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LAWSON 能否在中國流行起來?理由是什麼?
01-28
近日讀《創意東京》其中有介紹日本24小時便利店NATURAL LAWSON,訴求健康概念,區隔分眾市場,店內專門銷售有機蔬菜水果、手工豆腐、纖活沙拉、美容養生商品,以及對環境友善的各種日用品與新鮮食品。
日本最近流行一股「樂活「風潮,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吃綠色有機食品,穿棉麻天然織物,使用二手貨等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在中國,」樂活「能引發新的經濟形式嗎?具體面臨的困難是什麼?有什麼 好的解決方法呢?
多謝maggie的邀請。
結論是:現在不行,以後也夠嗆。
理由: 1. Natural Lawson的基礎:便利店市場 首先,中國的便利店,尚且沒有日本的「便利」。以北京來說,產品雖然豐富,但環境首先大部分集中於寫字樓聚集區,以及一部分中、高檔小區;而日本可謂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便利店,一個近郊的路口有2、3個也不奇怪。便利店在中國覆蓋人群少,而Natural Lawson則瞄準的是便利店人群中嚮往「有機、新鮮」的人群,因此可預料到的是,目標人群少且分散,市場推廣的難度不低。
2. Natural Lawson的定位
Natural Lawson的定位是購物嚮往「有機、新鮮、品質」的年輕女性,而產品基本上是以飲料、小食品、簡單午飯為主。例如現磨有機咖啡,現烤的牛角包,純綠色全麥三明治,純天然果汁等等。相對於Lawson的產品,價格上有50%-100%的溢價。 而對於中國的白領階層來說,便利店的午餐花費20-30元尚且可以接受,如果是40-50元,那麼可承受人群將大大減少。3. 物流的管理
同時,由於對於原料的要求,一般的小公司難以承受,而NL的母公司三菱商事(日本最大商社)在流通渠道上投入也很不小。
中國在這方面能夠做到相同水平的,恐怕僅有中糧而已。但目前中糧尚未開始便利店業務,因此前方的路還是不短。4. Natural Lawson本身的問題
Natural Lawson的模式,本身也很成問題: 2001年出現在自由之丘(潮流、品質生活的代表地),隨後展開了地鐵站店、醫院店、豪華商業區(銀座、惠比壽)店、中心商業區(丸之內)店,但隨著日本經濟景氣低迷,NL馬上進入了衰退期,08年後增加的加盟店,很多僅僅幾個月就倒閉。商品的質量雖好,但畢竟NL的本質還是零售。在全球經濟發展前景堪憂的今天,消費者的注意力將從性價比更多地向低價格過渡,而NL過高的價格將是它最大的絆腳石。
我個人認為這種形式和概念目前在中國很難獲得廣泛的成功,但仍然可能在一定的範圍內取得成績。
困難: 1.價格。白領其實是個很模糊的詞。對於每月收入支出盈餘較多的家庭來說,買不買有機食品是個觀念問題;但對於更多的家庭來說最大的障礙是有機產品的價格。普遍來說有機產品的價格比普通產品貴個2倍是很正常的,由於有機產品的成本確實比普通的農產品要高太多,所以也不可能便宜。單純講吃,對於一個生活談不上富裕的家庭而言,假設現在每個月需要花費1000元在吃飯上,如果換成真正的有機產品,則這個數字至少會變成3000左右,在消費體驗基本沒有變好的情況下(有機食品未必就比非有機食品好吃,有的甚至會更難吃),這筆花費會讓很多人感到蛋疼。關於這個問題,請參考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811182.觀念問題。國內有錢人也不少,能把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調動起來也是很不錯的。他們不買有機產品的原因無非以下幾個方面:
(1)不知道非有機產品會給健康帶來多大危害。 (2)守財奴。 (3)自己種/有人送。 (4)想買買不到。 所以我認為針對有消費意願和能力的人去做有機產品是可以的,而且現在確實有一些自發組織的有機食品採購團體。需求存在,怎麼操作就是個商業問題了。 沒其他問題了。關於上面朋友提到的貨源問題,現在有很多的從事生態農業的人,就我見過的其中的人來說,雖然有投機的,但也有發自內心在做的,所以找到靠譜的貨源並不難。從上海遍地的便利店來看,贏利模式什麼的都是扯,只要了解客戶的需求合理的價位及服務的多樣型這是制勝關鍵。下來不要怕模仿和被模仿,便利店就是便利,買東西的人不會認為你是日本品牌,你是全球連鎖買你的帳。往往是服務,就像711在美國每個角落都有,進入店裡服務員總是很和藹和你打招呼聊天,沒有必要做成標準化企業,反而隨意會使得顧客更容易放鬆,更容易接受店家的建議。這樣對行銷是有利的一面,人是社會性生物需要交流溝通,如果標準化搞成肯德基麥當勞的制式服務反倒適得其反。
推薦閱讀:
※哪五個地方是零售便利店的「人流量陷阱」?
※溫帶超級便利入局無人零售市場「搶點」無人智能貨櫃
※一直很想問個問題為什麼南京沒有幾個24小時便利店比如全家竟然都沒有?
※關於羅森南京便利店銷售紀錄,消費者是這樣被「種草」的
※接手超市或者便利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