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憶過去,名校出身就真的有什麼意義么。為什麼現在的我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實力?
我在國內有名氣的高校畢業,現在在新加坡留學。半年後就要畢業了,可還是一片迷茫。總覺得,你是名校出來的,你就應該做得比周圍的人都好,比他們都優秀。可事實根本不是如此,甚至漸漸發現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都比我有能力的多。覺得壓力很大,自己的能力離期望相差太遠。經常莫名的自卑,有時又會莫名的自戀。這樣的心理狀態怎麼辦,我怎樣去甩掉身上的包袱,怎樣發揮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前行?
不是名校成就你,是無數個你造就一所所名校
作為一個有類似想法的人,我覺得重點在於忘記過去。
切入正題,名校出生的孩子,帶著些許的自戀,步入社會卻發現自己沒有想像中的優秀,身邊一些人比我有能力的多,應該怎麼前行? 分享一段經歷,我在酒店當waiter的時候,經常被那些沒有多少學識的主管和經理罵,甚至可以是侮辱,當時覺得難以接受,我也是一個重點大學的學生,怎麼能收到這樣的待遇,但是事實是他們很喜歡這個過程(純粹是變態)不過事後考慮了很長時間,確實是自己做的不好。轉折在一次糾紛事件發生的時候出現了,客人拿走了酒店的東西,但是一直強調這是自己的東西,主管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刀堵在門口,不讓客人走,這個情形著實把我驚呆了,我當時完全不能理解這種行為,主管非說客人拿走了酒店的東西,還居然找了一個掃地的阿姨作為證人,明顯缺乏基本的學術素養和判斷能力,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學校教給我的東西是有用的。
其實題主糾結的點在於自己接受了很高的學術教育,為什麼步入社會仍舊感到不足呢?很簡單,因為在你步入的社會中,已經有很多人為了適應他改變了很多,而你只不過是個後來者,那些有能力的人在某些行業,在某些方面處理問題已經變得遊刃有餘,在這些方面你確實不敵,但請記住你不如的不是別人,而是他們所具有的的能力和他們曾經所付出的的努力,這個沒什麼糾結的,只要他人品不是很有問題,建議多學習,直到把他的優點轉換成你的,如果人品不好,可以默默的觀察,適度學習,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忘記你過去的榮耀,但不要忘記你的自信。 也許你會說我又能幹什麼呢?學習。 從始至終,不曾改變的是你是一個學生,學生真正的定義在於吸收,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優點,然後享受這個過程,從這個角度說,你遇到的人有多麼的優秀,正好預示了你將來有多麼的不可思議。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所學習到的只是,終有一天會讓你脫穎而出,你的嚴謹,認真,推斷,你所具有的的基本學術素養,邏輯推斷能力等等,都會在將來照亮你前行的路。同等條件下 人事會優先考慮你
名校的意義在於以相對公平的方式證明了你的智商和學術能力「僅限國內高考」注意 不否認非名校也有天才 但是名校平均水平怎麼也偏高吧接著 本人愛丁堡大學就讀,我校對研究生標準211 85%+ 所以 題主能去新加坡 某不錯的國際學校留學 請感謝你的背景讓你有機會往上走
再次 名校意味著精英人脈 人脈意味著少奮鬥很多年的起點 貴校多年積澱題主切莫妄自菲薄
但是但是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大家追求不同 不一定名校都有實力 只是相對比例較大 題主與其抱怨名校 埋怨自己 不如想想學校給了你什麼資源讓自己與眾不同 然後努力奮鬥祝好認真讀該讀的書,做該做的事,忘記你從哪個學校、坐什麼飛機、穿什麼衣服來的。
這個問題的類似面,是我這兩天一直在想的問題。
其相關問題是,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為自己而活?先說說我現在的情況,一名普通二本院校的即將畢業的大五學生(五年制專業),一個收入中偏下等的家庭,外表看似光鮮,實際欠別人幾十萬,當然也有別人我們欠幾十萬,工廠每況愈下,老爸經常借高利貸過活,這樣,家庭年收入基本是負的在營運。相比之下,其他伯伯叔叔姑姑阿姨家的經濟都相對比較好,有的是吃祖業,有的是後面爆發的。
當然,我這個家境相對很多人來說還是比較好的,但是,有一些因素也一直讓我比較難受,類似於樓主的心理。
第一,我們這個家族普遍都不會讀書,那些哥哥姐姐最好的也就讀到大專,我雖然也就讀到二本,但相對他們也算是一種跨越了,以前還好,但越到後面,特別這兩年,他們後面賺了錢,和他們相處的時候,總是覺得很不自在,從他們有點輕視的眼神中總是傳達一個信息:讀書有個PI用,讀完書還得艱難地找工作....第二,爸爸曾給我說,現在的人都認錢不認人,以前我還只是一耳進,一耳出,但現在發現但現在發現有些以前家勢旺的時候常登門拜訪,現在較為頹了,卻幾乎沒來過。第三,我今年已經25歲了,今年我還考了兩年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如果考上的話,我要27歲才畢業,相對於他們,我感覺我的社會體驗太缺乏了。
總之,我也有一種深深的焦慮感,很想早點出社會,很想快速賺錢,賺得大把大把的,讓那些輕蔑的眼神閉嘴,很想幫爸爸頂著,很想獲得其他人的所謂」認可「。畢竟,家裡就我一個男丁,還有一個年收入2~3W的妹妹。而我,現在25了,還得靠家裡養著。我想,應該有很多年輕人急於創業,急賺錢也是因為這樣吧。
直到大約兩個禮拜的一個早上,我閑來無事看著窗外,看到我家後面那個有錢人家裡,他家是做鋼鐵銷售的,女兒出嫁嫁妝其中有一輛保時捷911,目測家庭應該有幾個億的存款。當時,我情不自禁地和他們比較,我家缺了什麼?一個個比較下去,我們家好像也沒比他們缺什麼(物質上)。缺的最多就是一個牌子吧。但是,若談功能,差別也不會大,用也是那樣用。
於是,我在想,我為什麼需要那麼多錢呢?為什麼,我的眼睛裡,我的渴望里全是散發著對錢的強烈渴望了,為什麼不只是我,那麼多的社會的人,渴望的都是快速成功,快速賺錢,為什麼那些貪官,慾望永無止境?貪了一萬,想要一百萬,貪了一百萬,想要一億....我想起了夢之安魂曲的畫面...無盡的渴望....多少人整天是帶著一種強烈物慾的眼神在過活,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累?這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嗎?....
於是,我把我所認知的慾望大概地用一張紙寫出來,並借鑒了馬斯洛需求心理階梯來羅列:
第一層次:生理需求 食慾 性慾第二層次:安全需求 安全感 健康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歸屬感 愛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價值 認同第五層次:自我實現 自我樂趣 自我認可這些幾乎都可以當成是慾望,慾望的滿足一方面是實現幸福的重要途徑。
另一方面,過度的慾望也是讓我們被慾望捆綁的,整天活得很累,活得不明白的重要原因。就拿我之前來說吧,我渴望錢,渴望能快速賺錢,賺得越多越好,為什麼要賺錢?
1.為了讓爸爸媽媽的負擔小點。2.為了有個更好的生活。3.為了讓其他人羨慕。4.為了讓其他人認同我,認同我的價值。但是,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其實,第1.2條,並不需要太多錢,甚至可以說,幾乎不需要錢,也許你只要多陪陪爸爸媽媽,多不讓他們操心,多給他們一份關愛,他們的負擔就會小非常多,真的,爸爸媽媽,他們所累的,更多不是外在,而是孩子的各個方面。
而有個更好的生活呢?什麼是更好的生活?如果只是物品的話。那我們舉個例子,喜歡在TB買東西的人,是不是經常用這樣的感覺,某件商品,我們看著好像很需要它,看著商家的介紹很爽,購買-發貨-心急等快遞-盼了好久快遞到了-收件-拆件-看了下商品-摸了摸,然後,放在一邊,然後,一陣陣空虛感襲來。物慾,在人們基礎物品都已實現滿足後,是很難給人幸福的。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這是論語裡面很有名的一句話,就是這麼簡單的生活,就讓顏回快樂,讓孔子感嘆。但是看看裡面的物質裝備,放在現在,超級低保戶都高它N個檔次。
我們再來看看3,4點,為了讓其他人羨慕和認同,為什麼有很多錢能讓他人認同,我們為什麼要為他人而活,明明一點錢就夠我們每天好好的或者,偏偏心理就想要幾百萬,幾千萬,幾億呢?為什麼同一輛車,你就要看它是土豪車,它是屌絲車呢?但其實最關鍵的不是認同,而是,為什麼我們認同的是錢?因為,你活在他們認錢不認人的框架之中,因此,你必將接受這種無法改變的痛苦。
如果相對於歷史的話,其實現在的普通人就比封建時代的皇帝在物質上過得更好了。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那麼焦躁不安,總是覺得過得很不快樂呢?
一句話:過度的慾望和攀比,遮住了你的眼睛。於是,我開始了慾望減負之旅。佛家是讓一切慾望消失,這對於我是不可能的,我能做的,就是准從一個儒家的中庸思想,凡事做到一個」度「。
吃飯,我會吃八分飽。睡覺,到點(11點)睡覺(好吧,我今天違反了,就是為了碼這回答)。(睡不著的人經常是還有什麼慾望牽連,經常是玩手機,玩手機的慾望是什麼-獲取信息)做事,不去想賺錢,不去想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看,不去想獲得他人認可。反正,就是讓生活中的慾望,適可而止。這個改變距今為止才兩周左右,我也是慢慢在改變,我沒有完全的成功之後的體會,但我能感到,我的壓力小了很多,我吃飯享受吃飯,做事更認真了,對很多以前提不起勁的東西也漸漸有了喜愛,好奇心也漸漸重了,對生活更熱愛了,做的事,更多的是,自己認為自己應該這麼做,而不是別人希望的要我這麼做。
對錢和名利的追求,小了很多,因為我知道,倘若我能真正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一方面,努力去做,你就會變得卓越,功與名都會隨之來到了,並且,我們過得也很輕鬆,也就是說,從某種角度來說,名與利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是伴隨我們的追求自然而然產生的獎勵。
對於生活,我現在的認識正如王小波的那句話:「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當然,對於我這樣一個還在校的學生,很多事情,很多壓力也許我還沒能認識和體會到,簡單的回答,僅供參考。名校的價值:
1 考上之前是一個奮鬥的目標 2在讀的時候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更好的完善自我3 畢業之後只是一張校友的名片,證明你曾經輝煌過。關鍵是在讀的時候有沒有好好利用必須承認有人會做得比你好,在任何方面都是。全力以赴,然後願賭服輸。先談快樂,再談輸贏
名校,是對你過去成績的認可,以及對你未來能力的潛在認同。
思想在前,行動在後,萬分痛苦
一下搬運,共同成長^_^
當你猶豫不決或處於其他的缺乏自控力的階段時,應當首先 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做起。當人們信心低落,缺乏行動力時,是不會 考慮那些振奮人心的宏偉目標的。此時那些自己確信能夠達到的較低的目標往往會更有效,一個小計劃一旦實現,將增強實現 大一點目標的信心,不是嗎?例如,如果你在公眾場合不太敢與 人交往,那麼試圖成為某場晚會的靈魂和焦點人物似乎是不可能的,而先在晚會上找一個陌生人交談可能是更實際的目標,當
這個目標實現後你就會越來越有信心去實現更大的目標。
不過,當你能接受生活是困難的現實的話,你就能夠理解、接納、寬容,你也就不會煩躁、逃避、拖延。
-------《自控力》多做事吧,想前面某位說的那樣少些慾望,多做事,對他說的晚上睡前玩手機很有感觸,我以前上學時也是晚上不睡玩手機,其實也是想獲得更多信息,我覺的一點都不好,多關注自己真正想要的,別去想太多!
我認為它是一個鋪墊,有了它你可以更好的向更高的層次衝刺,利於你個人的發展,當一些單位,職位的要求,一開頭就是院校要求時,你至少有機會平等的去努力證明自己,而像我這樣二本甚至比二本還不理想的其他學位的人,壓根連機會都沒有;而且在學校里,你能接觸到更好的環境和資源,有更優秀的同學和師長,他們對你一生的影響甚至都是重大的;名校的那一份心理優越感,自信心,也是千金難換的;不是你什麼都沒有,只是人都不會滿足,都認為已經擁有的是正常,而還會要求更多,卻不知道自己現在的機會已經是多麼難得和可貴。
名校,只代表學校的實力,和個人的實力沒有決定性關係。你覺得自己競爭力不夠,是你沒有充分利用名校資源的原因,比如教授和同學,平均水平真的比一般學校高太多了。
我相信對於世界上大多數來說名校的定義是:
哈佛,MIT,牛津,劍橋,斯坦佛,伯克利等。 (主要集中在 美帝,和 腐國)。名校畢業的優勢是選擇機會比別人多,至於選擇完以後做出的成績就跟自己能力及努力有關了。回答你第二個問題,我相信你是有實力跟潛力的,只是沒有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及職業定位。之前看到一句話,送給你: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到自己感興趣並擅長的事,堅持做下去!
名校出身更多的是在承認你過去的成就,而不是你未來能力的保障
連自己有沒有能力能力在哪兒都不知道,你覺得你的名校歷程的意義在哪裡?
我很羨慕你曾經的輝煌,也許你沒有利用好你本就擁有的資源,說實話,我身邊很多同學都渴望有你曾經所擁有的資源。但願你學有所用,成就功名大業。
你那不算是名校吧?名校是培養精英的→_→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