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出論證的認知力和情感力?

最近在看邏輯學,裡面提到,一段話是分認知意義和情感意義的。裡面講,有的論證,用煽情的面具當做邏輯的支持。可是,拿出一段話,怎麼樣才能中立地區分出字句的情感,從而可以更加嚴謹的審視邏輯?問題問的肯定不好,但的確是最近的一些糾結所在。


  1. 把一段話中所有的修辭手法都剔除出去,包括比喻、擬人、反問、設問、排比、對偶等。
  2. 如果不是引用的事實、數據、原理定理公理等,把引用的句子也剔除出去。
  3. 之後把多餘的形容詞副詞也剔除出去。

最後得到最好的結果是乾巴巴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基本上就純粹是作者的邏輯了。在沒有修辭手法、形容詞和副詞的情況下,作者是沒有辦法煽情的。

.


◆在我看來,我們周邊任何信息都是被人設計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帶有「價值觀佔領」企圖的,即所謂洗腦

因此碰到任何信息或者所謂論證,

如「男人都是花心的,不然為什麼那麼多男人出軌。」

問自己以下問題,即可區分所謂《事實》和《觀點》

1.這個信息關我什麼事。對我而言意味著什麼

2.發布信息方(話者、筆者)的目的是什麼。是否有價值觀偏見。

3.該信息的論點是什麼(他到底想說什麼)有哪些關鍵字定義沒有澄清(如上例句中花心一詞定義不明確)

4.該信息的論據是什麼(是否是事實,數據是否是一手的,有沒有被扭曲過)

5.該信息結論是什麼,有何價值觀偏見

6.運用的推理方式是什麼,有沒有論證謬誤

7.有哪些隱藏性的假設前提,被話者刻意省略了

8.結論是否真的合理,有哪些更好的解釋,還有哪些可能結論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答題只為整理自己日常的思維模式,僅供參考。

手機黨打字,不計排版。


我曾經有一種極端的想法,覺得文辭優美完全是瞎扯淡,要想講好道理,文章的語言應該越難讀越好,越拗口越好,哪怕像王小波這樣程序員出身思路清楚的作家,依然在用文字的語言的美感來取悅讀者。讓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更好的被人理解,這是卑鄙陰險不道德的,甚至可能是懷揣著洗腦這樣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也假想過文章應該完全拋棄rhetoric才對,然後還應該增加文章閱讀的難度,不能一目十行的讀,排版要儘可能的讓人難受而不得不逐字閱讀,比如文字方向左右上下捉摸不定,人像走迷宮一樣緩慢閱讀,仔仔細細鏈接語義間每一點到每一點的邏輯關係才對。

修辭學是壞的東西嗎?

我不認為一個工具是壞的,我認為新技術帶來的倫理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

洗腦也是well-informed失敗的產物。

所以,其實我會覺得@陳章魚的方法有些難以,卻也不必要實現的。

另外話說回來,題主所說的總是想要「中立」的思考問題倒是很多人的追求,看起來「客觀」「中立」「獨立思考」這些大詞都是萬萬不可反駁的,一旦不中立就是錯誤的,就是走上了邪路,這叫哪些因為有人樂觀有人悲觀的而爭論的經濟學家情何以堪呢。

話再說回來一次,最後剩下乾巴巴的觀點論據結論就是足夠被稱之為純邏輯了嗎,就丟掉修辭了嗎?

其實語言學不就是一門修辭學嘛。

換一門中立的世界語言?不同程序員寫出的代碼還有不同呢。

這很難辦,雖然從技術手段上解決問題是一種很直接了當而且相當有效的方法,但是這目前也恐怕只針對大學辯論和五毛公知的文章這個範疇,論起一些高深的讀物又如何呢?

我看,想要更加嚴謹的審視邏輯在於多讀,多思考,鍛煉自己思考的能力(就像身體可以鍛煉強壯一樣,思考力也可以),因為光靠精簡文字並不夠,一句乾巴巴的話,結果裡面的邏輯關係純屬瞎扯(你有留意生活中一些順口而常用的俗語是在邏輯上有問題甚至完全講不通的嗎?)卻發現不了怎麼辦呢?所以,還是多思考,多留心,這種東西就要扯到大概智商天資之類的東西,也許吧,人會有所受限。但一定記著,千萬別抱有「怎麼這麼一些xxxx(多貶義)的人還覺得是這個對」,「這個寫書的人是xxxx肯定是為了xxxx」,所以我一定要中立一些,這叫為了中立而中立,也叫「中立病」。

Q:那這是不是太容易被論證的情感影響了?

A:你看我都說了,多讀,多想,實在不行就怪到天資上。


即使是乾巴巴的單獨一句脫了水的話,利用斷句和重音一樣可以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再利用前後句的排列,利用詞語間的排列,利用詞語的變換,都可以附加情感。哪怕是有數字的論述,在試圖表達這種論述時都有情感表達暗含其中。

沒有一種語言可以把這兩種意義分離。收集信息,我甚至更愛用感覺先行,先收集自己的感覺,再對感覺分析,追根究底。收到一個有攻擊性的隱含信息,不一定能快速抓住攻擊來源,甚至會在關鍵的點上被誤導或者忽視,需要反覆審查所有前提,很難看破表面平常的奧妙,但感覺卻能一直尋到根源。有不好的感覺,不一定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情緒化問題,有可能來源收集到的信息刺激反應的的本能。

任何一個有三觀,還在建立三觀的人,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高度還原信息里的情感因素,以此來排除他人製造的情感因素,用自己的情感意義代替其中。也就是認同反對,情感意義的轉化也是一種信息的轉化。

當認知意義和情感意義出現這種情況,情感迷惑了認知,重新審查產生情感的源頭。所以感覺先行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糾正認知意義的錯誤。

任何人的信息轉化其實都是獨一無二的對照鑒定,取決於自己相信什麼


不就是區別factsopinions么?


同意高聰的回答 邏輯本來就是寓情於理 情理兼容的 而且 邏輯於現實生活中 本來就該為人服務。一句有邏輯的話里,剔除所有修辭方法就可以呈現中立的觀點,這固然對。但拋卻修飾,很多精確的程度,限定的部分都無法告知。這是欠妥當而且沒必要的。


推薦閱讀:

當你買一瓶飲料擰開時,發現是已經擰開過的,請問如何向賣家證明這瓶飲料在你擰開之前已經擰開了?
怎樣訓練提高邏輯思考能力?
談戀愛應該AA制嗎?

TAG:邏輯 | 邏輯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