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的落後是否跟中國傳統思想有關?

父母和老師是教育工作的承擔者,教育孩子本是父母老師的天職,但是中國的傳統思想似乎把父母老師神化了。中國傳統思想認為父母老師是不會犯錯的,錯的也是對的,所有一切父母老師的言行舉止孩子都不能否認,不強調實事求是。過分強調父母老師的地位,要求孩子對父母老師絕對服從,對父母絕對孝順,對老師絕對崇敬。可以說,中國傳統思想對「父母老師要實事求是對待孩子給孩子做好榜樣」強調得並不多,反而對「孩子要尊敬理解配合父母老師」強調得更多。這種身份地位決定人格高低的傳統思想持續了千年,在當今時代顯然不合適了,所以現代教育早已沒有灌輸這種思想。但是這種傳統思想要想根除是很困難的,在當下它仍然存在的不淺的殘餘。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很多父母老師愛面子不認錯——認為只要自己心裡是為孩子好就不會犯錯,而且自己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完美無缺的形象。所以對待孩子容易由著性子來而不實事求是,一旦被指責教育方法不對就抱怨自己如何辛苦要求孩子體諒自己,就是不願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錯。而孩子如果受到父母老師的不合理教育,卻常常被要求「忍著」「要理解長輩的苦心」「要孝順父母」「要尊敬老師」。甚至還有個別少數的父母老師,因為這種傳統思想,藉此對孩子不負責任傷害孩子虐待孩子,因為按照傳統思想孩子是自己的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一旦有專家批判孩子對父母老師的行為不當,許多父母老師們就會贊同並要求孩子接受反思認錯;一旦有專家批判父母老師對孩子的行為不當,許多父母老師就會埋怨自己的辛苦強調自己是為孩子好孩子必須理解就是不認錯……如果教育工作的承擔者不實事求是愛面子不認錯反而要求被教育者配合自己,那這種教育註定是無法進行的。那當下中國教育的落後是否真的跟中國過分強調父母老師地位的傳統思想有關?


錯!真正的傳統思想在教育方面恰恰是先進的,導致教育落後的是人們當代的自私自利主義思想!

為什麼這麼說?

聽過《三字經》沒有?裡面說」子不教,父之過。「

意思是如果孩子有哪裡做錯了,第一要反思的是父母自己。而不是批判孩子。

聽過孟子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

漢代人趙歧說;「不孝有三的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意思是真正的孝順不是什麼都聽父母的話,父母的面子天大地大,哪怕父母錯了也遵從無比。而是要在父母錯的時候給他們指出來,不要讓他們陷入錯誤之中!這才是孝順!

不可否認,傳統思想的範圍非常大,裡面有精華也有許多糟粕。但流傳的最久的最廣的,往往是這些正確的教育理論,而不是錯誤的。

而為什麼錯誤的教育理論會一直盛而不衰呢?因為人的自私自利,在做了父母的時候總想成為權威,操縱孩子!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於是哪怕你接受了正確的傳統教育思想,當你做不到的時候,這傳統到你身上就被改變了。變成了你在教育上的錯誤不承認,變成了你要求孩子絕對服從,絕對「孝順」。

而一代一代的人都有這樣的,這樣的錯誤落後教育理論,也就被人們誤以為是「傳統」。

所以我做老師這麼些年,如果問我對這個職業有什麼理想的話,我並不想去做一個教育孩子多麼優秀的老師。我想做一個教育家長的老師!

我好想開一個輔導班,專門給家長們上課,告訴他們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


謝邀。

教育是費錢的事。

所以這個鍋傳統思想不背。


我只能這麼說,教育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很難出教育落後的唯一因素是什麼。家庭、社會、學校都在教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錯誤在於,躺在我大隋世祖明皇帝的制度創新——科舉的功勞簿上不肯起來。

科舉制度,相較於漢魏時代的察孝廉和門閥政治,在選材的公正性上有了偉大的突破。給所有舉子以公平的考試機會,讓血統、出身和純粹的道德主宰,第一次受到能力這個關鍵屬性的質疑。

在此不需辯論早期科舉仍然集中在某個階層的細節問題。科舉制度的根本屬性,在於公平的應試選材。

然而,回到文首我的觀點,1000多年後的中國,卻依然躺在大隋世祖明皇帝的制度創新功勞簿上。所做的改變,只是在科目的形式上做到了一定的現代化,譬如增加了理科的內容,淡化了古文八股的重要性。

但,中國教育錯就錯在,將古代應用於選拔官員的公平性,強加在教育後代上。即,在初始的教書育人環節,就設置了殘酷的淘汰機制。

我始終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於挖掘一個民族方方面面的智力資源,因材施教,教書育人。而不是把一個班、一個年級、一個學校的孩子,當成錦標主義體育中的梯隊,層層篩選,拼湊出一支精英隊去拿獎牌,就萬事大吉了。

不客氣地說:目前中國的師範大學,跟教練班差不了多少。

祖師爺不該拜孔夫子,而是拜下面這尊:

大隋世祖明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落後與否很難說,每一種教育都有其不足。中國教育問題在於:一是優良傳統教育只有形式沒多大效果,空泛的口號式教育,不能內化為行為;二是`記得多思考的少,創新不夠,學習者受到的約束太多;三是教育者喜歡形式,說哪種思想或方法好,大家就瘋狂地去強調那種思想或方法,彷彿不用這方法就落後了。而且,用的時候多數是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結果。

舉個例子:說實踐重要就強調實踐條件建設,大學幾百億千億投入到位了,但沒培養多少大師出來,而當年的西南聯大,因戰爭原因,上課地點是臨時的,幾乎沒什麼實踐條件,可是卻出了很多知名的大師。


其實我也很奇怪長幼尊卑僅僅按照年齡來排序的文化……你比我大就一定比我正確?


謝邀。教育的落後鍋怎麼讓傳統文化背?不理解。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的。


推薦閱讀:

面對很邋遢的父母,你有沒有噁心的想吐。?
是不是很多中國父母都喜歡塑造可憐形象?
你遇到過特別有趣父母對你的誤會?
你最討厭父母對你說什麼?
父母沖孩子說髒話應該嗎?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國教育 | 教師 | 父母與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