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鐵軌式思維扼殺了你的未來

我們在中學學過下圖所示的一次函數:

當時我們被迫解題、解題、解題,很快,大家都會花式運用一次函數啦:

  • 給定一個點和斜率,你可以求出一次函數
  • 給定兩個點,你可以求出一次函數
  • 給出一次函數,你可以在坐標系中畫出一條直線
  • ……

熟練之後,考試時再也不會在一次函數這類題上丟分啦!那種感覺,棒棒噠!

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居然很快把一次函數的特徵實踐到了生活中,我們總是用線性思考的方式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然後主動丟掉了很多可能性。

鐵軌式思維

先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位南京大學畢業的小夥伴 M 拿了北京、上海和長沙三個地方的 Offer ,很糾結,通過在行找到我,想讓我幫他選擇 Offer 。

M 說:「上海和北京的兩個 Offer, 月薪都是 1 萬,這兩個地方的房價那麼高,感覺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了。」

我問他:「為什麼說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套房?」

M 說:「你想啊,1 萬月薪,就算每年漲 10% ,得 40 年後一個月才能買得起 5 萬一平米的房子!到時候還不知道房子多少萬一平米呢!」

我一聽,媽呀,40 年 !果然好絕望,好絕望!

我說:「看起來確實很困難呢。長沙的 Offer 呢?」

M 說:「長沙的 Offer 是一家房地產企業給的,月薪 8000 ,我是長沙旁邊縣裡的,8000 的薪水,在長沙能活得很滋潤。」

我說:「那你是傾向長沙這個 Offer ?」

M 說:「也不是,長沙吧,發展肯定比上海北京慢得多,我還想在工作上成長快點,可是去上海北京吧,1個月1萬塊,感覺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我很糾結……」

……

請你留意下上面的對話,M 計算薪水增長所用的方法,就是一次函數:

y = kx + b n

其中,k = 1000,b = 10000,y = 50000 ,函數式變成了:

5000 = 1000x + 10000 n

這樣算下來, x 確實等於 40 !

但是,這種計算方式,明顯是錯誤的,首先他忽略了複利效應

簡單講,就是你每次加薪,都是以現有薪水為基礎按比例調整的,而不是每次加一個常數。所以,正確的計算方法應該是:

50000 = 10000 * 1.1^nnn = log(5)/log(1.1) ≈ 16.89n

也就是說,保持每年 10 % 的增長,只要 17 年,你的月薪就能從 1 萬變成 5 萬!

考慮複利效應後,結果差異巨大:40 年變成了 17 年。

可是很多人想到要等 17 年才買得起房,還是感到很絕望,很沮喪。

千萬別沮喪,因為,這種簡單的複利計算,仍然是一種線性思維方式!

可能有的小夥伴不同意我這種說法,因為複利方式明明是指數曲線嘛:

別急,之所以我們的看法會不一致,是因為,我們對線性思維這個說法的理解不一致。

所謂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思維沿著一定的線型或類線型(既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的軌跡尋求問題解決方案的一種思維方法。

你是沿著直線思考,還是沿著曲線思考,都是在某個前提假設下,只考慮一個方向,缺乏變化,都是鐵軌式的線性思維——被限制在既定軌道和既定方向上的靜態思維

而我們的現實世界,其實是沒有什麼固定軌道可循的!

讓思維出軌

來看我原來公司的一個小夥伴 L 的故事。

2015 年初,L 在我的團隊(西安),一年工作經驗,薪水接近 7000 。

2015 年底,團隊散夥, L 開始找工作。我推薦他到北京一家電商公司,月薪翻了一倍多一點,接近 15000 。

2017 年 11 月份,L 從北京回西安,我們一起聊天,得知他已進入一家公司做大數據方向的開發,年薪超過 30 萬,這個時候,他才工作了不到 4 年!

我們看到,L 在 2015 年底通過更換城市,讓薪水躍變了一次,在 2016 年底通過更換工作方向,又讓薪水躍變了一次,僅僅這兩次,他的薪水翻了接近四倍!

而如果按照 M 的鐵軌式思維方法來計算,3 年時間, L 的月薪應該只有 9100 塊!

L 身上發生的事情,就是典型的「出軌」事件。這種「出軌」,是發散思維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思考如何實現一個目標時,要跳出自己熟悉的思維軌道,從零開始做前提假設,覆蓋達成目標的多種可能性

以提升收入為例,除了 M 理解的每年普漲,還有下列可能性:

  • 跳槽
  • 業餘兼職
  • 理財
  • 房屋租金等被動收入
  • 零邊際成本類產品銷售帶來的被動收入
  • 信息出售
  • 資源置換
  • ……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是因為,我們會習慣性地用鐵軌式思維從現狀推演未來,會不自覺地過濾掉不符合我們推理邏輯的可能性。

要知道,一條鐵軌會伸展到哪裡,你閉著眼睛也能想像得到哇!而我們用鐵軌式思維來推演身邊的事情,就必然會限制我們的想像力。

有一天一個小夥伴給我說,他要在今年賺到 1000 萬!

我一想,他現在做開發,年薪還不到 40 萬,絕無可能在今年賺到 1000 萬,於是就覺得他在說笑。

可是現在想想,我之所以不信,其實不是他的想法不現實,而是他的說法違背了我軌式思考的結果!我看不到那種可能,所以覺得他在說笑。這其實是我太愚蠢啦!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種在我們想來不可能的驟變,確實是可以在某些人身上發生的!

知名經濟學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於 2017 年 2 月 20 日在「得到」APP上線了《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專欄。

這個專欄,萃取了薛兆豐在北京大學講授的《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程的精華內容,利用超過 260 節音頻+圖文在線課程,致力於讓普通大眾發現經濟學的樂趣,並構建起地道的經濟學思維方式。

上線一周,便吸引了超過 4 萬名「得到」用戶付費訂閱。到 2017 年 11 月 10 日早間,《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專欄總訂閱人數突破 20 萬。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計算,《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專欄定價 199 元, 20 萬人訂閱,銷售額 3980 萬!

薛兆豐教授憑藉這個專欄,個人年收入,一下子從幾十萬的級別跨進了千萬級!

而在這件事發生之前,如果薛教授告訴他的同事們,他 2017 年要賺到 4000 萬,他的同事們心裡肯定是一聲哂笑——怎麼可能呢,你現在收入還不到 100 萬吶!

然而,事就這樣成了。

所以,當我們覺得一件事情不可能時,我們所謂的不可能,往往是「某種條件下這件事情不可能」,如果我們能找到這個隱含的假設條件,就可能推翻我們的推理,變「不可能」為「可能」

變不可能為可能

那麼,怎麼才能把我的結論,從不可能變為可能呢?

說起來也簡單,遇到不理解的事情,別急著說不可能,先停下來想一想:

  • 我是怎麼推理出不可能這個結論的?
  • 我做了哪些前提假設?拿掉它們會發生什麼事情?
  • 除了我思考的達成方式,還有沒有其他的達成方式?
  • 換一個比我厲害 5 倍的人,他會怎麼來完成這件事?
  • 如果換作一個完全不了解這個領域的人,他會怎麼來完成這件事?
  • 如果讓麥肯錫的諮詢師來分析這件事,他會怎麼做?

當你能夠把這樣的思考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刻意練習,假以時日,就能打破自己的鐵軌式思維習慣,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怎麼把這樣的思考練習引入生活中呢?

三個步驟:停頓、思考、印證

比如,你瀏覽網站時看到一個新聞,標題是「賣煎餅大媽月入10萬」,你肯定想點進去看看。

別這麼做,先停一下,停一下,讓自己停下來。(停頓

然後,在自己心裡琢磨下,賣煎餅怎樣才能做到月入 10 萬,梳理出你能想到的做法。(思考

接下來,再點開新聞去看,看看新聞有沒有講大媽都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月入 10 萬,和你的想法對照一下,也許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可能性。(印證

不光是新聞,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的。

比如你看到小區樓下的臨街商鋪,拐角處那家,商家三個月一換,沒有一家經營時間超過半年的,你就可以停下來,想想為什麼,然後找別人討論,或者到這個商家裡面去觀察、詢問。

慢慢的,當你習慣了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夠從零開始提出假設,帶著研究的想法去看各式各樣的問題,和各式各樣背景的人相互印證,就能夠形成發散式的思維習慣,遇事就能看到更多可能性。


關於賺錢,不一定在上班時間,也可以業餘哦,參與爆款知乎Live,開闊思路:業餘時間賺錢的6種策略。

推薦閱讀:

對工作出現消極,需要辭職嗎?
你為什麼從銀聯離職?
台灣居民怎麼去大陸工作,該怎麼找工作?
在聯合辦公空間里工作感覺真的好嗎?
今年25歲,很喜歡台灣的人文環境,想請問有什麼工作可以跟台灣人多建立聯繫啊?

TAG:工作 | 职场 | 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