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2016書單是什麼?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大家在2016年都想讀什麼書?

題主計劃2016年讀30本左右的好書,目前書單上只搜集到10來本(見下),歡迎大家推薦你們看過的和想看的好書,一起分享~

01. Care of the Soul - Thomas Moore

02. 禪者的初心 - 鈴木俊隆

03. The True Name - OSHO

04. Self-hypnosis - Dr. Brian Alman Peter Lambrou

05. The Secret - Rhonda Byrne

06. 文學回憶錄- 木心

07. 西藏生死書 - 索甲仁波切

08. Meditation in Action - Trungpa

09. 孤獨六講 - 蔣勛

10. 品牌洗腦 - Martin Lindstrom

11. 1984 -喬治 奧威爾

12. 動物農場- 喬治 奧威爾

13. 血酬定律 - 吳思

14. 經濟黑幫 - 雷蒙德·菲斯曼

15. The Tipping Point - Malcolm Gladwell

16. Outliers - Malcolm Gladwell


這是我們微信讀書群的書單,分享在這裡給大家參考~

《樹上的男爵》

《海與帝國》

《明亮的對話》

《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

《中國近代史》(蔣廷黻)

《政治秩序的起源》

《人類簡史》

《奧蘭多》(伍爾夫)

《魔鬼出沒的世界》(科普讀物)

《無緣社會》

《槍炮、病菌與鋼鐵》

《陸犯焉識》

《大淖記事》 by 汪曾祺 (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Never let me go (入圍布克獎決選)

《一章木椅》 (三聯書店)

《偷影子的人》 by 馬克.李維 (連續11年蟬聯「法國最暢銷作家」)

《小通鑒》 by 馮唐

《假面飯店》 (日本推理第一人東野圭吾執筆25周年紀念特別之作)

《悉達多》 by 黑塞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6年的書單

《為你,耶路撒冷》

對耶路撒冷有耳聞,多是巴以糾紛。這裡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聖地,歷史、宗教、水源的紛爭讓這裡註定不能平靜。在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裡面,丁元英與芮小丹在耶路撒冷那次見面,也讓人深刻。

這本書寫的是二戰之後,以色列復國,英國即將退出巴勒斯坦的故事。與其說作者在寫作,倒不如說是在記錄。他的採訪,上至國家元首,下至街邊百姓,這些人的講述展現了巴以雙方為了爭奪英國人走後的權力真空所進行的激烈鬥爭。裡面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猶太復國者從世界各地而來,操著不同的語言、帶來不同的飲食習慣,因為身上流著猶太民族的血,所以他們克服了這一切,甘於犧牲。

猶太人的命運,來自於他們對於自身信仰的執著與堅持,而作為對比,阿拉伯聯軍的領導者們貌合神離的作派也真的讓人作嘔。歷史上的以色列雖然屢遭蹂躪,但是那裡依然有著最為濃厚的宗教情結。那些在《聖經》上出現的名字在幾千年之後依然未變,對於他們來說,也許《聖經》不僅僅是心靈的庇護所,更是這個民族的歷史。

《日瓦戈醫生》

曾經嘗試過讀這本書,但是礙於俄國人的長名字,一度放棄。

下定決心看是因為讀到以賽亞柏林《蘇聯的心靈》,那裡多次提到了馬雅可夫斯基和帕斯捷爾納克,次數多到即使我有俄羅斯人名恐懼症也還是記住了這些名字。《日瓦戈醫生》被強烈推薦,於是開始拜讀。

其實書在很久之前就買了。當讀起來的時候,就會感到這不愧是一個偉大作家耗時十年的作品,看似平淡無奇的敘事中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意義和厚重的思想。有些重要的情節可能會在隻言片語中就被掠過,但作者描寫畫面的那種美感卻讓人印象深刻。那種溫柔的循序漸進式的故事展開,也讓人非常舒服。全書最讓人震撼的是文字間所流露出的對俄羅斯那種厚重的愛。無論是談到東正教,還是談論猶太人,所展現出的深厚人文情懷讓人感動。

幾點特別吸引人的地方:第一是二十世紀初,俄國知識分子的聚會是品評古典音樂,談論社會改革,談論主義,談論哲學,每一個人都對改變社會抱有熱情和信心;第二是日瓦戈在前線與拉拉的感情糾葛。在拉拉熨燙衣服的那次對話中,日瓦戈向拉拉展示了真實的自己,說出了他對於未來對俄國的憂慮,他拋掉了身上的偽裝。還有可笑的金茨,他讓我想起了夏曦,那種對於革命抱有理想主義,一個自大的書生與可笑之徒。

日瓦戈的悲劇,其實是二十世紀俄羅斯一代知識分子的悲劇。

《生存與命運》

這是今年看到的最好的一本書了。

已經記不清是在什麼地方發現了這本書的推薦,這本厚厚的大書也真正喚起了我對俄羅斯文學的熱愛。我是在無比震撼中讀完的。讀完之後,遲遲不能下決心寫讀後感,直到在豆瓣書評上看到太多自以為是,爛到難以復加,粘貼抄襲的破爛書評之後,才決心下筆。順便對豆瓣書評吐個槽,那些所謂的「閱讀者」到底是怎麼寫的?很少有書籍內容的摘錄,很少有自己見聞感受和批註,大多數是談論作者身世,因為這些可以在百度上找到。再就是大量引用書的前言和簡介,甚至整篇書評就是照搬照抄前言。感覺特別混賬。

說說書吧,瓦西里格羅斯曼的身世我實在不想再說了,百度上爛大街了。他太厲害了,能通過一個家族和一場戰役,勾勒出二戰前後俄羅斯的社會全貌。這本書類似於百科全書,或者說是戰爭的百科全書。戰地記者的身份,讓他為寫作積累了太多的素材,他對於斯大林格勒每一條街道的熟悉,對於每一次戰役和戰鬥的記錄,都給他太多發揮的空間。對於沒接觸過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什麼東西一直都是非常複雜且嚴肅的問題。我國人民一向嘴上喊著熱愛和平心中卻真愛著核平。格羅斯曼也許是見識過太多的戰爭,看到了太多的不幸,所以他在寫作的時候,筆尖會自然流露出那種殘酷,他寫的如此之好,在殘酷背後,還能發現到人性的厚重。

當然,如果只是把這本書單純看成戰爭記錄,那就太低估了這本小說。這本書深刻地揭開了斯大林時期蘇聯社會的全景。監視、告密、極權、無恥都被生動地刻畫,以至於納粹分子會叫嚷「我們是你們的一面鏡子」。除了極權的冷酷,小說還刻畫出了在權力面前個體生命的卑微與弱小。因為斯大林抽風想知道戰果,前線部隊就要在炮火準備還沒完成的情況下全線出擊,最高領導者的一個滿意與微笑,竟然差一點就毀滅了一團官兵的生命。團長為了戰士生命所拒絕出擊的決定,竟然在被證明無比正確後依然被記錄與告密。

這本書很厚很長,在讀過哈薩克草原上勞改營里描寫後,在讀過戰地醫院裡面破舊落後的醫療設施後,在讀過科學家們卑躬屈膝所折射的世態炎涼後,對世界,對蘇聯社會主義,自然也就有了評價。

《局外人》

之前完全沒有讀過加繆。唯一的了解是在《世界》雜誌上了解到加繆在阿爾及爾生活了好久。照片上的阿爾及爾很美,有地中海風格的房屋,有靚麗的顏色和美麗的海景。這也奠定了讀書時腦中的背景顏色。

《局外人》很短,小集子才100多頁。看這本書純粹是為了打發飛機上的時間。一直感覺加繆是文青最愛,是文青在談論文藝裝逼氣息十足的法國文學時的必備炫耀品。這本書寫的是小人物的命運。主人公讓我想起了魯迅的阿Q和石康的周文,那麼渾渾噩噩,甚至可以說是非不分,沒有原則。他們不知道對錯,或許壓根就沒有對與錯的概念。對他們來說,活著也僅僅就是活著,他們不期待活得更好,也不會思考活的意義,不會看到自己的未來,更不會想到改變命運。這樣的人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些。在他們眼裡,我們反而是忙忙碌碌的無為庸人。

當一種人將不求上進作為畢生追求,當成信仰,進而用每一次行動來證明自己不求上進不求改變的決心時,我們就成了局外人。當我們自以為關心他們時,他們也許會問:"關你屁事?"

至於說這部小說是對現代司法制度中荒誕部分的有力批判,我倒覺得未必。對那種人來說,其結局並不因為司法制度的荒唐,還是他們自找的,沒事殺什麼阿拉伯人。 讓人心疼的是愛著他的瑪麗,瑪麗當然喜歡他,但他對瑪麗有著近乎冷酷的無情。可以體會到每一次瑪麗聽到默爾索說不愛她時候的傷感,雖然這種傷感轉瞬即逝,但那依然是一個女人的遺憾與無奈。

《怒目少年》和《關山奪路》

這兩本書是王鼎鈞回憶錄的二、三冊。對這樣的書有興趣,還是因為講述的是抗戰、內戰時人民顛沛流離的故事。王鼎鈞功力頗深,下筆寥寥,字字有力,句句有味。每一段讀上去都是那麼酣暢淋漓。這兩本書其實都是二三百頁的冊子,可是我讀的卻異常緩慢。因為作者寫得太好,記述的情節也太震撼,沒辦法不放慢速度。

《怒目少年》寫得是王的成長與求學。蘭陵王家是大族,人丁興旺,篤信基督。在動蕩的年代裡,這樣的大家庭最後往往都是落得天各一方的境遇。日軍入侵,王鼎鈞與中學師生回撤內地。政府也好、民間也罷,一方面準備著長期抗戰,用空間交換時間;一方面則堅信教育不可亡,耗費巨資將一批學齡孩童、青年帶到內陸腹地。實踐證明,在戰亂時代辦好教育,對國家、對民族實在是一件幸事。王鼎鈞一點一滴地回憶自己的學校故事,將當時條件艱苦的情況一一展示在讀者面前。每讀上幾頁,都要停一停、想一想,感慨當時人命如草芥。兵荒馬亂的年月,人死了也就死了。

《關山奪路》寫得是作者經歷的戰爭。抗戰結束,因為相信自己參加了位處各軍之先的憲兵,王鼎鈞跟著部隊到達瀋陽。目睹了奉天城戰後的點點滴滴,特別是他寫了蘇聯軍隊在東北的惡行。頗為深刻的一個細節是,偽滿軍隊投降後歡迎蘇軍入城,一名蘇聯士兵看到了偽滿軍奏樂指揮官手腕上的手錶一把搶走。還有寫到瀋陽站前那個蘇聯坦克紀念碑,雖然這個碑現在拆了,但是當年真的是遼寧人的一代記憶。他看到了國共內戰後,國軍傷兵漸多,軍紀逐漸敗壞,上層貪污腐化的全過程。那些故事雖然讀上去沒那麼驚心動魄,但卻依然讓人掩卷。逃離瀋陽後,他在秦皇島擔任秦葫聯勤部隊的一名小官,講東北戰場如何丟失也是娓娓道來,直至最後被俘被釋,轉至上海,終到台灣。每一段故事讀上去都讓人心酸不已。王鼎鈞很幸運,他在上海看到了自己的家人,在基隆港看到了自己的妹妹,可內戰又有多少人無家可歸、骨肉分離。

這兩本書是回憶錄的精華,那種娓娓道來的感覺真是難以形容的好。

《日本史1600-2000》

很厚的一本書,是一個外國作家寫的日本歷史。

這本書其實挺有意思的,顛覆了一些對於日本固有的印象。比如說日本師從唐朝的論斷讓人總是想到日本社會全面唐化,與中國很相似。讀完之後發現自己得出的並不是這樣的結論。這個島國有著自己深厚的文化積澱,所謂的唐化其實只是表面上的唐化,其民族信仰、民族品格包括民族習慣都與中國有著太多的不同。日本是海島國家,文化上還是有著濃濃的海洋文化色彩,封閉的國土、貧瘠的資源深深地影響了這個民族。越讀下去,我越覺得中日的區別實在是太大。現在很多人都說中國是日本的老師,是日本文化上的祖宗,其實這樣的論斷真的很不客觀。也許是時間跨度太長,這本書好多故事好是好,但是不免有流水賬的感覺,特別是繼續明治維新的那些段落,我反覆看到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等等名字,反而描寫明治天皇以及普通民眾的內容極為稀少,這樣的寫法來展示那樣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顯然是片面與不足的。

一個細節很吸引人,日本人在1800年作用快遞行業便十分發達,挺牛。

《31人說,我們的中國式人生》

看這本書其實也是巧合。在網上偶然看到了徐洪慈,他的故事被當成中國版的肖申克的救贖而被大量轉載。讀完之後,很受觸動,進而知道這本《31人說》。這本書過於小眾,亞馬遜與京東上都買不到,最後是在淘寶上才找到的。郵過來的時候,感覺書已經很舊了。在書中,徐的故事並不是第一個。這本書選取了建國之後的31個人的經歷彙編到一起。我沒有看完,在最後都記不住單獨的名字了,因為他們的故事讀起來都是那麼相似。

小人物有的出身進步家庭、有的祖上成分不好,有熱血青年,也有中年大叔。他們之所以是那麼相似,在於他們本來普通而渺小的一生,都被政治所影響,很多人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封信而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在那種社會環境面前,作為個體的人來說,顯得如此形單影隻。他們就像是大海裡面飄著的樹葉,隨便的一個浪就會將他們打入海底。

《邊緣人紀事—幾個問題小人物的悲劇故事》

這是楊奎松的書,其實還看了他另外的兩本書《談往閱今:中共黨史訪談錄》和《學問有道:中國現代史研究訪談錄》,都是挑著重點章目選讀的,唯一看全的是這本《邊緣人紀事》

這本書跟《31人說》很像,都在記錄小人物的命運,重點展示小人物在政治風暴面前的無力與絕望。有點不同的是,這本書的記錄更多的是以檔案為基礎。楊沒有見到過這些邊緣人,甚至連照片都沒有。之所以被稱為邊緣人,在於他們在解放前普遍都在國民黨系統工作過,身份上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幫凶走狗,在建國之後自然要加以重點甄別審查。從檔案中,我對黨鑒別敵對人員的強大實力有所了解,通過檔案審查、函調詢問與實際訊問,這些人小人物最後都繳械投降。有的成為了重點監控對象,有的被開除公職,大部分都經歷了勞動改造。對他們看管的放寬,還是在改革開放、撥亂反正之後,而那個時候,這群人已經普遍進入老年,他們最黃金的年齡已經在無盡的批判與改造中度過了。

《在一起》

我不知道抽了什麼風竟然看這本書。最早看石康,是高中時看到的《晃晃悠悠》,各種插科打諢、各種黑色幽默,周文堅定地虛度光陰浪費人生的生活態度讓人印象深刻。後續也就跟著讀了他的那些小說。當年買石康的書,是一套集子。《在一起》是第四本,也是唯一我翻了幾頁就停下來的東西。絮絮叨叨、廢話連篇是這本書的基本特點,不僅如此,這本書非常之厚,總共應該是有700個小節。

下決心看,實在是想再挑戰一下。讀後頗為輕鬆,這一本破玩意終於看完了,沒有什麼情節,沒有什麼主線,故事來的蹊蹺去的奇怪,主人公說完蛋就完蛋。全文中穿插著大量的閑言碎語,雖然當中不乏幾句人生哲理,但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我真不知道石康是怎麼寫出這樣的東西。

《巨人的隕落》

這本書是今年非常流行的一本書,我記得推薦詞上說是三個夜晚讀完的書籍,每一頁都是故事之類。

我是抱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去讀的。這本書確實很流暢,讀起來很暢快,但是遠遠沒有我預想的那樣精彩。故事的預設是一戰前,貴族、工人、農民、高官,形形色色的人在小說裡面出現。作者很巧妙地將當時發生的一些史實大事安插到了這群人身上,借著他們的嘴,說出了很多那個時代的名言。怎麼說呢,這確實是一部挺好看的小說,如果我沒有看過《生存與命運》,我會給他9分,但是這位英國作家與俄國人比起來的時候,那種差距已經不能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這種快餐式的小說真的難以成為名著,可能今年讀完了,明年馬上就會忘掉。作者想通過多場景多角度同時推進故事,但我讀上去卻感覺十分做作。這本書姑且也就是一篇很暢快的快餐故事吧,真的太一般,我也非常奇怪豆瓣上為什麼會給那麼高的分!

《再度覺醒》

普里姆萊維的代表作是《這是不是個人》,但是當時自己在買書的時候看到這本書降價,所以才選讀的這本。事實證明,這本書寫得也很不錯。全書記載的是作者在德國集中營里有幸獲救,輾轉波折,最後返回了故鄉義大利的故事。

一提起二戰勝利,我們第一個感覺就是五月九日德國宣布投降。在歷史書上,在這個日期之後的故事往往就聚焦到亞洲日本的負隅頑抗了。很少有人寫德國人投降了之後歐洲是什麼樣子,沒人告訴我們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在獲救之後又經歷了什麼。萊維的書可以算作一份補充的資料。雖然不太習慣他的寫作風格,但是全書讀起來依然非常精彩。這些幸運兒戰後幾個月的日子恍如黑色幽默,所有人都是營養不良,衣衫襤褸。萊維說他跟著一個希臘人在東歐的舊貨市場上當二道販子賣雞蛋,說他在蘇聯境內的村子裡用東西跟俄羅斯大媽換雞吃,還講他們講有洞的毛衣用高價錢賣給了蘇聯大兵,將他們在火車上度日如年。我在讀的時候,感到遺憾的一件事是手頭應該配上一幅地圖,隨著他們定居點的變化而划出他們移動的軌跡。那是集中營倖存者們的回家之路,雖然路一會進入蘇聯,一會進入波蘭,一會兒又通向義大利。

《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

這本書貌似是今年一些書店在人文社科類重點推薦的一本書。印刷精美,特別是硬板封面拿在手裡真是十分舒服。這本書為很多對民國歷史研究感興趣的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與資料。全書圍繞蔣介石、汪精衛和胡漢民之間異常激烈的政治鬥爭展開,全面展示了抗戰前國民黨內部政治矛盾的尖銳。三大派相互聯合,相互打壓。書中引用了當時各方大量的電文往來,展示了一個詭異兇險的政治鬥爭圖景。特別是汪、胡逼蔣下野時蔣的那些借口,看罷之後不禁啞然。這本書內容十分翔實,個人感覺可以做參考書了。

另外一個收穫是這本書快結尾的時候,認認真真詳詳細細地介紹了國民黨政學系,以前對這個派別沒什麼了解。讀罷之後,楊永泰、熊式輝這些人的一些情況就基本都掌握了。這算是一本介紹民國史不錯的資料。

《復活》

我從《復活》開始讀托爾斯泰。對於這個俄國文學的巔峰級人物,有點敬畏和崇拜。《日瓦戈醫生》和《生存與命運》看完之後,俄國人名恐懼症也基本好了。怕《戰爭與和平》太長,所以從《復活》入手。這本書的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就那麼幾件事。從瑪絲洛娃上庭受審遇見聶赫留朵夫開始,故事就鋪開了。雖然全書五百多頁,但感覺讀起來還算比較順利,沒有什麼大的困難和阻礙。一直以來,人們對於《復活》的評價分歧較大,有高度讚揚的也有強烈批評的。個人感覺這本書還是典型的俄羅斯風格,動不動就是大段的關於宗教、人性的敘述,整部小說圍繞著聶赫留朵夫的救贖而展開。我到現在也感覺聶赫留朵夫的行為有些無厘頭,他對於瑪絲洛娃的各種表現完全是一廂情願,他並不顧及女主人公的感受,只是追求自己心靈上的平靜。聶赫留朵夫在最後還是選擇讓瑪絲洛娃擁有自己的生活。他在文章最後的那些思考應該是托爾斯泰的思考,那種對於宗教的虔誠,看著還是挺震撼的。

《羊道 春牧場》

第一次讀李娟應該是《阿勒泰的角落》和《冬牧場》,怎麼來形容這個她呢?她來自新疆阿勒泰,是一個有脾氣又可愛,善於觀察細節又腦洞常態化大開的作者。和《冬牧場》一樣,這本書寫的也是她隨著牧民放牧的生活。對那些對牧場生活沒有概念的人來說,李娟的書等於為他們打開了一扇大門,更為重要的是,李娟不僅僅在寫放牧的日子,還寫出了哈薩克人的生活,那種純樸豪放的性情和善良好客的品格,給讀者展示了一副新的畫面。

我喜歡看讀李娟寫故事時候那種特有的調皮勁,很多時候她用輕鬆的話語回答了很多沉重的話題,這也是一種功力。講哈薩克人轉場時刻那種儀式般的打扮,即使在路途上經歷風雨,也要穿上最好的衣服塗上最美的妝容。這個時刻,是否遮風擋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面對新生活的期待與嚮往。

文字很美,值得一讀。

《二手時間》

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理由是封面。幾個小孩子在那裡安靜地坐著,背景牆上則是革命導師的標準像。看介紹,這本書是記錄了蘇聯解體後普通人的生活經歷。之前沒有讀過S阿姨的作品,剛開始在讀的時候對於阿姨的這種寫作手法不太適應,不過慢慢地,感覺自己沁入到了這群小人物的生活中。怎麼說呢,蘇聯的解體是社會主義的悲劇,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的喜劇,因為蘇聯到底算是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或者說蘇聯算不算社會主義都是大家討論的話題。因為蘇式的社會主義的弊端,很多人對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避之不及,並稱之為極權。這群社會主義者拿著德國的錢搞的革命,叫嚷著建立天堂,卻將祖國建設成了殘暴冷酷的地獄。書中很多人的家庭都被大清洗傷害過,很多人的祖輩都被投到了古拉格。印象最深的是講到蘇芬戰爭的一個戰士在被俘之後被投入古拉格的故事,看罷真的好傷感。

蘇聯解體之後,其加盟共和國的人民們經歷了難以描繪的苦難和傷痛,在大人物們都無法自保的背景下,小人物忍受著民族分裂、歷史傷痛、貨幣貶值、法治敗壞等一系列痛苦而艱難地活著。他們有自己的苦難與悲情,這些人經歷了盧布貶值,辛苦積攢下來的繼續瞬間成為廢紙。一些人講述他們在邊疆共和國被驅逐,而驅逐他們的,正是他們以前和睦的鄰居。蘇聯的解體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是一場真真正正的災難,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都是俄羅斯民族承受的最大傷痛。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經歷這些,他們不是契卡或者克格勃的人,他們只是普通人。他們只希望在一個國家裡面好好的生活,但是時代大潮的來臨,讓他們無法抵抗。書中講到了俄羅斯男人酗酒毆妻的故事,酒精成為了麻醉俄國人痛苦神經的最好用品。

這本書不是單純的訪談。沒有什麼問題環節,都是當事人一件件地回憶自己的曾經。這種文體很直白,直接擊中人心。

《不折之鷹 二戰時的波蘭和波蘭人》

對於波蘭,除了知道被三次滅國的慘痛歷史之外,並不了解。知道這本書也是因為碰巧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了介紹。這本書是一名英裔波蘭人寫的。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波蘭的二戰史只有被德蘇兩國瞬間瓜分,只有記錄波蘭騎兵衝擊坦克這兩個片段。其餘的故事都不為人知。波蘭在二戰中經歷了什麼?波蘭人又經歷了什麼?對這些事情很少有清晰的認知。這本書很厚,很翔實地記錄了二戰期間波蘭和波蘭人的命運。

二戰前的波蘭國內政治局勢緊張、民族矛盾不斷,德裔波蘭人和烏克蘭裔人對於波蘭國家並不認同,巨大的離心力始終在拉扯著這個國家。很多人忽略了一些波蘭境內反猶組織在屠殺猶太人過程中所做的勾當,也沒有人知道蘇聯在卡廷森林事件中的罪行。二戰時的波蘭人面臨著當亡國奴或者流亡的痛苦選擇。書中詳細記錄了流落在蘇聯境內的波蘭人的命運。在蘇聯人眼中,波蘭人都是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是不得不防的壞蛋。波蘭人被流放到哈薩克的集體農莊中,同樣經受著古拉格的生活。波蘭流亡政府經過艱苦努力才將他們解救出來。

書的最後寫了波蘭在鐵幕崩塌後恢復自由的故事。東歐劇變後,波蘭迅速擺脫了蘇聯體制,成為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同時,他們加入了北約,這個國家終於可以擁有強大的安全保證,有尊嚴而自由的存在下去。

《布達佩斯往事 冷戰時期一個東歐家庭的秘密檔案》

這本書是匈牙利裔美國人為紀念父母而寫的。卡蒂馬頓的爸爸媽媽是美聯社駐匈牙利的記者,他們與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關係密切,經常在一起舉行舞會和座談。在當時的匈牙利,這種行為無異於叛國投敵,拉科西手下的秘密警察們開始嚴密地跟蹤觀察馬頓夫婦。他們就像電影《竊聽風暴》裡面描述的一樣,全方位地進入到了這個家庭中,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嚴格記錄下來。馬頓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引用父母的回憶。匈牙利秘密警察的檔案為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秘密警察們成為了匈牙利社會的骨幹,他們在社會中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眼線,整個社會成為了一張嚴密的大網。社會主義的優秀資源和主要力量不是用來發展經濟,而是用來監視人民,這種行為是社會主義的恥辱。

馬頓夫婦最終因為與美國人過分親密而被投入到監獄之中。匈牙利發生的很多事,讓人無限唏噓。匈牙利事件後,納吉上台,社會迎來了改革,但是卻曇花一現。納吉不是上帝,最終改革被蘇聯扼殺,納吉也命喪黃泉。馬頓一家到了美國之後,匈牙利政府又指望著他們可以為祖國擔當間諜,而美國人同樣不相信他們,他們成為了新的棄兒。唯一值得欣慰的,只有一家人之間那種無比親密的愛。

這樣的故事在那個年代不斷上映,可是誰又能說現在這個時代,世界上的某些角落不會發生這些故事呢?

《雪白血紅》

作者是張正隆。因為這本書裡面提到了某些人非常忌諱的名字和故事,張正隆在寫作完成之後被逮捕和監管。這本書提到了林彪,提到了高崗,並且客觀地寫了這些人在解放戰爭中的貢獻,這對於我們的文化傳統是一種挑戰和不羈。

從書名上可以看出來,這是一部關於北方的戰爭故事。這本書記錄的是國共雙方爭奪東北的點點滴滴。從部隊入關、到血戰四平、到長春圍城、到徹底解放。解放東北這次戰役的全貌被作者勾勒出來。這本書是王鼎鈞所推薦的。他在《關山奪路》中提到過《雪白血紅》是描寫東北戰場最好的一本書。我遂決心閱讀。《雪白血紅》的寫作,是根據對當事人的採訪而完成的。那些親歷者有將軍、有士兵、還有普通百姓,他們用自己的視角來詮釋戰爭。作者忠實地記錄下來當時東北戰場的各種細節。裡面寫到國共雙方都到農民中征糧,而農民早已無糧,雙方便將農家最後的口糧拿走。那時的老百姓並不知道國共是誰,有什麼區別。這一點,我深信不移,偽滿洲國的十幾年,一代東北人在日本治下長大,他們不清楚誰代表著正義誰代表著落後。他們只知道過兵的時候可能會被拉壯丁搶糧食。

記憶最為深刻的一個細節是長春圍城。長春是當時亞洲最先進的城市,但經過圍城一役,居民大量死亡,城市被嚴重破壞。張正隆寫道,長春城外、包圍圈內的區域是老百姓的墳墓,餓死的人倒在路邊。因為天氣炎熱,死人身體膨脹,最後炸裂。一時間耳邊都是脹裂的聲音和難以忍受的臭味。

這種故事讀的時間長了,就忘記了自己生活在什麼時間,彷彿與那些當事人有著時空的交匯。才過去多少年,已經沒有幾個人記得戰爭的慘烈與可怕。相反地,很多人期待戰爭,叫囂戰爭,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又能說些什麼好呢?

《星際穿越》

這是基普索恩為電影《星際穿越》寫的一個說明書。感覺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那種細膩的畫面是手機、平板所無法表現的。這部電影另外一點讓人驚奇的是,全部電影特調的製作都是嚴格依據科學公式推算出來的,那些黑洞、蟲洞的影像背後都有著複雜的物理公式與理論支撐。

基普索恩在書裡面對於時下流行的一些天文學概念都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與回應。維度、蟲洞、引力波、黑洞、奇點、潮汐力等等,這些聽上去高大上的概念都被一一解答。宇宙的神奇在於我們了解的它越多,我們就越發現自己的無知。現在的城市因為霧霾和光,已經很少能看到天上的星星了。以前總有人在說仰望星空,其實看一看宇宙,我們就會知道自己的渺小。基普索恩介紹了很多天體的概念,有些即使窮盡現在的理論也難以解釋。我特別喜歡看nasa的每日一圖,那些圖片揭示了宇宙的神奇和可能。

這本書一定要看紙質版的,千萬不要看電子書,黑白色的屏幕會毀了所有的閱讀體驗。書中有很多複雜的給公式。如果不去分顏色,很多東西我們跟本就理解不了。當然,有些東西即使有顏色我們也區分不了。

《伊斯坦布爾 上城去》

這是豆瓣閱讀上的遊記。短小精悍,比較好看。

對於無法出國的我來說,讀遊記可以聊以自慰,期待去的目的地之一就是伊斯坦布爾。對於這個城市,我更喜歡它的古名君士坦丁堡。那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東正教信仰的發源。作為地跨兩大洲的歷史古城,這裡能夠見到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也能感受到時間長河流過的痕迹。

歷史上的奧斯曼帝國被認為是一個野蠻封閉的國家,因為它的出現,東西方的歷史進程被改寫。這個帝國有著太多謎一樣的故事和風情。

真希望自己可以在藍色清真寺前面站立一會兒,感受一下那種莊嚴與神聖,感受一下身邊流過的歷史。

有些城市只是人的住所,有些卻是歷史的凝結。

《平面國 及正方形的多維世界歷險記》

這是基普索恩在《星際穿越》中談論維度問題時推薦的一部小說。故事的背景是世界處在一個二維平面中。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平面人,男人和女人通過顏色和色彩強弱來識別對方。個人感覺這部小說跟像是一個動物莊園似的預言。平面國主人公有自己幸福的生活,直到他遇到了三維世界的物體,帶他脫離平面,看到了三維世界的的美妙。從此,他對世界產生了懷疑。在平面國,懷疑二維世界的真實性與傳播三維世界的存在的信息都是異端邪說,是不可饒恕的大罪。所有傳播異端的人最後都被處決,但是這種恐嚇並不能阻礙一些人對真理的渴望與追求。

這是一部很好看的寓言小說。看完之後,總能吃荒誕之中引發一絲思考。

《機場里的小旅行》

這本書本來不應該被歸類在書籍中,它的產生是因為希斯羅機場的一次商業策劃。阿蘭德波頓被邀請在機場實地參觀寫作。

我看到書的介紹之後,給書的內容做了一些預設,認為這本書應該採訪幾個人,寫一些生活感悟之類的糖水話。讀後感覺我的想法基本正確,但整本書給人的感覺更加溫暖。機場是一個團聚與離別的地方,無數的人在這裡開始新的故事。這幾年基本上每月都會飛上一次,對機場的感覺更為深入一些。我不喜歡機場廣播時那種冰冷冷的聲音。我看到的往往都是疲憊的旅人,在候機廳座椅上無聊發獃玩手機。如果從深的層次來想,我們這些人因為種種原因而聚在這棟建築物裡面,也是一種特別的緣分。

阿蘭德波頓的文字很溫暖,讀起來就像是在初秋時分沐浴在夕陽之下的感覺,遠處有炊煙,頭頂有落葉,身旁有一隻慵懶的寵物狗。他寫了很多在機場發生故事的人。有的是離別的情侶和家人,更多的是職場上穿梭忙碌的商人。這些人共同譜寫了一個現代社會的交響樂。

很溫馨的小書,值得一讀。

《安娜卡列尼娜》

這是最為著名的俄羅斯愛情小說。托爾斯泰還是用那種宏大的視野來看待愛情與人性。在《復活》中,托翁記敘了一個貴族青年的自我救贖,而在這部小說中,他則刻畫了一個因為愛情而被世俗社會所拋棄排斥的貴婦人。第一次看安娜的故事,是看凱拉奈特莉主演的電影,一時間驚為天人,之後又是蘇菲瑪索版本的故事。之前也想看原著,但是只讀到奧布郎斯基向妻子道歉就不再讀了,一方面是俄羅斯人名恐懼症,一方面是感覺這個小說的主題有點大,一上來就已經有對社會和人性,宗教的思考了,沒有勇氣來讀。

今年最終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這個故事雖然是一個悲劇,但是卻如此吸引人。無論是安娜的美貌與熾熱,伏倫斯基的帥氣與風流,卡列寧的保守與古板還是列文的幼稚與執拗,所有的細節都描寫的非常到位。安娜跳車前的那段描寫簡直是教科書般經典。

看到安娜死去,一開始我是覺得就是她自己作的,但是後來又嘗試去理解她。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伏倫斯基,他對安娜那種一往情深的愛情,那種不顧一切的勇氣,改變了對於他花花公子的認識。安娜死後,悲傷的他再次參軍,只求一死,更側面說明了他的悲傷。最討厭的角色是列文,自卑、敏感、倔強、自私這些品格集於一身,但是列文卻是一個善良的人,他醉心於農業,討厭貴族之間的虛偽。列文對土地的熱愛集中反映了托爾斯泰對於俄國農業和土地問題的思考。列文在小說最後又開始了深深地思考。這段情節安排與《復活》如出一轍,也把人帶入到了對全書的思考。

這是一部經典,絕對的經典。

《靈山》

高行健的代表作。這個名字看著就那麼吸引人。作為第一位華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這部小說自然讓人充滿期待。

《靈山》寫的是自然中的那種中國文化。清靜悠遠的環境中,我和你在追尋心靈的答案。我第一次看到這種以第二人稱為主角的小說,那種極為強烈的代入感讓讀者迅速地走入到了情景之中。小說的主人公在中國西南部遊離,在自然中,他不斷改變對於自己和世界的認識。這本書比我想像的要難以理解的多,在中間的時候我有些不知所云。那些對自然的描寫讓人印象深刻,估計還是自己道行太淺,不明白高先生的良苦用心。

這本書以後應該還會再看,也許再看的時候會有新的感受吧。

《被禁止的歷史》

這是一本挑戰認知底線,懷疑身邊世界的書。

作者挑選了很多當代社會所公認的理論和定律進行分析。從進化論、金字塔、亞特蘭蒂斯、太陽系、大洪水、冰川等等。作者收集了很多學者的論文對這些我們的常識進行懷疑。開始讀起來的時候,饒有興緻。特別是看到對於進化論的懷疑,那種對人類進化鏈條刨根問底的探索,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身邊的世界是理所當然的存在。那些學者們刨根問底的追問,我還是有一絲敬意和感動。也許世界本質上還是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但是我們卻缺少懷疑的信心與勇氣。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討論中國科研的,說我們的學者缺少那種潛心研究基礎科學的意識,往往是對國際科學前沿理論的修修補補。

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鼓勵人們跳開傳統科學的羈絆,用全新的思維和視角來看待世界,來思考我們人類的命運和未來。犬儒主義的社會中,多進行這樣的思考與探索,還是有著特別的意義。

《巨流河》

這是齊邦媛的回憶錄,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故事的一次側面描寫。巨流河就是遼河,齊邦媛用這條大河命名,記述的就是那些波濤壯闊的歷史。

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東北才俊,加入郭松齡的隊伍,意圖起義反張,無奈巨流河一役,功敗垂成,受張家通緝。齊世英是不多見的東北人,沒有苟全性命於亂世,卻選擇了苟利國家生死以。齊邦媛也是生在了大家庭,齊世英頗有進取之心,長期在外學習,探究救國之道,並且將畢生的事業奉獻給了理想。齊世英到台灣後,在白色恐怖下,依然選擇脫離國民黨,真是讓人欽佩。

齊邦媛記錄了自己在那個時代的見聞和感想。戰亂之中,人民依然是顛沛流離。她寫到自己的朋友張大飛殉職空軍的故事,幾十年之後,她到南京去祭拜空軍殉國將士,在紀念碑上看到了張大飛的軍銜 生卒年。一句話就描述了這個人的一生。在齊邦媛的印象中,張是意氣風發,信仰虔誠的青年才俊,有著過人的勇氣和愛國之心,但是所有的這些特質在紀念碑上都看不到,只有冰冷冷的文字。我記得今年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到遇難者姓名牆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這一個個名字背後,都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些人中,有大膽的、有懦弱的、有善良的、有惡毒的、有與人為善樂善好施的、也有為富不仁心狠手辣的,不論他們什麼品格,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而戰爭與屠殺,讓他們變成了一個個冰冷的名字。

東北人應該看看這書,一個民國東北人的情懷與傷感。

《顯微鏡下的大明》

這是馬伯庸的文章。馬伯庸在微博上說到了這本書的創作過程。現在微博上還可以搜到, 挺暖心的一個故事。馬伯庸弄來十萬塊分享給相關論文的作者,作為對知識產權的尊敬。

這個故事寫的是大明朝隆慶年間的公案,側面上也寫出了明帝國官場的生態。對於明朝的大老爺們來說,和諧與穩定是最根本的標準,至於國計民生人民福祉都不是為政的標準。一起小案子,引發的是官場持續的動蕩,以至於民間組織、不法分子都參與進來,也是十分精彩。

這個小文章篇幅短小,情節卻波瀾起伏,很是值得一看。

《戰爭中沒有女人》

S 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代表作。

依然是S阿姨特有的記錄風格,這次她採訪的是在蘇德戰場上的女兵。這群女兵承擔著各項責任,機槍手,坦克手,飛行員,護士,地下工作者。以至於那些專門為男性準備的俄語單詞都具有了陰性屬性。因為戰爭,男的已經快死光了。戰前自廢武功的大清洗讓蘇聯軍隊失去了一大批優秀將領,軍隊的作戰能力直線下降。女人們在戰爭中逐漸與母性割裂開來,變成了冷血的戰士。這些姑娘們在上戰場的時候,還不知道死亡為何物。她們心中只有對於祖國和斯大林的無限崇拜。同《二手時間》相比,這本書裡面記錄的人物普遍有著強烈的愛國感,她們受到最為正統的蘇式愛國主義教育,對於蘇維埃祖國的愛是她們信仰的支柱。這些女性在回憶的時候,往往都難以克制自己的感情,這些人是戰後被遺忘的一代人。因為她們與男兵一同上戰場,在復原回鄉之後,她們面臨著對自己的無端猜疑和嫉妒。她們很多人選擇遺忘自己在戰爭中的時光,避免與紅色的事物有接觸。一切關於血的記憶都是對她們精神最大的折磨。

S阿姨這本書在成稿的時候,曾經被多家出版社拒絕出版,理由是造謠生事,污衊偉大的衛國戰爭。在再版的版本中,她將自己被迫刪去的部分補充上來,終於還原了女兵們完整的記憶。在書的最後,作者記錄了她與蘇聯書報審查官的對話。在審查官眼裡,這種對於人性與細節的記錄是對革命英雄主義的污衊,是對於衛國戰爭神聖性的懷疑。在官方和國家眼裡,個人的意義終究還是工具,是微笑的數字。集體主義下,個人的多樣性被有意識地壓制著,似乎群眾不可以自己思考,只允許領袖一個人思考。這種文化下的戰爭回憶,抹殺掉了個人,卻製造了太多的謊言。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瓜分波蘭,與德國為伍。最後被德國閃擊的時候,整個國家瀕臨崩潰。在這樣的背景下,古拉格系統卻殘酷地對待著在敵占區生活過的人民和被俘的士兵,這是一種系統性的不信任與不自信,這種國家層面上的殘暴深深地影響了戰爭中的每一個人。

這本書,看完了會引人思考。

《東京獨立書店巡禮》

東京各種特色書店的一次記錄,包括與店主的訪談。

不僅僅是東京,這些活躍在城市中的小書店,承擔著城市文化燈塔的角色。在亞馬遜越來越強勢的今天,我們選書看書都變成了新的模式。大數據來給我們推薦書籍,這種方式雖然準確,當時冷冰冰的計算背後卻缺少了幾分人文的關懷。

獨立書店的存在,彌補了大數據推薦的不足。店主會用自己的思考來為讀者提供新的書籍和視角。這種人文的交流是這個社會最為難能可貴的一種稀缺品。

獨立書店往往經營困難,這些書店老闆往往都需要開拓各種業務才能維持書店的經營,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這些書店在城市中頑強地存在著,堅守者對於圖書的使命感。

寫作的 手法比較普通,不過角度挺新穎。

這一年還試圖看其他類的書籍。有些書翻一翻就放到一邊。年底給自己選擇的書是巴別爾的《騎兵軍》,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裡面的一些小故事寫得極好,乾淨利落。另外還看了幾十回的《水滸傳》,綠林好漢打打殺殺的情節挺吸引人,但是當中部分江湖中人表面上仁義,實際里卻都是在打著自己的算盤,看來在古代時,就有這種雙面人的存在了。還看了很多長文章,記得最深刻的是李鴻兒子回憶父親的文章《我的父親李鴻》,這文章記錄了李鴻的一生,從遠赴緬甸殺敵救國到身陷囹圄喊冤受審,這些英勇的國民黨將領因為歷史大潮地變遷而走向不同的人生,他們的經歷讓人感慨。

大概就這麼多。


01.達摩流浪者-Jack Kerouac

02.火併蕭十一郎-古龍

03.不過,一場生活-阿sam

04.兩個人住-歐陽應霽

05.暗夜獨行客-Ray Bradbury


《萬壽寺》王小波

《紅拂夜奔》王小波

《暗店街》莫迪亞諾

《殺手界》伊坂幸太郎

《陽光劫匪》伊坂幸太郎

《曾文正公集》曾國藩


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最近出版的自傳新書《聯邦監獄的間諜》作者秀文,在美國從事航空產品進出口工作期間,因落入聯邦特工精心設計的圈套而被捕,刑滿後被遣返回國。回國後,她把自己的經歷寫成小說

這是一部非常寫實的作品,通過作者一段特殊的經歷,真實地介紹美國社會的政治、司法制度、管理方式以及美國人的思維模式和思想理念。跟隨作者的眼睛,可以見證人生的變幻莫測,剝開表象看到美國社會司法制度的深層,更身臨其境般感受到聯邦監獄裡面的複雜生活.....最重要的是,故事扣人心弦,非常好看。


我個人喜歡有故事情節的書,邏輯推理太燒腦

16年讀了

嚴歌苓的小姨多鶴,一個女人的史詩,陸犯焉識,霜降。穆斯林的葬禮。追風箏的人。

還有帶點科幻色彩的奇風歲月

邏輯推理小說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新參者,解憂雜貨鋪

歷史題材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17年準備讀路遙 平凡的世界

柏楊 資治通鑒

能夠認真讀完我就很開心了。


雖然2017年了,但是回顧一下。

塗自強的個人悲傷

撒哈拉的故事

德米安

知更鳥女孩

東京奇妙物語

燦爛千陽

群山迴響

追風箏的人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嫌疑人X的獻身

殺死一隻知更鳥

擺渡人

活著

白夜行

雅舍談吃

蘇菲的世界

解憂雜貨鋪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陽光劫匪

圍城

基本都是小說,都很有意思~

《擺渡人》 我感覺有點小白……


蘇菲的世界


踩著16年的尾巴來答一發~

Dreamstate

by Jed McKenna

國內應該還沒有完整譯本。

網路上有張德芬翻譯的小段:

「你的生活就是你的自畫像,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它是你一個人的獨角戲。現在你在這裡,準備開始你人生的創造之旅,無論你做什麼,你最偉大的創造物都就是你自己。把專註(focus)和願望(intention)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切的秘訣。心和腦。沒有什麼東西是用其他方式創造出來的。發現你的願景,然後把你的生命傾注其中,你就會實現它。」

( ? ?ω?? )?


樹屋

荒野

世說新語

沒有嫌疑人的殺人夜

廚房

新娘

羅生門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小熊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


我不是那種有計劃的人 書從來是遇見就讀 沒有特定計劃 今年的話也許會把《金色時光》拿起來讀完吧 雖然說是第一套實本輕文 但也是至今沒看完

還有就是再讀一遍《人間失格》


三體


歷史類的,讀完《全球通史》(上、下冊),再讀鹽野七生的《羅馬人的故事》(全15本),差不多一年啦


不請自來。

哈,我本來每次都有列書單的習慣,剛好讓我複製粘貼回答。我看書比較快,所以列的比較多。各種類型的因為是比較個人的書單,都是就我個人喜歡的類型來看的。

文學類:

1、文學回憶錄——木心

2、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

3、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4、平凡的世界——路遙

5、許三觀賣血記——余華

6、在細雨中呼喊——余華

7、兄弟——余華

8、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賽

9、失樂園——渡邊淳一

文學回憶錄正在看,覺得有助於了解中國古典文學與世界文學,比較有自己的見解。個人很喜歡木心啦,感覺看照片特別有氣質,中國傳統的儒雅風範。嗯,還有強推余華的書,活著是他的代表作吧,我覺得寫的好慘了,我是不是說的太多跑題了,我錯了……

歷史類:

1、明朝那些事(1234567)——當年明月

(一直沒有看完,但是我一直抱有期待,好長啊~)

2、歷史是個什麼玩意(1234)——袁騰飛

(還沒看完,覺得他講的挺有意思的)

懸疑類:

1、屍語者——法醫秦明

2、無聲的證詞——法醫秦明

3、第第十一根手指——法醫秦明

4、嫌疑犯X的獻身——東野圭吾

5、放學後——東野圭吾

6、盜墓筆記——南派三叔(真心好長,我總是看一段時間又去玩,然後再來看,到現在都還沒看完)

網路小說類:

1、我當上帝那些事——本人楊建東(正在看中,作為一個文科生看著有點累~)

2、楊戩--人生長恨水長東——水明石

3、驚悚樂園——三天兩覺

不明所以類:

1、如何閱讀一本書——艾德勒

心理學:

1、烏合之眾

2、愛的藝術

3、社會心理學

4、心理學與生活

算下來好多好多,還剩下半年,希望我能把剩下的看完吧~感覺好忙啊~下學期課好多啊~(ㄒoㄒ) 就醬,求不要罵我廢話多,寶寶心臟不好~


最近正在看的《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誒最近事有點多所以看的慢了,爭取利用晚上的碎片時間看完


《我腦袋裡的怪東西》《自然法則》《殺死一隻知更鳥》《雜草集》《孤獨小說家》《你今天真好看》


漫長的告別 [美] 雷蒙德·錢德勒

光榮與夢想 [美] 威廉·曼徹斯特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D.H.勞倫斯

黃雀記 蘇童

我不是潘金蓮 劉震雲

我叫劉躍進 劉震雲

認識商業

三本國內三本國外的小說,雖說是學藝術的小學生,但是也對經濟感興趣,時常也看看這方面的書,如果有好的請推薦給我。


目前

十年一覺電影夢

李安自傳 同時又把李安的電影補了一把 雖然沒補完

艽野塵夢

陳渠珍 還沒看完 不過蠻喜歡這種古文風 平實簡單 看這本是之前看 走吧 張小硯 時順便看到的推薦 當然 後者也是不錯的 文風俏皮簡單也不失內涵 一些感悟也很啟發我 當時看的時候聽著 陳粒的奇妙能力歌 感覺很搭=_=

三體

朋友推薦 到了馬上看

the different seasons

到了學校想看完的 第一主要想看英文原版書 第二喜歡肖申克的救贖

會更。


與神對話

自由在高處


我還沒有開始定一整年的書單………總是每年都會有突然想看的書…………不過動物農場我去年看過了,覺得非常棒~

我只有去年的書單


靈性的自我開戰---傑德麥肯納


西遊記,西遊記。

這三個字,我耳朵都快聽出繭了。打小我就玩過「金箍棒」,騎過「小白龍」(我家小白),吃過「唐僧肉」,還舔過猴哥牌棒棒糖,在那些被六小齡童魔化的童年裡,我能給你打出七十二套猴拳,講遍九九八十一難。可就這樣,吳閑雲(本書作者)說我不懂西遊記!要這樣本寶寶就不開心了,我果斷的翻開這本書,我到要看看他葫蘆里到底賣什麼葯。

只見他開篇問我,猴子一個筋斗雲就十萬八千里,為什麼他們一定要走去去西天?為了表示取經的誠信唄。妖怪抓到了唐僧,為什麼總是要蒸熟了才吃?蒸熟了肉更嫩更好吃呀。那孫悟空大鬧天宮那麼厲害,為什麼取經路上遇到妖怪總要去搬救兵呢?猴子也是妖,也有弱點嘛。那我再問你,什麼是妖,什麼是仙?仙妖的區別是什麼?菩提是誰?如來是誰?菩提如來玉皇大帝之間有什麼關係?還有真假美猴王中諦聽知道誰真誰假為什麼不敢說? 孫悟空被關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燒了49日也沒有燒死,可為什麼差點被紅孩兒吐的一把火給燒死了?怎麼每次妖怪快被打死時都被神仙救走?為什麼讓猴子看守桃園?經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麼多的前後矛盾、有違邏輯的地方,吳承恩知道么,他解釋的了么?難道他7年時間裡邏輯混亂,胡鄒瞎侃。好吧,我輸了,我承認這麼多年的西遊記我都白看了。我默默地翻著這本書,結果發現越看越驚訝,越看越沉迷。

民間有句俗語:「看了西遊記,說話像唱戲。」我們以為西遊記就是單純的神話故事,我們以為西遊記就像 《奧特曼》《鐵甲小寶》一樣,就是一集一集的打怪升級,最後修成正果的故事,我們以為西遊記不過就是塑造了一個人們渴望的英雄,來滿足人們的幻想。卻從未想過為什麼那麼多神話打怪升級的英雄故事,卻只有西遊記能在多年的顛沛流離中仍流傳下來,成為時代的經典。要想明白這些,還得從吳承恩說起。

老吳(吳承恩)生活的年代,佛教道教盛行,皇帝修玄不上朝,國勢衰敗,經濟凋敝,人民窮困潦倒。老吳為官正直,看不慣當朝的頹廢混亂,立志濟世救人。他修王道、養民息,一心廉政人民。但海已污濁清流難凈,他身單力薄,終不敵社會風氣,還落下牢獄之災。罷了,罷了,他放棄了。他知道僅他的微薄之力遠不能使人民脫離苦海。思來想去,喜好看《百怪錄》、《酉陽雜俎》 這類神仙鬼怪,狐妖猴精書的老吳,決定將他的滿腔肺腑揮灑於文字間,於是,《西遊記》誕生了。

吳老師(吳閑雲)說,菩薩是個陰謀家,唐僧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他說如來就是菩提老祖,玉皇大帝一直想殺死孫悟空!他說,孫悟空就是個猖狂小妖,真假美猴王就是這臭猴子一個人的鬧劇!他說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豬八戒才是天庭的卧底;他還說沙僧和王母娘娘有姦情,風流仙子嫦娥和玉皇大帝有染指;唐僧的前九世都被神仙們吃了用來長壽了……………

我驚呆了!每一個結論,吳老師都從原著中找出充分的解釋,每一個猜想,吳老師都給出嚴謹的證明。我無從反駁,我竟然漸漸開始相信那些,我最初覺得荒謬絕倫的話,漸漸開始重塑,我對西遊記所有的三觀。待至覽完全書,我深深地倒吸了一口氣,吳老師如此精密的剖析和大膽的想像令我深深折服,我感覺我大腦里被刻了四個大字,孤陋寡聞,孤陋寡聞了啊。

你聽過亦或沒聽過,書都在那裡,你看出亦或沒看出,故事都在那裡。別急,先尋一靜處,端杯熱茶,耐下心來,品完茶,再把這本書也品一品,或許你能講出作者更好的故事。


推薦閱讀:

逃出你的心牢: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那些曾走入我生命的文字】5
「芭蕉」在佛教中的寓意是什麼?
小氣的人是先天還是後天因素決定的,能變大氣嗎?應該怎樣修行?

TAG:閱讀 | 人生 | 豆瓣讀書 | 進步 | 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