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自己日常工作生活條理清晰明了?
工作一段時間後覺得,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邏輯思維能力。
有些人非常欠缺這樣的能力,遇事沒有條理,沒有形成自己的框架,所有的問題都攪合在一起,不能綜合考慮和融會貫通。我過去邏輯思維不能說很好,一般般。工作之後一直埋首於簡單重複的工作,感覺大腦嚴重退化,缺乏一種長久專註於一個問題不斷深入思考的能力,而且同時,建立全局觀和把問題之間聯繫起來的能力也不是很清楚了。閱讀習慣已經沒有了,現在正在艱難培養中,遠離手機,除了工作不碰電腦,尋找一些有營養的書來讀,但依舊不得法,或者說,效果很慢。要聲明一下,在這裡並不是希望大家推薦幾本跟邏輯學有關的書,不是這樣的。我深信一個人的邏輯思維是在實踐中有意識地獲得,而不是靠啃書本。因為很多人在完全沒接觸邏輯學的情況下建立起了自己的思維體系和解決問題的套路。我是希望各位能夠提供一些自己有意識的在這方面提升練習的一些經驗,甚至只是一些邏輯思維清晰的人寫的書或文章,讓我能夠參照著自己琢磨,如何去提升這塊軟實力的東西。語言組織有點混亂。但意思是大概到了。原諒我個成天加班大腦輕度殘疾的人吧。
?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經歷:自己腦子裡明明有一大堆東西,有很多話想說,可是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來,最後臉憋得通紅氣得跺腳甚至能急出眼淚來。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面試、寫作、演講、當眾回答問題、向領導作報告等多種場合,很不幸的是,這樣的場合一般是比較重要的場合,你在其中的表現往往能對你產生較深遠的影響,一旦失敗就一敗塗地,基本沒有補救的可能。我們假設一個人去參加面試時出現了上面的狀況,一般情況下主考官會怎麼想呢?他會認為你的心理素質不佳、語言表達能力薄弱或者從根本上直接否定你的能力,認為你肚子里什麼東西也沒有。那作為當事人的面試者會怎麼想呢?他一般會十分懊惱,認為自己沒有完全沒有發揮出正常的水平,認為自己太過於緊張了,如果放鬆一點結果肯定會比現在好,或者他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極差的表達能力,認為其他人沒有什麼真本事卻巧舌如簧能言善辯,自己就是嘴太笨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再回到上面那張圖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個人腦子裡的內容雖然很多,但是是不成體系的、是混亂的,簡直一團亂麻,這樣的人看起來腦子裡很多想法,但往往說出來是東一句西一句,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讓人摸不清頭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這就要「感謝」我們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了,我們每天都會在社交網站、網路媒體上接觸到大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碎片化的,不成體系的,你並不能將這些七零八碎的東西有效整合、融合起來,其結果就是看起來你什麼都懂,但沒有一樣精通。怎麼辦呢?讀書。相較於社交媒體,書本是比較完善成體系的知識網路。
?上面這張圖與第一張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該圖描述的便是有邏輯、系統化的思考方式,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從根本上拒絕碎片化閱讀,既然碎片化閱讀無法避免,我們就要想辦法將碎片化的內容通過我們的思維體系加以整理、融合、吸收。因此,我們需要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式,讓我們混亂的思維變得清晰流暢,因為無論是演講、面試還是寫作,口頭卡殼的根本原因在於你的大腦短路了。
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和表達?答案很簡單: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麼、怎麼說。與上面的答案相對應的,是要知道誰是你的聽眾?他們想聽什麼?他們想怎麼聽?這聽起來是屁話,但真理往往聽起來都是屁話。我們都希望自己在表達時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可是怎麼才能做到呢?金字塔原理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道路。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思考方式、溝通方式、規範動作,其基本結構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總結後具體,先框架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先論點後論據。金字塔原理訓練表達者要關注、挖掘受眾的意圖、需求點、利益點、關注點和興趣點,想清楚說什麼 (內容),怎麼說(思路、結構),掌握溝通的標準結構和規範動作。金字塔最終所要達到的效果是觀點鮮明、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記得住。搭建金字塔結構的具體做法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
上面這一段的信息量極大,基本上概括了金字塔原理的全部精髓,這是我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中摘取出來的最精鍊的概括。金字塔原理是麥肯錫公司最重要的發明,也是這個公司一直踐行的思維方式,作家馮唐就曾在麥肯錫工作,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對金字塔原理做過經典的概括:
金字塔原則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持,這些一級論據本身也可以是個論點,被二級的三至七個論據支持,如此延伸,狀如金字塔。對於金字塔每一層的支持論據,有個極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獨立不重疊,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窮盡不遺漏。不遺漏才能不誤事,不重疊才能不做無用功。
當然,普通人在學習、工作、交流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嚴格的金字塔原理進行思考交流,但是這畢竟是一個大體的方向,絕大多數的問題只要按照金字塔原理加以組織表達,總不會太差的,一般不會出現思維混亂、腦子卡殼的狀況。
某種程度上來說,寫作是最需要邏輯思維和系統思維的,因為如果不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漏洞百出,難以讓人信服。以我這篇文章為例,首先我意識到了一個大多數人都存在的問題,於是我想寫文章幫別人解決這個問題,即金字塔原理中關注、挖掘受眾的意圖;其次我以接地氣的故事案例開頭,輔助以圖片,提出這個問題;接著我探討了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最後我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如果該理論太過於晦澀擔心讀者看不懂,我加入了馮唐簡明版的論述;最後我還擔心你們看不懂,我以這篇文章的結構為例,為你們剖析一篇文章的邏輯結構。媽呀我真的好累……
因此,很多人在看別人文章的時候回常常想,我也曾經這樣想過呀你有什麼了不起的,沒錯,是這樣的。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你之所以喜歡某篇文章就是因為這種觀念早已存在你的腦海中,只是沒有系統表達出來,而寫作者將其系統表達出來。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有的文章讀起來感覺特別痛快,能把我的感覺,用我能聽明白的話說出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有個回答是這樣的:
因為ta們表達了你早就隱隱明白卻懷胎三年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卻因語言組織能力或因環境無法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事實……如同一個啞巴總算遇到手語翻譯,如同便秘十天終於通暢……你感覺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組織,你原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不是獨一無二的傻瓜痛快,酣暢淋漓,爽,恩就是這樣。
所以,你跟寫作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思維,你只能說出來一個結論,寫作者卻能完整論述,你說出來別人不信服,寫作者能通過邏輯體系讓你心服口服。任何認真的寫作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他們訴諸理性,但想盡辦法不至於枯燥;他們想給你講道理,但從不雞湯;他們篇篇都是乾貨,從不寫口水文……
這就是我心目中優秀的寫作者,也是我目前努力的方向,在情感雞湯盛行的時代,我堅守這樣的原則。邏輯思維的確需要訓練。我的建議是,對於思路不清的人,畫流程圖可能是一個選擇。以下領會精神。
跟女朋友生氣了咋辦?拿一個杯子狠狠摔到地上,一定要有殺氣,看看能不能鎮住她,要是鎮住了完事。要是沒鎮住,順勢往那玻璃碴子上一跪,完事。
諾,感覺累了,就先休息一下。
什麼邏輯不邏輯的,工作時間長了自然會找到最優解。要不你先找找行業大拿的自傳讀讀,找找靈感。
有幾個推理問題,源於實踐。推理起來很燒腦子。
(註:根據問題名字,在百度搜到並拷貝的問題描述)
1,據說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出了一道迷題,當時98%的人回答不了。題目如下:在一條街上有顏色互不相同的五棟房子,不同國籍的人分別住在這五棟房子里,每人抽不同品牌的香煙,喝不同的飲料,養不同的寵物。已知如下情況: ,英國人主在紅房子里; 2,瑞典人養狗; 3,丹麥人喝茶; 4,綠色房子坐落在白色房子的桌面; 5,綠色房子的主人喝咖啡; 6,抽Pall Mall香煙的人養鳥; 7,黃色房子的主人抽Dunhill香煙; 8,挪威人住第一間房子; 9,五座房子中間的那座,主人喝牛奶; 10,抽Blends香煙的人住在養貓人的隔壁; 11,養馬的人住在抽Dunhill香煙者的隔壁; 12,抽Blue Master香煙的人喝啤酒; 13,德國人抽Prince香煙; 14,挪威人住的房子在藍色房子的隔壁; 15,抽Blends香煙的人有一個喝水的鄰居; 要你回答的問題是:誰養魚?2,漢諾塔:漢諾塔(又稱河內塔)問題是源於印度一個古老傳說的益智玩具。大梵天創造世界的時候做了三根金剛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從下往上按照大小順序摞著64片黃金圓盤。大梵天命令婆羅門把圓盤從下面開始按大小順序重新擺放在另一根柱子上。並且規定,在小圓盤上不能放大圓盤,在三根柱子之間一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3 ,經濟學上有個「海盜分金」模型,是說5個海盜搶得100枚金幣,他們按抽籤的順序依次提方案:首先由1號提出分配方案,然後5人表決,超過半數同意方案才被通過,否則他將被扔入大海喂鯊魚,依此類推。「海盜分金」其實是一個高度簡化和抽象的模型,體現了博弈的思想。在「海盜分金」模型中,任何「分配者」想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的關鍵是事先考慮清楚「挑戰者」的分配方案是什麼,並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收益,拉攏「挑戰者」分配方案中最不得意的人們。
4,問題描述:三個野人和三個傳教士來到河邊,打算乘一條船從左岸到右岸,該船一次最多只能載兩個人,在任何時候,如果野人人數超過傳教士人數,那麼野人就會把傳教士吃掉,怎樣才能用這條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過河呢?假設野人聽從傳教士的安排,並且野人和傳教士都會划船。
憑直覺解決這些問題很容易迷糊,但是在《人工智慧》課程里,按照一定套路方法,按部就班,也不是特別費事。
就像一輛汽車,靠鎚子扳手螺絲刀這樣簡單工具搞不出來。很多複雜問題,也需要一些龐大的方法體系和工具系統才能解決。只是像數學理論、控制理論、軟體這些工具和汽車生產線相比,不那麼直觀具體罷了。
結論就是,推理也需要工具(前面問題都是確定性推理,還有基於概率論和統計學的非確定推理,還有從大數據里找出關聯關係的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工具也很多,也很難,啃書很低效,除了聽人講,真沒有很好的辦法掌握這些工具。
傳說古代有一位殘暴的國王,只要有人跟他意見不合,就要殺死。有一次抓到一個反對他的人,一定要將這個人處死。
國王雖然心裡迫切想要將他殺了,但表面上還裝出一副仁慈的樣子,對大家說道:
「讓上帝來決定這個可憐人的命運吧,我允許他在臨刑前說一句話,如果他講的是真話,那麼他將受刀斬 ;如果他講的是假話,那麼他將被絞死;只有他說的話使我緘默不言,那可能是上帝的旨意讓我赦免他。」
反對者最終說了一句話,國王就將他赦免了。你能猜出他說了什麼,救了自己一命嗎?
可能你能夠想出來,如果不能的話,我來告訴你,他說的是:「我將被絞死。」
我們運用邏輯推理來分析一下這句話。 國王如果判定這句話是真話,那麼按照之前的規定,反對者理應處刀斬。然而,反對者卻說的是自己「將被絞死」,因此顯然不能算為真話。 如果國王判定這句話為假話,那麼按說假話的規定,反對者應該被絞死,但反對者恰恰就是說自己「將被絞死」,這表明他的話是真話。因此,既不能將反對者說的話當真話也不能當假話。 由於國王不能自圓其說,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只好放了他。
這個小故事其實是我之前面試碰到的一個題目,考驗的是大家的邏輯推理能力,我在這裡分享出來,不為別的,為今天要說的話題做個鋪墊,也就是接下來要跟大家探討的:邏輯思維。
# 邏輯思維?什麼玩意?#
邏輯思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工作中,它能立刻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引刃而解。邏輯思維的過程,是化繁為簡,目的是幫助你梳理思路,最終找到解決辦法。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沒錯,看一個問題能很快抓住要點,梳理思路,然後清晰的表達觀點,這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大。
# 邏輯思維?能吃嗎?#
我們為什麼要去學這個?它有啥用?這個簡單!學好它,你可以比別人更快速地洞察事物的本質,然後搶佔先機,瞬間提升逼格!不錯吧。當然還有很多場合會用到邏輯思維能力,比如:
1.自我介紹
2.演講
3.即興發言
4.寫作
5.做 PPT
6.團隊協作溝通
7.……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碰到上面列出的這些場景,尤其是在人際交往這一塊,如果你總是表達不清,思想短路,勢必會遇到很多尷尬的情況,丟臉事小,自尊心受挫才是大事。那該怎麼辦?接著往下看。
# 這些你都不知道的話,怎麼裝逼?#
MECE
最初知道這個理論,是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上看到的,它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是不是很抽象?那我來解釋一下。相互獨立,意味著將能夠影響問題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確區分,互不重疊的各個因素。完全窮盡,意味著考慮全面周密,毫無遺漏。
具體的做法是:首先需要明確你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然後將該問題拆分成一個個的子因素,並保證它們之間互不重疊和干擾(這就是相互獨立),同時把你能夠想到的所有的子因素全部羅列出來(這就是完全窮盡)。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想:
1.我是不是把所有可能影響的因素都考慮進去了,有沒有遺漏的?如果有,就再去找找。
2.這些因素之間有沒有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果有,進行合併去重。
下面舉個例子:
假設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我該不該現在跳槽?」我來幫助大家分解一下。影響你跳槽的因素有哪些?儘可能列舉出所有的影響因素。如下:
1.工資
2.工作環境
3.老闆/上司
4.同事關係
5.離家距離
6.其他
對這些因素分別給出解答:
1.工資:每個月的工資,扣除房租、交通費、吃飯錢,所剩不多;
2.工作環境:公司在高大上的中央商務區,周邊交通餐飲都很方便,辦公室的裝修也還不錯;
3.老闆/上司:老闆/上司對我也還好,能夠教我很多東西,就是有時候比較嚴格,很扣細節;
4.同事關係:同事相處也不錯,大家都是同齡人,共同話題比較多,工作中也互相幫助;
5.離家距離:離家太遠了,每次上班坐地鐵都要一個多小時,高峰期要等很久,實在不方便;
6.其他:公司福利一般,過年過節也不會特別送東西,假期也少的可憐
總結因素加上權重,並打分(所有權重加起來是100%,滿分是100分):
1.工資少:權重 50%,分數 60
2.工作環境尚可:權重 10%,分數 80
3.老闆/上司不錯:權重 30%,分數 80
4.同事融洽:權重 5%,分數 70
5.離家太遠:權重3%,分數 50
6.福利一般:權重 2%,分數 40
計算得分:
50%*60 + 10%*80 + 30%*80 + 5%*70 + 3%*50 + 2%*40 = 88.5
你說,我該不該跳槽?當然了,這只是給一個分析思路供大家參考,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每個人關注的點不一樣,以上案例就是 MECE 法則的實際應用。
歸納和演繹
這個方法我不記得是初中還是什麼時候學到的了,其實我們經常會用到,我來解釋一下。
所謂歸納,就是將具有相同屬性的因素一一列舉出來,尋找共通點。
所謂演繹,就是把這些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順序、時間先後順序,重要程度順序排列出來,再尋找突破口。
還是很抽象,舉個例子。
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往往不止一種解決辦法,這個時候,你將所有可能的解決辦法都羅列出來,這就是歸納,然後將每一種辦法的具體實施步驟一一寫下來,這就是演繹推理,橫向和縱向兩者結合,阿哈,通俗易懂。
3W1H法則
這個就很經典了。
What:是什麼?
Why:為什麼?
Where:什麼場合?
How:怎麼辦?
怎麼解釋?其實我正在寫的這篇文章,也基本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
What:邏輯思維是什麼?
Why:為什麼要學習邏輯思維?
Where:在什麼場合下可以用到這種思維?
How:我該怎麼做?
另外我之前寫了一篇《我有故事,跟我走嗎?》講的是: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其實也是這種思路,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總結:明白這些理論法則,可以幫助更好的梳理思路,其實還有很多,我這裡只是列舉幾個我比較常用的,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點啟發,另外附上一張圖,比較全面的總結了一些高逼格的法則,可以先收藏,慢慢研究。
# 這些神操作,並沒有什麼卵用!#
其實有很多誤區,我想給大家解答一下。
邏輯思維訓練 500 題
實在是高端,還有很多人會去買,不是說它沒一點用,你會每天盯著一本書上的智力題去訓練邏輯思維?如果你做得到,並且有效果,我佩服你,因為每天做這種題目根本不實用。
強盜邏輯
我們的產品具有 XXX 優點,比起原有的(或者競爭對手的)具有 XXX 優勢,所以你們要買,這種就是典型的強盜邏輯。還有,女神,我很會修電腦,比那些高富帥都要更快更好,所以你做我女朋友吧。好厲害的誘導女票啊!不買單。
這種並非真正的邏輯思維,而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強迫式思維。
辯論賽
我看到網上有人說,要鍛煉邏輯思維,就多去參加辯論賽,看似很實用哦~然而,如果你不是臉皮特別厚,又或者特別擅長懟人,只是想要自己默默地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那請你還是不要參加的好,你會崩潰的,道理你懂得,因為你沒有這個勇氣去丟臉。
報培訓班
別懷疑,這個是有專門的培訓班的,如果你恰好很有錢又不怕被坑的話,你可以去嘗試,但我不建議你盲目就報班。
欲速則不達
提升一項技能是要花一定時間的,尤其是思維能力,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所以,切莫心急,慢慢來,你會看到自己一天天成長的。
# 翔叔的不二法門 #
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真是強大的工具,在各種場合都能用上,無論是做讀書筆記、寫文章、寫書、還是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它都完美勝任,我相信很多人對此應該不陌生,我就不過多解釋了。下面說說具體怎麼做?
軟體
電腦端下載 Xmind 或者 Mindmanager,手機也有一些思維導圖 App,但不推薦。
做讀書筆記
如果你看一本書,用思維導圖去做筆記的話,會很快速地幫助你梳理思路,加深對書籍的理解。
看書籍目錄
每一本書都有目錄,這真是個好東西,光看目錄,就能很清晰的看懂整本書的結構和框架,我們可以多去研究書籍的目錄,用思維導圖記錄下來,然後思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劃分章節?出發點是什麼?如果我是這本書的作者,圍繞這個話題,我該怎麼去分類?這才是鍛煉思路的開始。
製作清單和待辦事項
當你忙得暈頭轉向的時候,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放自己,那就是把該做的事都用思維導圖記下來,當列完自己的清單,你就會發現哪些是緊急事項,哪些是可以緩一緩的事情。
做提綱
當你想要寫一篇文章或者需要做一份 PPT 時,請先用思維導圖列出你想要表達的一塊塊結構,然後再修改整理,又或者拿給身邊的朋友看看,幫忙批改。
刻意練習
這裡是指有意識的去練習,我經常做的就是通過網路尋找話題,無論是百度、知乎還是其他途徑,你可以直接搜索「如何xxx」,會有一堆話題出現,針對其中某一個,自己可以思考,如果是你來跟別人講這個話題,你該如何闡述?用思維導圖整理你的想法和結構。
萬能公式
不論是職場會還是生活會(例會,聯誼會,產品推廣會、同學會、客戶座談會、生日會、老鄉會、相親會……)當你需要當眾發言的時候,你該怎麼辦?邏輯不清晰?腦袋一片空白?這時候給你一個絕招萬能公式:「感謝+回顧+願景」。
感謝是感謝坐那裡的人,即對象。
回顧是回顧過去的經驗成績教訓等等。
願景是希望,祝福,夢想等,如我期待,我祝福,我相信…
舉個例子:感謝公司給我這個難得的平台,感謝老闆給我快速成長的機會,也感謝同事們對我的鼎力支持。回顧這一年來,自己取得了 xxx 進步,尚有 xxx 不足,最後衷心地祝願公司越好越大,祝願同事們家庭幸福!
這就是萬能公式,屢試不爽,能夠幫你快速整理你的思維。
三段論
為什麼是三呢?三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如三個代表、三個女人一台戲、三字經等等,說兩點別人覺得沒內涵,說四五點又記不住。
那三點論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表達見解時,只講三點,就能快速構思表達出思路。比如:
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初期,中期,晚期;
地點:家裡,公司,客戶;
人物:自己,對方,第三者。
三點論一些常用表達:
1.首先……其次……最後……
2.我發表三個見解……
3.我就產品、市場、服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4.就過去,現在,未來,我分三部分進行論述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很多地方都是通用的,不僅能快速整理你的邏輯,還能幫助你提升自信!
# 書單推薦 #
最後的最後,推薦一些值得看的書籍給大家,但是要聲明一下:不是每個人每個階段都適合去看這些書的,一是很難讀懂,二是你也堅持不下去。所以,建議初學者先不要盲目買提升邏輯思維的書籍,而是先想清楚現階段,適合自己的方法是什麼?然後去嘗試。
希望大家,學有所成!
書單:《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工具》《你的燈亮著嗎?》《金字塔原理》
我的微信公眾號:不二翔叔(xksbrs),主要分享個人成長經歷和職場乾貨。
現在關注,回復:大禮包,還可以免費領取 20G 英語資料包、30G 職場 PPT 成長包、5000本電子書,希望你們快樂成長~
任何一件事:目標,條件與方法,問題是如何了解並滿足三者----分析規律(恆定的),用目標找條件,由規律找方法,從而滿足這些條件,達成這個目標。
1. 看德國那本《清醒思考的藝術》2. 學習編程
同感。工作2年過程中,太多忙碌於具體事情中,最可怕的是簡單且重複著。剛畢業工作,整體腦子裡都是小想法,滿嘴跑火車,各種噴他人的工作方式、決定、選擇,心裡就覺得天底下就自己牛逼。2年後,當自己成為基層管理後,需要自己判斷一件事的方向,權衡每次選擇、決定的利與弊時,才發現沒「據」可依,心裡徹底慌了,如樓主所說,開始關注自己的思考與思辨、表達能力。目前,自己覺得有效的是多讀互聯網產品分享類和設計類經典書籍,裡面會有很強的「有源」表達,能具體且案例試展現背景、過程、結果。另外,多做數據報表和PPT,這2個用心做好、做細、做透,相信會有很大收穫。
寫文章是鍛煉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的好辦法。文章最好是議論文,或者寫辯護詞。不要求多寫,寫一篇就行,但要反覆寫,一遍遍修改。就像達芬奇畫蛋一樣。
多做數學題,尤其是那種一大堆條件解出一個很簡單的答案,那感覺真特碼爽!理清每一步。然後將現實中的中的各種情況盡量簡化成一個個條件(可能會失真),踢出干擾條件,留下重要的進行邏輯推導,即有較清晰的答案
想好再做,慢慢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第一次連貫且用心的花了兩天時間閱讀有關於思維的話題,我發現自認為比較精彩的回答莫過於兩種:一種是自己從未觸及到或從未聽聞的,另一種就是我知道但沒有付諸行動去做的,歸根結底還是認知領域以及行為方式的問題。我算是個文學愛好者,一種從事文字工作,但現在策劃佔據了半成,所以開始汲取一些別人的建議,堅持固然重要,但是方法論更重要。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止一種,只有先真正認識自己,才談得上去學習並吸收別人言論中的精華。
我是個邏輯思維非常混亂的人,從小的時候,做數學應用題,都不是靠邏輯,都是靠我強大的直覺懵~這種直覺說白了,就是思維上的懶惰,不想去認識問題,不想去考慮應該用什麼邏輯,用什麼原理,直接來解答問題。這種解答方法看上去省事,但是,很可能出了問題會讓你一敗塗地~死無葬身之地,
其實,很多事情都一樣的,認清楚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認識問題,存在哪些方法,比如,認識人的關鍵點是什麼,這個人是攻擊型的、防守型的還是和平型的,這個人的外表,穿著,談吐,籍貫,工作,家庭,教育,愛好,~~~~
太晚了,回來有時間再寫吧。
多總結,多思考,多逛知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