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現的最大的恐龍有多大?

多高多長多重,有圖最好,謝謝!


先說算是公認的結論:

易碎雙腔龍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恐龍。它也許是已發現的最長的脊椎動物,體長:58-62米 ,總重量大概達到122公噸。

復原圖和大多數的蜥腳類差不多

不過這玩意就剩下一塊骨頭了,推算的造型那是相當地有藝術加工的成分。

接下來詳細說明一下。

參考wiki:

雙腔龍屬

---------------------------------

因為考古發現發覺到的化石通常都是不完整的(應該說都是碎骨頭),而且保存非常不容易,所以通過一個恐龍的某段骨頭(通常是腿部的骨頭)來推算整個恐龍的大小和重量就顯得非常地不靠譜。計算模型的變化計算方式的變化都會帶來差異相當大的結果。

所以最大的恐龍這個席位就顯得比較多變。而且易碎雙腔龍為什麼叫易碎就是因為它的化石碎了。

19世紀出土的化石,剛好那個時候發生了化石戰爭。那是個化石學術造假普遍嚴重的時代。而後這個化石丟了,所以這個說法就更加可疑了。假如雙腔龍不靠譜的話更大的可能就是巨體龍屬或者波塞東龍屬。

另外一個更加不靠譜的推算是在中國內蒙古發現的一個三米長的腳印(內蒙古鄂托克旗境內發現世界最大恐龍足跡遺迹),假如整個腳印是一隻生物踩下的話,絕對比雙腔龍還巨大。

不過比較主流的觀點是這個腳印是多個恐龍的集合產生的腳印,因為推算出來的巨大生物根本不太符合實際。


感覺又來晚了,兩周前還和發現泰坦龍的Diego Pol一起喝酒吹牛(當然,並沒有聊到這個話題),應該邀請他來回答這個問題。幾個答案都提到了易碎雙腔龍,但是這個龍的問題在於標本太不完整,以至於很難做到有效的復原。比較可靠的是2011在阿根廷找到的泰坦龍(學名Patagotitan mayorum),現在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管有復原模型展出,估計身高19英尺(~5.8米),體長122英尺(~37米),體重大約70噸,每天上班都看得到這個大傢伙。當初布展的時候博物館裡已經找不到足夠大的房間來放這麼大的模型了,只好委屈它低頭把腦袋從展廳門口伸出來。等我下周拿相機照了相再上清楚的照片。博物館泰坦龍展出鏈接:The Titanosaur, 歡迎大家來玩。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泰坦龍復原

對於體重估計這個東西,以我為例,身邊一米八左右的男性,瘦的體重剛剛超過60公斤,胖的接近150公斤,這就是2.5倍了,沒有概念嗎?四捨五入就是一個數量級啊!而且這種差異通過骨骼是相當難判斷的。理論上,恐龍里不會有太多的胖子,但是個體差異就是一個影響體重的重要因素。另外,個體是否成年也是一個影響體重估計結果的重要因素。下面介紹一下怎麼科學的估計一隻恐龍的身高身長體重。

首先,你需要有化石,最好是完整的骨架化石,那麼身高體長只需要把骨頭擺正了直接測量就好。但是,怎麼把骨頭擺正就是個大問題,早期對於恐龍的復原借鑒了現代的鱷魚和蜥蜴,但後來發現恐龍的四肢應該是伸直了的,更接近於今天的一些哺乳動物。如果沒有正確的復原動物生前的姿態,得到的數據肯定也是不準確了。現實中,我們一般很難找到完整的骨架化石,特別是對於體型很大的動物來說,這個就需要根據化石的情況來做復原。

阿根廷發現的施氏無畏巨龍復原Dreadnoughtus Schrani

上圖就比較好的說明了如果在化石材料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復原,可以看出,出了缺少頸椎和頭骨,其他部分保存的化石還是足夠我們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身高體長體重估計的。但是很多情況下,在野外考察中我們找到的往往是一個椎體,幾個指節,或者幾塊都沒有辦法判斷部位的化石碎片,或者乾脆只有一個腳印。

----------廣告時間----------歡迎來參觀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學生票有優惠----------------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00多年來找到的各種蜥腳類椎體

----------廣告時間----------歡迎來參觀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老年人也有優惠------------

如果化石不完整,已經找到的比較完整的化石就顯得很重要了。比較直觀的來說,高個子的人一般體重會比矮個子大一些,高個子的對應骨骼也會比矮個子的大一些,我們可以根據對化石和現生生物的測量得到這種體型縮放比例之間的關係。同樣,也有不少熱衷於定量化的研究人員搞出來對於身高體長體重的估計模型。這些模型都有自己的適用範圍,在使用的時候要小心,舉例說明,利用股骨長度估計體重就很不適合於水中生活的動物,因為他們中很多沒有股骨(誤?,好像也對),主要是因為水中生活的動物不太需要對抗重力。比較經典的模型是基於陸生動物要對抗重力來支撐自己體重這樣一個事實(注意不是假說),體重會和股骨長度,股骨最小橫截面積,股骨最小直徑這樣一些參數有關係。但是總體而言,儘管有一定的數學和物理基礎,這些模型或者公式都還是經驗性的。

另外一種估計體重的方法叫做體積法,具體在做的是英國的John Hutchinson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主要方法是利用三維模型計算動物的體積,因為基本上所有脊椎動物的密度都和水接近,然後用體積乘密度得到體重。這種方法要比經驗模型精確很多,而且可以比較準確的估計動物的身體重心位置,但是最大的局限性可以想見,還是要求化石有比較高的完整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原文, Temporal and phylogenetic evolution of the sauropod dinosaur body plan

體積法估計蜥腳類體重

我了解的對於恐龍的體重估計大致就是這兩種辦法,可以看出,化石的完整性是影響體重估計的最關鍵因素。另外,必須要說的是,任何一種方法得到的結果都是XX±xx噸(或者別的單位),從化石到結果中間每一步都會有誤差。單純爭論這個龍比那個龍大,那個龍比這個龍長,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比誰的爸爸厲害有什麼區別呢?

再放一個大的蜥腳類椎體

最後,歡迎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有機會我再補幾張標本的圖。


關於恐龍大小問題:其實恐龍大小,尤其是誰比較大,一直不能算研究領域的重點。因為很多大型恐龍的成長周期很長,有的化石的個體很大,是有可能是因為年齡很大,除此之外,估計體重用的經驗公式,一般也經常變動。相比較而言,誰更小反而更受學術界的重視(有很多小型化的論文發在級別很高的期刊上)。

在14年之前,相信 愛德華科普大大的人,一般認為一百多年前描述的易碎雙腔龍是最大的,按照他報道的數據和他的估算,這個東西遠大與後面所有的大型恐龍。湛盧兄已經發了對比圖了,可見這個大小差距還是很大的。

然後是去年,一個新研究發了一篇論文:莫里森組晚侏羅世易碎雙腔龍的脆弱遺產The fragile legacy of Amphicoelias fragillimus (Dinosauria: Sauropoda; Morrison Formation – latest Jurassic)

新論文認為大小被極大地高估了。

所以現在愉快的沒有特別領先的選手了。至於誰大。。完全看用什麼公式什麼復原。

蜥腳類恐龍本來骨骼都很不完整,最完整的的化石也才不過七成保存下來。這些大傢伙都是只發現了一兩個椎體或者長骨,然後推算的。。。。

於是基本所有大傢伙都是宣稱自己最大。

反正也投稿了,還挺大,幹嘛不誇誇自己呢?


推薦閱讀:

微生物,另一個自己
一種酶可以在 37℃ 時活性最高,55℃ 時失活,這種酶可以參與聚合酶鏈式反應 (PCR) 嗎?
轉基因木瓜的成長史,轉基因現狀的一個縮影

TAG:新聞 | 自然科學 | 動物 | 生物學 | 古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