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你也只能養個蛙去看了
昨日,做遊戲的大佬朋友向我瘋狂倒苦水:
「這年頭,越來越搞不明白玩家喜歡什麼了!」
他的吐槽不無道理,《絕地求生》火的時候,他說,這是一種新的玩法,填補了遊戲行業的空白,火是一個必然結果。於是,公司至上而下,開始研究在現有的產品中植入大逃殺玩法的可行性。
後來,《戀與製作人》又刷爆了朋友圈,直男的他分析半宿,鄭重地表示,這款遊戲劇情雖然有很多常識性錯誤,但男主人設基本滿足了妹子們的所有幻想,加之女性玩家付費比重超過男性已成事實,遊戲火起來也在情理之中。本著「造福一下男性同胞(腰包)」的目標,他又開始寫起男性向戀愛卡牌遊戲的策劃案。
策劃案還沒寫完,面對這款養青蛙的遊戲,他沉默了。在沉默的表情之下,我大概能猜到咆哮於他胸中的吶喊:
「養男人就算了!養青蛙是什麼龜龜!」
在大佬糾結於他該寫個養蝸牛還是養福蝶的策劃案之前,還是幫大佬分析分析,這波手游新「節奏」,到底又是為什麼火起來的吧。
時隔三年,Hit-Point又出來扎心了
Hit-Point對國內大多數玩家來說,並不算十分熟悉。這家公司「出鏡率」很少,以至於我想要在網上搜相關信息時,都只能得到碎片式的答案。
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遊戲公司,2015年的一款《貓咪後院》,成為許多貓奴們心中當之無愧的神作。
《貓咪後院》算是一款放置類經營遊戲,玩法十分簡單。遊戲發生在玩家的後院之中,玩家只需要每天按時擺上貓糧,放好玩具,耐心等待主子們上門就好了。用一句話來形容玩家所做的事,就是你在後院開了一家貓咪餐吧,主子們在消費之後會給你留下小魚乾,以便你可以升級你的玩具,買更高級的貓糧,這樣才會有更加「特別」的貓光顧。
這款遊戲十分輕度,玩家只需要偶爾上線收收小魚乾,添上新貓糧就可以了。不過對於貓奴們來說,每天上線看看主子們玩玩具時憨態可掬的樣子,這大概就是忙綠一天最佳的獎勵了吧。
在氪金點方面,這遊戲可以說是「佛」。在遊戲中,小魚乾分為金、銀兩種,都可以在貓主子那裡獲得。小魚乾是你購買貓糧和玩具的貨幣,你可以通過等待來逐漸搜集齊所有的玩具,解鎖所有的稀有貓咪,氪金只是可以讓你縮短這個等待的過程。
你花不花錢,貓主子都在那裡,該吃吃該睡睡。可以說是相當友好了。
同年,Hit-Point又推出了一款《狗狗後院》,這款為了滿足狗奴們的遊戲更像是一款換皮遊戲,玩法幾乎一致,只不過將遊戲中貓咪的元素全都換成了狗狗的。這款遊戲據我了解並未如孿生的《貓咪後院》那樣備受歡迎。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只有兩款遊戲的數據實現互通,玩家可以去喵咪後院遛狗,能看到貓咪和狗狗一起玩耍的畫面,這一點才算是有點新意。
一夜之間,朋友圈開始曬起了蛙兒子
就是這樣一個擅長「養寵物」的公司,時隔兩年多,再度推出放置類手游《旅行青蛙》。沒錯,本著「沒有蛙奴,製造蛙奴」的心態,這款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隻青蛙的老媽,每天的工作就是收割屋外的幸運草,用來購買青蛙旅行所需的便當和道具。其餘的就只剩下等待,等待你的蛙兒子出門旅行,為你寄回明星片和紀念品。
這款遊戲的操作比起《貓咪後院》還要簡單,《貓咪後院》還需要你思考在有限的空間內放置何種玩具可以實現收益最大化,但這些在《旅行青蛙》中都不需要,你只需要買好東西一股腦塞蛙兒子包里就可以了。
氪金方面更是延續一貫的傳統:愛氪氪,不氪拉倒!目前可供購買的道具比起《貓咪後院》更是少得可憐,即便是靠日常產出,相信用不了多久也可以攢齊所有的內容。這在手游重氪的環境下,當真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然而,這款輕度遊戲在日本的表現並不算令人滿意。但是沒有官方漢化(安卓已經提供漢化)的蛙兒子卻在國內「無心插柳」了一把,一連串已經取得的成績估計連Hit-Point自己都沒有想到。
1月22日上午,《旅行青蛙》已經登頂中國區ios免費榜榜首。截止22日下午4時,在taptap上的下載量已經突破120萬,更是獲得9.9分的驚人高分。值得注意的是,taptap官方16日還曾發表公告,對於惡意評價5星的問題進行過處理。在此背景下,《旅行青蛙》9.9分評分可以說是有一定信服力的。
那麼蛙兒子究竟是在哪些方面扎到了玩家內心中柔軟的部分,讓她們連老公都不要了呢?
到底是誰在渴望旅行
觀察朋友圈裡面「蛙媽媽」的曬「蛙」動態,可以基本總結為一句話:青蛙出門的時候想它回家,宅在家裡不出門的時候又想讓它出門。出門回來了要是不帶照片還不高興,帶照片如果是單人的還希望它多交點朋友。真是單身的玩家操著當媽的心。
當然,「入戲太深」的玩家也只是一部分,曾有一個女性朋友和我吐槽:自己天天忙成狗,發現活的還不如一隻青蛙。相信這句話會讓很多人苦笑一聲,感同身受地嘆一口氣。
還記得在「佛系」概念火起來之前,上一個關於生活態度的梗是「世界這麼大,我想出去走走」。這句話之所以成為那段時間的流行語,何嘗不是說出了我們大多數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盼望青蛙出門旅行的心意,何嘗不是我們自己想要出去走走的一種心理投影呢?
求不得,所以盼望有誰能夠實現,這時候蛙兒子的出現,剛好填充了這一點。這種心態和父母會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是何其相似。
於是,盼望旅行的我們,開始養一隻喜歡旅行的青蛙,為它精心準備好便當和道具,盼望著它早點出門,等待它為自己帶回沿途的風景,分享那旅行中認識的新朋友和新見聞。
《旅行青蛙》中採用的都是真實景點
有時候,青蛙會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悄悄回來,留下特產和照片,又收拾好行囊繼續旅行。等玩家登陸的時候,看著空落落的房間,又會催生出一種新的感慨:
「我感覺我提前體會了一波空巢老人的心情。」
感慨的背後,是一種無法明說的孤獨。
不知道Hit-Point是不是有意營造這種感覺,獨居的青蛙,一隻蛙吃飯,一隻蛙看書,也是一隻蛙做手工。即便是出門旅行,更多時候也是一隻蛙的遠足。雖然偶爾會有朋友的造訪,偶爾會與朋友一同踏上路途,但獨自一蛙的時候總是存在。
旅行、等待、孤獨。這大概是這款遊戲表達最多的三個辭彙。
下一次我們養點啥?
從養貓養狗到養蛙,Hit-Point算是把玩家尋求一個寄託的微妙心態摸了個遍。所以這還真不是養點啥這麼簡單的問題。即便是Hit-Point覺得大陸玩家開發潛力巨大,幾個月後搞一個《串門蝸牛》的放置遊戲出來,恐怕也不會有多少玩家買單。
分析Hit-Point一貫的思路,感覺這次《旅行青蛙》更像是誤打誤撞的結果,畢竟在這之前,《陰陽師》、《戀與製作人》這類傷肝又傷錢的正餐已經足夠飽腹,總要有點清淡小菜善後。
所以,做遊戲不易,討好玩家更不易,不如學學Hit-Point,做好自己心目中的好遊戲,「佛系」一點,隨緣爆紅,隨緣霸榜就好了。
極地編輯:花滿
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