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業餘和專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感謝大家在這裡給我的這麼多回復。其實我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對某一事物的專註度是否可以從業餘發展到專業(轉業),看了這麼多回答我考慮的範疇突然就大很多了。


真事兒。幾年前的某個夏天,我和我媽出去吃飯,回到家發現防盜門壞了,怎麼都打不開,我可憐的爸爸還被鎖在了裡面。他出不來,我們也進不去。我和我媽到街上找到了一個號稱開鎖大王的人。我媽過去搭話:「師傅,家裡防盜門能打開嗎?」 那個人瘦瘦的,看起來非常幹練,頭都沒抬回了句:「我專業的,天底下沒有我打不開的門,撬不開的鎖,五分鐘開不了,倒找你100塊。」

我們把開鎖大王領到家門口,門是那種小區統一安裝的無縫防盜門,那個年代還算高級。師傅看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道:「這種門,兩分鐘!」 說著就掏出了工具開始撬鎖。。。半個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打開。。。那天高溫橙色預警。。。開鎖大王滿頭大汗,衣服都濕透了,一邊撬鎖一邊解釋:「不是我吹牛,要是你忘帶鑰匙了,我分分鐘給你打開。但是你這個鎖壞了,裡面卡住了,誰來都打不開!」 我傲嬌的母上大人理都沒理他,一副看好戲的神態,就差手裡拿把瓜子了。開鎖大王想了想說:「這樣吧,我把貓眼兒卸了,伸個鐵絲進去,試試能不能從裡面把門打開?」 母上大人不耐煩地說道:「您老甭費勁兒了,屋裡頭兒還關著一位呢!」 那個師傅嘆了口氣:「唉,我真的是專業的!但這鎖壞了,卡死了,算我今兒個倒霉!」 說著往我媽手裡塞了100塊,轉身就走。

傲嬌的母上大人在吟唱了半個小時後,終於使出了滿級的嘲諷:「哼!還專業的!還開鎖大王!還五分鐘就能打開!以後改名叫吹牛大王得嘞!」

開鎖大王停下了腳步,他太陽穴鼓著,腮幫子努著,渾身都在顫抖,停了有半分鐘,轉身走到我家對門兒(鄰居),掏出工具就把門打開了,前前後後不到10秒鐘!開鎖大王什麼話都沒說,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下了樓,只留下身後傲嬌的母上大人,震驚的我,和對門兒正啃著西瓜、都看傻了眼的馬大爺。

後來呢?後來我媽叫來了小區的保安,他先穩住了準備報警的馬大爺,然後看了一眼我家的門說:「這個容易!」 他讓我和我媽還有馬大爺站遠點,跳起來兩腳飛踹。。。我媽再用鑰匙一試。。。門開了。。。我和我媽進了屋。。。保安下了樓。。。只留下了一臉懵逼、手裡還拿著瓜的馬大爺。


在威海教救生的時候,本地一個拉來參加集訓的老爺子一臉不服氣,說老子從小就在海邊玩水,還用你教我怎麼救人?我說那我們比比,把一個5公斤的杠鈴片放在水下3米左右的地方,距離50米。咱去撈出來,帶回來,誰快聽誰的。

老頭嘩的一個猛子就去了,50米內展現各種華麗麗游泳姿勢。當然,等他抱著杠鈴片回來我已經上來很久了。

老頭喘的不行不行的,說真不愧是專業的啊。你說專業的和我們業餘的差在哪裡啊?

我看他一眼:專業的在下水之前會脫衣服。


有的時候,專業的知道自己有多大的不足,業餘的感覺專業的還沒自己水平高。


我從小喜歡打乒乓球,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才認識一個從國家隊退役的隊員,退役後當教練。

從小乒乓球不敢說打遍天下無敵手,也算小有名氣了,於是各種不服,纏著教練「來一局」,教練開始不想跟我打,但被我纏的煩了,陪我打了一局,但是教練有個條件,他要拿黑板擦當球拍跟我打,免得被別人知道認為欺負我。

當時一種被人歧視的感覺,拼了命的打,把平生各種技巧都拿出來了,但是比賽結果,你們都猜到了,21:5,我只贏了五個球,而且多半還是靠運氣的,重點是教練根本沒拿球拍跟我打,當時各種屈辱,於是問教練,我跟他比到底差在哪兒。

當時教練跟我說了這麼一番話:「我從小4歲就練球,一個推擋動作就要練幾萬次,一個步伐就得走幾萬遍,每個動作已經融進我本能中了,什麼樣的球、該如何處理,大多是靠身體本能做出來的。對方一個球打過來,你必須要接住打回去,接不住,你就退役,接住了,你就去比賽,我接不住,就退下來了,所以我只能在這給你們當教練。」

之後我找這個教練喝酒吃飯聊天玩牌,但是再沒找這個教練打過球,因為我覺得是在侮辱人家教練。

現在想起來,專業和業餘的區別,可能就是接得住球和接不住球的區別吧。

PS:很久不來知乎,居然這個帖子還在被贊,非常感謝大家,我一個無心之筆,居然能收到眾多好評實在受寵若驚。但是我發現評論下面從一開始的討論專業和業餘的區別,逐漸變成了各種「運動健將」和「乒乓球高手」裝逼撕逼的地方,已經完全偏離此貼的初衷了,所以現在我要把評論關閉了,請大家諒解!


這個問題之前有人就歷史學的專業和民科區別私信過我,我沒細答,在此詳細說下。就我自己常看專業期刊的經濟學、歷史學和心理學三門學科而言,專業和業餘最大的差別就是:專業人士寫的文章往往是控制條件下的定量分析,業餘者則是常常寫些給某些事物籠統定性分析的文章。

比如知乎上有很多關於李鴻章的文章,業餘者糾結於李鴻章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忠臣還是奸相,而專業學者糾結的肯定是「XXXX事件中李鴻章」、「李鴻章和XXXX事件的關係」以及「XXXX有關李鴻章的史料是否可信」。某人的好與壞是非常籠統的價值判斷,人無完人,無論好壞都不會那麼徹底,怎麼可能通過一篇文章定性。作為對比,專業論文必然會有「XXXX」作為控制條件,探討具體約束條件下,某人行為或者思想。

下面是歷史學最頂級期刊《歷史研究》有關李鴻章論文的截圖,一看便知對專業者來說搞清楚李鴻章和張之洞的關係、李鴻章的字型大小、李鴻章家書是否是偽作、李鴻章對日的觀念、李鴻章變法的思想等內容就很不容易了。想想,如果你搞得清楚李鴻章的字型大小,就可以在《歷史研究》發文,這是多少歷史學博士的夢想。然而如果你連這些內容都沒搞明白,甄別史料真偽客觀都不容易,那麼判斷李鴻章是好人還是壞人談何容易。

由於業餘人士喜歡評價一個人的好壞,所以他們文中的人物必然是臉譜化的;作為對比,專業需要就事論人,談的是特定事件中的特定人物,因此人物的形象是飽滿的。我們以臭名昭著的秦檜為例,下圖是有關「秦檜」CNKI核心期刊的截圖。業餘人士糾結於秦檜是不是姦細、賣國賊,然而專業人士在頂級期刊上僅僅就「秦檜是如何歸宋」、「秦檜到底是金安排到宋的姦細,還是逃回南宋」便會爭論不休。

專業人士間的爭論,往往是些很細微的環節。比如何忠禮認為秦檜是逃回南宋,而不是被金排到南宋,其主要論據是陸遊的《老學庵筆記》沒有提出秦檜是姦細。陸遊與秦檜並世30年,陸遊的書成於秦檜死後40年,此時批秦檜是一種社會風潮,陸遊書里批評秦檜也有11之多,而且作為主戰派的陸遊不僅理念和秦檜不同,而且據說科舉時被秦檜潛規則,然而陸遊卻隻字不提秦檜是金的姦細,是不是很可疑?這是何忠禮的觀點,然而在王嘉川的《秦檜歸宋問題平議》中對陸遊關於秦檜的話做出了另一番解讀,認為陸遊就是說「秦檜是金派來的姦細」。王嘉川這樣解讀是不是過解值得推敲,這邊慶振軒提出陸遊當年科考被秦檜潛規則是後世妄加揣測的,有關陸遊科舉的史料多有矛盾,而且其《老學庵筆記》也隻字未提自己科舉失利和秦檜有關。

上面我寫的長長的一段大,僅僅是史學家就陸遊《老學庵筆記》一書對「秦檜姦細說」史料價值的探討,一個人的一生做了多少事情,可以想像要把一個人簡單歸於「完完全全的壞」,或者「完完全全的善」,在學術上有多大的困難。史料之間有這麼多的矛盾,我們自然要依據邏輯對史料進行判斷、取捨,對人、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

形成自己獨立的看法,需要豐富的史料與知識,這是業餘者無法提供的。因為業餘者在評價人、事、物時習慣臉譜化,把反面人物描述成大奸大惡,把正面人物描繪的盡善盡美,把與自己敘事無關緊要的人物弱智化,這是吸引普通讀者的一種方式,把歷史電視劇化以滿足大部分人那可憐的智商。

舉個例子,具體我就不點名了,有人論述南宋有實力反金、岳飛等主戰派輿論完全支持宋高宗、秦檜是姦細、秦檜和高宗關係不好、秦檜性格暴躁。好了,我們盤點一下邏輯鏈,國家有反金的實力,以軍隊為代表的主戰派也擁護自己,手下卻有一個和自己關係不好、性格暴躁的敵方姦細宰相,然後皇帝卻選擇了宰相的政治路線:難道這條邏輯鏈的結論不是皇帝是傻逼?——這就是電視劇化歷史。

最後,從學術的角度證明事物的因果關係是非常困難的。比如有人把金宋議和、宋朝的高稅負、農民起義責任一股腦的推給秦檜,這是非常難以證明的,有嚴重的內生性問題,你無法通過簡單的史實推到出——「秦檜上台—導致宋代財政困難與農民起義頻發,並倡導合議」,或者推出——「宋代財政困難—導致農民起義頻發—導致主和派秦檜上台」。在學術上,僅僅證明領導人和經濟增長的關係就已經非常困難了,比如Jones的《Do leaders matter?》一文將領導人病死或者老死當做隨機外生的來處理領導人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姚洋《官員績效與晉陞錦標賽——來自城市數據的證據》用一個領導人在兩個地方任職剔除城市固定效應來看個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前一篇論文發在國際最頂級期刊,後一篇論文發在國內最頂級期刊。

論證像領導人和經濟增長因果關係及程度這樣簡簡單單現象的論文,從其發刊水平就知道是多難的事情,何況是「秦檜上台—導致宋代財政困難與農民起義頻發,並倡導合議」這麼複雜的邏輯鏈。

讀心理學家斯坦諾維奇的《超越智商》一書便知道,因為人的大腦總是傾向於省勁是思考問題,而不是採用專業思維,所以即便是專業人士往往也會犯糊塗。因此當你看到一個專業人士一口一個「姦細」,一口一個「賣國賊」,把民族民運歸咎於一個叛徒的抉擇,便可以一笑了之,他不過是個高級民科罷了。


在知乎答題時常有這種感覺。

當心中有一萬字的時候,我只說一千字,並且對說出與未說出的每句話都有十足把握,無愧於心不怕人問,這時我知道在這個問題上我是專業水平。當心中只有三百字,而我卻要努力把它湊成一千,只是為了用字數讓它顯得更有底氣一些,這個時候,我就知道我所寫的答案只是虛張聲勢,根本無法讓看的人信服。

同樣當看到一個問題腦中瞬間閃過千頭萬緒,卻抓不到一個重點的時候,即使有東西可說,我也知道那僅僅是業餘水平,因為我只看到了現象卻無力總結,思路被問題牽著走卻未能跳出問題。而當看到問題後眼前只出現了短短的一句話時,雖然只有一句,我卻知那就是我要的答案,我相信在那個問題上,一句話就能媲美所有比它更長篇的回答。


我假設所謂「專業」指的是 professional,「業餘」指的是 amateur(原寫 casual,感謝@談熠 指正)。那麼專業和業餘最大的區別,在於專業是結果導向,而業餘則經常是興趣導向。因此,所謂專業的表現,在於一個人明知道一件事沒有意思乃至無聊,但因職責所在,都會去盡職盡責地完成;業餘的表現,在於一個人只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做的事情,或者不情不願,或者索性一概不理。

要做好一件事,需要關注的點很多,但無論其中有多少點做得如何出類拔萃,只要有一點不合格,整件事就是不合格的——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殘酷,沒有人會承認半成品有什麼價值。而從頭到尾,一件事里好玩的、有吸引力的部分,終究就那麼幾個,剩下的都是臟而且累而且還沒有什麼成就感的所謂「爛活」:做軟體,寫出程序好玩,替人測試不好玩;寫文字,下筆汪洋好玩,校對字句不好玩;發評論,評頭論足好玩,考據索引不好玩。我們承認一件事之所以讓人覺得有興趣,是因為那些「好玩」的部分;但恰恰是「不好玩」的部分,才能讓我們能驕傲地對所有人說,自己的產出絕對不是半成品。

而專業人士的素養,就是對半成品的零容忍。為了這個零容忍,他們會容忍自己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進那些明知沒有意思的工作中去。因為他們知道,沒有這些,自己的工作就不合格,更遑論完美。

知識深淺不是問題,至少不是問題的全部。業餘人士在某一點裡鑽得很深乃至頗有建樹,不少見。原因無他:他們真的花了時間進去,如果謙虛向學,肯鑽研,願交流,總會有回報。就說我自己,記得之前也曾被一位法學專業的朋友評論,說我在法律方面算是懂得多的。能得到這樣的認可,我自然是很高興,但這不能改變我是業餘愛好者的事實。因為我不曾真正去研究過一個案子,不曾像真正的律師那樣不厭其煩地詢問當事人、調閱卷宗、梳理案情。沒有嘗試並完成那些最枯燥繁瑣的工作,那麼我和專業人士之間的差距,就始終是不可逾越的。


你知道「揀字工人」么?

===============

請見圖:

在電子排版技術還沒有出現之前,報紙在印刷時是由工人來排版的,其中負責排字的工人就是揀字工人。先高溫鑄出一粒粒的鉛字,放在架子上,揀字工再一粒粒挑揀需要的鉛字作出清樣,這種鉛與火的印刷方式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

那時,記是揀字工的—個硬功夫,不僅要記住字架上的常用字、部位字、繁體字,還要記版樣上的行數、欄數。記得多了,就像現在的電腦打字的盲打—樣,也能只看稿子,不看字架,盲揀字。

對於那個年代的編輯和印刷人員來說,最難過的莫過於剛剛做好的版面,因為要撤換稿件而推翻重做了,花上兩三個小時做新版的情況簡直是家常便飯。

最熟練的工人,1分鐘能揀200多個字,比電腦打字高手還快!

這就叫專業。

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消失的職業:鉛字工人隨著鉛字印刷走入了歷史


本人業餘愛好鋼琴。總聽到有人自我介紹的時候說自己是鋼琴十級,不無自豪。以前我也是這麼介紹自己的。彷彿自己就算不能古爾德比,也不差李雲迪郎朗之流多少。

直到有一天,遇到某市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我問他鋼琴十級和他們最好的學生差多少,他笑笑,說,考級那些都是給業餘的人考的,知道李斯特的《鍾》嗎,所謂的鋼琴十級水平大概連一頁都彈不溜(僅僅說鋼琴十級水平的人,如果考過十級,但是也一直勤於練習提升自己,那也許可以另說),但卻是鋼琴系學生最最基本、不會彈都不能見人的曲目之一。


對「專業」這個詞最深刻的印象,來自於看NHK拍的井上雄彥的紀錄片《創作的秘密》。

看到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創作當中,一周接一周地趕稿,幾乎沒有任何屬於個人的生活。每周唯一輕鬆的時刻就是截稿日,交上稿子那一天晚上。第二天日出之前,又陷入了為期一周的煉獄生活。

他為人物表情一點細微的差池而懊惱,雕琢每一點細節,其中的糾結和痛苦還如同畫第一張一樣。

看到他完全沉浸在情節和人物之中,我想這樣才能畫出令人一眼就看得淚流滿面的畫吧。

從《灌籃高手》到《浪人劍客》,風格從熱血陽光,到陰暗深刻,作畫工具也從用慣了的鉛筆改成毛筆。已經不僅僅是挑戰自己那麼簡單了。

最後,他說:「專業,就是不斷向上的人。」

我並不是從勵志的層面上去理解這句話。作為專業本身,當然越來越精進和高超,可是作為專業的人,不斷向上,一定得越來越孤獨、艱難和痛苦。榮譽、認可、物質這些東西都不再成為專業進步的報償,唯一的動力是超過過去的自己。

前段時間去採訪楊麗萍,也有這樣的感覺。她對於生活中所有實際的事情毫無感覺和說話欲,對所有舞蹈的細節挑剔則到了偏執的地步,然而旁邊的工作人員,卻是無法理解她眼中的美學的。

我在想,獻身於專業的人,必然是痛苦的。像永遠被堅實的圍牆圍進了「專業」的監獄裡面,而生活在外面。

——大概我說的是專業到了極致的人吧。好像也有點跑題。不過算了,好不容易回答了這麼多了呢


-

覺得葛巾大大的時尚品味好是容易的,而能洞察芮成鋼的時尚品味壞在哪裡是困難的。

覺得 Daniel Day-Lewis 的演技好是容易的,而能洞察黃曉明的演技壞在哪裡是困難的。

覺得 Michael Jackson 的音樂好是容易的,而能洞察 Justin Bieber 的音樂壞在哪裡是困難的。

覺得一個回答很好而去點上贊同是容易的,而能洞察一個回答壞在哪裡而去作答碾壓是困難的。

審「美」是容易的,而審「丑」是困難的。

所以業餘和專業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 能識別出壞的。

-


在知乎,業餘和專業的區別是:當我回答我業餘領域的問題的時候,總能收穫很多比我更業餘的人給我的贊同票;而當我回答我專業領域的問題的時候,只有少量的贊同票和相當數量業餘人員的反對票。結論:知乎是一個適合討論業餘問題的好地方。


---看了評論區發現有些東西沒講清楚,補充一點---

講一下天文學業餘和專業的區別

首先簡而言之,區別很大,幾乎是兩種東西。其次天文的業餘和專業之分和其它的很多學科完全不一樣。

平常大家所說的星座啦,星星的名稱啦這一類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業餘天文的範疇,而熱衷於業餘天文的,也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天文愛好者。如果你去問一個天文研究者那個是哪一顆星,回答不知道很正常,如果答出來,那就說明他是天文愛好者。這兩個範疇之間不是包含關係,而是並列關係。

天文愛好者群體中,既有注重觀測的,用評論區里的觀點表述就是真正的天文愛好者的,他們大多熟識星座,了解天上亮星的分布,了解各種天象,並能熟練使用望遠鏡,經常外出觀測,其中的很多人也有豐富的戶外經驗(如果把天文學家們丟在野外,他們可能就真的掛了......),又有玩天文攝影的,也就是天文攝影愛好者。評論區有人認為他們不能算天文愛好者範疇,不盡然,下面詳談。

當然,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從定義上說也可以被稱作天文愛好者,但這又跟上面所說的不一樣了,這個嘛......有一類人和這種很相符,就是天文奧賽奧賽黨。當然奧賽黨基本上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業餘愛好者,但也有少數就是奔著知識和獎去的學霸(講真這些人太可怕了......)

真正的專業天文,是在數學物理基礎之上研究天體性質、規律和本質的一門學科,而觀測只是最初的一步,業餘天文里的「看」和「拍攝」根本無法滿足天文研究的需要,而專業觀測拍攝的圖像,本身就包含大量的信息。基於觀測的天文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從圖像中提取信息開始的。除此之外還有從理論物理出發的宇宙學研究、從數學出發的天體力學研究(軌道計算之類的),它和大眾對天文這門學科的想像是完全不一樣的。

另外上面已經說了一點,很多天文學家其實不認星,儘管星座的劃分是IAU(國際天文聯合會,這是世界天文學術研究的官方組織)確定的,但他們研究的天體,無論恆星還是星系還是什麼,他們可能只知道坐標,而不知道它到底在哪個星座(講道理我就不知道我目前在做的源到底在哪個星座......然而我就是資深天文愛好者,哼!)。對一顆恆星而言,愛好者要知道它的名稱,所在星座,亮度和顏色,而研究者需要知道光譜型(顏色的更精確描述,事實上也包含了表面溫度、發射線等信息),星表編號,赤道坐標,光變,線距離,視向速度,視差等,這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且,這些內容,完全可以出自同一張照片上(名稱星座編號坐標除外)。

所以,各從上述的一點提一個問題:

1.除了太陽之外全天最亮的恆星是什麼?

2.恆星演化末期的兩個極限分別是什麼,各是多大?(這個問題少了「末期」倆字所以感覺怪怪的,不過加上了還是感覺怪怪的......)

這兩個問題,就表現了天文學科專業和業餘的區別

當然,有一些天文研究也是靠天文愛好者完成的,這一類天文愛好者通常被稱為後院天文學家,他們在彗星小行星觀測、超新星搜索等方面有比專業研究大得多的貢獻。

另外談一下天文攝影的問題,天文攝影是天文和攝影的交叉,在業餘領域和專業領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能很多非專業出身的天文攝影愛好者也對星座天象之類的不了解,但他們對望遠鏡和各種終端,相機、CCD的使用很有研究。進階的天文攝影的方法實際上和專業觀測是差不多的(例如窄帶攝影、通過平場、暗電流等處理CCD的量子效應等方法),而且都基於量子物理,所以我也認識學理論物理的去玩天文攝影的大神。不過,考慮到天文攝影是攝影的一個類別,也有一些風光攝影師參與其中,他們是唯一參與到天文但不是天文愛好者的一類人,算是業餘範疇中最不怎麼沾邊的。

最後丟圖匿~以下攝影照片屬於業餘範疇~然後我真是學天文的0.0


我也來湊個熱鬧。下面貼上網上搜到的兩位數學研究者的成果介紹,一位是北大的老院士(專業),一位是某著名民科(業餘)。我把兩個人名和可能指向其身份的信息刪去,你能分辨出他們誰是專業,誰是業餘嗎?

人物X:

X自1973年開始研究費馬大定理,在此過程中,其推廣了三角函數,建立超複數理論,後又以此基本工具證明了費馬大定理

黎曼假設是21世紀第一個數學問題,2000年5月24日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宣布黎曼假設獎金100萬美元。X研究黎曼Zeta-函數實部1/2和1計算數據,發現它們變化規律,所有非平凡零點計算都是錯的,從而否定了黎曼假設,使一大批以此假設為基礎進行的數學研究頃刻間失去意義。

黎曼假設被否定,替代品是「X函數」。「X函數」的稱謂是來自於桑蒂利教授的提議。X發現了函數Jn(ω),該函數能夠更本質地揭示素數分布規律,從而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因此被提議稱為「X函數」。

人物Y:

Y推廣了著名的Poincare-Birkhoff定理並將其應用於常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問題;他在著名的Nirenberg問題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首次證明了該問題有解的充分條件,這一結果與其它一系列相關研究有利地推進了具共形不變性的半線性橢圓方程的理論;他在調和映射的存在性問題和熱流方法、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上也獲得了有國際影響的結果


好、快、省。頂級的人常常是同時做到三者。

在古龍小說里,一流高手常常是「一劍封喉」,不深卻正好致命的傷口,力量恰好,用最省的方式、最快的速度達成目標。

以前在公司里,需要通過專業認證考試。通不過是要自己花錢重考的......於是群眾紛紛使用大招:背題庫。

一般我們需要提前一周準備,打出厚厚的題庫(幾百頁),10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但我有個同事,我發現他僅僅在考試當天,打出1份幾十頁的文檔,用1小時不到的時間掃一遍,然後考試。每次都是正好及格,或者多對一道題。

我就問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尤其是我們幾百頁他卻只有幾十頁,他說:」我只列印答案,看題目幹嘛?「

我比較崩潰,我靠這個也可以。但也不會怎麼短時間呀。於是我就追問說:」哪怕看答案也不會1小時不到吧「。

他說:」答案也不用細看好吧。每道題的幾個選項不是有長有短嗎,你記住他們的長短關係就行了。「

「記住長短關係就行了...記住長短關係就行了...記住長短關係就行了...」

看超級選手做事,是一種享受:他們會用簡潔實用的手法,高質量的達成目標。我第一次看林丹比賽,就覺得賞心悅目,他的動作明顯是簡潔、省力而高效的。但是和李宗偉對決,這一點就不那麼明顯了:李能夠限制他的發揮。

專業選手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業餘選手停留在表面上。

關於業餘和專業,跟這個人是不是」一直干這件事情「不一定有關。費馬老人家數學只是業餘愛好,可是他真正的本職工作是啥,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

=============補充=============

關於考試這件事情,當時我還有一個疑惑:」有些問題,所有答案都是一個長度,你這個怎麼處理「。

但我並沒有去問他,因為如果向下挖一層,答案就能夠浮出水面。

我同事的做法,其實是一種超級厲害的學習方法/分析方法/解決問題方法:找到事物的關鍵性差異。在很多情況下,你不需要了解的內容,發現」關鍵性差異「,已經足以破局。

我在知乎上的回答:有哪些技能,經過較短時間的學習,就可以給人的生活帶來巨大幫助?已經有了超過4000贊。其實當中的FFC法則,就是應用」發現關鍵性差異「,得出的結論:我收集了一堆」讓人覺得很爽「的讚揚,和一堆」沒感覺甚至很噁心「的誇獎,然後進行對比。

當你發現一個超級出色的選手,建議一定要找出他和普通人的」關鍵性差異「,常常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穫。

關於」發現關鍵性差異「這個話題,我發現最出色的論述,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他的《國史大綱》的引論中。儘管是在談治史,但其方法放到任何一個領域,應該都是blingbling的核武器...吐血推薦。

=====倒追關係學電子書免費下載=====

* 情場:《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獲取

* 職場:《求職者,讓僱主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僱主倒追你「獲取

* 商場:《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客戶倒追你「獲取


一直覺得這句話很直觀的說出了業餘和專業的區別:

"Amateurs practice until they get it right, professionals practice until they can』t get it wrong."

by George W. Loomis


對我來說,業餘和專業,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尤其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歸納和總結,從業餘邁向專業....

我大學時期曾經在作為一個視頻節目元老,叫「留美三人行」(在優酷可以輕鬆搜到)主要是以一個輕鬆真實的紀錄片形式給大家展現一下今天的美國。也算是小有成績吧,畢竟也出現過單部視頻點擊破百萬的事情,對於一個成本極低的節目來說,實屬不易。

在開始做視頻之後,注意到了很多別人沒有注意過的東西,也有幸了解到一些中央電視台,還有美國NBC的專業做法。

下面就用親身經歷來講一下什麼是業餘(留美三人行)以及什麼是專業吧(中央電視台,NBC)

業餘:留美三人行

在拍攝節目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因為很多現實的因素(比如光線問題,背景聲音問題,環境問題等等)要改變拍攝地點和拍攝方式。我們使用的器材都僅僅只是幾部單反,編輯影片用的都是私人電腦,至於內容的策劃、準備則是許多沒有收到過專業訓練的人。在節目的最早期,我們曾經為了突破1000點擊量歡呼,那個時候甚至對「如何做一部吸引人的片子」沒有一絲一毫的概念。於是就開始慢慢的總結經驗,不斷的摸索,節目也從室內搬到戶外,從三個人談話變成很多人,從原本的30分鐘一部縮短成10分鐘以內——點擊量也從1000到破萬,然後破10萬,最後在畢業離開之前自己和另一個成員負責策劃的短片突破100萬點擊,被各大網站轉發。。

其實到了最後,做節目的時候我們依然會出現「原來還可以這麼做「 的想法。始終來說,細節方面我們所知道的東西太少了。

專業:中央電視台

不久之前,我們留美三人行的創始人之一Jason (由於沒有問他意見,我就不說原名了)因為他的創業項目獲得了一家天使投資的青睞,中央電視台決定為他以及他的創業團隊拍攝一個紀錄片。

後來他和我討論起來這個事的時候,他是的話大概這麼說的:「他們在給我做採訪的時候,除了調整現場的光線,收音這些基本的東西外,連一個快到十米外遠的花盆位置都要進行調整(估計是因為會影響整體構圖)。我就不用說他們用的那些器材和採訪問題的準備了。」

後來認真想了一下,其實這就是細節。很多時候,大家都在做採訪,有些人的採訪很好看,有些人的採訪卻總有一些不足,不同的電視台也有截然不同的風格——其實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內容問題,更不僅僅是器材的問題;背景可以很重要,製作組可以很重要。最關鍵的是:細節和精心準備才是王道。

更進一步:美國NBC電視台

不知道現在看知乎的人有多少人看過中國08年奧運會,又有多少人還記得08奧運會時候的開幕式。對於我個人的回憶而言,不得不說,當時網路真的是哀聲一片啊,各種被吐槽,還有很多人在罵導演浪費錢甚至從中貪墨的。

而我當時,因為人在美國留學,有幸在看到美國NBC電視台的轉播,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那是我這輩子看到最壯觀的開幕式,沒有之一;我至今還記得美國解說人員在我打開電視不久後就說的一句話:「中國一直在嘗試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奧運會(開幕式),很顯然,他們在一開場就做到了。」(這段話出現在煙花一步一步踏入奧運會場的時候,具體內容已經不記得了。順帶說一句,在這個開幕式之後的一個星期,我去到哪裡,人家都會問「你是中國人嗎?你們的開幕式好棒」 或者路邊路過一個開車的黑人然後大喊 」I love China!!!「)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和美國兩個開幕式是截然不同的——同樣的現場,卻是不同的導播拍攝。NBC電視台有他們自己的一個團隊進行拍攝和剪輯,而國內,則是另外的一套。

再後來,我得知我有個關係不錯的一名中國朋友(留學生)曾經作為一名實習記者,隨同NBC團隊一起去參加北京奧運會。我才知道原來,NBC除了龐大的精英團隊外,他們還特意配備了一些中國人,中國留學生,尤其是北京人,以防備各種突發的問題。

(PS:想要看的人可以自己百度搜索08奧運開幕式,NBC轉播。這類關鍵字,很容易找到,就不要做伸手黨了)

於是乎,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專業和業餘,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你有多摳細節。為了確保團隊的一切順暢,NBC配備了在美國留學讀記者專業的北京人。高檔飯店諸如米其林三星這類餐館,為了確保食物的品質,不會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偏差——更遑論少許,一些這種模糊的調味量詞;而且會嚴格的遵循著不時不食的認真態度。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執著,和對細節的把握,而且是一些外人需要不知道多少時間才可以學來的細節。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大量金錢。

所以,如果想要變得專業,你只能比別人更加專註於細節,花更多的時間,花更多的金錢。至於為什麼都是專業,有些人卻做的更好?單純是因為別人把時間和金錢,花在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細節上面了,僅此而已。很多時候,看到別人的成功,人們喜歡說這個人運氣好點,失敗的人運氣差點——因為,很多人連業餘都算不上,就更加不可能看到這些細節了。


從小到大有幾百種愛好,樣樣都很業餘...咳咳...對於業餘這個問題,我想自己算是有點專業了吧。

兩個觀點:

1、業餘和專業之間的鴻溝遠遠超出一般人想像

2、業餘和專業間的最大區別不是時間和汗水,而是有沒有科學、系統的學習。

排名第一的答案說了被國家隊退役的乒乓教練虐的故事,但我覺得那故事還不足以描述國球領域專業和普通人中間的幾萬里差別。

這麼說吧,如果一個人從小愛打乒乓,在同學中比較厲害,但從未專門學習過,沒有自己專用的球拍,只在電視里聽說過弧圈球、長膠、擰、彈打這些辭彙,那不用國家隊,我的水平就能虐得他對乒乓喪失希望。

在不懂的人眼裡,我這種練球時能你來我往對攻幾十個回合,會前沖弧圈、直板橫打這些所謂專業技術,對器材頭頭是道,打球前還給球拍膠皮灌膠的就很專業了。其實……我只算初級業餘愛好者,在俱樂部里業餘B組水平的,隨便一個強的都能虐得我生活不能自理。同理,A組隨便一個也能把B組的虐得痛不欲生。A組上面,上海俗稱小高層,這種才是業餘界有名號,參加全市業餘比賽能有名次的人物。再上面,就是受過專業訓練,或多或少吃過專業飯的准專業級選手了。

什麼?你問國家隊退役水平在哪兒...開什麼玩笑?市隊退役的就足以完爆那些小高層了好么?業餘強手和一般少體校背景的還能打打,跟二三線以上專業運動員是很難抗衡的,技術、基本功、步法、體能全面下風。

比如說很多業餘的人打了幾十年,腳步移動全憑感覺。可專業運動員小時候入門時就有各種專門的步法訓練。

再比如說基本功方面,有個詞叫擺速。簡單說就是完成一個攻擊動作再還原的頻率。假設一個業餘選手完成一次攻擊要1.2秒,而職業選手將標準動作進行千錘百鍊後,擺速是0.8秒,這就意味著在對攻中,就算雙方使用同樣的技術,前者也根本跟不上後者的節奏,不堪一擊。

這就是業餘與專業的鴻溝。

同樣,圍棋業餘1段已經足以橫掃一般同學和同事圈子,被外行當做專業水平膜拜了。在小城市,業餘2、3段開圍棋培訓班教學生的很多。但一線專業棋手可以讓業餘1段九個子。

就算是業餘5段,和專業棋手下棋,通常也要被讓三到四子。要知道,這中間差著分先、先相先、讓先、讓二子、讓三子、讓四子六個檔次,一般來說,差一個檔次,水平就已經差距很大了。日本以前有個降格的規矩,就是說如果十番勝負(10盤棋決勝)中,某一方領先4盤以上,比如說4比0,5比1。落後的那一方才會被降低一個檔次,不能再平手下棋。差五六個檔次,那個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再補充個足球。高中時我是校足球隊的,我們學校是足球傳統強校。我們也曾覺得國足這種垃圾搞不好踢不過我們。但上兩屆有一個天賦異稟的師兄,技術、意識、經驗、速度、柔韌性全面遠超我們,就像馬拉多納在阿根廷隊一樣鶴立雞群。後來,他去參加我們本省的一支甲B球隊的青年隊選拔,勉強通過。試訓了兩個月就回來了,因為強手實在太多,根本沒有上場機會。但我們在電視上看那支甲B的比賽,卻會覺得弱得不堪入目。


獻醜了

其他領域我說不上,之前玩過幾年的魔方。不是那種玩會就算了的那種,是有裁判,按計時器拍表的專業比賽。我參加的項目是三階盲擰,也就是蒙眼完成魔方的還原。我現在的成績是中國第五,世界第三十一(2014-4-6)

比賽的規則是這樣的,裁判給你一個打亂好的魔方,用盒子蓋起來,你把蓋子翻起來,開始觀察,計時啟動。記憶魔方大概需要13秒,拉下眼罩,開始還原,還原的過程大概需要20多秒,拍表。

視頻封面三盲練習視頻

這是我在家練習的視頻

說幾個魔方裡面的知識(我相信很多領域專業與否都是共通的)

1.肌肉記憶,競速魔方選手之所以比一般人快的原因就是肌肉記憶,他們能夠以極短的時間反應出一個case的解決方案,一切行雲流水,就像鋼琴家一樣,他們彈鋼琴時是不用看鍵盤就知道下一個鍵位在哪裡。就像很多的競技體育中提到的機械記憶。掌握這個是一項基本技能。

2.手速,手速快就是一種天賦。競技魔方中對高手而言,手速是最最重要的,什麼是手速:一個魔方有六個面,假設每轉動90度為一步,那麼你一秒鐘能轉幾下手速就是多少。譬如目前世界最快的選手mats valk,他的世界紀錄是5.55s

視頻封面Mats-Valk-official-Rubiks-cube-single-WR-5.55視頻

這個case的解法一共44步,他用了5.55s就已經做完。他的手速就是44/5.55=7.9

換言之,相當於說他一秒鐘可以轉動8次,這就是專業的水準。

而我只能轉動4次,而這個,是不能通過練習提升的。就像打籃球,身高就是一種天賦。

我淡出競技魔方的原因也是發現,有些事就算你拼盡全力還是無能為力。手速這種天賦與手掌大小,公式熟悉程度,骨骼,手筋的柔韌性都有很大關係。雖然我通過大量練習可能將手速提高到5或者6,但是我看了我的手,又小又硬,我覺得我不必再拼了。把時間放到其他領域可能會更好。

專業不專業有些人喜歡拿一萬小時舉例。其實我覺得,沒有天賦的人,練一輩子也就那樣。

專業和業餘的區別我想,天賦絕對是一個必要條件,或者說硬體條件。至少一個一米七的人不可能成為專業籃球運動員吧。

3.公式量,對於全球頂級的魔方高手,他們大都掌握了大量的公式,他們對應於不同case的解決方案。很多人說解魔方只是背公式而已,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公式從哪來的呢,都是高手自己推算,優化而來。都是高手的的技巧。

下面附上幾個我心中的專業玩家,或者用時下流行的叫法,大神。

視頻封面Feliks Zemdegs三階魔方平均6.54秒世界紀錄視頻

大家都叫他菲神,他曾經拿過魔方的主流項目近一半的世界紀錄,他半年參加一次比賽,每次都會破他自己的世界紀錄。

視頻封面Maskow- Multiblindfold World Record 41-41, 54-14視頻

這個是多盲大神,盲擰的妖怪

視頻封面陳霖七階世界紀錄2分39.41視頻

最後是國產的世界第一

我覺得專業和業餘不在於是否以此為生,最主要還是看水平。


我們公司請了個阿姨做午飯,大家每周提前報飯,阿姨到時間就送餐上門。行政部小美女Emily為此還專門拉了微信群。

畫風是醬紫滴。

大家挨個copy paste,倒也不太麻煩。就是有人臨時要取消,又或者有客人來要增加,行政妹子要統計再通知阿姨,易出錯漏。

有天電商組的妹子說:「我乾脆維護個訂飯的頁面吧,省得Emily手動統計。」

畫風是醬知滴。

現在,Emily只需要每天打開客戶端,截個屏發給阿姨就可以了。So simple.

嗯,這就是業餘與專業的區別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以上。


推薦閱讀:

讓自己更值錢的要訣
做自由職業者是怎樣的體驗
感情沒著落,職業沒希望,你還有救嗎? | 友心學院
有業餘水平超越職業水平的例子嗎?
你看過的「行業劇」中有哪部值得推薦?

TAG:學習 | 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