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降維打擊中首先受到打擊的是土星?

為什麼在降維打擊中首先受到打擊的是土星?按照我想的最先接觸二相箔的應該是最大的物體,探測船是從海王星上出發走了7,8天的樣子,說明距離海王星近?也可能就在海王星的上方,就是海王星為點做黃道面的垂線方向上,看後面的描述好像都是從星球頂端開始二維化,那最先被二維吃的應該是太陽,最不濟也是木星啊,怎麼會是土星?


謝邀。《三體·死神永生》P434,大劉表述:「首先跌落到二維的是土星。」至於為什麼,他只是一筆帶過,沒有特意著墨。原文解釋是:「天王星的軌道在土星之外,但由於前者目前正處於太陽的另一側」。這就是說二維化源點,是在土星與天王星軌道附近,天王星卻在另一側,最先被二維化的就輪到了土星頭上。

大劉在描述人類最先發現「紙條」時,也沒有給出具體位置,只是借用探測編隊航線——途徑危機紀元205年(2211年)末日戰役古戰場遺址,而在《三體·黑暗森林》里,大劉同樣沒有交代末日戰役的具體位置,我們只能從隻言片語中推斷出,是在天王星軌道外側。

線索①:P348「所有恆星級戰艦將組成聯合艦隊,統一出擊,攔截已經越過海王星軌道的三體探測器!」因為三體探測器(水滴)從太陽系外飛來,越過海王星軌道繼續向里飛,就意味著進入了天王星軌道外側。

線索②:P360「在距目標一千公里處,聯合艦隊已與水滴在速度上同步……艦隊看到的圖像,要經過三個小時才能以光速傳回地球……所傳輸的數據大部分是來自二十個天文單位外的影像。」而地球距離天王星平均為18.6個天文單位,這再次證明:末日戰役大體位於天王星軌道的外側空間。

綜合來看,「紙條」開始二維化的源點,應該是比末日戰役戰場遺址還遠、天王星軌道外側的外側太空。

當然,大劉沒有按照新聞報道或者學術報告的方式,詳細交代二維化起始點的時間、地點,自有深意。因為,從宇宙大尺度上看,太陽系微不足道;從黑暗森林打擊來看,太陽繫世界同樣微不足道;從太陽系最終都被打成一片的結果來看,精確的二維化坐標源點更加顯得太微不足道了。

最後,我繪製了一張太陽系二維化順序草圖,從土星到冥王星,從A到J,幫助我們更直觀了解二維化全過程——A土星、B海王星、C海王星太空城群落、D小行星帶、E地球、F太陽、G金星火星、H木星及太空城群落、I天王星、J冥王星。從P434~P458,《三體·死神永生》一直都在詳盡描述二維化奇觀。為了方便起見,我把這張草圖畫成了「九星連珠」,實際上小說並未有任何線索。以上三體導讀,僅供參考,歡迎圍觀「三體引力波」。


因為近


可能比較容易找到拍扁土星的方向吧


謝邀,雖然我的確看過三體,但題主的問題我表示攤手不懂~


謝邀,但是我完全看不懂啊……


感謝 您的邀請,恕在下水平有限,題目我都沒有看懂.....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大劉說的很清楚了,水滴攻擊是有盲區的,所以要選擇打擊時機,而降維攻擊是無差別打擊,滅掉太陽系乃至全宇宙都只是時間問題,所以隨意扔到太陽系就行!


瀉藥,然而我也不造


應該是隨便挑了一個吧。。有可能大劉覺得土星比較土。。


扔哪裡都一樣,二維化會光速擴散的,可能就是歌者開心。。。


回想了一下沒什麼很特殊的原因吧,難道是我沒認真看?……感覺就像臉上被人打了一拳然後問為什麼打在顴骨而不是下巴上....只能說在宇宙面前太陽系也就是很小的一塊,蹭到哪兒都有可能吧


並不是說哪個軌道靠外哪個就最先二維化。二維化是從一個點開始的,向太陽擴張,直至擴張到整個太陽系。最先土星是因為這個時候土星位於二向箔和太陽之間而已,其他行星因為在公轉,位於二向箔的另一側


年代久遠,具體故事情節記不清了。我估摸著是這樣:我聽說土衛六極似地球,作者在三體中先二維化土星,是預示著地球也馬上這個下場?不知二維土星的時候,有沒有對土衛六的具體描述。


作者也許沒你想的那麼多,只是從群星中挑了一個吧。。


應該是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都在太陽的這一側吧,那最先進畫里的就是土星了


難道和質量有關?質量輕的首先坍塌進去嗎?那也不對吧難道土星還沒有冥王星和地球質量大嗎?


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平行於黃道面平平蓋上去的,按你那麼想還有一半概率冥王星該最先中招呢(軌道傾角)

另外按照冥王星角度能看到「畫」這個線索來看,二向箔應該與黃道面垂直並且與開始點-冥王星連線垂直,至少角度很大的

另外應該不是「吸」進去的,原文寫了,是整個空間在向裡面扭曲塌陷,在空間中的東西也會隨之一起扯進去,就像一張被光速扯進死亡的地毯,而物質是地毯上的爬蟲,跟質量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很簡單啊,因為土星最先接觸二維平面跌落區域,按照小說中的描述,二維平面應該和黃道面是基本平行的,二維化跟質量體積什麼的沒有關係,因為二維跌落平面的擴散是需要時間的。(還有,宇宙中沒有什麼上下左右之分)


推薦閱讀:

《三體3》中的數學武器該如何理解?

TAG:科幻 | 三體書籍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