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動畫比中國動畫片血腥暴力得多,但卻並沒有聽說對未成年人造成更壞的影響?

偶然翻到《熊出沒》發現連光頭強多喝了幾罐飲料並且亂扔瓶子、松鼠一頭撞在飲料機上都會有字幕提醒「小朋友們注意,動畫情節請勿模仿」……這也太誇張了吧……應該是與前段時間小孩兒模仿灰太狼扔火玩導致燒死結果《喜羊羊》被禁播有關吧……


EVA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宮崎勤事件後日本社會大力批判動畫,導致動畫業衰退,大量人才外逃到遊戲業,一幫人想做出一個真正給成年人看的動畫來正名

另外某著名H漫畫家被關監獄就是因為未成年人買了他的漫畫。


舉個例子,自主定級PG-13的國產動畫電影《大護法》裡面不時出現的爆頭、斷肢,以及關於壓迫、麻木與反抗等含義極強的故事情節,讓《大護法》看來確實是一部對孩子不夠友好的動畫電影,也有很多公號用「少兒不宜」來評價它。現實也確實如此,和《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上映時孩子爆棚相比,《大護法》的放映廳里,幾乎沒有孩子。

不讓孩子過早接觸又黃又暴力的東西,幾乎是絕大部分父母的共識,因為我們認為孩子還沒有辨別世間善惡的能力,會誤以為那些電影里的東西是世界的常態,他長大後也可以這樣行事。

父母這麼做,當然可以理解。

但我們可能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就算我們竭盡全力地限制,他仍然有很多渠道可以接觸到那個世界。

小時候我們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泰坦尼克號》上映的時候,裡面有個鏡頭是Jack為Rose畫一幅裸體畫,當時我的爸媽看到這個鏡頭,立刻遮住我的眼睛,口裡還說著「不好的鏡頭,小孩子不要看」。我們這一代人關於性的認知,大部分是伴隨著「不要看,這不是好東西」的教導而來。

但我們最後還是會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從影像出租店老闆手中偷偷地接過蒼老師們的電影,趁著爸媽不在家的時候,一邊豎著耳朵聽著他們回家的腳步,一邊看著屏幕上激烈的動作,這就是我們關於性的啟蒙。

我們可以用手遮住孩子的眼睛一時,但遮不住24小時啊。

我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偷食禁果的事並不少見,也經常會有男生跑進藥店,支支吾吾地告訴店員自己要買一隻驗孕棒。我的表弟就曾經因為女朋友懷孕,向我借錢,「就差200塊了,被我爸媽知道就完蛋了。」他的爸媽至今都被蒙在鼓裡。

有一陣子《古惑仔》系列電影在學校里特別紅火,很多學生會穿黑色的無袖衫,模仿著陳浩南走路的樣子,三五成群,一言不合就開干。有一次我們和外校的學生約架,學校門口的餛飩攤被砸得一塌糊塗,我最後被堵在角落了,差不多10個人圍住,我被一根木棍狠狠地擊打在背上,像個木樁一樣倒了下去。

回到家的時候,我沒有告訴爸媽今天發生了什麼,很快地吃完飯,衝進了浴室。在鏡子里,我看見背上有一道差不多20厘米長,絳紫色的痕迹。第二天,我約上朋友,把自己受到的傷害原封不動地還回去。

這些事,他們都不知道。

沒有一個爸媽想讓孩子在成長時經歷這些。可我們僅僅告訴他那些東西不好,不要去碰,他們真的就不會去碰了嗎?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學會了如何隱瞞。

如今面對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我們總是會責怪那些孩子的爸媽沒有教育好,但大部分時候,在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個惡霸之前,可能一直認為他是個乖孩子。

他們可能也很委屈,明明跟孩子反覆講過「不要欺負同學」,為什麼他就是不聽話?也許他們和我表弟的父母一樣,只是告訴孩子「不要」,但從沒和他解釋「為什麼不要」。

Momself編輯部最近來了一個97年妹子,超級活潑,開會時討論文案,一點都不害怕表達自己的意見,這讓我們很好奇,畢竟很多人來到一個新環境,總是會刻意地壓抑自己。我們問她,「你和我們這些比你大一輪的人在一起,怎麼會這麼敢講?」她哈哈大笑回答,「我連比我大兩輪的我爸都不怕,還怕你們啊?」

她說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自己在電視上看到一部叫《盲山》的電影,講的是女大學生被拐賣,遭受毒打和強暴的故事。她爸爸進門時,電視里正好在播放很暴力的畫面。她滿以為爸爸會責罵她看小孩子不該看的東西,沒想到爸爸坐到了她身邊,問她害不害怕。她問爸爸,這電影好殘酷啊,真的會有這樣的壞人嗎?爸爸回答她,是的,這個世界上不僅有很好的人,也有很壞的人。爸爸現在會保護你,但等你長大了,你要學著自己保護自己。

後來上高中,她向一個男生表白,卻被他當眾拒絕了。她哭著回到家,爸爸什麼都沒說,只是抱著她說,「沒事,爸爸在。」

「我不知道這裡面有什麼必然聯繫,但是我爸如果當年把我從那部電影旁推開,或者在得知我早戀時把我大罵一頓,可能我現在不會這麼敢在大人面前表達自己吧。」

我忽然想起在分級標準PG-13的定義里,除了表示13歲以下兒童不適合觀看外,還有一句話是父母需要陪同孩子一起觀看。也許真正重要的,不僅僅是建立一道防火牆,而是陪著孩子去認識這個複雜世界的一切。因為他總有一天會面對誘惑,或者承受痛苦。

而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希望他知道我一直就在他的身後,他可以選擇獨自面對,也可以在迷茫的時候回頭找我,但至少,我不是全世界他最想隱瞞的那個人。


所以這就證明這些東西根本就不是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的主要因素。小孩不能分辨虛擬和現實的不同,這很明顯就是父母長輩,環境,教育的問題。你不讓一個這樣的小孩看海賊王,他看喜羊羊照樣會拿平底鍋敲人;你不讓他看喜羊羊,指不定他看西遊記連環畫都能拿根棍子把人敲死。這他媽難道怪西遊記?


說了半天最重要的問題沒說,外國的影視作品都是分級的。限制級的都是深夜檔,黃金檔的都是三觀正點的東西。人家秋葉原還可以批發H漫呢,又不是給小孩看的。

國內影視不分級,而且國內孩子看到日漫美漫絕大部分是盜版,更是省了分級的工序,什麼都能看到,所以影響更差一些。

關鍵問題還是要做年齡限制和分級。不能讓小孩兒看18禁,不能讓小孩兒能買到酒,都一樣的。政府為了省事,總是一刀切,暴力色情禁了,片子審查條條框框,但是怎麼可能兼顧各個年齡段呢?


月經問題變成了站隊問題……

我說諸位,外邊的霉體磚家腦殘分不「唯一影響」,「最大影響」和「沒有影響」的區別,我們就別跟著起鬨了……

這種「因為中國沒有分級制」的制度問題,怒艹體制就是了。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 光如何定義「誤導」和對比兩方認為的「誤導」就夠寫一陣的了,直接給個「更大誤導」的定論更是無從談起啊。

就個人對題意理解和順著「更大誤導」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國內缺乏分級制等規定和約束「血腥暴力」文化產品的法律法規,使得「血腥暴力」在國內缺乏統一的標準,人們對此各執一詞不說,「血腥暴力」產品也被迫與其他產品一同混雜在主流中。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人會將「血腥暴力」的定義廣義和擴大化,將他們的觀點強加於所有文化產品上,並延伸出「誤導」等觀點以偏概全,向所有產品追責。日本實行了分級制等規範」血腥暴力「的政策並給予了「血腥暴力」產品一定的獨立生存空間,這使得「血腥暴力」產品和其他文化產品混為一談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因「血腥暴力」產品而向主流的追責自然也會減少。


某些媒體的邏輯和底線本來就很low,同理還有什麼網遊致使少年犯罪的。為什麼不說所有犯罪的人都吃飯,所以吃飯才是犯罪的原因呢。


宮崎勤事件據說當時記者在宮崎勤家中拍攝照片中故意將成人書刊置於顯眼位置,有偏向報道,詳見wiki,但來源頁已刪

Wikipedia東京?埼玉連続幼女誘拐殺人事件


沒人邀請我也答。

看大家都口誅筆伐我國審查,以及列舉各種其他動畫的暴力元素。

我拋個新角度的磚吧~

看過Bakuman裡面專門講過漫畫對小孩子的影響。動畫也差不多。

首先小孩子只會模仿,而模仿我總結為兩類:

1、孩子對行為的模仿。

2、孩子對價值觀的吸取。

首先是行為模仿,也就是所謂暴力模仿。

其實日本少年漫畫的暴力模仿影響並不大,因為小孩子模仿的不是寬泛的「暴力」,而是主角的「行為」。

比如孩子們會上街玩「橡皮機關槍」,「龜太氣功」,「火龍的咆哮」,卻造不成什麼傷害。為什麼?因為大部分主角的動作的核心是幾個比較容易擺的挺帥的pose,實際造成上傷害的效果無法模仿。。(友情破顏拳這種除外,但我覺得暴力等級不高。。。)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動畫的危害程度甚至不如黑幫槍戰,自殺穿越,以及把喜洋洋綁在樹上燒。。。因為後者的模仿難度明顯更低而且更。。。。

然後是三觀。。

小孩子根據什麼來決定他模仿誰呢?

就是誰更帥,誰更有型。

所以說光頭強再幹壞事,小朋友也不會學(當然,有人覺得光頭強帥的話說明我審美有問題)

比如這幾個貨,哪個小孩子會學他們幹壞事呢?

相反,主角都是這個樣子的:

這些反面角色都會拋出毫不值得同情的「錯誤觀點」,比如「我就是喜歡虐殺人」之類的,三關很正,嗯。

三關不正的動畫呢?比如某筆記之類的?深夜檔奉上,nbht說過了,我就不贅述了~


我小的時候電視上還播過很黃很暴力還外加有點恐怖的《鬼神童子》,現在也沒聽說誰那時候被《鬼》怎麼樣了。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覺得日本動畫片中的暴力元素大都具有以下特點:

1、暴力的施加者和被施加者都是肉體層面上的強大角色。在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動畫片里,交戰雙方具有旗鼓相當的戰鬥力,主角一般都是先被暴打,然後才能暴打對方,再被暴打,來回幾次之後才能終結對手( 好俗氣的劇情╮(╯▽╰)╭ ),於是這種設定就增加了孩子模仿的難度,因為如果想要嘗試一下動畫片中的暴力橋段,你需要找一個肉體上勢均力敵甚至比自己強的對手。相比之下國內如《喜羊羊》這樣的動畫片,雖然每一部片子的結局都是圓滿的,但劇情中間卻會出現一邊倒式的倚強凌弱場面,這種橋段模仿起來難度就很低了,因為大家小的時候,每個人身邊都應該有類似懶羊羊的戰五渣吧?

2、暴力的呈現方式戲劇化,充滿想像力。我能想到的所有日本動畫片中的暴力場面,都是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比如各種怪力亂神的魔法忍術或者時間設定於未來或者架空世界的YY;而相對寫實的動畫片,基本上沒什麼暴力場面可言(一休哥好像挨過幾次打,不知算不算...)。這種設計會讓孩子看一下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於是也就沒什麼模仿的動力。而喜羊羊里的暴力場面,無論是發生場景還是需要用到的器材,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可行的,我們改天玩玩吧」,所以就出現了模仿「烤全羊」導致意外的新聞。

3、大多數帶有暴力場景的動畫片,受眾都是十幾歲,已經具有一定辨別能力的青少年。一些更加低齡的作品往往都是一點暴力色彩都沒有的,或者類似《哆啦A夢》,暴力以卡通畫的方式發生在一團煙霧和金星中。至於比第一類作品還暴力的、帶有具體施虐場面的作品一般則是深夜播放的,可見日本動漫行業的分級制度


德國骨科你怕不怕?

實話是你根本沒有關注而已。

動漫迷危立教學樓頂揚言跳樓(圖)_新聞中心

廣州日報 - 2014年1月14日

深圳查扣「死亡筆記」 學生模仿漫畫「殺人」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120/33973217/

2012年01月08日

日本4名中學生模仿漫畫情節 專門打劫宅男

http://acg.178.com/201305/161575747222.html

http://news.ifeng.com/world/3/200803/0312_2592_437773.shtml

美國50名兒童模仿電影吻青蛙染病(圖)

……

至於117事件和小林薰事件,自己判斷吧。

日本深夜動畫放送史上也有好幾次緊急避讓社會惡性事件。比如說07年寒蟬鳴泣之時·解避讓京都殺父事件,KBS暫停一周,其他兩家電視台放送腰斬。

感謝 @江峰 補充

上周的PSYCHO-PASS新編集版,第四集因為有變態殺害分屍普通人的劇情,正好碰上前幾天有個女高中生肢解案,所以第四集直接跳過去放第五集了。日本還有不少人翻牆來中國的網站看。日本社會對這些東西也不是那麼寬容的。


把社會公共教育的罪推到區區動漫身上真的好嗎。如果一句話一個鏡頭一部動漫就能塑造一個孩子的三觀的話我們不如不要上學了。大家都去看動漫吧。


先搞清楚「動漫」這個詞的意思。


宮崎勤事件

1988年至1989年間,日本崎玉縣入間市附近發生4宗幼女拐帶殺害案件,女童被虐待並殺死,其遺灰甚至被人擺回家中門前一紙皮箱內。市內人心惶惶,對連環殺人兇手身份茫無頭緒。89年7月23日,青年宮崎勤被一名女童父親發現在拍女童照片。最後警方拘捕宮崎勤,懷疑他與他居所19公里範圍內連續4樁案件有關。在他家中搜出6000個成人色情錄像、兒童色情錄像及動漫畫等,當中包括含有受害人裸照或殘害片段等其他物品在內。宮崎最後自動供出幼女拐殺事件真相。

好船事件

動畫School Days最後一集,第12話(刀與鋸)播放的前一天,發生了手斧少女弒父事件,一名16歲的女高中生用斧頭殺死身為警官的父親。於是12話(也是最終話)OP剛停,畫面一轉成為法國風光欣賞,紀錄片畫面上方出現一行字:「根據情況,變更播出的節目」,ACG愛好者頓時一片嘩然。當影片播放到有一條遊艇的鏡頭時,有人發表了「Nice Boat.」的評論,當即有眾多人響應。從此「Nice Boat」成為這個風景片的代名詞。


把日本那些動畫,尺度、檔期完全複製到中國,一定會有壞的影響。

現在中國的社會風氣,道德行為,全民素質,都還沒達到能接受與日本相同尺度的程度。

其實特別反感日漫迷上來不分對錯,就找幾個個例去說這是無害的搖旗作秀行為。除了讓一堆日漫粉盲目怒贊,毫無營養。

至於對日本自身來說,動畫依舊產生了影響。壞影響可以找些犯罪報道,不良少年,黑社會現象。另外最近還有些2次元迷瘋轉的,在常人看似變態的行為。由普世價值觀看,這些都是極為惡劣,讓人難以接受的。但好在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學會了把破壞力限制到了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

但如果弄到中國,呵呵,簡直不可想像,中國式熊孩子。法規制度,社會習慣風氣,人的成長環境不同。造成了他們那樣行,而我們那樣的不行的事實。並且他們本身也不能說毫無影響,而是好影響壞影響都有。

法規尺度應隨著全民道德素質的進步而逐漸開放,我相信中國也會有準備好的一天。


小孩自己腦子有毛病就不要怨動畫片啊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