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翻譯國外(特別是英美)的小說的時候一直使用翻譯腔而不是中國的文筆?

今天晚自習看外國小說鑒賞的時候突然想到的問題

翻譯國外小說經常會有

「天哪「 「上帝」 「我敢打賭.....」

之類的

這樣的文筆讓我覺得看起來很累

為什麼翻譯的時候不更白話一點呢

這樣很多較低水平 的人也能對此產生興趣


謝邀

因為當你使用中國試比喻修辭甚至成語的時候

就會有智障跳出來說「外國人會說成語?垃圾書。」

然後他們卻覺得上帝啊,天啊,這些不是中文。


首先謝邀~其次,不是神熟悉翻譯,所以不好做評價。但我知道的一些翻譯作品,有在使用漢語用詞習慣。甚至有些還用上時代辭彙。


不論漢語還是外語都自有其獨特的意蘊、通感、隱喻,韻律節奏及各象徵符號,情感和思想就在這些意象中流動。而翻譯就是文藝的再創作,沒有好的文學修養,讀
不懂詩的人很難譯得好的...。中國文學與世界溝通是有斷層的,權威的國際文學大獎往往與中國無緣。蓋因當今社會,詩人職稱往往與「窮」字掛勾,試問能有多少
翻譯大家能靜下心做這種不掙錢的學問?


謝邀,翻譯腔也不是每本都有的,很多大師級翻譯家就可以翻譯的很符合中文語境,比如王道乾,葉謂渠等等,但是我個人覺得翻譯腔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不是壞處。

Ⅰ 比如宗教的文化,外國普遍基督教新教,中華文化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看武俠片有和尚尼姑冒出來不覺得奇怪,冒出個傳教士就奇怪了,我一開始看莫言的《豐乳肥臀》時就有這種感覺,曾經看了開頭就想棄主要就是因為語境混亂,不符合想像。

Ⅱ 蘇聯腔,英倫腔,法蘭西腔,美國腔 ,日本腔,西班牙腔,其實所謂翻譯腔只是不同國家的不同的文化而已,不同的國家翻譯的都不同,這反而是一種優點,能夠表現他們的文化

蘇聯腔:蘇聯的最高統帥戈也夫斯基這樣寫道(嚴肅臉):「如果能奪取柏林,這對我軍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勝利」。

英倫腔:塵世間,沒有什麼比愛情的渴望更強烈的了(哼!!!)。然而,多數時候我們不得不與無法理解我們靈魂的人共度人生(腫么辦!腫么辦!)(濃濃的小清新味撲面而來)

法蘭西腔:他人即地獄!(浪漫而有點裝逼)

美國腔:「夥計,快點!(嚼著口香糖)事務所還有好多事要帶到家裡辦」

日本腔:木子,咳,可算到了,真是清新呢!(可愛萌萌噠)

西班牙腔:「兩位小姐不用躲避,也不用怕我粗野。按照我信奉的騎士道,對誰都不行非禮,何況您兩位一望而知是名門閨秀,更不用說了」(手動斜眼)

Ⅲ 所以其實翻譯腔並不是不好,結合當國的文化來翻譯是很好的,讓我們比較頭疼的就是那種不倫不類對當國文化不夠了解又極力想翻譯出國外氛圍的翻譯,或者翻譯過於直接導致讀來乾澀枯燥的。

Ⅳ 使用中國文筆其實很考驗譯者水平的,而且也要看是什麼文學,比如日本文學翻譯的時候使用中國文筆讀來就很不錯,畢竟文化相通,一般的譯者中文的水平是不夠的。

帕洛馬爾天文觀測站 - 知乎專欄


瀉藥

王小波寫那本書說過類似的話:翻譯水平體現了一個人最高的文學水平。

也就是說,翻譯是極其考驗語言運用能力的,沒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和極好的文學素養,是不能突破語言屏障的。但是好多翻譯人員都是有一些專業知識的普通人,而不是文學泰斗,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能保證信達雅,只好嚴格按照原文翻譯以不失原意。

這幾年外國作品流入的多翻譯的多,也有不少不帶翻譯腔的,如果你覺得這個翻譯不行,可以換一個出版社看看。


推薦閱讀:

觸樂夜話:屆不到的戀
為什麼唯獨全職高手的衍生創作這麼火?
如何評價讀者等級
《文字的魅力——網路的閱讀文學》
是否能因為一個人的為人品行而去評價其作品?

TAG:網路文學 | 文學 | 外國文學 | 中國文學 | 文學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