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邏輯與方法?
01-28
想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對事物的認識的能力,還有思維方式的提升和方法的提升,以及對學習過程的了解,應該讀哪些哲學和邏輯學的書
謝邀。
我不得不說件很悲傷的事,那就是……一個人邏輯學學的好,和我們通常心目中的邏輯好,關係並不大……
且聽我道來:
我大學講邏輯學的老師,美國常青藤的邏輯學博士畢業,很年輕就評上了各種成就,回來教書,給我們講最簡單的符號邏輯……大家都以為這麼個學邏輯的人應該思路清晰,言談簡練,雷厲風行,一點就透……然而。他講的廢話連篇,顛三倒四,性格和藹可親,聽同學提問經常get不到重點……
事實證明,邏輯學反正不是學的日常語言邏輯,這部分知識應該在中學語文里學……再說哲學。
一上大學,哲學系的老師就會在各種場合見縫插針地給同學們灌輸「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哲學雖然找不到工作但他就是有用論」。我猜是擔心這些調劑來的學生一心轉去別的院……在強調學哲學有多麼牛逼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提及,哲學可以讓人在思考一件事時抓住事物的本質,鍛煉人的思維能力,以後你幹什麼都用得上……經過本科四年,我回頭看看身邊的同學,聰明的依舊聰明,腦殘的依舊腦殘,唯一的差別是,可能太腦殘的也沒把哲學學好……
而即便這一點,也因為考試論文分數並不能多麼地體現真實水平而顯得模糊不清了,畢竟全院排名最高的十個人里,五個是平時專門刷劇考前拚命背書的……學哲學可以讓人更聰明?講真,不是的。那麼什麼能讓人變得更聰明呢?比如學東西一看就會,聽人講話一點就透,寫作演講簡明扼要有條理,思維清晰,思路敏捷……嗯……最主要的,靠基因,真的……
其次,靠從小的思維訓練。從小,是指剛會說話,沒上小學那會兒,家長能鼓勵孩子思考,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讓他從學習里得到快樂得到滿足感,肯動腦,可以很大程度上奠定未來的方向……再次,靠自信心。大多笨人,自己就覺得自己笨,每學點什麼,還沒學,自己就覺得自己學不好,那肯定學不好,沒跑。人要有點心氣,覺得是個人能學好的東西,自己有不差,肯定能學好,那他才能有動力有耐心跟疑難點死磕,然後才能徹底學透。你有一百分的心,能考八十分,你想及格就行,一般及格都夠嗆。再有,靠持續性思維訓練。腦子和肌肉一樣,不練就會萎縮。人處理日常生活的信息,和肌肉處理每天上下班一樣,起不到真正的鍛煉效果,你想要八塊腹肌,你就得專門鍛煉,而且是長時間,高難度,持續性的鍛煉。人得經常學新的知識,敢於接觸缺乏了解的領域,肯閱讀高深晦澀的書籍,才能保持住學習能力。為什麼明明上網也能刷到很多信息,卻不算在學習呢?因為網路上的大多信息零散而淺顯,缺乏深度閱讀,看的再多,也許會知道的多點,卻完全無益於學習能力的提高。再往後,人得擅長從生活里學習,因為學習最終是為了有益於生活的。世事洞明皆學問,樂于思考,敢于思考,身邊的人和事兒就是很好的題材。但這一點上,最輕鬆的是從小培養的習慣,再不濟還有自信心,如果沒有這兩樣,一向不怎麼思考的人,忽然要培養自己思考,很難,也會無從下手。像我同學鍛煉自己,從每天刷微博寫評論開始,每一條新聞看完,她就逼自己寫五百字短評,正面側面反面,想個一遍,然後發給我看哪兒想得不對……一開始真挺挫折的,因為想得太淺,基本就是網上腦殘那個水平,但練得多了,確實有點進步,她發給很多人看,不斷根據意見,揣摩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別人有什麼差距,也可以重點去提高。
最後,想靠看一兩本書,聽一兩場講座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和吃大力丸來練腹肌差不多。如果真有什麼書可以促進思維,那就是聰明人寫的書或者給聰明人寫的書。文學名著,科學教材,哲學專著,歷史考據,學術論文,這些都是可以拿來磨練思維的,好比你要練肌肉,舉杠鈴也行,舉鐵扳手也行……反正是練你自己……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總是告誡自己不要隨意下結論,可這本身不就是一個結論嗎?
※紅眼島民集體自殺事件
※關於轉基因話題里的愚蠢
※怎麼估算一個城市計程車的數量?
※沒邏輯的人給你講「職場邏輯」,你顫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