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葉式立交橋相鄰兩個方向左轉衝突怎麼解決?
如圖,黃色車流和藍色車流就要左轉,但當這兩個來車方向車流很大時,在紅框處的行駛衝突便會造成堵車現象,這種堵車如何解決?如何對苜蓿葉式立交橋進行改進設計?
最直接也是最常見的辦法就是避免修建這種「四片苜蓿葉」式立交橋,直接修建全定向互通式立交橋。那些所謂的能消滅車流交織的改進型苜蓿葉式立交橋,真正實施起來的工程量和佔地面積相比現有的全定向互通式立交橋並無明顯優勢。
北京五、六環已經很少有這種存在嚴重車流交織的苜蓿葉式立交橋了,即使有,也進行了主輔分離,讓衝突只發生在輔路,主路不受影響。上海的快速路系統則一直就較少採用全苜蓿葉式立交橋(但卻建造了車流交織更嚴重的天目路大轉盤、魯班路大轉盤)。中國的高速公路結點也較少採用這樣的立交橋(同時也封堵了利用這種立交橋調頭的可能,錯過了出口的話只能老老實實地多交錢)。
(苜蓿葉形匝道可以有,但不在同一側成對出現。)
但是,即使修建全定向互通式立交橋,也只能減少車流交織、減輕擁堵,不可能徹底消滅車流交織和擁堵。一條路只要和外界有車流交換,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車流交織,只能是通過優化出入口設置來減少車流交織,還有就是提高出口的通暢程度,避免車輛排隊排到交織點。更重要的是要控制車流量,一條路車流量太大的話怎麼優化也會堵,甚至越拓寬車流交織越嚴重;車流量小的話,即使沒有立交橋也可以很通暢。
要想在不大拆大改的前提下優化已經很擁堵的苜蓿葉式立交橋,首先可以進行主輔分離,把擁堵控制在一兩條車道內,然後還可以嘗試在合流點加裝紅綠燈,控制兩條路交替放行。紅綠燈本身並不一定能提高多少通行效率,但就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說,加裝紅綠燈有個重要的好處是減少因車輛搶行導致的事故。我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已經有哪些苜蓿葉式立交橋加裝了紅綠燈(歡迎網友補充),不過至少上海已經在某些高架路合流點加裝了紅綠燈,另外在車流量大的環島的衝突點加裝紅綠燈也已經是比較常見的做法。
你列出的苜蓿式的缺點,其實也是他的一種優點。
大家上立交橋的時候都會很緊張怕走錯路,苜蓿式的如果下錯了右轉口,可以繼續順便到下一個口連續上下,通過3個270度轉彎也能達到原來錯過的那個口。在某些地方,由於用地限制,某個方向無法做右彎下去的口,也可以通過3個轉彎來達到效果
關於交通壓力,立交部分一般都需要進行限速,並劃定併線範圍,按規範開車的話,並不容易產生交叉匯流的壓力
問題很好,我來試試看。非專業人士,歡迎提意見。
圖片來自google地球
1.主輔分離
從圖中可以看出,主輔分離是最簡單的選擇,使主路上的車速保持,不用擔心輔道的車流插入,交通量更大,轉彎車輛能運行自然流暢。即使輔路堵住也不會影響主路。當然,這樣只適合車道較寬的道路。所以並不是都主輔分離。
2.改為犧牲部分車道苜蓿葉的立交橋
從圖中可以看出,上層道路已經主輔分離。西往北,北往西輔道都缺失。這必然給其它的交通節點帶去壓力,但是這種方式很好的避免了擁堵。
3.改為半苜蓿葉的立交橋。
同向半苜蓿葉立交橋。
對向半苜蓿葉立交橋。很多人可能會問,這樣做不是很多方向都通行不了嗎?
我想說,這時候你應該縮小地圖去觀察城市布局。
再給個更明顯的例子看出什麼了嗎?大量的網狀道路+斜向的主幹道+眾多方向不完整的半苜蓿葉立交橋
所以說這就是系統工程的重要性。立交橋不是為了一個節點而考慮,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的布局,道路的流量。
那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都只是比較偏僻的城市地區的布局,對於我國的這個交通並不適用。
是的,這些立交橋大多數取自美國的城市,人口密度比我國小,城市修建晚。而面對我國的這種人口密集型的地方有什麼立交橋的解決方式嗎?
東京的解決方式主要是地鐵,而立交橋是這樣的:
在現有的道路上儘可能的修建固定方向的道路。台北是這樣的:
利於現有的河流,在河流兩岸修建快速路,儘管不是完整的直線。所以說,提前做好城市規劃,合理預留高架橋位置,提前預測城市交通流量是我們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題主說的是橋下左轉和橋上左轉因在同一車道上交匯而產生衝突的問題。
解決辦法見圖如下:
橋下左轉上橋的匝道再抬高几米,橋上左轉下橋的匝道再壓低幾米,兩條匝道上下重疊。
這樣做的好處是,橋上的左轉與橋下的左轉就不再在同一個平面上產生交集了。
希望所有認為我說的有道理的看官,給我點個贊。也請樓主將我的回答採納。我相信,我的是最優方案。但是我還是要說,若有更好的方案,還望諸位不吝賜教,指點我這個小學生。
交叉避免不了,但是加長紅框里的交叉距離可以
將上層(南北走向)加長 ,就是南北外側匝道盡量往外移
渦輪式立交橋,目前高速公路多數都是這種的變形。
將橋面加寬,上橋的車輛走外面,中間再增加一個下坡的車道
當坡道到達地面時再轉彎(橘黃色),從蘭色車道的下方穿出不過,光這個坡道大概就得150米左右才行【按坡度4%,橋面厚1.5米,高4.5米計算】所以,這種樣式的立交橋,體積還是比較大的適合用在鬧市中的是【迷你立交橋】1、一定要做「四片苜蓿葉」式立交橋的話我倒是有一個實例:09年我在寧波參建的通途路互通立交橋優點是線條優美、解決實際問題。2、一定要設計「四片苜蓿葉」式立交橋的話就必須要考慮車流匯入、使出的問題,可以考慮拉開入口和出口的距離或先出後入。3、已建成的立交橋,若經常性的發生擁堵,建議提前分流。
各位,這難道不是交織嘛。簡單來說,入口出口距離太短,交織就會導致主路通行能力不足,這種情況下設置集散車道與主線隔離,避免轉向交通對主線造成較大幹擾。如果你問多大算大,不好意思,這塊國內還沒走像樣的研究。專業內的問題我不建議專業外的人來回答,這是個技術活好不好。
目前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儘可能把兩個出口分開我簡單的手畫了個示意圖,希望對你有幫助。
任何一種立交方式,都有自身的優缺點,交匯點,是不可避免的,全定向互通,也有缺點,佔地寬,工程量大,造價高
謝邀,這個問題有點高大上,靜觀別人回答
你把藍線的入口放到黃線的出口前面不就好了嘛
大家在百度上收一下上海自潔公司設計的「改進型全苜蓿葉立交橋」,最新出來的立交橋專利,已經解決了苜蓿葉立交橋相鄰兩個左轉彎行車交織問題!
推薦閱讀:
※系列三之:軸壓桿件失穩後的變形可求嗎?(上)
※公路斜拉橋設計細則存在的問題?
※對於路橋專業剛剛實習的學生有什麼好建議?
※在「建橋禁區」如何修建「中國最難大橋」?
※有一種風景叫「中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