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賢菩薩成就之後依然時刻不停的禮敬諸佛呢?
我在佛教動畫(aputi普賢行願品)中看到普賢菩薩有十大行願,其中有一個是不停的禮敬諸佛,我很疑惑這一點。也就是說「我此禮敬無有窮盡」這句話。
普賢菩薩明明已經成就了,可還是繼續去禮敬,這一點我非常疑惑。為什麼還要禮敬呢?成就了菩薩應該去度眾生,這樣才有意義,而不停的禮敬以我目前的認識來看好像沒什麼意義呀?
我無意冒犯,但是非常疑惑,希望師兄們為我講解。
還要我要補充一點,是不是所有的菩薩都必須這樣呢?還是隨願而為。
我本身是修凈土的,但是看到這個部分我非常的疑惑,甚至有了一絲動搖,因為以我目前凡夫的認知,這樣看起來好像沒有意義,我希望成就去度眾生,而不是成就了後不停的禮拜諸佛。
請師兄們不要嫌棄我的愚痴,這個問題對我很重要。
謝邀:我們常說「菩薩」,什麼叫菩薩? 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 所以菩薩「智悲雙運」唯行二事,即:「上求佛法,下化眾生」。
說是二事,其實唯是一事。智悲本不二。
《普賢菩薩行願品》說的很清楚了: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 所以諸佛因地升起無上菩提之心,所發廣大誓願,念念皆是為眾生。即是「為渡眾生願成佛」。
- 上求佛法,即為下化眾生。
所以如何成就佛果?
其實《普賢菩薩行願品》講的很清楚: 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 十者普皆迴向: 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悉皆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 從初禮敬諸佛至普皆迴向,十大行願,皆是上求佛法,下化眾生。願願皆是為眾生,(所有功德皆共迴向)又有何願不是渡眾生呢?
你是學凈土法門的,《普賢菩薩行願品》更要多讀,不要流於表面。欲往生凈土,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 你的問題在於對於「菩提心」,沒有深入的理解。更談不上發心。
- 此時言欲成就後「渡眾生」,不過是空洞的願望罷了。算不上深心、真心。
- 當你真深入普賢行願,你這些疑問其實不攻自破。因此十大行願本以菩提心為本。
- 而此無上菩提之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既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之心。
所以十大行願,願願皆是渡眾生
常行十願才是普賢菩薩,不是普賢菩薩常行十願。
不斷禮佛即度眾生,常行十願即度眾生。
不要本末倒置。如果不明白專心念佛去,一心不亂直至七日,自然明白。
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成就後不停的禮敬諸佛,一拜一拜接一拜。
如果是這樣,普賢十大行願,最多最多圓滿一願。
十地菩薩的境界,你無法想像。
菩薩是一念超三世,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無量無限無邊,具足圓滿功德。
雖一念,即已禮敬諸佛,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稱讚如來,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廣修供養,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懺悔業障,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隨喜功德,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請轉法輪,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請佛住世,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常隨佛學,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恆順眾生,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同時普皆迴向,無量無限無邊無有窮盡。
所以說:
我能深入於未來 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所修行無有量 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 了達一切神通力
十大行願,其實是教你怎麼修功德。具足圓滿功德,才能成佛。
其實功德很好用的,就象仙俠小說的靈氣一樣,有靈氣能做很多事情。
在現實世界,有功德,你才能做成一些事情。
佛菩薩的威神之力,其實就來自於功德。有功德,才能救度眾生。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直到虛空界窮盡了,我的禮敬才窮盡,以虛空界不可窮盡的緣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像這樣,直到眾生界窮盡了、眾生的業窮盡了、眾生的煩惱窮盡了,我的禮佛才有窮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窮盡的緣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疲」是疲倦,「厭」是厭足。)可見此處普賢禮敬願是無盡願,以下諸願都是如此。圭峰大師說:「若不以普賢觀行之力,如何能念念不斷呢?願智者審思此文,不應以生滅之心、取相之禮而為禮。以此為例,下面九門也不應以生滅取相的讚歎、供養乃至迴向等,作為普賢行願。」因此,普賢行願為稱性行願,若以生滅心取相,則不契本性,無法令普賢行周遍法界,念念不斷。因為以生滅心取相,境界就狹隘有限量,不能周遍恆常。因此,應當以離生滅的智慧不住相而禮。 ——益西彭措《普賢行願品講記》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一、若無禮敬,慢心增長。
二、若菩薩作是念,我已成就,即有我相,既非菩薩。
三、菩薩視一切境緣皆是諸佛示現,佛與眾生無二,唯自己是凡夫。
四、菩薩外看眾生長處,內觀自身不足。以不足對長處,自然起卑下想。
五、菩薩禮敬諸佛是向諸佛學習。諸佛禮敬眾生,菩薩見賢思齊。
我們心中是否有禮敬,是我們給自身定位決定的。當我們覺得別人不如我時候,看得一定是別人的短處。當我們覺得自己很不錯的時候,看得一定是自己的優點。
禮敬是把自己放低,心態放低了,才會有時間和精力尋找自身的不足。找到不足才能加以修正,修正才能提高。
因此,普賢菩薩禮敬諸佛是為了自身進步。
佛視眾生為過去父母。父母輪迴苦海,諸佛自覺不孝。
佛視眾生為未來諸佛。諸佛普度眾生,既是救度自身父母,當心存感恩。
菩薩只記他人的恩,只觀自己的過,只了自己的因果。
他人有恩,當敬;自身有過,當愧。敬在上,愧在下,怎能不禮敬?看得見別人的恩,看得見自己的過,是心是凈土;
看得見別人的過,看不見自己的錯,是心是娑婆。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感謝各位前輩的指點,各位說的非常有道理,雖然現在我不是完全懂,但是方向已經明白了。
我昨天寫完這個提問後自己也有所感悟,拋開聖人的境界,只從凡夫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禮敬諸佛也是應該的。諸佛本可以逍遙自在完全不必理會凡夫,然而大慈大悲的佛陀還是煞費苦心用盡方法來令眾生離苦得樂。假如沒有佛度,眾生可能會在輪迴中受無盡苦楚。
而得度之後再不入輪迴,得真正的大樂大自在,因此即使是從做人最基本的感恩心,恆常禮敬諸佛也是應該的。
禮敬諸佛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一,我們要知道十大願王是什麼,十大願王是眾生成就佛功德門的十種行法,就是每個人要成佛必須修十大願王才能成佛。所以你要成就就離不開十大願王,換句話說你不禮佛拜佛你就成就不了,自己成就不了又怎麼渡眾生呢?普賢菩薩已經成佛還要不停的禮佛就是在渡我們眾生,告訴我們禮敬諸佛的重要性,和禮佛不可思議的功德,當然也和普賢菩薩發的成佛大願有關係,就比如阿彌陀佛成佛的大願是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渡眾生,普賢菩薩的大願就是帶領眾生行十大願王。你是修凈土,普賢行願品也是凈土經典之一,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是為了修行成佛,到了極樂世界同樣要修十大願王,也要禮佛拜佛。在無量壽經第二品,極樂世界的十六正士就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而阿彌陀佛成佛之前也是修菩薩行就是修十大願王才成就成佛的。你問為什麼要禮佛才能成佛呢?當然按照我們能理解的知見可以說一部分禮佛的意義,但都不究竟,因為我們的證悟有限,不到那個階段是沒辦法全部理解那個道理,就像父母讓孩子去做的事情,孩子不能都理解了才去做。如果必須要理解到你自己能信服才會去受持這個法的話,那你就永遠也沒辦法到達那個你能理解的時候,自己失去了很多利益。既然成佛必須禮佛拜佛,修十大願王,那就依教奉行。行十大願王求生凈土,到極樂世界圓滿成就十大願王。
因為十大願王是行法,不能從文字角度去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都是修法,有障礙則要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佛住世,請轉法輪是加行,也是在擴大。如此常隨佛學,則能恆順眾生,這是再次擴大。最後以此功德普皆迴向,以達重重無盡。
眾生即未來佛陀,對法界眾生皆禮敬,有什麼不對?(≧?≦)ゞ
謝邀!
這是大乘求加持法,說成"念十方諸佛"也是類似。菩薩要開展工作,當然需要十方諸佛的加持與協力,就像你走馬上任當領導,那麼各個部門的相關領導都要溝通請教一番吧?還有,你說「度眾生」,那麼要把眾生度到哪裡去呢?就是度到諸佛那裡去呀。就好像你是負責大學畢業生出路的,那麼平時是不是需要要和各大用人單位搞好關係呢?
道理是相通的。。。
《普賢行願品》——普賢十大願王 導歸極樂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
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
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
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
普賢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http://www.alcoo.com/index.php/video/view?id=5series_id=43http://www.alcoo.com/index.php/video/view?id=5series_id=43
很多菩薩都已經成佛,但是一個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所以當他們到其他世界客串的時候就只能以菩薩的面目示現了。如果把佛國比作一個大學,佛就是大學校長,菩薩就是大學教授。觀音、普賢、文殊等,他們在自己的佛國是佛,在其他佛國就是菩薩。就好像,A大學的校長,臨時到B大學授課,他就是教授的身份,而不能對B大學指手畫腳。
緣法,南無一切善緣話說如果你成佛了,還會念佛嗎?
我並不是個有修為的人,可總有人邀我,偏偏我又忍不住想說幾句,可是又怕說錯了誤人……哎呀哎呀真糾結啊…………
我姑妄說之,你姑妄聽之,不代表正見,只是個人看法……1、我們拜的是佛嗎?
是,也不是。看起來我們在向佛菩薩們禮拜,可其實拜的是佛理啊。所以,哪怕一沙一石里都有佛理,更何況那些佛菩薩呢?我的意思是:不必拘泥於形式。他拜的是正道,你困惑的是形式。2、成佛就一定要普渡眾生嗎?
不必呢。佛菩薩悟道之後向我們招手,於是有緣人也願意前往。我們的方向是了悟自性,離苦得樂。卻不是為了助人為樂。那麼萬一哪天修成正果,難道就不去渡化他人了么?可渡,但不是必須。一切隨因緣而定,不必強求。不是有句話嗎?把自己做好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真要渡人?等你成佛後,只要在天安門上空顯聖一次,保證萬眾歸心。我再強調一下,以上所說都是個人觀點,不代表正見。僅供參考,阿彌陀佛。古代宗教人士為了給信眾洗腦定製的套餐之一,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核心是「供養」,翻譯一下,就是掏錢唄。活的佛你是見不著了,活的出家人可是一把抓,辣么,你懂了吧^_^
要想佛法興,只有佛贊佛?
日面佛 月面佛
菩薩是未圓滿的佛,菩薩不是修行的終點。
你考上了研究生想不想當博士?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大致和周公舉紅寶書是一個路子
推薦閱讀:
※六根清凈的真正含義
※禪修里練定是心不隨境動,是意味著不隨事物產生情緒和思維反應嗎?人本身就是情緒的動物。豈不矛盾?
※根宋上師:你的上師知道你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