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理解路內的《追隨她的旅程》?

大概是很小眾的一部作品吧。路內的作品,很早以前,從《路內·西歪·紙馬》到《少年巴比倫》再到《追隨她的旅程》,一直追著讀,反覆讀。然後我讀累了。懵懂的青春期也不知不覺地被擱在身後。

把這個問題發出來,想看看是否有人會說點什麼,也算是自問自答,自己也說些什麼。


這本書來來回回,看了不下10遍。每次長途火車,就經常忍不住要看一遍。先是覺得文字詼諧有趣,後來就越來越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哀傷,一種站在現在回憶已經失去的東西時的無可奈何,看著鮮活的故事,可他們都已經成了定局。

18歲真是無處可去,這是《追隨》里的路小路,可到了他能四處亂跑的時候,他也沒能再找到小齊,曾園,白藍,還有楊一楊遲的歐陽慧和紹興師姐,這些瀟洒地撒手就走的女生們,構成了路小路們所追隨的旅程。可是啊,年輕的男人總是覺得無能為力,他們永遠被現實所束縛,一些在他人眼裡無所謂的桎梏和障礙,就能讓他們無奈地只剩懷念。路小路的留下來,和她們的跟我走,就成了一個永恆的哀傷的分歧。

喜歡這部小說因為從路小路身上看到許多自己的影子,以及他所講述的故事裡,那些似曾相識的小城記憶,還有那些我們所愛的美麗又勇敢決絕的女孩們。

在第三部《天使墜落在哪裡》的最後,小路抬頭看到在那一刻向他伸出手的寶珠,像是俯首要拉他上天堂的寶珠,熱淚滾滾。至少他終於趕上了她,至於她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她」,也沒有辦法了。

一開始從同學那裡得到路內的名字。此人在向他所愛的女孩表白時,從微博上說「願做你的小路,追隨你的旅程。」我看了心想嘿這大哥這麼文藝這句子怎麼想出來的,看了小說之後知道主人公叫小路,想到他的這句話居然還有雙層意思,真是厲害啊。


等待她的旅程

原文鏈接:等待她的旅程 (評論: 追隨她的旅程)(本人原創)

周一的下午,一點半,兩點的時候有課,以回家吃午飯為理由從學校大老遠跑回來的我卻怎麼也提不起幹勁再去了。翹一節課不是小事,凡事無單,二三有來。

無論是《少年巴比倫》還是《追隨她的旅程》,我和路小路完全不是一路人。所謂青春的迷茫,大約也就有天壤之別。

我時常想像著追隨一個人的幸福。在最迷茫,最失落的時候,眼前有一條路,路的盡頭是彼女。無論這條路多渺茫多漫長,至少有一個方向,把彼女放在一切價值的最高點,或許就不會迷路。

而我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有人靠近,我便很努力地為之打氣,跟上我,追上來,你可以的,再不行,我等你。這麼說或許自戀,但我一直是那個拽著人往前跑的傢伙。是白藍,是於小齊,是線的另一端。有時候我是白藍,擁有過,也說過再見,可是否就能夠釋懷;有時候我是於小齊,還來不及開始,也不願意說再見,可是否就不會有終點。在故事的最後,我會像白藍那樣越走越遠,還是像小齊那樣葉落歸根,尚且是個未知數。我也只能從線的另一端去看這個世界。

於路小路,路的前端是他的所有,他的身後是要被拋棄的一切。他慢慢地醒過來,然後往前追去。哪怕曾經想要追的那個人已經消失,但前方的那個世界卻已然成為了「那個人」的縮影。他跑到那裡,站在原地喃喃自語,啊,這就是他等過我的地方。

於我,於白藍,于于小齊。前方是自己的意義,不去追尋,就是放棄了自己;身後,除了「那個人」,或者,「那群人」,或者,那些重要的人,以外,都是要拋棄的東西。白藍說,「路小路,跟我去西藏吧。」於小齊說,「路小路,跟我去上海吧。」我說,「你們通、統統跟我到德國來吧。」(口吻參考血多《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都知道答案不會是「好」,但我們都還抱著期望。

小路,你知道路的盡頭有些什麼嗎?理想和懷念。每當我讀到「走了幾千公里路,都不能忘記你。給我的小路」的時候,心裡充滿難過。開始,故鄉像轉身便可到達一樣。結尾,已經不敢再回頭去張望。直到走了很久很久,才發現故鄉,是回不去的那個地方。

獻給故鄉每一個在我生命里出現過的人。你們是我所有的過往,臨了,卻連一句再見都來不及說。過了這麼久,我們之間,已經如臨深淵。多長久的對視,也只是默默無言。


幾年以後,我蹲在路邊抽完最後一根煙,翻著這本書,「愛一個人,不愛一個人,都像一條很長的路,要走上很久才能明白。你明白嗎?」。

我在這個煙殼上寫了一封信,然後在她家樓下,把信給了她。

十七歲相戀,因為江風吹亂的你的頭髮和黃色的氣球。

二十歲分離,因為青春和叛逆,遠走他鄉,年輕是一種殘疾。

二十六歲重逢,因為我已經走了很久,已經明白了。

現在還記得後來給她披的風衣,徹夜對談,還有給她彈的鋼琴,哦對,是肖邦。

你不會知道那天清晨我多想輕撫你的臉,可是還是連一個親吻一個擁抱都未曾有便轉身告別。

十年,等到我明白,已經太晚。我們不會因為不舍獲得時光的憐憫。

次年我結婚,再次年,她結婚。

故事裡的人其實就是自己。


悲觀者無路可去,可路內,總是想為悲觀者留一條希望。

老丁說,你們還年輕,不只有逃命這一條路。但是路小路的青春,遇見於小齊和曾園,陪著歐陽慧走過一段路,為了女孩強出頭,像只無頭蒼蠅到處碰壁,揮灑少年的熱血和義氣。想來,老丁年輕的時候也泅渡過運河,大概也是像路小路這樣的人吧。

老丁欣賞的是殘廢,因為殘廢是個有著文學愛好的青年,可他年輕時候像的卻是路小路,一個對文學毫無興趣的莽撞少年。有些事情,要過了很多年才能看得清楚,比如殘廢后來大概沒有成為散文家,倒是路小路把青春的故事寫了出來。

楊一是路小路唯一的朋友,因為所有的女生都在路小路心頭糾結。兩人像是一體的兩個反面,一個成績優異立志考清華,而另一個的世界只以家屬樓為中心的3公里,比4樓的傻子多了2.8公里。到後來,楊一去了上海又回來,歐陽慧離開了他不再回頭,倒是路小路,漸漸越行越遠。

路小路喜歡於小齊,大概是因為第一次暗戀的人是歐陽慧。路小路可比他自以為的乾淨所以三番兩次的出頭,街邊混混,王寶,他的世界裡於小齊其實和歐陽慧是一個人,帶著文學女青年的氣質。就像大飛和小怪為他介紹對象後說,路小路是一個特別吸引有文化的女青年的人,反過來說,就是路小路只願在這一類女生面前展現自己。

只有曾園,大概是最適合路小路的女生,提著西瓜刀出現在他的人生,粗暴時候特別讓人著迷,溫柔時候也讓人受不了,她的身上沒有一點歐陽慧的影子。她出現在他最狼狽的時候,她的直白讓路小路下不來台,可是路小路心裡為她留的那麼一小點地方,卻滿滿長大。路小路也說過,他是一個喜歡姐姐型的人,歐陽慧和於小齊都不是。

殘廢是一個和他們世界特別疏遠的人,既不像楊一那般聰明,也不像路小路那般混世,不像曾園那樣有個有錢的家庭。他喜歡於小齊,所以不在乎有什麼故事和經歷,他的世界,其實就像傻子一樣,固執的以於小齊為圓心。文學青年的感情,固執細膩又綿長,可是他不會嫉妒,不會粗魯,在聽到於小齊有男友的消息之後,也只是祝福。從一點上說,他倒是像蝦皮。

但這些主角都一個個離開了戴城,楊一去了上海,歐陽慧去了南京,殘廢和於小齊去了深圳,曾園逃去了廣州,而老丁,甚至逃離了人世。

路內為每個人都安排了結局,殘廢和於小齊終於在一起了,楊一在漂泊和穩定之間遊離,歐陽慧成了小有名氣的女詩人,甚至連黃鶯,都安排了退出。青春也許不盡如人意,但未來總值得期待,即使是悲觀者,也會存有希望。

在《少年巴比倫》上映之後,路內開始成為新的IP熱點,「追隨三部曲」很適合用來改編成青春電影,風格像韓寒一樣凌厲,而《花街往事》和《慈悲》更像是蘇童的風格,但是蘇童的受眾太小,拍成電影的幾率不大。但是一部不講述打胎死人狗血的青春電影,總是值得期待。

如果你問我從誰身上看到了我的存在,那麼我的回答會是:殘廢。


從小說尾聲與引子可以看出,26歲的路小路來到了莫鎮,殘廢找到了於小齊,並且結婚了,但是去世了。生下來的小女孩叫李蓓,小蓓的蓓,並且曾園也來到了莫鎮,18歲的路小路無路可走,無處可去,18歲到26歲的路小路,他尋找過,追隨過,卻尋而不得。26歲的路小路可能會繼續尋找,但不知最後還可以剩下什麼了。


就想問問,路內 西歪 紙馬 是在哪裡讀到的 ?


最後一節,葬禮不是楊一的嗎?


人生啊,不過是無惘的旅程。


看完之後楊一的結局讓人悲哀,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歷史上文學修養很高的皇帝成了亡國之君?
請評價一下《大師與瑪格麗特》以及作者的意謀?
《挪威的森林》開篇提到的那口井有什麼象徵意義?
幻夜的結局如果是這樣,會不會讓人感動?
從文學上如何評價張宗昌?

TAG:青春 | 文學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