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史上有哪些【降維打擊】的經典案例?
降維打擊是每個創業者的夢想。
從經典管理學入手,想要降維只有兩個方面入手:或者產品,或者運營,沒有其它 。
(一)產品降維
靠產品降維,而產品力的根本是技術實力。
比如做電腦出身蘋果,幹掉了造紙出身的諾基亞。
蘋果在pc上摸索了31年,這種技術積累,轉身做出的iPhone, 直接就幹掉了從1996年開始連續14年市場第一的手機霸主諾基亞
2007年第一代iPhone橫空出世
2011年iPhone銷量超過了諾基亞
2014年苦撐了7年的諾基亞宣布退出市場 其亡也忽焉!
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埃隆 - 馬斯克
這哥們24歲開始連續創辦了三家成功的企業:
在線內容出版、電子支付和外貿支付。成了億萬富翁
31歲時成立spacex,投了一億美金,想把人移民到火星。
2014年出於對電動汽車的看好,他投了特斯拉
玩火箭的,去做汽車,簡直是博士生做小學生的題嘛!
特斯拉一出來,全世界轟動
2010年納斯達克上市,現在市值在汽車行業全球第一
超過了百年車企通用福特等
威風凜凜100年的傳統汽車企業忙不迭地跟進,推出自家的電動款。
這也是基於技術的產品降維
估計五年後,滿大街可都是電動車了。
還有就是智能音箱——
amazon賣掉了2000萬個echo,佔了三分之一的江山。
智能音箱預計今年會超過7000萬個銷量。用著真是上癮。我家就有一個。
還有智能手錶,蘋果applewatch收割了50%以上的市場,超過了勞力士,稱為全球第一大手錶廠商。
這個,我也摘不下來。體驗極好。還有醫療美容,用醫療的破壞方式進行美容。利潤極高。
搞得生活美容很狼狽。但牌照和醫生比較難拿。
總之:
產品降維,全靠硬扎硬馬的技術不是我們國人擅長的。我們擅長運營降維~(二)運營降維
靠運營降維攻擊,一般有兩種套路,其實就是兩種競爭策略:
A. 聚焦降維第一種比較高級些:靠的是聚焦策略。
專攻一經,以此為生
比如步步高的藍光DVD,在美國口碑極高,大家可以翻一番美國亞馬遜的銷量和評價。
比如步步高布局的藍綠兩軍:OPPO和vivo。都闖入中國手機銷量前五名段永平的管理路數和其投資風格一樣,
認準了,拿出全部身家重金投入,長期持有,就等他開花結果。
被稱為「在中國本土第一個打敗蘋果的男人」
現在oppo操盤手陳明永,是段永平的浙大校友,他從1995年就跟著段在小霸王做助理。
聚焦策略的另一個詞是「專註」,專註就得抵抗不專註的誘惑,怎麼抵抗呢?OPPO把它叫做「本分」
企業內部強調「本分」的核心價值觀,「本分」包括四個層面,第一層:「隔離外在的壓力和誘惑,保持平常心態,回歸事物的本源,把握住我們應該做的合理方向」
第二層:「本分是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當出現問題時,首先求責於己」
第三層:「本分規範了與人合作的態度,我不賺人便宜」
第四層:「本分高於誠信,即使沒有承諾,本來應該做的事情也要做到。」
CEO陳明永稱:
「我們身處一個充滿壓力、誘惑與挑戰的時代,容易被情緒左右,產生恐懼、煩躁與不安,進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如果我們能隔離外力,始終保持本分的心態,回歸事物的本源,想想當初我們為什麼出發?這樣處理問題的方式會變得更清晰。」
這也是我在燕小嘜團隊中想要達到的文化境界。
聚焦,聚焦什麼?步步高聚焦的是「精品戰略」。這是真正高明的地方。
B.低價降維
當然想要降維攻擊,還有另一種策略,叫做低價策略。低價是撕開市場最大的武器
比如小米
小米的豐功偉績,我就不多說了。
之前寫過很多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
這裡聊一下低價策略的後遺症——調性!
剛才去小米之家轉了一圈,
顧客中學生、剛畢業不久的白領居多。
長此以往,小米就容易被定性。
品類會被迫退縮,
會退縮到家居、數碼配飾、小家電等社交屬性更低的層面
這對小米來說,肯定不是好消息。
從長期的眼光看,短期行為有可能是正確的。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辯證!
小米是電商dna,決定了它的流量怪獸特性,
流量鎖定了產品價格的中低檔,中低檔鎖定了品類。品類又鎖定了規模和市值。
低價策略是個魔咒,起來快,出來難。
免費策略是低價策略的特殊情況,如殺毒軟體免費等。
共享經濟也是低價策略的變形。低使用費打掉高資產費。新瓶裝舊酒而已。
比如摩拜和ofo出來後,自行車零售店鋪都到了吧。這算殃及魚池吧。不算攻擊。
先想到這些,還有那些降維攻擊的例子,大家多補充。
推薦閱讀:
※傳統零售業等著馬雲和劉強東拯救?這裡是自救法寶(上)
※如何評價Wikipedia 與bilibili的商業模式?
※zaker盈利模式是什麼?
※二維碼產品的商業模式在哪裡?
※360 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怎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