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的《愛》中愛到底是指什麼?

看了一半,裡面充斥著性,多女一男,女人之間的妒忌,種族歧視,不知愛到底是從哪裡體現的


特別是通過小說中關鍵人物愛的彌合者「L」的角色、敘事以及象徵意義,深刻表達了小說愛之主題。L是柯西家的廚娘,也是小說的敘述者,但書的結尾卻告訴我們L是一個已故多年的女人。這是後現代主義小說的顯著特徵。人們不記得她的名字,只記得開頭的字母L,於是就叫她L。這正是小說標題LOVE的象徵。她在柯西家族工作了幾十年,見證了這個家族所發生的一切,並不斷化解柯西家族中女人們的衝突,用雙手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了整個家族,正是愛的守護者的具體體現。第一重彌合是通過L的雙手做出的食物體現的。L的工作就是用雙手烹飪食物。柯西家的孩子們都是吃著她的食物長大的,這暗示著一種養育行為。事實上,為家族和社會烹飪食物的手在莫里森的其他小說中也被描述為療傷的形象。歷史上美國的非洲食物的提供和生產揭示了無法割斷的食物和文化的關係。縱觀小說中精華食物的準備,L作為廚娘的身份是她「真正的愛」的具體化。第二重彌合是她的雙手的「行為」超出了準備食物之外的拯救行動。在一場家庭爭吵後,即十幾歲的留心被丈夫羞辱後,她便對克里斯廷進行發泄——放火燒她的床。正是L及時趕來撲滅了大火:「當克里斯廷和梅回到家時,濃煙從她的卧室窗戶滾滾噴出。她們尖叫著跑進屋上樓去,看見L用一袋20磅的糖覆蓋在焦黑的床單上,讓邪惡變成焦糖。」糖是典型的黑人文化的象徵,因為在奴隸制種植園典型的植物就是用以提煉蔗糖的甘蔗,因此糖對非洲裔美國人寓意深刻。莫里森通過L的雙手以及對食物的描寫暗示她在小說中的療傷者、拯救者和和平製造者的作用。留心放的火是邪惡之火,而L滅火的糖則是和平之糖。第三重彌合是她用雙手偽造遺囑,為柯西家的後代保住了遺產。小說中的一個重要線索就是柯西的遺囑。柯西74歲時把他的全部財產留給了他的情人——妓女。但在柯西81歲時,L見到了遺囑,也只有她一個人見過。她知道這就意味著柯西家的女人們在柯西去世後將要流落街頭。梅,柯西的兒媳,61歲了,精神有些異常,她將要滿大街漫無目的的遊盪;克里斯廷,柯西的孫女,梅的女兒,41歲,從事民權運動失敗後將無家可歸;而留心,柯西的續弦妻子,也快41歲了,沒受過教育,幾十年生活在柯西家,沒跟娘家人聯繫過,將不知所終。為了保護柯西家的女人們的利益,她把遺囑藏了起來,偽造了一份用菜單手寫的遺囑,上面寫著「把我所有的財產都留給我可愛的柯西孩子」,用這樣模糊的字眼保全了整個家族的命運。因為克里斯廷無疑是「柯西孩子」,而留心因為是年幼的新娘,也可以說是「柯西孩子」,雖然她們都聲稱遺產是留給自己的,但是律師也無法斷定,只能一起居住。第四重彌合是她用雙手殺死了柯西,解脫了整個家族。因為在她偽造遺囑之前,她已經用毛地黃,一種有毒的植物,默默地殺死了柯西。毛地黃是一個貼切的比喻,也是莫里森對愛的一種暗喻。它的外表是美麗的,既能治病,又能致命,少用可以入葯,多用則會中毒。這象徵著愛的本質,既能保護又能毀滅,美麗的下面暗藏著毒素。L手寫的菜單遺囑拯救了整個柯西家族中女人們的命運,是愛的象徵。但L的好心導致了柯西的死亡,這雖是愛和保護的行為,也是過濃的愛造成的殘忍行為。手的意象象徵,是小說中一種強有力的表現手法,在這部小說中,手意象是被賦予特殊含義的。莫里森通過描寫不同側面的手意象生動地刻畫了人物性格、經歷、矛盾和關係,在集中體現了黑人文化傳統的同時,也揭示了愛的主題。

眾所周知,自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黑人文學進入了空前繁榮階段。勃勃的生機和活力讓世人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見證美國文學史上的一次精神復興。作為美國最嚴肅、最重要、最有才華並且一直在繼續寫作的作家之一,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涉及到種族、性別、階級等政治性主題,已成為美國文學傳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國文學也因為她「富於洞察力和詩情畫意般的」、「把美國現實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寫活了」的小說而呈現出紛呈的異彩。莫里森為美國黑人和黑人女性的呼喊使她成為當之無愧的美國黑人之音,全人類的「共同之聲」。她在美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崛起不僅是由於她那無與倫比的作品,更是由於她對下列問題的再思考:西方與非西方的關係、美國白人文化與美國黑人文化之間的關係、種族與地域文化和美學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與政治的關係。莫里森已成為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政治文化的變遷興衰的重要的發言人。作為一個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始終把改變這些傳統的支配性的負面形象並塑造生動的黑人女性正面人物當作自己寫作的中心話題。在莫里森的思想中,愛是解決種族、性別、文化衝突的途徑,愛是可以打破兩性壁壘、種族隔閡和文化界域,達成兩性融合、種族平等和文化和諧的。


自私算是愛嗎,這本書是在批判愛


推薦閱讀:

如何入門西方文論?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出自哪?
讀《基督山伯爵》——唐泰斯的孤獨
但丁的奇幻世界|大鬧天宮也就算了,白娘子為什麼要去星巴克?
第九站:馬賽[Literature]

TAG:小說 | | 文學 | 文學評論 | 書籍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