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是怎麼製造的?

我們平常吃的葯,諸如白色顆粒和膠囊,製劑是通過怎麼樣的工藝製造出來的,材料如何提取,萃取,也就是藥物的生產過程,舉個例子好嗎?


哈,終於看到一個自己懂一點的答案了,想想都有一點小激動啊,必須好好回答。

先說說大概的原理吧:

首先,我們一般要經過化學合成,生物技術,植物提取這三種方式把一個含有很多雜質的藥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治病的東西)制出來,再經過一系列過濾啊,蒸餾啊之類的提純方法將其轉化為雜質很少的很少的粉末狀態,結晶狀態或浸膏(川貝枇杷膏的那種狀態)狀態的,也就是下面要說的主葯,當然,只是這樣的話,病人是無法直接使用的。

然後,我們將這些狀態的藥物製成藥片,膠囊,沖劑,滴眼藥水,液體製劑,狗皮膏藥(哈,通俗吧)之類的可供病人使用的劑型。

劑型的選擇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對於人體,我們可以通過口腔,胃腸道,皮下,眼睛,動脈肌肉等給藥方式,比如,眼睛我們就必須得用液體的藥物吧,常用的滴眼液,方便快捷;對於身體某個關節疼痛,狗皮膏藥就很好用吧,還有我們也可以吃藥減緩疼痛吧,但是你吃的藥片,怎麼讓有效成分跑到你病變部位去治療它呢,這就要考慮製成什麼樣的劑型,在胃裡被吸收還是腸道吸收啊之類的。這個製劑知識是非常複雜而有用的。這裡也就不多講了。

接下來我也大概說說怎麼製得這片劑的吧。片劑也是很多劑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製片劑,也就是平時用的最多小藥片,一粒片劑分為主葯(對治病有作用的,上面提到的合成出來的有效成分)和輔料,一粒片劑裡面主葯和輔料的含量是很嚴格要求的,有的含量過高就是害人而非救人了,過低又沒有效果,下面的工序也就是嚴格圍繞含量來的。

將主藥粉碎之後,經過篩分(粉末大小會影響後一步的混合),合適大小的粉末留下,輔料也如此步驟。再將主葯和輔料按比例混合,加入黏合劑和潤濕劑,製成大一點的顆粒(使主葯分散均勻,不然影響療效),剛才顆粒被潤濕了吧,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乾燥,然後再經過一次整粒,再經過混合。最後,把粉末壓成片劑。大概的片劑就做好了。

到這或許有人覺得好複雜,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為了讓主葯跟輔料充分混合,讓主葯均勻分散在一粒片劑裡面。片劑裡面的其他輔料主要起將主葯製成大小一定,脆碎度一定,硬度一定等等的物理性質一定的作用(這些物理性質影響藥物的療效,比如,一個藥物要在小腸釋放吸收的,但由於不夠硬,在胃裡就被釋放了,不能作用到病變部位,於是就被小腸嫌棄了,說,你不夠man,嘿)。

還有的片劑需要經過包衣過程,製成紅色的黃色的小藥片,目的是為了掩蓋不良氣味,或控制藥物在胃裡或腸道的釋放。嗯,大概過程就這樣。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的回答,把所需要的書翻出來一本又一本,就是害怕出錯,看了不點贊我會桑心的,哈。


我以為哈 只做過實驗沒實踐過的大學狗 求大神指教 那我說了哈比如對乙醯氨基酚 就是撲熱息痛 就是在藥物化學的實驗室合成然後就是提純重結晶幾次就是白色的粉末了 然後具體膠囊片劑的是藥劑實驗的活兒了,過程中加黏合劑,潤滑劑,崩解劑啥的,有配比的。然後那個藥粉要握之成團,輕壓及散。烘乾 按比例加硫酸鎂粉末,然後放在壓片機里,壓片。膠囊的話就是把藥粉過篩,然後放膠囊殼裡


各種化學反應啊。不同的藥品的方法做法也不同,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推薦閱讀:

藥物一般進入體內多長時間開始發揮作用?
為什麼良藥都苦口?難道就沒有香甜的葯嗎?
有什麼好的膏藥牌子,求推薦?
中國的藥廠想研發一種新葯,從選題到通過cfda認證大概的流程是怎樣的,每個流程所需時間和花費大概是多少?

TAG:醫藥 | 藥物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