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蠢人?蠢人和笨人是一樣的嗎?
和男朋友討論奇葩說里的辯題 就是『和蠢人做朋友你是不是傻』這個 我沒有看過奇葩說 但是跟男朋友說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覺得要先定義蠢人和朋友 他把蠢人定義為頑固不化一類的人 他認為蠢人和笨人是不同的 所以想問問知友們如何定義蠢人這個概念 蠢人和笨人是否是一個概念?
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蠢」?在我的理解里,「蠢」和「傻」、「笨」,大概還是不一樣的。所謂蠢人,大概無關乎智商,無關乎階層,無關乎水平。每個領域,每個水平上的人,可能都有一定比例的蠢人,高智商的聰明人也會幹蠢事。硬要說蠢和什麼有關的話,我想和情商關係會更大一些。
以階段性的我自己為範本,我理解里的蠢人,大概有以下五大特徵:
1、想要的太多,或者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關於人生的局限性,我喜歡打牌的比喻。人生在特定的階段總會有短期改變不了的限制,拿著一手雞胡牌,夢想著要在這一圈做一個大四喜,是為蠢。好消息是,年輕人不止一圈牌,這圈能胡先胡了,下圈再做個十三幺可能還是有希望的。
2、搞不清狀況。
這裡的狀況指的是與自己相關的格局,人情,制度,趨勢,動態。想要的太多太迷茫,心就容易亂,總會覺得自己的情緒和困難是天大的事,無論如何得先解決我的問題,沒有看到相關的人有他們的不得已,有他們的輕重緩急,相關的事有其特定的趨勢,有些事還會涉及一些複雜的人際動力。人犯蠢的時候,往往是身在局內,看不清前因後果。
3、希望馬上得到結果,無法忍受過程。
回想起來,我自己最蠢的時候,大概是失戀的時候。失戀的時候總希望儘快擺脫失戀的痛苦,因此總是會想「為什麼」,彷彿想通了「為什麼」,找到了原因,痛苦就能瞬間消失。殊不知失戀的痛苦是必然的,緩解是需要時間的,反反覆復想「為什麼」只能讓痛苦一遍遍重來,沒有時間去平復。哀傷反應的平復需要過程,還有大部分事情都需要過程,比如賺錢,比如學英語、學技能,比如建立關係。
4、亂動。
「蠢」字從春從蟲,一開始指的是春雷響後昆蟲的幼蟲孵化出來,鑽出地面亂動的景象。亂動應該是「蠢」的精髓了。想要的太多,搞不清狀況,馬上要結果,自然容易亂動。究其原因,可能都和忍受不了的情緒有關,或是一腔熱血,或是焦慮難耐。搞不清狀況的亂動,結果很難預料,更多的時候可能是對現狀火上澆油,黃執中在節目里用「提油救火」的例子很生動。犯蠢的時候做自己的事常常後悔莫及,給人幫忙也只能是幫倒忙,到頭來自己還委屈。亂動的結果,常常是雙輸。亂動也是人犯蠢最明顯的行為指標了。
5、不願或無法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假如我是一個動機論者,我做了蠢事,但我的動機是好的,我會想別人應該看到我的好心,雖然事情搞砸了還是不能怪我,所以我不願為我的行為承擔責任。提油救火者,人家屋子都燒了,自己只能搔搔頭說聲「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而更多時候,犯蠢時的亂動結果是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很可能造成的後果不是我的能力能夠承擔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別人幫忙擦屁股。就像小時候去小夥伴家裡玩,玩瘋了打碎了人家家裡的花瓶,假如這個花瓶是某個朝代的官窯價值連城,這個時候我只能瞪著大眼睛賣萌,而小夥伴的父母心如刀割,卻那我一點辦法都沒有。犯蠢的代價往往不只是自己在承擔。
分析了這麼多,並不是想說蠢人是無藥可救的,更不是想號召大家排斥蠢人。只不過蠢人的確是有殺傷力的,鑒定得出犯蠢的人總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只想鑒定蠢人的話,往下就不用看了。如果你把自己鑒定出來了,希望對症下藥或者想要避免以後犯蠢,那麼請接著往下看。人犯蠢的五大特點環環相扣,逐步遞進,破解之法大概也要從這五點之中去尋解。
1、想要的太多或不知道想要什麼:這個是比較麻煩的,因為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件事是一個自然發生的狀態,不是悶頭想得明白的。要達到這種狀態,可能要多探索,多嘗試,經驗多了可能比較容易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多嘗試意味著可能犯蠢,所以避免犯蠢的第一條可能就是允許自己在一定限度內犯蠢,然而多總結,多反思。
2、搞不清狀況:搞清狀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搞清所有的狀況就像要追尋到絕對真理一樣,是不大可能的事。那麼我們可以如何盡量搞清一點狀況呢?大概有幾點:首先,經常提醒自己退一步想想,哪些判斷是自己的主觀臆測,所謂「很準的感覺」,哪些是有事實根據的。其次,多嘗試換位思考,想想自己在別人的處境上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別人做了一件事可能有怎樣的動機和理由,別人有什麼理由做或者不做一件事。第三就是多讀書,不贅述。
3、希望馬上得到結果,無法忍受過程:懂得許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許多道理只告訴你結果,卻沒告訴你過程。要知道事情的發展總需要過程這件事。當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幫我釐清關於「process」和「product」的區分時,感覺像被雷劈了一樣,瞬間理解了自己以往種種蠢行。無法忍受過程,是因為無法忍受不確定性。我們幻想世界的因果是直線的,人生像物理學一樣精確可控,沒有意外。然而現實的人生遵循的是生物學的規則,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的所做和所求之間大概像是種子和樹的關係,我們種下了一顆種子,期待它會茁壯成長,然而土壤是否足夠肥沃,是否有足夠的雨水滋潤,有沒有蟲子把幼苗吃掉,這些都是可能影響種子是否能長成大樹的不確定性,在我們種下種子那一刻無法預測。我們只能靜靜等待,隨著過程去調整。
要相信過程,過程中的情緒可能是最難過的一關。要學習與情緒共處是一個大課題,對我來說正念冥想的練習是有幫助的,覺察到此時此刻的情緒和感受,可以讓我們不被情緒裹挾,有所選擇。關於正念與情緒的關係以後有機會再專門講講。
4、亂動:理清了目標,搞清了狀況,相信過程,亂動的情況會少很多。亂動,往往是情緒導致的,無論是滿腔熱血,或是焦躁難耐,都很可能犯蠢,做出以後後悔的事。所以當我們不想亂動的時候,最好避免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做決定。
5、承擔責任:這一點講的是犯蠢之後的結果。這裡我的經驗是,一旦犯蠢之後,不要馬上想著做點什麼去彌補,或者著急著去承擔責任,先回到上一點,不要亂動。犯蠢後人會著急,這個時候更容易陷入亂動,接著犯蠢。這個時候可以先處理好自己的內疚和自責,道歉的話一句就夠了不貪多,搞清狀況,不要為了緩解內疚自責而行動,只做對現狀有現實增益的事。
其實可能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犯蠢,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會犯蠢,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會在新的水平上犯蠢。可能犯蠢之後得先接納自己的蠢,才能避免以後再犯蠢。我作為一個蠢人的心法是,每一次犯蠢都當做是一次學習成長的機會,在犯蠢中成長,就不會在犯蠢中消亡。
?我覺得你們差不多已經自己把問題答案折騰出來了吧,為啥還要再提問,為了確認?沒錯,蠢人和笨人的定義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是不一定腦子不聰明,但固執己見以至於總做蠢事;另一個是確實腦子不夠用,非不願,實不能也。以及,笨人尚可原諒,蠢人無可救藥。
某日怒剛同事一波,因為我一貫對周圍說話不經大腦的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起因是同事為了向上司證明自己的工作努力,而私自給上司建議公司以後採用淘汰制,最後還在公司群里大肆宣揚「淘汰制是自然法則,就應該讓那些太安逸的人趕出去」,並加了一句「不感覺有些人太安逸了嗎?」這位奔三的職場老大姐刷了一波存在感,也得罪了一個公司除她之外的所有員工。這對於一個愛秀語言藝術的我來說,這當然是要挺身而出的,然後我發出了以前自己寫的一篇文章,並在文章下說了句:自然法則是制約動物的,希望以後把自己當人看。
推薦閱讀:
※哈利的貓頭鷹竟然是個蠢出天際大萌貨!再也不指望它送信了!
※視頻中被放生的魚為何屢屢又回來?
※一個過去?
※人可以有多蠢?
※從小到大,在蓬勃發展的少女/少年心的驅使下你做過哪些現在想起來巴不得把自己拍死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