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辭職去旅行的人,旅行結束後是重新融入原來的生活圈子還是開始了嶄新的生活?有哪些辭職去旅行歸來後的心路歷程值得分享?

本人也是剛剛旅行回來,徒步加搭車。

2014年3月10日-2014年8月10日,行程五個月,150天,在寒冷中出發,在燥熱中歸來……

北京出發……

……………………………………………………………………………………………………

這是我的行程圖,說起來當初走也是因為行業不景氣。便萌生了去外面看一看的想法,回來之後還是從事汽車行業,一切都沒變,變得只是心態而已。

這一路上想起來還是要非常感謝願意搭我的好心人。得以讓我的計劃完成。一路上遇到了各種人,各種事。一個個有趣的人,大家一起聊天,開懷大笑。沒有語言的顧及,沒有利益的紛爭。也遇到過非拉著你喝酒的大哥。遇到過讓你破口大罵的小偷。也遇到過傳銷,有時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餓的自己眼冒金星。但這也無疑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也磨練了自己能力。現在想起來我還是慶幸我自己當初的堅持。儘管我自己為此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金錢。

一開始我也是窮游,但當後來我問自己。天天饅頭,麵條,搭帳篷睡覺。近乎孽待的對自己。這難道就是我出來的本意嘛!後來我到當地也會去吃當地的特色小吃,住便宜的青旅。其實說來旅行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開心,長見識。就可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沒有必要和別人比來比去,也沒必要喝個飲料都得刷個朋友圈。更沒必要為了別人的讚歎。信誓旦旦的說要純徒318,到最後還不是搭車去了。回來之後同事讓我說說,可我也說不出什麼來,這種事還是要親自經歷的好。有些事情自己知道就行,沒必要天天說。

說起來我最大的收穫就是遇到了我現在的女朋友。每當別人別人問我都說是在雲南,因為我們第一次遇到是在,,,麗江!!!想想當初到了麗江,挺攬活的大媽們說,完全是不屑一顧加鄙夷的態度。可沒想到命運完全出乎你的意料。哈哈~(≧▽≦)/~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不必比較,慢下心來,靜靜的看每一處,珍惜和每個人在一起的時光,你必定會有所收穫。

期待下一次旅 行

完……


(走心附圖)

休學半年,

山區支教、四處游遊走走,

現在已經回到學校上課。

比以前更勇敢,

更願意接納自己、接納生活,

很多半年前讓我覺得糾結的東西,

現在看來只是小事。

知道我休學支教旅行的人,只有在我剛出發和剛回來的時候感到訝異和羨慕。

如果我不說,新交的朋友也不知道我有過什麼路。

生活沒有新舊,圈子難分內外。

沒那麼多人在意你有過一些什麼經歷,

重要的是現在的我比從前好。

走心附圖

上圖分別是

支教學校和孩子們摘花

湖邊寫日記

大理客棧

以及回到北京後的15年深秋


在平常的生活中和人聊天,我從來不會忌諱去佈道,也不會嘗試委婉的來表達「年輕時應該儘可能的多看看世界」,這個觀點及其重要性。

最近看一些環球旅行者的文章,有好幾位在歸來之後,都傾向於用親身經歷「理性」、「客觀」地,向內心懵懂而憧憬的年輕人講述,「旅行本身沒有意義,你得考慮回來後的柴米油鹽。放棄現在的生活去旅行,請慎重。」

▲封面圖是孟加拉小哥引以為豪的「美食」

我不同意這些旅行達人、意見領袖的觀點。回首他們以前的文字,彷彿立馬沒有了靈魂。曾經分享了那麼多美景美食,和那麼多有趣的人的思想交流與碰撞,是為了說明「這些經歷,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我做到了,但你要慎重」這樣結論的嗎?

不應該是這樣的。

因為中國的年輕人從來不缺少「瞻前顧後」的教育,我們大部分人,從25歲就開始計劃著死亡——一步一步:房子、結婚、養老——這是整個中國,從媒體,到長輩,到周邊的同齡人一直在教育我們的阿。

為什麼這些教育,還要這些已經睜眼邁出去看世界的旅行者去普及呢?

在萬馬齊喑的價值觀里,我們不是應該嘗試去發出一些,儘管微弱但卻堅定與明確的聲音嗎?比如:

旅行就是有意義的阿,年輕時或許就應該不惜代價去任性一次阿。

我想通過兩篇文章來講這件事情:

這一篇我要講:旅行對於人生到底有多棒?

接下來,我會寫:真的是有錢才能出去嗎?回來後真的會餓死嗎?

▲高加索的風,陪我在第比利斯的街頭走一走!

旅行到底有多棒?

旅行能讓你延命,讓你活的更久

這是再多的養生保健品、藥物,和尋求駐顏的高級化妝品也比不了的療效。

因為,這延的是青春的生命,而不是苟留殘喘時的生命。

知乎有一個據說是歷史上得到最高贊的答案,講的就是這個「延命原理」,先引用如下:

知乎問答:哪些素質很重要,但卻是讀書學不來的?

應對時空扭曲的應對能力

這個概念有點玄。這裡說的時空扭曲,指的是主觀的時間流逝感覺隨著年齡開始加速,而且一發不可收拾。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快了。小學時是一個月一個月過,大學一學期一學期過,工作後就變成了一年一年過,越往上過的越快,問問你的父母,他們會告訴你十年一眨眼就沒了,他們討論著十幾年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開始研究抗衡這種時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網上找了一些解釋,有一個說法比較有趣。「五歲的時候人的記憶有五年,這時候過一年,到六歲時,記憶增加了五分之一。六歲到七歲,記憶增加了六分之一。七歲到八歲記憶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以此類推,到了二十歲的時候,過多一年,記憶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這一年的時光雖然沒變,但是參照物變了。所以大家就感覺時間過得快了。可能等你六十歲的的時候,過一年記憶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時時間就過得更快了。」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細回憶一下,會發現童年的課間十分鐘休息足夠你從樓上跑下去玩兒點什麼;但現在你坐在公司電腦前,才喝了杯熱飲,吧東西攤開準備幹活,啥都沒幹呢一個小時就沒了。小時候兩個月的暑假特別漫長,現在的一個月不就是四個星期,一眨眼就沒了。

如果用記憶增量理論來解釋,那就說明我們在成年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簡單重複,所以大腦中的「總數據」並沒有像兒時那樣處在迅猛增長的階段,大腦處理今天的24小時,只需要動用幾年前就已經存好的索引,駕輕就熟,總信息量幾乎沒有增加,你主觀上感受到的「新東西」當然就少,而體驗「新東西」恰恰是放慢主觀時間的命門。

套用知乎上「舒適區」的說法,要解決時空扭曲的問題,我們必須走出「熟悉區」,熟悉區是時空黑洞,會不斷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時間。如果你走出辦公室,去陌生的國度一個月,就會發現這一個月並沒有像辦公室里那樣,星期三過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覺得比在辦公室兩個星期都要多,這便是對抗時空扭曲的一個例子。並不是只有旅遊才能有這樣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試驗,會發現能找到很多適用於你個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擺脫熟悉區」的意識。

講真,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回答時,我有一種「頓悟」的感覺,我想明白了我的很多關於記憶的困惑。

▲土耳其的爺孫倆

我坐在上海陸家嘴一個相同的辦公室已經一年了。而回首過去這一年,除了日以繼夜,忙忙碌碌的寫字樓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

是去年9月到10月,我在烏克蘭,高加索,南美的一段旅行。是今年5月,我在前南斯拉夫地區僅僅7天的冒險。

這兩次旅行,總的持續時間才一個月,而在一年後的我回想起來,清晰的像撐滿了一整年。

「種馬」與「乳牛」之國,這裡是烏克蘭!烏克蘭的乳牛與種馬們,他們的美貌,現在還深深映刻在我的記憶里。

亞塞拜然的機場,和剛剛認識的伊朗朋友睡機場,約定互相叫醒的那一晚,彷彿發生在昨天。

遙遠的高加索,在喬治亞的山頂,大風吹走了新娘的婚紗頭飾,穿西裝的新郎脫下皮鞋下山去撈婚紗,我不意間卻與滿臉懊惱的新娘子四目相對。

一年後的你們現在過得幸福嗎?

里約熱內盧的美妙肉體阿,噢那個當街向我約炮的巴西人,你的笑臉和那麼爛的英語,至今我都記得好深刻。

還是熱情似火的巴西阿,我竟然第一次在公眾場合看到帥哥美女旁!若!無!人!的作愛。

就是下面的這一對情侶,男人的手放在女人的內褲里長達四分鐘左右,沙灘上,前後很多人經過,沒人多看他們一眼。

這就是里約阿,作愛就跟吃飯一樣平常的里約,不會壓抑自己任何想法與慾望的里約。

貝爾格萊德的難民公園,這些從戰火摧殘的故鄉逃離出來的敘利亞難民,所有當地人去火車站經過這條路時,都繞開他們走,他們強姦女人的新聞甚至頻繁傳到遙遠的中國。可好多人都是跟我一樣的年紀阿,他們怯生生的看著我,那種非常想打招呼卻又怕被拒絕的表情,讓人心酸。

「我們不是怪物阿」,是的,那個午後,我和幾個敘利亞難民握手,用互相都不懂的語言聊天。

離別的時候 ,一個小青年在兜里找了半天,才掏出一顆快要融化了的巧克力,一定要送給我。那一刻就像是掏盡了他的全部。

如果不去薩拉熱窩,我怎會理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會在世界最富饒的歐洲發生如此殘酷的戰爭?而薩拉熱窩這座傷城,如今仍分別歸屬於戰爭的兩個民族,同一條街道,卻可能分屬兩個敵對的,居民不相往來的(自治)共和國。

巴厘島,小我8歲的小D早已經結婚生子,步入生活的沉默漩渦中。他的那顆音樂的夢想彷彿永遠不能再實現。每天在OK便利店上班的他,換班時才有空在店外面羞澀的彈一首歌。半年過去了,你現在終於能勇敢的去街邊彈奏表演了嗎?

路上認識的每一個人,邂逅的每一個表情,都如此鮮活地縈繞在我的回憶里,我的29歲這一年,是如此的豐滿與綿長。

旅行讓我的人生更有指望

每當長時間的在國內生活時,我總能理解為什麼如今,新聞報道中的抑鬱症會越來越多。

因為社會上遍布著:咪蒙的「實習生月賺5W」,各大媒體報料的「保潔阿姨月賺2W」,前同事講的「我跳槽了,工資勉強翻番」的新聞與言論。

每個人都在比。比的事只有一件。

這能不讓人抑鬱嗎。彷彿你再怎麼努力,在追趕別人的路上,在追逐金錢的路上,總是有追不過的人,生活就再也看不到希望。「比不過阿,而且可能保潔阿姨和實習生也比我成功。」

所有人生目標只是這件事。而社會對人的所有價值判斷,也都在這一件事上。

▲ 第比利斯。青旅有一隻天天跟蹤我(連洗澡都溜進來),總是盯著我的麵條流口水的小狗。以後一定不要亂吃東西阿,人並不是那麼可靠的動物,不要如此的信賴他們。

我剛畢業在北京工作的那兩年,有很多次加完班,回到狹小的出租屋,心裡都是異常的低落與沮喪。

工作好忙,也沒有另一半,這樣的工作是圖啥阿?每天這個問題都這樣追打著我,我的人生將來就是這樣了嗎。

我在空虛沮喪的時候,強制自己找的那些聊天玩耍的夥伴,這真的有意義嗎?

而在我邁出出國旅行第一步之後,我的人生變了顏色。

▲ 美麗的土耳其妹子,好可惜沒好意思要你們的聯繫方式,茫茫人海,可能真的再也見不到了呢

首先是,我繼往的空餘時間,雖然「空餘」,但絕不再「空虛」了。

在後來的日子裡,即使在大片時光仍是單身狀態的時候,我在工作以外的空閑時間,有了很多的事情去填充,查機票,看攻略,研究目的地的歷史文化,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填充我的時間,我哪來的心思和功夫去「空虛」與「寂寞」呢?

而且,當我出去的地方越多,我會發現我沒去過、我想去、而且我能去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就像,當我只去過泰國的時候,我覺得去歐洲和巴西是好遙遠的事情,而當我到達了歐洲和巴西之後,我覺得全世界我都能去探索的阿。

而當我覺得我的人生中還有好多喜歡的事情沒有做的時候,我會覺得,人生好有指望和盼頭,我會有更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去工作去賺錢,為了實現我做的夢。

我的內心也再也沒有那麼焦慮了,我自信了好多。

咪蒙「實習生月賺5W」,各大媒體報料「保潔阿姨月賺2W」,前同事的「我跳槽了,工資勉強翻番」,這些關我屁事阿?

▲ 這兩個國家,相同的人均GDP數據,前一個國家到處是表演歌劇與鋼琴的高情調餐廳,後一個國家卻在首都也難找到一個體面的餐廳。這是為什麼呢?猜猜是哪兩國呢?

我的世界因為我的經歷,變得開闊了很多。我為什麼要跟人比阿。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我。

當我的巴西朋友在紐西蘭皇后鎮做酒吧服務員時,當我認識的56歲美國醫生騎自行車到烏克蘭住青旅寫作時,當我看到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身體條件並不適合旅行的人(聾人,盲人),而他們都在克服艱難,不去「理性」、「正確」的去過「別人認為殘疾人應該過的生活」的時候,我的內心變得更加的堅定與安寧。

▲ 聽障人石松的故事,網上能搜到

▲ 李躍中的故事,網上也能搜到

我真的沒必要和你們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雖然還是會偶爾焦慮,但那些困擾我很多年甚至在無數個晚上讓我無眠的夜晚,再也不會有了。

我的微信簽名是「youve got one life to live so make the most of

it」,這是我的巴基斯坦沙發客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你只有一次生命,一定要最大程度的體驗與經歷它」。

真的,為什麼要活成一個樣子呢?

你看我,30歲的我,卻活了40年。

----------------更多精彩遊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西洋鰻魚」-----------


我也曾經辭職旅行過。但是不是為了旅行才辭職的,是因為不能認同老闆對我的評價辭職的。本來打算裸辭,出去玩個一年半載,把一直想走而沒能成行的長線都走個過癮,但是當時收集到的很多信息都是最好找到新工作再辭,因為可以在和新公司的交涉中保有更多的主動,之後玩得也能更輕鬆。深以為然,於是獵頭,面試,一圈折騰後,在當時拿到的2個Offer中,簽了現在的這個工作。然後在新工作開始前,爭取了2個月的空檔。進山在珠峰地區走了一個月,這是一直夢想的線路,終於成行,走得非常過癮。但是行程中,孤獨無聊的情緒象以前很多次的一個人的旅行中感覺到的那樣,再次襲來,有時在大雪封山的夜晚,有時在亂石望不到頭的爛泥路上,有時在和滿屋老外漫不經心的閑聊中。旅行並不是每一刻都快樂,和平常的日子一樣,也會有煩悶。山上的日子簡直不能更簡單,出發,走路,睡覺,身心在這種單調中收穫了期望的放鬆,但有時會擔心大腦總不用會不會變遲鈍,心智會不會變軟弱。曾經在英國鄉下小鎮住過3個月,曾經出差或旅行長長短短走過很多國家地方,在經歷過那些之後,開始感到懷疑,陶淵明式的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真的會讓我快樂嗎,難道不會感到新的煩惱嗎?只有死人才沒有煩惱,誰說的,太對了。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說得太對了。需要是最好的老師,或者說需要是最大的動力,說得太對了。曾經上學時偷懶沒磨練的英語,工作後卻發現成為工作語言,於是以前偷的懶以n次方的形式全部找回了。Excel技巧培訓時覺得現在都用不到,偷懶混過去後,某一天突然發現老外上司的Excel眩得自己眼花,於是從頭啃Excel技巧。如此種種,還有好多。「還的」過程都是淚,都是成長。因為人生難買早知道,所以出來混還是要一直還下去的,至於這個還的過程花了多久,成效如何,就是一個人的能力體現了。

話越說越遠,還是說結論吧。旅行,多多益善,是休息身心,了解自己的手段,過程。但不是生活全部。也許能緩解,但不是解決問題的靈藥。工作對於有生存壓力的大多數人來說才是生活。


旅行回來之後一直想要把它變成長期生活方式卻勇氣不足,是對毫無保障未來的恐懼和可持續性能力的缺失,覺得再做一份朝九晚五又是妥協,但其實潛移默化對生活的改變還是很大的。以前一直悲觀厭世,生活簡直是種折磨就是不斷應付,看不到身邊的風景,四季都沒有顏色。辭職旅行兩個月雖然不長,回來後心態開放了熱愛生活了,閑暇時熱衷參加感興趣的學習班也愛和陌生人交朋友了,對身邊二十幾年來無視的風景也能欣賞了,雖然工作生活還是會有很多問題和煩惱,但再也沒有厭世情緒,取而代之是對未來的無盡美好希望,我想這個轉變已經非常值得了,應該滿足。目前的想法就是選擇一個方向慢慢積累資本直到可以自由職業,向財務和時間同時自由努力,這樣才能可持續的長期旅行。我想我的收穫是因為底子薄吧以前沒怎麼出門旅行過當然也是天生愛折騰愛新奇的性子。


辭職旅行也是旅行而已,人生很長,旅行只是一段過程,不會有任何答案,答案要自己去尋找,或者不去找什麼答案,只是輕鬆前行,欣賞風景就夠了。

以我騎行青海湖之後寫在客棧牆上的話與諸君共勉:

最幸運的是,在通向最美的風景的最困難的旅途中,有最愛的人陪伴。

附上旅行歸來老婆寫的帖子,算不得遊記,請大家不要黑的太用力...希望大家無論是否辭職旅行,都可以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兩個人的辭職旅行--4個月,10個省,一路西行


忍不住想貼圖。

五月二十號辭職,三十一號出發到拉薩,然後火車折返途徑青海成都大理西雙版納昆明重慶蓬萊。

看過了雪山,冰川,湖泊,大海,藍天,轉經筒,大榕樹,海鷗。路上遇到過很多單獨旅行者。

最後在上海找工作,前途未可知,雖然依舊迷茫卻平添了一些勇氣。


一年居然快到了 更新下結論和近況

1.開始了完全不同的新生活(從地產換到互聯網,從央企換到私企換到自己開公司);

2.心路歷程如下:

---------------我是分割線——————————————————————

本周五正式離職,歐洲小住三個月。已工作三年,央企,商業地產,平台和發展前景都不錯,有有趣的同事,當然也避免不了些許辦公室的蠅營狗苟,另外薪水平平,大概80分的工作吧。離職是因為不太甘心這麼朝九晚五一輩子,想試試有沒有自由職業的可能性。能挖掘的才華好像只有寫作了,然而並沒有太強大的信心,做好了被打臉準備,計劃落空的話,死心,找工作,把寫作作為興趣愛好。希望自己好運。很喜歡7月,從今天到明年7月,用一年的時間來回答樓主這個問題。

離職前最後一周——紛至沓來的告別

2015.7.27

1.上周對同事公布了下周五last day,陸續有人過來道別。開始有了真切的要離開的感覺。有些不舍,於全身心投入過的項目,於真誠相處過的人,於點亮過我的小太陽。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等到合肥項目開業。然而對效率低下的會議依舊厭惡,對心機深重的同事也依舊避而遠之。盡量避免去跟別人聊到離職的原因和之後的打算,怕影響別人的心境,也怕日後要去面對規劃無法實現的尷尬。

2.開始著手籌備出發前的各種瑣事,列了to do list,今天開始體能強化訓練。

3.跑了3.2km,明日目標5km。

4.從提出離職到現在,生活上最大的變化是不太敢花錢了。

2015.7.28跑了5.1km,明日目標5km

2015.7.29跑了3.2km(昨天跑太猛,開始腿酸,今日減量減速),明日目標3km

2015.7.30跑了3.2km,滿月夜,明日目標3km。快遞陸續收齊了,工位上的小零碎、洗衣卡、飯卡等送了同事。工作上已經完全fade out。

2015.7.31清理公司筆記本,卸載軟體,刪除文件夾,把它恢復成沒人用過的樣子。跟部門同事吃了個散夥飯,席間避開了發表離別感言的環節。

———————————————我是分割線——————————————

嗯哼,樓主還活著~

2015.12.6

1.寫完7.31那條後的晚上,uber從公司回家,沒來及拿出手機司機已經抵達寫字樓大廳,於是那晚的夕陽永遠成為了記憶的玩偶,有時被蹂躪有時被美化。

2.lastday之後的那兩周有期待有質疑,但更多的時間被搬家的瑣碎事務填滿。

3.歐洲三個月的美好清單:治癒人生的巴登巴登,弗萊堡教堂旁歡樂的小廣場,茵特拉肯彎彎曲曲的山路,雪山上的烏雲和艷陽,洛伊克巴德的大仲馬溫泉,冰川里被凍住的藍天,霞慕尼腳下的星空,第戎酒後的自由廣場,在佈道石建立起來的自信,惡魔之舌的負氣暴走,松恩山路的驚艷,走殘雙腳的斯京,原來還能更殘的高迪與戈雅,低地國家的高雅藝術與奔跑的兔子。還有比這一切都更美好的,可以聽到葉落花開的亞琛。

4.旅歐期間嘗試寫作,完成兩個大綱和一個短篇。感受有兩個,一是需要重新系統性地訓練自己的寫作技巧;二是需要沉下心來進入到生活裡面真誠地思考和記錄。

5.逛打折村的時候明白了,自己對物質的慾望並沒有之前以為的那麼低,中短期內還是要賺錢養自己。

6.旅居期間的狀態和之前旅遊類似,並不會拿出整段的時間去鄭重地「思考人生」。基本是把之前的生活完全留在了「之前」里,少有回顧和反省。徒步的時候只想著往前走,煮飯的時候只聞著煙火香,距離回國兩周的時候開始考慮日後的生活安排。

7.對回到原來的圈子不排斥,但心裡的確多少有些芥蒂。行業就那麼大,公司就那麼些,雖沒明確競業限制期,但也不想讓原來的公司為難。綜合其他一些生活安排上的考慮,換了城市。

8.剛開始寫簡歷計劃找工作的事情,由於職場衣物都還在廣州,便在某個風和日麗霧霾不太嚴重的午後出門買行頭。地鐵上無聊微信好基友我已浪完回帝都。基友說他也從上海回了帝都,於是約飯。

9.此基友畢業後一直在創業,飯間曆數招人之艱難,洗腦良久,拉我入伙,答應之。三天後入職。

10.嗯,現在已經上班一周了╮(╯-╰)╭

——————————————————我也是分割線—————————————————

2016.6.25 (轉眼又半年 快到說好的一年啦~)

1.受不了每天浪費兩個小時的通勤,從親戚家搬出來自己租了房。又一次經歷了一個人看房搬家,深感心力大不如前,連續看房一整周的腳力一去不復返了,到第三天數量不足十套時就心疲體乏地交了定金簽了合同,年齡會讓人放棄對性價比的追求。

2.換行業的後的進退維谷不贅述,只建議大家想清楚,然後馬上開始比抉擇更艱難的努力。

3.最開始辭職就是因為不甘心一直朝九晚五下去,而自由職業之路短期之內無法實現,因此跟同學一起開了家小公司,希望能再給自己一些時間用來「實現」,或者用來「甘心」。

4.自己乾的壓力比上班大很多,「下班後便能把工作全部拋到腦後,完全放鬆下來。」這句話辭職前我很不以為然,現在想來是因為沒有對比。然而既然拿了「自由」的希望,便閉上嘴巴好好努力,付出該有的代價吧。辭職並不會改變什麼,旅行也不會,真正決定人生道路的是你辭職前的積累,和對下一份事業的抉擇。


我認為的旅遊有兩種:有計劃的,和意氣用事的

所謂意氣用事,代表就是「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口號派,小女生居多(」可愛「不是無腦的擋箭牌!),往往生活不順,目標不清晰,幻想著出遊可以「洗滌心靈,覺悟暴增,羽化登仙,回歸後馬上飛黃騰達走上人生巔峰「云云,但說白了不過是逃避現實,暫時遠離煩惱。一般他們回來後更加迷茫,仍舊難適應以前繁忙節奏,挫敗感更甚。這類出遊要不窮游,要不就不顧後果接近」傾家蕩產「類型,到最後總結起來不過是增加了自己一些人生談資,甚至可能在談論時還缺少點底氣,因為現實中他/她還是那個熊樣......

而有計劃的出遊,一方面是經濟上有周詳計劃,只要用在關鍵地方上照樣可以玩得相當盡興(竊以為窮游某程度是種浪費,因為難得去一次成本頗高(時間、金錢、意志力..),但因為糾結於少許邊際成本而放棄享受當地最特色的事物,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浪費嗎),另一方面是心態上放輕,認為它不過是生活中一部分,值得期待但並非取代和替換。而實際上他們認為日常生活也是一種形式的」旅行「,一種修為,已經明了怎樣真正」活「在當下,即使他是外企高管還是收破爛的。旅遊對於他們而言是輕鬆無負擔的小調劑


老實說,回來後,你的工作不會有很大的改變,不會像很多人說的一樣「發現了生命的真諦」,你還是一個小人物


講到間隔年,我大二結束後的假期,在家拚命看書,出於心裡的痛苦,想從書里找到解脫,大三上一節課沒上,心理崩潰,跟外界隔絕了一段時間後被老爸領回家了,回家了幹嘛了?還是讀書。現在跳出了一些規條的束縛,在每天的生活中改善自己。

說到旅行,如果是為了自省,發現自我,我覺得不如把錢和時間省下來,買點書看,偶爾到附近的公園走走,到城市沒走過的地方走一走。

別人的經歷有多大參考價值呢?不好說,因為我自己都不確定能準確地描述我的經歷。我只能猜測改變我的是書籍和我的思考與自省。

假如有人練了葵花寶典變得很強,你也願意付出代價去練么?

把人生視作遊戲的話,這是個自由度超高的遊戲,遊戲的目標規則全由你定,這個規則是指你對自己的行為的界定,有的人覺得我賺錢養家糊口過一輩子就滿足,有的人說要改變世界才夠。在我認為這都完全ok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不用非要拿出來跟人比較決鬥,分個高低。

所以不管在別人眼中有沒有價值,自己認為值得就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這個世界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

如果想去改變世界,去吧孩子

如果想練葵花寶典,去吧孩子

如果想去溜達溜達,去吧孩子

排比句,該批高分╮(╯▽╰)╭


年初已打算3月份辭職,剛好碰上有朋友3月底去雨崩,然後辭職後我就跟著去玩了。在雲南一共待了十天吧,4月初回來,隔天去拔了智齒,歇了幾天後手機投了幾十份簡歷,第二天就接到幾個面試通知了,然後就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成功轉行。本來做檢測,現在干採購了。


在這裡找答案,猶豫的人,都有太多牽掛,既然患得患失,不如在當下狀態好好生活,說不定老闆就給你升職加薪了。


說不清答案,所以很認真的把故事扔上來。雖然長了點,不過應該會有不少人會有共鳴。

年前和爸媽在家看電視,裡頭在演「中國之心」。恰巧聽到楊樂老師唱到:「真的不想知道太多,知道得越少,心情越好。」

這句話就一直在腦袋裡轉啊轉,好像是懂了,心裡又覺得彆扭。我這個年紀的人,最大的煩惱是我自己的無知。我不知道那麼多生命終極問題的答案,比如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方向又或者最簡單的,我到底喜歡什麼?

為了想弄明白這些事,我在四年前向我的上司辭了職,就是裸辭吧。為此家裡還炸了鍋,父母心目中的順民做了他們從未敢想的決定,他們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幾乎是一副以死相逼的架勢。我算是硬著頭皮扛過去了,不過心裡沉甸甸的,堵得晃。記得當時父母拗不過我,在我生日後那天,送我去了車站。離別時,父親沒有下車,甚至都沒有看我。這是我父親這樣的男人所能表露的最重的情緒了吧。

後來這幾年,我在廈門做了一段時間調酒師,在一個最不像海島的海島上過了半年瀟洒日子。說真的,除了偶爾料理八人份的午飯,幾乎沒什麼煩惱。一份不怎麼正規的工作所帶來的收入和愉悅,是我未曾想過,以致決定離開這件事又往後推了一個多月。

離開後,和朋友在貴州的一個古鎮開了家客棧,生意不錯。客棧門口就是一條大河,每天傻傻望著都是種享受。靠河邊還有個70平門面,拿來做了個小咖啡館。晚上閑著沒事就抱著吉他出來唱唱歌,不過大多數情況都是自娛自樂,要是玩得太high還會被自家客棧的客人投訴。生意呢,還算不錯,哪怕是在幾乎沒有用心打理的情況下都還過得去。賺來的錢,就買兩瓶好酒喝喝,或者客人少的出一趟遠門,國內外到處走走,倒真是去了不少地方。

不過客棧這事兒,確實和開家飯館子也沒多大差別,還不如做媒體。終究是服務行業,誰做誰知道。我這個掌柜,平時也不記賬,客棧生意也因此不歡而散。錢這東西吧,你不計較的時候就是數字,計較起來,就真箇沒得完。

這兩年大家都知道我去了大理,我常告訴別人,那是「旅居」。我喜歡這個詞,感覺它似乎隱隱道出了我的所有喜好,實在又洋氣。

大理的美事兒太多,我都不敢總回憶,想多了就會覺得有種時光荏苒,再也回不去的感覺。以後有機會再聊。

總之,不管現在大理在大夥筆杆子底下是多麼商業化、多麼污濁,在我心裡,它一直就是那樣的,早就看清楚了,卻依舊能喜歡得起來。

或許不只是大理,會有那麼一瞬間,彷彿理解了這個世界的許多規則。我這麼一個荒誕的青年在不經意間和這個世界何解了。我並不十分清楚,我對於許多事情的體諒和理解是不是因為真的明白了它的真相或答案。

有些事是真的難明白,比如去年春節一過,大理的一對好友生了個閨女。我原本真是特別討厭小孩的,或許是因為我從小看著我妹妹長大,知道小孩的煩人和無賴,所以受夠了吧。以前每每看到小孩,我都躲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可是總忍不住好奇心,就厚著臉皮向朋友要來抱。小丫頭眼睛都還沒全睜開,抱在手裡沒什麼分量,可就是得很小心。湊近了看,皮膚還皺皺的、紅紅的,卻莫名覺得有些可愛。嬰兒身上還有奶香氣,聞起來甜甜的,格外舒服。就這麼抱在手裡頭,竟捨不得放下來。那一刻又覺得,自己似乎還是喜歡孩子的。

回來廣州後,報社的姐姐們都是當媽的了,每天下了班就往回趕,還要洗衣做飯。雙休日也沒得休息,整天就是帶娃。每當提起生孩子這件事,她們幾乎都是一副悔青了腸子的樣子。

她們問我,我就更理直氣壯地說:「不生!」

所以說回正題,大部分像我這樣真正選擇回到城市的人,至少是彷彿明白了些什麼。我們用旅程換回來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所想要的答案,然後在這裡繼續生活。當然,有一點是必須清楚的,重點從來不是生活在哪裡,而是心在哪裡。

補充一下,之前做媒體,現在還是媒體,旅行歸旅行,卻從沒真正脫離這個行業,所以我算是永遠給自己留著後路的人。


間隔年我也曾一直期待能勇敢的說走就走,但事實並沒有想像那般美好。每次旅行回來,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適應,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想在江南小鎮開個茶吧度過餘生,現在想想著實可笑,不僅開茶吧費用高昂,就連真的贏利也是極度困難的。經歷一番思想鬥爭,最終還是回到了現實生活中。我個人特別羨慕那種玩著把錢給賺了的人,目前還沒有這種資質。總結,美景適度可以怡情,過於留戀亦可喪志,適可而止。


要不先佔個坑吧


12-13年, 辭職旅行了1年.

沒有所謂的什麼嶄新的生活, 除非重生哪裡來的嶄新的生活呢?

生活還是繼續, 生活圈子還是那幾個生活圈子...只是覺得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了,對自己更寬容了,對別人也更寬容了...不對,應該是更愛自己了...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