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科學解釋,后羿射日需要一支什麼樣的箭?
后羿射日出自山海經,各種文獻都沒有明確提到過山海經明確描述過后羿是地球人士,再聯想到后羿射日前不久就是盤古開天。這個盤古開天的行為可以明確認為是宇宙大爆炸,由此得出后羿應該是宇宙大爆炸後十億年內誕生的生命體,很可能見證了第一批恆星的誕生,而他的種族卻被後續誕生的恆星威脅到生存(十日並出,民不聊生)。於是后羿使用某種手段抹掉了九成以上的恆星,根據能量守恆定律,這些被抹掉的恆星極有可能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觀測到的暗物質,暗物質加上暗能量不正好是可觀測宇宙質量的百分之九十多嘛。當然由於我們並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鬼,自然也就沒辦法想像到底什麼樣的箭才能剝奪物質的一切屬性,僅僅留下質量。
后羿用的箭材質並不重要。只要速度夠快,接近光速,就可以像光粒一樣摧毀一顆恆星。
M=m/((1-(v/c)^2)^0.5)。
當物體接近光速時,質量會急劇變大。三體中的光粒摧毀187J3X1時,質量等於187J3X1的1/8。我們粗暴的估算,假設發起黑暗森林打擊的文明對於摧毀行星的計算是精確無浪費的。太陽的質量為大約1.989×10^30 千克,我們取2.0×10^30 千克(TMD,這樣好算,話說我算半天你們給不給加班費啊?)摧毀太陽的光粒(后羿的箭)質量為太陽的1/8,也就是M=0.25×10^30 千克。代入M=m/((1-(v/c)^2)^0.5)。
0.25×10^30 千克=m/((1-(v/c)^2)^0.5)
初始質量越大,所需的V越小,我們為了后羿考慮,假設后羿所使用的箭跟國際射箭比賽體積相同,採用白矮星物質製成。
國際射箭比賽使用箭的箭桿直徑不超過9.4mm,長度不超過900mm。加上箭頭,約700CM^3。白矮星密度為1000KG/CM^3,也就是m=7*10^5KG。V=0.999…9C(得有個20幾個9)
地球會怎麼樣?會被推離原有軌道。
等等,別忘記了,后羿射了9箭,經過足夠精密的計算,我認為后羿可以利用地球自轉、公轉來修正地球軌道偏差的。最後一箭將地球推回原有軌道即可。至於從第二箭到第九箭如何修正地球軌道,請另外的大神來計算吧,我是沒本事計算的。
在地球離太陽忽遠忽近的過程中,溫度會不會忽升忽降?我們會不會感冒?顯然會,要不然你以為神農為啥要去嘗百草?因為大家都感冒了唄。光粒
【分割線】看了一些答案,我感覺你們還要學習一個,后羿哪是和盤古相近時期的人呢?從歷che史dan的角度來說,后羿是幫助堯帝清理了九個(可能是虛指)以其恆星為圖騰的「部落」(星系)——史上最早的(批量)黑暗森林打擊啊。【於是,沒忍住又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了】========================================= 感謝@韓嘯在評論串中指出:
后羿天生神力,可理解成「擁有接近無限大」的能量,無論羽箭的材質重量如何,用后羿神力將一隻有質量的羽箭加速到接近光速,根據相對論效應,羽箭質量將會在接近光速時急劇放大,完全有將一顆恆心摧毀的可能,這個時候材質已經不重要了,即使是在接近太陽之前被高溫氣化,那也是一團擁有極高能量的等離子云……
所以后羿有可能是人類在宇宙歷史上主動發出黑暗森林打擊的第一人…╮(╯▽╰)╭=========================================- 后羿射日需要一支什麼樣的箭?
- 后羿的箭法突破天際,射箭精度神准,
- 弓箭的性能能允許后羿的最大拉力到極限射程300米,
- 他還能夠人肉算風向誤差等其他校正,
- 而且有效射程即極限射程
- ·足踏み在射位(持弓待射時所站立的位置)上面向標靶時,兩腳踏開的動作。
- · 胴造り做妥步履基礎後,所作出的穩定上半身的動作。
- · 弓構え把箭搭在弓上的準備動作。
- · 打起し箭上弦後,以兩隻手分別把搭好位置的弓與箭高舉過頭的動作。
- · 引分け承接上一個動作,一手托弓一手拉弦(連著箭末的羽毛),左右張開雙手,並把弓箭拉到自己的視線水平的動作。
- · 會完成「引分け」的動作後,開始將箭瞄準標靶的狀態。
- · 離れ鬆開持箭的手,把箭射出。
- ·殘心(或殘身把箭放出後身體所保持的姿勢。
- 一支箭的材料構成基本是什麼?
箭由箭頭(青銅)、箭桿(木頭)、箭羽(羽毛)三部分組成。
箭頭,又名箭鏃,多為鐵制,頭銳而底豐。箭桿古代稱「梃干」,一般用竹或木兩種材料製做,嵌於箭頭之下。箭桿為圓柱形,用箭端製作而成。
箭羽,加在箭桿末梢部分的羽毛,箭羽粘在箭桿的後部,在箭的飛行中起到平衡和保持方向的作用。通常箭羽的外形輪廓都是流線形的,這種形狀有著很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箭頭的式樣主要有三菱形,三角形,圓錐形等。其刃薄而鋒利,旁有槽。但古人製作時非常講究各部分的尺寸、形狀、比例、選材等。單就箭鏃來看,殷墟出土的銅鏃有四種:在實踐中證明「三棱式鏃」最適用,其優點是:製作簡便,鏃體堅固,鏃鋒銳利,穿透力強。還因鏃體近似流線型,故箭飛行時阻力小,方向性好,保證了箭射出後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又具有較強的殺傷性能。所以,到戰國末年,三棱銅鏃以其優勢逐步取代了各式銅鏃,成為箭鏃的主要形制。陝西秦俑坑出土的銅鏃數以萬計,三棱銅鏃佔99.85%,足以說明先秦時期已由多種鏃型趨於單一形式的三棱鏃。
- 一是薄匕式,類似匕首的鋒部,鏃中有脊,兩側分葉,外緣帶刃,兩刃向前聚成鋒並向後形成倒刺,中脊向下伸出,形成連接箭桿的鋌。
- 二是三棱式,這種鏃呈長條形,有三刃棱,上有尖鋒,下出鋌。
- 三是圓錐式,鏃頭短而體輕,上銳下圓,形似圓錐。
- 四是平頭式,形如圓柱,鏃頭平而無鋒,僅可撞擊不能射殺,是專門用做習射時的「志矢」。
- 現在是21世紀,所以箭頭、箭桿、箭羽的材料肯定沒以前那麼Low,不過基本的功能還是不變。
- 后羿的弓有多猛?
這裡有例子可以參考。
古代弓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 胡曉的回答
射程差不多。然後我們帶入題主的『現代科學』。先說太陽吧。題主的口中的『太陽』,應該不是這個?我覺得要射這個,首先,大小和距離溫度太陽表面溫度5,800K,中心溫度1,3600,000K,如果不考慮輕量化,那現在人類造的最耐熱的金屬是:先上數據吧,對於歷史上恐怕是最有名的拋射兵器——英國長弓,各種測試是比較多的。長弓全盛時期,拉力普遍在150磅上下,也就是68千克力。對於這樣拉重的紫杉木長弓,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用多普勒彈道雷達測得的數據如下:
53.6g箭初速64.3m/s 動能111J 彈道末端48.9m/s64.1J 實際最大射程在312m~328m之間,末端能量剩餘58%
95.9g箭初速53.0m/s 動能134J 彈道末端 44.9m/s89.9J 實際最大射程228m~249m之間,末端能量剩餘67%
- 鎢金(Tungsten) 熔點是3410度c
- 如果只要比最耐熱的話,是碳(carbon),熔點3500度c
- 如果包括礦物的話,是鑽石,熔點3820度k (3547度c)
- 如果包括人造的話,熔點最高的是 碳化鉭鉿.
- Ta4HfC5(Tantalum hafnium carbide)是一種鉭和鉿的混合碳化物,它是目前已知熔點最高的物質,熔點4215攝氏度.
很遺憾,以地球上現有的技術和材料完全不可能造出一支足夠大,耐熱性足以支持完整射穿了太陽的箭,還有把箭射到外太空的動力也無從解釋。
所以指的應該是這個,三足烏,亦稱為金烏、赤烏,主要是侍奉西王母,是漢族神話中太陽之靈。神話中說,太陽里有金黃色的三足烏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我們默認這裡的三足烏是普通的成年烏鴉大小,體長400~490毫米,呼吸氧氣,生活在大氣層內,處於弓箭的射程範圍。但是畢竟是尊貴的三足烏,以大為貴,所以我們要選取其中突變得個頭特別大的,十隻都要這,么,大!然後是金烏的表面溫度,十隻金烏就是十隻小太陽,《楚辭章句》卷三《天問》說,高句麗壁畫墓多繪有日月神像,表明其有日月星晨崇拜。高句麗五盔墳四號墓「日月神繪於北角二層抹角石上,人首蛇身。日神居左,男相,披髮,雙手捧日輪於頭上,日中有三足鳥,月神居右,長發女相,雙手捧月輪於頭上,月中有蟾蜍。」
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淮南子》說,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 既然能曬死莊稼,蒸發河流,就說明當時日照溫度不低,但我找了很多資料,也沒見說,十個太陽的溫度曬死了人的,這說明,日照溫度不高。
- 在地球上,人類可以行走的最極限的環境之一,撒哈拉沙漠。
- 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發率,並且有一連好幾年沒降雨的最大面積紀錄,正是最好的例子。
然後我們說說人的生存極限溫度,撒哈拉夏季,氣溫異常高,有記錄的極端最高氣溫58℃,白天表面溫度可達到70℃80℃
目前記載,人體置身其間尚能呼吸的溫度最高極限大約116℃;
科學家曾對人體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中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做過實驗:人體在71℃環境中,能堅持整整1個小時;在104℃時,則僅僅能堅持26分鐘。不過,人體的熱感還與空氣濕度有關,當空氣濕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即使氣溫剛高過28℃,人也會感到悶熱;溫度再高時,便會發生中暑昏迷。不過當人們穿著衣服時,衣服造成一種「次環境」,人的忍耐力會提高一些。
- 因此后羿射日,完全可以頂著十隻太陽的日照,在半小時內把九隻太陽射落。而且箭法出眾,體格異於常人,忍受能力自然更強。
- 橘紅色:1000攝氏度左右。
- 純橘色:1100攝氏度左右。
- 金橘色:1200攝氏度左右。
- 金黃色:1300攝氏度左右。
換句話說,金烏的表面溫度可能在1000~1300攝氏度,內部溫度可能更高,高達數千度,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反應堆,這一點跟太陽類似。
用現代科學解釋,你要怎麼用普通的箭射落一個永久反應堆?不可能,但這畢竟是神話啊?有小道消息說,后羿本人跟西王母可能有一腿,所以嘛,西王母給后羿加了一個Buff,這也是有可能的。以上,謝謝諸位觀看。需要一個質量點
十體運動,哈哈哈哈,我覺得我們的主做夢都要笑醒了
為什麼沒人說用小滑塊的呢?
「您知道,187J3X1正處於像太陽一樣的穩定期,是絕對不可能成為爆發新星的。而且我們觀測到了它被摧毀的過程:一個接近光速的物體擊中了187J3X1,那東西體積很小,他們把它叫光粒,它穿過恆星外圍氣層的那一瞬間才從尾跡被觀測到,光粒雖然體積小,但由於十分接近光速,它的質量被相對論效應急劇放大,擊中目標時已經達到187J3X1恆星的八分之一,結果立刻摧毀了這恆星,187J3X1的四顆行星也在爆炸中被汽化。」
——《三體II·黑暗森林》災難發生時,三體行星正處於一個穩定的恆紀元中,圍繞著三星中的 一顆恆星運行,軌道半徑約 0.6 個天文單位。恆尾被光粒擊中後,光球層 和對流層上被擊出一個巨大的裂孔,孔的直徑達五萬千米,可以並排放下 四個地球。不知是偶然還是攻擊者有意為之,光粒擊中恆星的位置正在 行星運行的黃道面上。從三體行星上看去,那個太陽的表面出現了一個 光度極強的亮斑,它像熔爐的大門,太陽深處的強輻射通過裂孔,穿透光 球層、對流層和色球層,直接照射到行星上。暴露在光斑下的那個半球之 上,處於室外的生命在幾秒鐘內就被烤焦。接著,恆星內部的物質從裂孔 噴涌而出,形成了一股五萬千米粗的烈焰噴泉。噴出的太陽物質溫度高 達千萬度,一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落回太陽表面,一部分則達到了逃逸速 度,直衝太空。從行星上看去,太陽表彷彿長出了一棵燦爛的火樹。約 四小時後,噴出物質穿過 0.6 個文單位的距離,火樹的樹頂與行星軌道相交。又過了兩個小時,運行中的行星接觸了火樹的樹梢,然後在噴出物 質帶中運行了三十分鐘,這段時間,行星等於是在太陽內部運行,噴出物 質經過太空的冷卻後仍有幾萬攝氏度的高溫。當行星移出噴出物質帶後, 它已經是一個發出暗紅色光芒的天體,表面均被燒熔,岩漿的海洋覆蓋了 一切。行星的後面拖著一道白色的尾跡,那是被蒸發的海洋的水蒸氣;而 後尾跡被太陽風吹散,行星變成了一顆披散著白色長發的彗星。——《三體III·死神永生》時間之箭,再等50億年太陽就掛了。
從科幻小說的觀點來看,後裔是射下來9個「偽日」,近地軌道反射鏡。
所以用反衛星導彈就好啦!地球會不會因為被此箭的反作用力推離繞日軌道?
在這之前,先要明白,如果有十個太陽,地球會怎麼公轉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
二向箔
注意后羿射日是把太陽「射下來」而不是「打爆」或者「拍扁」
所以yy光粒二相箔的你們都讓開讓我來!
通常對「射下來」的認知是「太陽處於地球引力能明顯作用的範圍內且有神秘的力量抵消地球引力」
所以這個世界裡大概就是
地球系有十大恆星繞著地球轉!
那麼后羿把太陽射下來自然就是讓太陽失去線速度然後掉到地球上啦!
所以其實后羿瞄準的不是太陽,而是太陽的軌道提前量!
后羿的箭在太陽前面的軌道上爆炸!產生的衝擊使太陽減速然後掉到地球上!
我都被自己感動到了!用多大力不說直接問「射什麼箭」?好好好,EXCITED!首先呢,既然是把太陽射下來了,那箭肯定是有質量的啦。其次呢,太陽光到地球尚且需要六分鐘,后羿不是射一次等半天這麼射的吧?至少我看過的影視作品裡都是射完一箭射第二箭的,將來報道上有偏差,那就是他們見得風是得雨,他們要負責。那就是超光速咯?根據亂七八糟定律,有質量的物體速度越快質量越大,光速時為無限大,超光速時權且當它超無限大。那那隻箭無論是用什麼做的怎麼做的等到撞上太陽肯定已經成奇點了,用什麼做的都隨便啦。
墨鏡
光粒
鑒於知乎目前沒有賬號註銷業務,故刪除本ID下所有回答,並永久退出知乎。
后羿射日其實是遠古時期外星飛船被外星殖民者的親地球派被流放到地球後暗自培養實力最終製造RPG摧毀飛船的故事。
推薦閱讀:
※夸父農場之大陸解體 | 連載35
※Dieselpunk 和 Cyberpunk 的異同之處是什麼?
※萬字長評道《三體》(二)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