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造就農業

著名學者戴蒙德有言:「農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錯誤。」這句話引出兩個問題:首先,農業是一個錯誤嗎?其次,人類為什麼要從狩獵-採集生活轉入農耕?Matranga的工作論文利用22000年間,世界範圍內的數據回答了這兩個問題:農業不是錯誤,而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手段。隨著12000年前氣候季節性的增強,極端氣候狀況增加,純看天吃飯意味著饑饉和死亡。於是,人類選擇定居下來,儲藏食物、馴化作物,走上農業道路。雖然農業確實導致平均生活水準的下降,但正是依靠農業,人類才能成功應對氣候風險。

圖1 七個農業發源地以及各自的發源時間

200000年來,絕大部分時間,人類都過著狩獵和採集的生活。大致60000年前,人類已經有了語言,創作藝術、打扮自己、埋葬死者。之後幾萬年,基本的生活形態一直沒有太大變化。直到大約12000年前,居住在新月沃地的人類終於開始馴化麥。隨後,農業在世界各地的幾個中心獨立發展起來。農民慢慢擴張,逐漸替代了曾遍布整個世界的狩獵-採集者。見上圖,為什麼各地的農業都在這個一個時間段發展起來?為什麼發展出農業的地區全都位於緯度15度-40度的地區?時間起點和空間分布,理解農業的起源,必須先理解這兩個問題。

圖2 世界各地氣候的季節性與農業起源的地點

兩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概括成一個詞:氣候季節性。10000-20000年前,地軸傾斜程度變化導致季節變得更分明:夏天更熱,冬天更涼;旱季雨季降水量的差距增大。結合農學研究,作者建立了一個季節性指標,與夏季冬季均溫的溫差,以及旱季雨季降水量差距的大小有關。溫差越大,降水分布越不平均,季節性越明顯。見上圖,粉紅色的格子是在21000年前,氣候已經變得季節性較強的區域;紅色格子是8000年前,氣候已經變得季節性較強的區域;綠點是幾個農業的起源地。可見,農業發軔的地方,全部位於季節性一開始就很強的地區。

圖3 全球氣候季節性的時間序列與農業起源的時間

季節性增強對狩獵-採集社會不利:四季差異不大的地區,狩獵-採集可以過得很舒適;可是,如果季節差異很大,有幾個月就要忍飢挨餓。如果附近就有環境差異很大的地方,比如說高山,狩獵採集社會可以直接定居下來,兩地的好氣候都可以享受,這會加速農業出現;如果是稍微遠一點點的地方有高山,狩獵採集社會可以反覆遷移,來利用不同的環境。此時農業會出現得比較晚;最後,如果附近環境都一樣,季節性都很強,狩獵-採集社會也只能定居。在植物茁壯生長、動物滿地跑的時候多儲藏一點,飢餓的月份再拿出來。這也會加速農業出現

以今天敘利亞、土耳其和伊拉克交界處發現的四個遺址為例:Jerf el Ahmar在河邊,100公里內都是平原;Qermez Dere在陡峭的山腳下,周圍是一大塊平原;Girikiacian也在平原上,稍遠的地方是山區;Gawra距離高山40千米。結果,從發掘結果看,前兩個遺址較早選擇了定居農耕,而後兩個遺址進入定居農耕的時間晚了2000年。這符合前面的假說。另一個例子:同為狩獵-採集部落,北美洲東北部的印第安人的生活卻很像定居農耕社會——定居的房子、複雜的物質文明和社會分層。為什麼?原因在於主要食物鮭魚的出現,是高度季節性的。

圖4 四個遺址的地理信息,海拔由低到高,用藍、綠、黃、紅四色表示

作者利用世界範圍內的數據對假說進行了檢驗。季節性指標前面已經介紹過。數據集之一是TraCE,包含22000年內世界各地的氣溫、降水,解析度是3.75經度*3.75緯度。另一個數據集來自精度更高的BIO-CLIM項目,解析度更細,為10千米*10千米,但只包含歐洲。農業方面,第一個來源是Purugganan和Fuller建立的資料庫,記錄了世界各地農業起源的時間,判定標準是根據C14同位素及DNA測序,是否出現了農具或馴化植物;第二個是Putterman和Trianor,判定標準是只參考考古證據,農業在160個國家起源的時間。作者合併使用了這兩組數據;第三個來源是Pinhasi,包含了中東和歐洲地區765個發現農業痕迹的遺址的信息。

圖5 季節性與採用農業生產方式的時間

實證結果驗證了作者的理論:溫度季節性和降水季節性增強,都會顯著提高當地採取農業生產方式的時間。其中,溫度季節性每提高一個標準差,進入農業時間平均提早1000年降水季節性每提高一個標準差,進入農業時間平均提早300年。進一步的分析發現:5公里範圍內有1000米或以上高山,進入農業時間平均提早1000年5公里到50公里範圍內有1000米或以上高山。進入農業時間平均延遲500年。這不僅說明季節性強弱確實會影響採取農業生產方式,也說明定居確實是其中的影響渠道。山地距離較遠時,遷移的吸引力顯得更大。

圖6 進入農業對身高的影響

最後,農業真的能幫助應對風險,平滑食物消費嗎?由於史前詳盡的消費數據幾乎完全無法獲取,論證這一點相當難。作者的解決方法很有意思:人類骨骼上的哈里斯線數量,反映了發育時期遭遇營養不良的次數。從狩獵採集到農業,雖然身高下降,但哈里斯線的數量也減少了。以俄亥俄州的印第安人為例:狩獵-採集年代,他們平均身高是165厘米,有11條哈里斯線;進入農業後,身高下降到162厘米,但哈里斯線平均數量減少到4條。因此,農業雖然降低了生活水平,但也成功幫助了人類應對氣候帶來的風險。原文內容頗為豐富,很值得一讀。

參考文獻:Matranga, Andrea. "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 Seasonality and the Invention of Agriculture." (2017). R&R a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金融泡沫?
國共內戰時期,共產黨的物資補給,或者說各種經費來自哪裡,國民黨的各種經費又來自哪裡呢?
最近共濟會和光照派陰謀團體在媒體上公開出現了,他們在世界經濟上做了哪些計劃?
在20世紀中期,韓國為何能夠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政治制度、經濟自由與大分流

TAG:经济史 | 农业 | 风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