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的人們以胖為美?為什麼僅僅這一個朝代是這樣?
01-28
對現在人的審美有什麼影響?
在中國古代有「環肥燕瘦」之說,這環就是楊玉環,燕則是趙飛燕。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流行體系是自上而下的,正是在這種邏輯的衍生之下,才導致了歷史上的某些慣例。唐朝人尚豐美,不僅是由於楊玉環之美,也是下面一些原因導致的:首先,唐代繁榮昌盛、豐衣足食,正如杜甫詩句所記「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其次,唐代開放兼容並包。國力強盛與文明發達,使唐人充滿自信,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與唐交往的國家有130多個。不同文化的影響、交融,使唐人不拘於傳統,眼界開闊,熱烈放姿。第三,統治者的血統也決定了唐人對健碩的體魄更易親近。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獨孤如願,也就是說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而鮮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碩的體魄。因此,唐朝幾代國君均寵愛豐肥的女性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時崇尚的「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絕不單純是女性體態上的肥瘦,穿著上的遮露。可以說,這種審美取向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理念,所體現的是一種力量型的、開放兼容的文化視野。唐人喜愛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貴豐滿。唐人塑造的駿馬形象都是驃滿臀圓。而唐代影響最大的顏體書法更是肥碩、莊嚴而渾厚。
唐朝是中國歷史發展史上的一個極鼎盛的時期,可以說是整個封建社會的一座高峰,當時在中國的外國人比中國本國人還要多,其開放度,自由度都已達巔峰,以後的朝代再難超越,不談縱橫整個亞歐大陸的蒙古人來說吧。對現代來說,其實沒多大意義,現代人由於物質豐腴,生活相對富足,在這種現狀下,肥胖成為一種很難堪的代名詞,通常你說一個人胖,不會直接講,而是說你有福相,肥胖被人笑話,影響形象,帶來疾病困擾,成為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另外對於女人最好不要直接說人家發胖,而是要說,你很豐滿,這樣能避免一些尷尬。唐朝人審視女性「以肥胖為美」的說法,相沿已久,流傳至廣。有專家在經過一番考證之後,斷言唐朝人審美的確是以肥胖為美的,並且指出了唐朝人以肥胖為美的若干原因:唐朝經濟繁榮,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唐朝文化開放,兼容並包,心寬體胖;唐朝皇族身上鮮卑血統,使他們天生喜愛健碩體魄的女性……頭頭是道,言之鑿鑿。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至少是不準確的。
以胖為美這種說法是謬傳 許多人一直認為,唐朝是一個崇尚「豐頰肥體」的朝代,誠然,綜觀大唐帝國留存下來的美女雕像和圖畫,雖然工藝有別,年齡有少女、少婦之差,但確確實實大多面如滿月、豐頰秀眉、腰肢圓渾,其裝扮袒露而大膽。即使被今人譽之為中國古代第一美人的「捧杯侍女」,除了婀娜的捧杯姿態與眾不同之外,其基本特徵仍然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而唐代現實生活中脫穎而出的絕代佳人——女皇武則天和貴妃楊玉環,更是被視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的樣板。 於是,很多人認為,唐人的「另類」審美來源於四大原因:首先,唐代繁榮昌盛、豐衣足食,正如詩聖杜甫詩句所記「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人們有條件吃飽穿暖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其次,唐代開放兼容並包,國力強盛與文明發達,使唐人充滿自信,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國家。第三,統治者的血統也決定了唐人對健碩的體魄更易親近。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獨孤如願,也就是說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而鮮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碩的體魄。 這樣一來,我們幾乎都相信了,大唐帝國是一個以胖為美的朝代。大唐帝國審美趣味多元化
事實上,唐朝人的審美趣味是多元化的,都說唐朝時候的人評判女人,標準是以肥為美,至今為止,其理論根據是不夠充分的,甚至是誤傳。 首先,看看唐高宗最寵愛的武則天。畫家文人除了對她如何美媚如何專政的描述外,有誰見過描繪她肥胖的文字嗎?再看看唐明皇的兩位愛妃——梅妃,楊貴妃,對於這兩位美女的描述是:梅妃清瘦俏儷如梅,玉環豐腴艷美如出水芙蓉,這裡提到的玉環只是豐滿而非肥胖。 如果唐朝以肥為美,那麼,做為一國之君的玄宗皇帝為何不選兩個肥胖女子當愛妾呢?如果真是以胖為美,那後宮三千美女豈不是全國肥女集中地? 相反,我們看到許多唐朝畫家們所畫的宮女仕女圖,如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中,有九個宮女簇擁著李世民緩緩而行。圖中仕女們,有抬輦子的,有舉扇子的,有打傘蓋遮日的,仕女們看起來壯實豐滿,但個個身材苗條而不肥不胖。再看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仕女們個個都是纖細高挑身材,相當纖瘦。
又如唐明皇的兒子唐肅宗李亨做太子時,因李林甫對其陷害,李亨連嚇代愁,不日鬚髮全白,唐明皇得知後,為安撫兒子,讓高力士派人選民間美女「細長白晳者」五人以賜太子。可見,唐代選美標準是:身材纖細,高挑,皮膚白皙者為最美。 唐代詩詞居然有點恨肥胖 不知道能不能這樣說,唐朝人的榮恥觀念中,還是有憎恨肥胖的。這可以從唐詩中「細腰」、「窈窕」等詞語的使用情況,得到有力的印證。唐詩中,「細腰」、「窈窕」都是用來形容美女的。請看: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願作輕羅著細腰,願為明鏡分嬌面(劉希夷《公子行》) 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後宮多窈窕,日日學新聲(陸龜蒙《婕妤怨》) 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白居易《續古詩十首》)衡量人馬美醜標準的不同 不過,話說回來,唐朝人也確實有「以肥為美」的地方,行路乘坐的馬匹,口腹所需的雞鴨魚肉,種植莊稼的田地,觀賞的桃李花苞,等等,都講究一個「肥」字。有詩為證:「馬肥快行走,妓長能歌舞」(《有感三首》)。馬以肥為美(昭陵六駿,都很肥壯),歌舞妓卻以瘦高為佳。妓女長得肥胖,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缺點。著名詩人杜牧在陝西遇到一個比較肥碩的勸酒妓女——就是酒吧女郎,他馬上做了一首詩,極盡諷刺、醜化之能事。請看: 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一車白土將泥項,十幅紅旗補破褌。瓦官寺里逢行跡,華岳山前見掌痕。不須惆悵憂難嫁,待與將書問樂坤。(杜牧《嘲妓》)可見,唐朝的人對衡量人、馬的美醜,其標準是截然不同的。以上百度的,下面我分析原因
唐詩上萬首,唐書浩瀚,誰能找出以胖唯美的標準的句子?中國古代雕像繪畫藝術,女性形象的變化是客觀現實反應,也許到了唐宋,農業技術,均田制實行,人民開始吃飽飯了,富貴人家女性胖人的確多了,但是那不代表潮流呀。現在藝術家之所以得出結論以胖唯美無非楊貴妃,唐三彩,佛教壁畫和雕像等形象,我們最好放在古代藝術發展的角度去研究,雲岡石窟最有代表性,看看各個歷史時期,從北魏到隋唐,人物形象慢慢是去胡化,一是表情從怒到微笑,從深目高鼻到圓臉闊耳,二是服飾線條從直線刻板到曲線飄逸。這是整個歷史變化過程呀!如果你是一個藝術家,想表達一個內心平靜祥和,雍容大氣的藝術形象,不用圓潤曲線用什麼?想想如來形象,再想想看起來金三胖可愛呢,還是奧巴馬可愛?QQ企鵝為什麼萌,圓圓的好可愛呀!但是現在姑娘有向嘟嘟萌發展的么?至於唐朝審美標準是什麼,前面的一個回答結合史料,說的很清楚了。當時唐朝發布了一個文件《關於明確胖瘦審美標準的通知》,然後就開始全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了。
現代也是以胖為美,我就是其中一個
生活水平高,並且注重運動,女子從來沒有像那個時代有地位,能做那麼多其他朝代想都不敢想的事。一個吃不飽飯,平時裹個小腳不出家門的人能胖的了嘛
在我父母輩,仍是以胖為美,我媽不止一次地嘆息自己體重又瘦了,也在第一次見到我妻子和丈母娘時候,恭維對方胖。究其原因,無非是以前生活條件不好,胖代表著生活優越。近二十年中國才解決了吃飽問題,所以以前一直是以胖為美。
推薦閱讀:
※有哪些歷史上有名的交通事故?
※請問歐洲古代君王是否有類似於中國這樣「抄家」或「貶謫」甚至「誅九族」的行為存在?
※如何評價袁騰飛?
※有哪些與酒有關的名作名篇,名人典故?
※為什麼越看歷史對人性越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