍,因為不同顏色的字跡都有單獨的時間線,兩人循環往複在書中交流。

《S.》的核心部分是出版於1949年的《忒修斯之船》。

在這兩人的12萬字以外,書中還有幾個小附件上的百來個文字是出自另外兩個人的手筆。鄧莉本來覺得這是件容易的事,但設計師陸智昌卻給她製造了不小的「麻煩」。按照書中的設定,這兩個附件的製作者一位是頗有威望的文學研究學者,一位是年邁的老人,而陸智昌希望一個寫出常年被文化熏陶的感覺,一個則要體現出年邁者的筆力虛浮。為了找到這兩個人,鄧莉又頗「折騰」了一圈。

這成為最後確定下來的兩個附件,但在全部的23個附件中,它們遠不是最麻煩的。

《S.》中有一個附件是一張畫在咖啡館餐巾紙上的地圖,用的是真正的餐巾紙。為了找到紙張大小相當又能較好還原原版彩色印刷的供應商,鄧莉和同事幾乎聯繫了所有能找到的製造廠商。另一個用來解謎的「厄特沃什之輪」羅盤,雙層嵌套,人工裝訂。在英文原版中,兩層羅盤無法對齊給解謎帶來了麻煩,簡體中文版經過多次調試,通過細微修改羅盤刻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切都服務於讀者的閱讀體驗」,鄧莉這樣告訴《第一財經周刊》。

在處理好所有這些細節之餘,怎麼按照情節的設定把《忒修斯之船》印刷成一本1949年出版、在圖書館保存至今的書是所有一切成立的前提。

鄧莉在北京的老書蟲書店真的找到了一本1940年代出版的外文原版書。和他們之前想像的不同,書中的印刷文字保存清晰,並沒有因為時間而缺損,整體泛黃的情況也比較輕微,不是特別黃或者特別黑的樣子,這也為《S.》後期的做舊調色提供了參考。

就這樣,從內文排版到手寫字再到附件製作,歷經大約15個月之後,要送進印廠的資料才基本準備齊全,而如果從紙張採購開始計算,一本《S.》的生產周期達到了65天——一本平裝書的生產時間是平均7到10天。

65天也包括了人工插入附件的時間,在早前出版的台灣版中,23個附件是統一裝在一個信封中的,這樣「草率」的設計,鄧莉與陸智昌都不能接受,在他們看來,附件就是應當隨著故事情節的發生及時出現在那裡的。何況,原版就是隨頁碼插入的,遵循原版是製作簡體中文版最基本的前提。

於是生產環節里又多了一條由十幾個人組成的人工插附件的生產線,一本書在流水線上走著,工人們把23個附件一一插到書中相應的位置,同時還有質檢人員隨時抽查。僅僅這個環節,就給每本書增加了10分鐘以上的生產成本,這也是在中文版出版後被諸多忠於原版的書迷稱讚的細節。

但另一方面,細節的繁複讓人們在認同這本書製作精良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認為它形式大於內容的評論。作家馬伯庸對《S.》的評價是「技巧大於內容,噱頭高過文字,結構勝過情節」,但他也向《第一財經周刊》表示,「對作者來說,這是一本可以拓寬創作思路的作品,它讓『齣戲』本身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在必須集齊各個版本的「死忠粉」之外,更多的讀者對《S.》抱以的是「獵奇」的心態,J.J.艾布拉姆斯、懸疑燒腦、手寫批註、23 個附件……任何一個定義都可以成為他們想要「摸」到這本書的理由。而他們收到書的第一個動作,往往是拍照上傳微博、朋友圈,宣告自己即將「征服」《S.》的計劃。

如今,鄧莉常常在社交網路上瀏覽讀者關於《S.》的分享,他們發表的文字、上傳的圖片,也保持了這本書在互聯網的持續傳播。很多線下書店甚至都被《S.》激發出了創作的慾望——在各個城市巡店的銷售同事常常給鄧莉發來書店的照片,《S.》往往會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排列成各種形狀。

在《離線》雜誌的微信公眾號上,有一篇題為《S.:讀者的夢想,圖書館員的夢魘》的文章,作者張子正在文章中寫道,「在載體表現層面上,我們無法完整地描述一部《S.》,因為作品意義上的《S.》並不與某個特定的載體相對應——《S.》的故事在《忒修斯之船》中,在23個附件中,也在互聯網上珍最近更新的博客中。」

可能正像艾布拉姆斯和他的團隊Bad Robot為《S.》製作的推廣視頻的最後所說的,「這本書只是個開始……」

文字:陸雲霏

圖片合作:CFP/東方IC/華蓋創意/路透社/Corbis


嗯。就如同全息攝影給攝影帶來的改變、3D遊戲給傳統2D遊戲帶來的改變一樣。


坐標美國,被朋友安利之後美亞入了英文版,看到第三遍。第一遍看的忒修斯之船和鉛筆筆記,偶爾也瞟一下藍黑筆跡。第二遍翻看藍黑,偶爾也瞟一下橙綠。第三遍翻橙綠,然後發現自己藍黑的很多都記不住,經常跳戲不知道誰是誰,終於忍無可忍開始梳理線索做筆記TAT

題主問的是如何評價哈,咱一層一層地講…

*有梗概式劇透的分割線*

忒修斯之船這個故事沒什麼特別的,就是講一個失憶了的人被拖到一條船上(這裡的用詞是being Shanghaied,很歡樂)然後開始尋找自己的身份,追逐自己莫名其妙喜歡上的女人,然後每到一個地方就會遇到打仗啊各種流血事件,基本上和他相關的人都死絕了,最後結尾非常平淡,不明所以…

Jen和Eric的筆記故事裡包含了他倆逐漸萌發的愛情,和試圖揭秘到底誰是Straka兩條主線。這就非常有意思了。跟著他們的線索學各種加密和解密的手法,自己試著解出來就非常有成就感。像第二章的解密手法是playfair cipher,加密的時候字母表可以吞掉J或者Q,我一開始看的油管視頻只介紹了吞掉J這一種方式,以至於怎麼都得不到和Jen一樣的解密,後來終於在一個粉絲網站上看到了推導過程,才知道吞掉Q也是可以的,最後解出來的瞬間覺得情報機關應該來招募我啊!還有紅紫和黑黑兩個筆跡的注釋沒看,好像越來越陰暗驚險,有點期待。在網上搜這本書的答案,解謎和結局並不能搜出來個什麼,只有一些論壇上大神們把線索都梳理出來,然後大家討論對某個情節的理解,非常的開放,信與不信,信誰不信誰都很自由,並沒有正確答案,更激發了大家去開發腦洞?

說到腦洞…我要給J.J. Abrams的腦洞和Dorst的演繹能力點一萬個贊啊!邊看邊覺得,哇,要在腦子裡分飾那麼多個角色,把線索一層一層埋進去,真的不會精神分裂么…喜不喜歡這本書是一回事,對作者能力的肯定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吧?能為一本書拍個預告片也是牛逼!兩位創作者都拒絕對「應該怎麼看這本書」,「xx答案是什麼」發表看法,只提供了最基本的閱讀順序參考,非常棒!

點贊多的話會回來更新的 :D


『那個偷圖書館書的人』

在同事眼中,這個鍋已經不得不背了。。。


有沒人和我一樣,在書上做記號寫批註,就寫在珍和埃的留言旁邊?有時是對故事內容的感言,有時是與他倆的互動。哈哈,我會用不同色的彩筆寫,還會附上時間,因為這本書要傳給我女兒,她也會在書上與我互動嗎?有意思啊,一本可以傳世的書


我就是看了這個問題以後買的,買了之後看了幾十頁,懷疑你們都是水軍!


我買的英文版。好悲傷


此書本體非常無聊,不值一讀。筆記部分戀愛談心佔比50%以上,也很無聊。推理無非是穿插了幾個解密小遊戲,而且主角已給出最終答案。全部讀完需消耗20至30小時,真是可惜。如果空閑時間不多就別讀了。個人覺得這種類型需要更刺激的情景而且謎題答案只給出提示即可不然還有何意思。最後必須再次吐槽:戀愛情節實在沒必要


我是在2016年7月18日購買《S.》,並開始閱讀的。雖然大家感覺都對這本書非常期待,但是我也要說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其實整本書可以分為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書本本身講述的故事,一個失憶的男子S.乘坐著一艘不斷翻新補救的帆船,在帆船停留的各地反抗軍工廠家族的邪惡統治,並最終做出巨大且成功的反抗後,和心愛的女性一起目送新的反抗者踽踽前行。

第二個故事是神秘的作者和翻譯家的故事,作者通過第一個故事中的隱喻和暗示,反應了一個作家聯盟在現實中對於實際存在的軍工家族的反抗和犧牲。作者和翻譯家一直以書信交流,但是卻無可避免地相愛了。他們相愛卻從未見面,而在最終將見面的時候,翻譯家卻發現了作者疑似的屍體,然而這位翻譯家卻始終相信作者還活著,並通過修改最後的一部作品和添加註釋,用密碼和暗語通知作者各類情況。

第三個故事則是兩個筆記交換者的故事,一個因為反抗導師而被開除的青年學者和迷惑於自己未來即將畢業的女學生。他們沉迷於作者的身份之謎,通過筆記交換髮現了密碼和暗語,結合真實歷史推理作家聯盟的情況和作者的真實身份,並最終面基相愛。

王小波曾經說過,現代小說需要做到影視等視覺消費品做不到的事情,否則小說的地位和意義將會不斷下降。拿暢銷書作家江南最近的作品《龍族》為例子的話,書籍固然是一杯爽快的可樂,但是漫畫和電影短篇卻能更優秀地傳遞書本所要傳遞的東西,因此純粹作為小說來說,《龍族》並不算成功。這也可以作為最近《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等一系列IP大量影視化的原因,因為影視化的傳遞效果更好。杜拉斯的《情人》被王小波譽為現代小說的典範,除去優秀的文字功底之外,意識流的寫作方法也很難被影視化。

而這本《S.》則通過這種互動式浸入式的閱讀,提供現代小說發展的另外一種途徑。理想非常豐滿,而現實非常骨感。

因為這本書一點都不有趣。

1. 作家聯盟和軍工家族的戰爭感覺是《S.》這三個故事的作者的一次意淫,缺乏真實性導致閱讀的距離感,故事的核心內容如果純粹中國化,就是魯迅、胡適、豐子愷、巴金還有林語堂等人發現了日本人九十九清水在重慶和南京等地建立的地下軍工廠,由於國民政府高層被滲透,軍工廠大量生產日軍侵華的武器,這群作家沒有辦法,組成聯盟以筆為刀,揭露九十九清水的邪惡陰謀,並沒有什麼效果,而作家卻一個個被迫害致死,並每個人身上都被放置了從作家聯盟出版小說上撕下的一張紙,紙上還寫了一個記號。乍一聽,覺得還挺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搭配這群作家豐富的偵查和反偵察能力,你會覺得這群作家都是CIA和FBI的結合體,一個控制了政府的軍工家族還奈何不了你們?別人有一百種手段讓你待不下去,為什麼要用最笨的,最讓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你的邪惡的方法來一個一個搞死你們呢?

2. 神秘作者和翻譯家的愛情以及他們為此遭遇的種種苦惱,真的不是因為他們兩個人作嗎?

3. 這本小說我還是把它歸類於推理小說了,但是它裝著社會流派的內核強行披本格流派的皮,故事的推理真的是兩個筆記交流者提出問題A,然後在書本以外的某個地方,發現了某個東西,然後推理出來答案B。書中有大量這樣的筆記——

「天吶,埃里克!看看這個,我發現可以這樣理解」

「哦,珍!你真是太棒了!嫁給我!」

我作為讀者則是???所以,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根本就推理不出來啊!

而社會流派所具有的振聾發聵的迴響,至少我是沒有感覺到的……

最後總結一下的話,《S.》是一本值得獵奇的書,但是價值有限,不太推薦閱讀,適合擺在家裡的書櫃,提高書房的整體氣質,而且得用英文原版……還沒東野圭吾的作品好……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火……當然東野圭吾被捧得這麼高我也是很意外的……夾了一些自己的怨念……


表示不用撕開封條,用吹風機吹下了就可以完整的打開封條,


私以為台版的翻譯相當糟糕,能讀英文的話原版自然是最佳選擇,大陸版是由大陸譯者翻譯的,翻譯質量優於台版,在不具備英語閱讀能力的情況下大陸版是相對優良的選擇。


測評|燒腦神書《S.》英文版、繁中版、簡中版,哪個好?

豆瓣有個對比


7月12日剛從噹噹借來的!提前一個月預定的書正在看,之前的朋友在書上做了很多塗鴉,我也把我的感想寫在上面了!


我只能說,簡直是逼死強迫症的好辦法。。。買的港版,想先看一遍文章再看旁邊的聊天記錄,結果看著看著。。。串列了。。。。

ps 難道只有我看一一的時候一直以為是二,看一二的時候一直以為是三嗎


剛拿到手,傻眼了,為啥要買英文版, 等我看完!


才買回來還沒真正開始看 有朋友買過繁體版 和繁體版相比簡體中文的要更貼近原版 總之單從形式上來說也是很棒的書啊

還有就是作為一名設計汪 我發現簡體版的設計竟然是陸智昌!!!!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