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爾夫初學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本回答中,障礙分布呈降冪排列…… 不懂什麼是降冪排列的請繞行!對,我就是知識歧視,這不是知乎嗎?

首先,對於業餘球友來說,學習高爾夫的最大障礙是時間和金錢。

說人話就是你不能「老挫窮」。

年輕的體育生也窮,但是他們年輕,他們在體育學院里混,不需要太多的金錢而且有大把的時間。

如果你超過25了,已經工作了,面相上開始油膩了,並且窮,或者認為自己窮,想買的東西太多,想睡的妞太漂亮,想去的公司太高大上。那麼,你最好遠離高爾夫。甚至,你30了,而且還拖家帶口,每天疲於奔命,你怎麼可能有時間泡在練習場和草地上?

另外,打高爾夫是一回事,學習高爾夫是另一回事。

在日本的東京,有24小時的練習場建在城市叢林里,那裡有些人,一生只在練習場打球,沒有下過場。因為日本的打球費用偏高。而且有很多人是沒有教練的,他們只是找個地方揮杆釋放自己,揮成什麼樣子完全是自己琢磨。這種情況就是最平民化的打高爾夫。

而學高爾夫你要付出的代價是學費、裝備、訓練費、陪練、下場費用等一系列開支。這個數字,由於中國大陸的通脹指標連年增長而不斷攀升,在2018年,我們預測,學習高爾夫的平均費用將在每年3至5萬元之間。

第二,肓目揮杆。

我把肓目揮杆排在第二位,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可能有些教練球友們會說,難道不是柔韌性嗎,不是體能嗎?不是技術動作細節嗎?

真不是!

我見過球場上很多六十多歲的老頭打80桿以下。也見過很多其它領域的職業運動員打100桿以上。六十多歲的老頭沒有柔韌性了,職業運動員不可能沒有體能。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還有,在練習場上,你會看到一些柔韌性很好的人揮出婀娜的身姿,感覺在跳大神。也有一些肌肉男打出撕裂長空般巨響的一記一號木結果左飛了180碼扎在了地上。

這些人只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肓目的揮杆。

盲目的揮杆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沒有一雙眼睛在觀測你的揮杆過程用來提醒你的錯誤,而你自己的大腦根本沒有建立起對身體各部位的感知系統,因此,你根本不知道或者意識不到自己的揮杆出錯了,並沒有在出錯的位置終止錯誤而是將這個錯誤的揮杆進行到底!

其實我們的人生貫穿著這種肓目性,但是,不像高爾夫這樣在下一個0.5秒就呈現出錯誤結果。於是,肓目性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一個可以接受並且不易查覺的認知系統障礙。

最有名的一句闡釋肓目性的名言是:因為不了解而相愛,因為了解而分開。

放到高爾夫揮杆里就是:因為肓目而揮杆,因為落點而悔恨。

肓目揮杆的最大問題是長久的打造錯誤記憶,鞏固錯誤習慣,使肓目變成一種固定的動作。

那麼,高爾夫的正確訓練方法是什麼呢?

是理智揮杆。

強迫自己做到,不正確,寧可重新來,也不去揮杆。

如果你能保證這樣的訓練方式,21天之後,你就可以學會揮杆,其它的技能是理論學習和日常訓練積累,半年之內,成績打進100桿完全有可能。

這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如果做到,你又回到了第一點,得有錢還得有時間。你每次訓練至少得有一個助教,他知道所有揮杆動作的要點,幫你及時提醒錯誤,終止你的錯誤。如果你沒有這個人,那你就要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感知系統,有板有眼的訓練。這其實很難。針對這樣的難題,我們也在尋找解決方案,在沒有解決方案之前,自我約束是最好的一種學習品質。

第三,沒有規律的訓練。

很多人都是三天熱情,圓夢式的高爾夫學習之旅。

球杆我有了,球我打了,我也算高爾夫人了。甚至出去應酬的時候,也可以聊聊自己高爾夫的經歷,辦公室里或後備箱也放了一個球包,並且還給自己買了一雙高爾夫球鞋。

唉呀,如果你就是這樣,你很屌絲呀!!!

任何以炫耀為目的的高爾夫行為都是耍流氓。

高爾夫必須規律性訓練,制定訓練計劃,如果你能保證每天都有,計劃就不必太詳細了。如果不能,你一定要有一個專業的訓練計劃來保證你的身體對揮杆的認知不斷加強鞏固。

關於這個訓練計劃,必須是因人而異的,不可能出現一套放四海而皆準的訓練計劃,教練將對每個學員不斷的研究和整理,它不一定非常去練習場,不一定非要擊球,而是要專業和有序。我們將在11月的老美線下課里向全國學員推出這個「個性化訓練計劃」。

規律訓練能夠設定你的生物鐘,重建你的身體運動感知,喚醒一些長期休眠的功能,提升你的運動技能水平。

第四,理論基礎缺失(對,就是沒文化)。

人類有著驚人的學習速度的原因在於理論指導實踐。

可能有人會說,「摸著石頭過河」就沒理論指導,但是成就了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唉呀!如果你這麼想,你好無知呀!

摸著石頭過河的最強勢理論就是能摸到石頭的地方水淺。這裡有人體生物學理論和自然科學理論做基礎。摸著魚過河才是瞎逼找死的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

話又回到肓目揮杆上,肓目揮杆的人的另一個精神支撐是鄧爺常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

於是他們想,揮杆就是一種實踐呀!

但是,大家可能搞錯的地方在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製造」真理的唯一標準。愛因斯坦在「發現」廣義相對論時,人類根本沒有實踐能力去檢驗,但這個發現也是真理的一部分。直到後來很多年,人類才通過實踐「檢驗」了這個真理。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還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人類直到現在才真正發現了引力波。所以,實踐是用來驗證真理的正確性的。在驗證真理的正確性時,錯誤的實踐被自動過濾掉了,不被採集。但是在你的揮杆中,你的大腦採集了你所有錯誤的實踐,並且形成了記憶,你離真理已經漸行漸遠。

所以,只有理論來指導的實踐才能盡量避免產生錯誤,並且在其正確性上得到反饋。幾個錯誤揮杆動作可以擊垮世界上最偉大的高爾夫巨人——老虎伍茲,讓他在一場大滿貫比賽中打出80桿的成績。足以見得錯誤的實踐對高爾夫揮杆系統的摧毀能力。

如果你沒有紮實的高爾夫理論支撐你的認知系統,你的認知系統就無法發出準確的指令給你的身體,也就無法完成象高爾夫這麼複雜而又快速的運動。

第四,結果導向引發的連鎖錯誤。

高爾夫是所有運動項目里失誤率最高的運動。就算是職業球員,他們的失誤率也非常高。

著名球手Ben Hogan曾經說過:在一輪高爾夫比賽中,他只能打出少數自己認為恰到好處的球,但那些不是很好的球仍然可打,並可以使他保住比分。

這意味著,在比賽中,你的任何一次擊球都應該是結果導向的,只要結果可以接受,你不必在乎這一擊是否達到了你理想的狀態,因為比賽還要繼續,你的下一擊要盡量做到理想即可。

但是,如果這種思維進入訓練層面,你將馬上面臨災難性問題。在訓練時,你的任何一擊都不應該是結果導向的,而是過程導向的。

如果在初學訓練中,你還堅持結果導向,比如,你想把球打到某一個位置成為了訓練的主要目標。那麼,你可能會忽略很多的細節,比如你的握桿,你的站位,甚至你的上桿或者下桿。因為這個結果導向會讓你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而忽視的訓練的真正目的——建立起穩定的動作系統。如果你已經在職業化階段,你的訓練目的將轉變為配合過程的結果導向。

那麼,任何一個忽略的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更多的錯誤產生,當你得到一個非常不滿意的結果時,你已經無法確定到底是哪個錯誤是產生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而是在你的動作回放里,可能發現了一個你感知到的錯誤,然後,你會對自己說,哦,原來是這個錯誤產生了這個不理想的結果。

接下來可怕的連鎖反應就開始了。你會在下一擊時修正這個錯誤,而真正的錯誤卻被過濾掉,那麼這一擊又會出現另外一個非常不理想的結果。這時,你會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修正了這個錯誤並沒有改觀,反而產生了新問題。最後你不得不放棄,變成了向著這個結果不停的漫無目的嘗試。這就是我說的結果導向引發的連鎖錯誤。

所以,對於高爾夫初學者來說,正確的訓練方式一定是過程導向的。從第一個動作開始,一個一個的去解決,確保上一個動作完整無誤後才可以進入下一個動作的訓練。這樣,不管高爾夫揮杆是一個多麼複雜的運動,它也是在一至兩秒鐘內,若干個有序動作的組合。只要我們在這個順序里讓所有動作都正確完成,我們就可以在理論上得到一個完美的揮杆結果。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討論,對於高爾夫的實際情況來說,影響擊球結果的因素不僅僅是球手的動作,還包括環境、氣候、季節以及心理因素和策略選擇。但是,至少這樣我們得到了一個最有效的訓練方法。不過,這樣的訓練由於過於專業化,幾乎沒有業餘球友有機會嘗試。他們的無規則訓練造成了成績的不穩定和系統性錯誤。

第五,誒!你居然還在讀!你對高爾夫是真愛!

輕視高爾夫這項運動的複雜性和科學性將成為學習高爾夫又一大障礙。

幾乎所有的高爾夫學習者都有過打出一計非常完美擊球的經歷。這個經歷直接將學習者的認知帶入一個非常錯誤的領域——高爾夫並不那麼難,你看,我這一擊多棒!

這種偶然出現的結果,使他們認為,這次揮杆和前幾分鐘的那些錯誤的揮杆明顯的不同。只要能夠複製這一次揮杆,他的揮杆就進入了正確的軌道。他們的教練可能會在一旁說,對了,看這球多好,就這麼練!

真正負責又專業的教練會提醒你,不要在意這個結果,你的動作出了問題,你是如何補償的才導致了這個好球。拙劣的揮杆偶爾也能打出好球。因為在擊球的最後瞬間操縱球杆可以成功地引導桿面垂直。問題是,這種補償或是碰巧發生的情況,你是不是每一次都能完美做到??

正是這些在錯誤揮杆下產生的「好球」,成了你學習的重要障礙之一。你會堅定不移的重複記憶里的這些動作,但是卻無法再打出那漂亮的一擊。這會讓你陷入極端的困惑中,根本無法再安定下來,認真的完成每一個動作要領。

所以,我告訴我的初級學員,不要注重結果,不要去看球落在哪裡,飛行了多遠,這對你來說毫無意義。要把全部的注意力用來監視你的動作和順序。並且用心體會觸球的瞬間,回傳給你身體的感受。

不過,這對於躍躍欲試的新手來說太難了。他們總是想知道自己到底能打多遠。或者這一擊是否和自己想法的結果一致。甚至在一些教程中,還有人說,讓學員在大腦中預演一遍球飛行的線路,會幫助學員真正得到相同的結果。如果高爾夫可以這樣,那是不是揮杆之前燒柱香應該結果更好?

第六,對細節的不在意,只靠YY職業球手的上桿或者下桿。

我見過很多人用不正確的握桿,完全沒來由的站位打球。不過遠遠看過去,這人的揮杆簡直和巡迴賽的XXX一毛一樣。不過,他的球全部都是大右曲的。這種情況在練習場上更多見。這類人認為,高爾夫揮杆是一個大系統的動作導致的結果,跟小範圍局部的細節沒什麼關係。

例如,我無數次對學員們強調要用身體控制球杆。但是,結果是大部分時間學員們在用手臂或手腕在控制球杆。用手臂控制球杆在上桿的初期很不易察覺,但其影響就是桿頭過於內置,桿位向身體後方過多。很多人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修正這個問題,強迫自己將球杆置於正確的方向,但是,只要是他們知道用身體控制球杆,而不是轉動手臂,這樣的情況就根本不會發生。

在訓練中,大多數人一開始都把注意力放在局部小結構的運動上。比如專註於體會和觀察胳膊、手、球杆之間的關係,但是忽略大系統的整體布局。

很少有人的一開始就把訓練的重點放在軀幹下盤,然後再轉入上盤,最後進入小結構。他們根本不關註腳與膝蓋,腿部的支撐,髖部的扭轉,上身脊柱的傾角,臀部的位置等等。

如果不從這些細節入手,所有的訓練都是一次次重複錯誤的揮杆。正是這種各種各樣的連鎖錯誤,造成了不穩定的揮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但就是不能讓球在自己需要的彈道上飛行。當我們把這些小細節都做得準確無誤之後,我們至少在診斷自己的揮杆錯誤時,排除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許這才是發現真正錯誤並且糾正的良好基礎。

我接觸過很多類似的情況。一位成績在九十多桿的球友,他來找我調整動作。他打了幾個球之後,我問他,他自己覺得哪裡有問題。他說出一堆。但是我給他講了站位,握桿,準備動作,並且告訴他為什麼時,他立刻就能打出自信的好球了。他們會表現得非常驚訝:「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事情我都知道呀,怎麼會是這樣的問題?」

知道和做到之間存在很遠的距離,做到還要有順序和原理。當這些細節沒有被精通和掌握之前,任何揮杆都是偶然的行為,不存在一絲一毫的必然性。

最後(乾貨提醒)

三年前,因為我在知乎上回答了「高爾夫如何入門」受到了知友們的認可和追捧,也是因為那篇回答,我帶領著知友們創辦了「壹捌匯高端體育」項目,並且獲得了上市公司的天使輪投資。從而有了「老美高爾夫線下課」。

老美高爾夫線下課已經進行到了中期,學員們的成績拉開了很大的距離,有些學員放棄了,有些一直停步不前,但有些學員卻突飛猛進。

我一直想研究清楚,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這些差異的存在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搞清楚這一點對我們的教學非常重要。

由於人類社會在競爭的態勢下發展了幾百萬年,並且在最後的這一萬年里,人類社會的等級、競爭、殺伐到了空前的程度。

能夠處在六十億人口的前十億名單中,這些人自詡為精英階層一點都不過分。

精英階層的共同點就是掌握知識、技能、並且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通過上述能力進而控制資源。

於是,學習對於精英階層來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風生水起,直到高爾夫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的滑鐵盧。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這些看上去古靈精怪的人一拿起球杆就像殘疾了一樣?

為什麼這些學士、碩士、博士甚至院士,通曉了人間所有的理論後,竟然無法指揮自己的身體?

甚至,有些時候,我曾經懷疑,這些人是否有能力驅動身體上的某些結構或肌肉組織,雖然那些零件已經從出生就開始形影不離的陪伴他們,跟著他們經歷了所有的事情,上過考場睡過大床,替他們觸碰過熟悉的、陌生的、現實的、夢幻的、香軟的、堅挺的、柔順的、抗拒的……

然而,就是無法建立起它們的主人與一支擁有碳纖維技術和鋼鐵鍛造工藝的棍子之間的紐帶關係!

這是不是非常的匪夷所思!

老美線下課的學員都是一些中產階級偏上的學員。

由於這個特徵,他們想要維持住這樣的社會等級,難免要讓自己顯得比普通人忙得多。

於是,他們練球的時間就非常少,可以說是少得可憐。

在這麼少的練球時間裡,還要把高爾夫學會,對學員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對老師何嘗不是?

但是就有一些學員,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在極少的訓練後,就可以精準的掌握高爾夫揮杆的動作,並且有潛力越做越好。

我們的大腦是一部非常精妙的智能機器,我們的身體是這個世界已知的生物結構中最完美的呈現。正是因為這兩者的結合,幫助我們從幾百萬年前的山洞或者叢林里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星球食物鏈最頂端的霸主。我們可以繪畫,可以彈琴,可以動手術,這些複雜的、需要高度精準的動作,在我們的物種中可以通過學習而掌握,並且人類創辦了學習這樣技能的學科和學院,可以大量生產這樣的物種。我們也曾經自信的以為高爾夫也可以這樣普及,但是,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結果,就是在高爾夫教學上,進行了幾百年,卻一直只有幾百人算是這項技能的精通者,其他人,只是用一生的時間去路過。

於是,我將這個做為一個課題,將這樣的學員和學習進度緩慢的學員分成對照組,進行研究。

初步的研究結果是,

學習優異的學員普遍具備如下的特徵:

高等教育、學習成績優異、掌握學習方法、嚴格遵循教學安排、不盲目自信、不自以為是、謙遜、禮貌、善於思考、不冒進;他們身體上的優勢是:喜歡運動、健身、身體柔韌性好、運動感知靈敏。

學習進度緩慢的學員普遍具備如下的特徵:

不一定受過高等教育、但通過各種努力成為中產階級、工作狂、生意至上者、室內生物、運動不自信人群、盲目自信、偏執傾向、遲鈍、身體柔韌性差、運動感知失靈。

從觀察兩組學員的朋友圈狀態也有明顯的區別:

優秀組:經常發的狀態是生活情趣、戶外活動、陽光正能量、工作狀態積極熱情但不功利。

緩慢組:經常發的狀態是生意、與生意相關的新聞消息、應酬、室內場景、燈紅酒綠、陰暗壓抑。

正是由於這些統計研究的結果,讓我開始確信,高爾夫運動的本質以及其推崇的精神境界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如果中國想進入高爾夫大眾化的社會,絕對不是經濟上達標就能完成的使命。整體社會的風氣,人們生活的重心和精神狀態,支撐社會的信仰體系,這些都還制約著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我們還不具備將高爾夫發展成為平民運動的精神基礎。我們的社會個體大部分還在積累物慾的精神底層掙扎,哪怕他們在財力上已經獲得了中產階級的通行證。

GOLF這個詞是由四個單片語成的:Green,Oxygen, Light, Friendship。意思是"綠色,氧氣,陽光,友誼。"你不需要這四樣,只想錢,還學什麼高爾夫??也許這才是學高爾夫最大的障礙!

相關回答:高爾夫怎麼入門? - 老美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09340/answer/34270558


高爾夫初學最容易打到空球。

究其原因是姿勢不對,先學會姿勢怎麼做。其次,要學會用腰力帶動手臂揮球,不要用手發力揮,又不是打羽毛球〈( ^.^)ノ。然後,在打球時頭千萬要低下看球,只有在完成所有的打球動作時才可以抬起頭來看打了多遠,不然容易打偏。

學習也要循序漸進,先把六十度的姿勢學好,再九十度再一百八,不要貪圖打得遠而揠苗助長,這樣即使打遠了角度不對也是白搭。


難在堅持,每天枯燥的揮杆練習,一周至少兩次下場


  1. 時間
  2. 堅持下去的意願


自己以為很容易,以為看看老虎視頻,看看書就會了


對於學習高爾夫來說,最大的障礙莫過於自己能擊出很好的球,卻不知道自己如何做到的。

說白了,就是自己不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身體,再往上推,就是不會用腦子打球,這是最大的障礙,高爾夫沒有標準的揮杆,所以,了解自己的揮杆特徵非常重要,特別是青少年時期,如果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揮杆特徵,那麼接下來不管是在教學上還是學生的個人練習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智商不足以至於不能理解揮杆原理

瞎jb改動作


個人覺得是新手盲目地直接就進練習場揮杆。

全揮杆實際上是個相當彆扭的動作。

新手進練習場不僅打不到球打擊積極性,而且動作固定了以後改動作非常吃力,並且不正確的姿勢損傷人體。

(實際上正確的動作也需要配合反向揮杆泡沫軸等,但這是後話。)

如果可以重來,我情願從果嶺邊開始。短桿打下紮實基礎後再進練習場全揮。

一場球72桿粗略分分36桿推桿36桿揮杆,所以別看著全揮揮得遠7000碼的場全揮覆蓋了6500碼的距離,實際上他們倆的重要性不分伯仲。


推薦閱讀:

有大佬能幫忙鑒定一下高爾夫球杆咩??
有什麼訓練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爾夫球一號木的開球水平?
如何看待我國目前高爾夫發展?
室內高爾夫模擬器哪家好?GOLFZON、衡泰信、如歌這幾家相比如何?
阿迪出售泰勒梅等高爾夫品牌對高爾夫行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TAG:高爾夫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