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好

最近,原研哉大師的一段話品味了好久:

設計應該是「這樣,就好。「而不是「這樣,很好!「。

個人理解,再直白一點,即類似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曾提到過的日本茶道哲學,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待客之道,叫:

不要打擾用戶此刻的心境。

我想,最好的服務應該就是不打擾用戶此刻的心境,讓用戶可以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延續進來的服務吧,設計產品和待人之道莫不如是

想像日常生活當中,我會覺得逛優衣庫比逛美特斯邦威舒服,因為前者不會有服務員一直跟在你屁股後面「噓寒問暖」;我會覺得去咖啡廳比去酒吧舒服,因為前者不會刺激我的情緒,讓我只熱衷於「high」,在咖啡廳里,可以討論事情、安靜的看書、玩遊戲都可以等等。

不管哪裡,總有些服務貌似是人性化的,但其出發點本就不是人性化的。這種感覺就像是《月亮與六便士》里對於斯朱蘭太太廣做善事的形容一樣:

牛奶是好東西,尤其是再加點白蘭地,但奶牛巴不得趕緊把它擠掉,脹奶的滋味可不好受。

對於大部分產品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務(功能、活動等),只不過是日漸龐大的產品團隊(亦或運營、市場團隊等)用以解決自身KPI問題而採取的措施。雖然對用戶來說,它們新奇、解悶、它們能夠製造多巴胺、製造刻奇,但那不是生命中所必要的。牛奶喝多了,是會骨質疏鬆的。

對於一個極其龐大的互聯網產品來說,用戶層次可以拉大非常的大。100個用戶眼中有100個哈姆萊特,我們也許不知道用戶需要什麼,但我們總是知道有那麼一部分用戶不需要什麼。

欽佩「三不原則」。剋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一件事,更何況是這麼大的一個團隊。

「這樣,就好「其實是對用戶背後的心理認知的一個深層次探討的結論,也很像原研哉在《白》一書中對於白的形容:

顏色是『空之容器『……真正的生命居於白之中。

顏色本身並不具備特殊的意義,有的只是人們對於它的詮釋。而白色則是能承載人們最為豐富遐想的顏色,有時候不僅喚起視覺感受,更能喚起觸覺、嗅覺等多感官體驗(想像一本白色的紙張拿在手裡)。它承載了用戶的文化、認知、習慣、當下的心境和需求。

我喜愛「白」,所以我也喜愛「克制的微信」。

也許,張小龍前輩有更高的追求,想嘗試讓微信具備「能幫我解決當下手中的事情」的Affordance吧,而不是用紛繁複雜的產品手段去影響這種Affordance的建立。這與他給微信的描述一致:「微信只是一個工具,用完即走」。


原答案地址:如何評價張小龍不騷擾、不感動、不迎合用戶的「三不」原則?

推薦閱讀:

UI 設計師的進階離不開哪些方向?
【設計師百人百天】總結分享(01)
普通用戶與你之間的差距
為什麼你的設計作品看上去不夠專業?

TAG:产品经理 | 用户体验设计 | 交互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