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河劇分集簡評·《西鄉殿》第1、2集:西鄉殿可是被某位中國偉人敬仰過的人哦
每年從1月份開始,在NHK電視台一周一更,一直播到年底,自1963年起到現在都是如此的「大河劇」,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完成了比「春晚」還要令人驚嘆的「壯舉」。但我對大河劇關注的原因,並不止於此。
回溯最初的接受和喜愛,大概是源自大學畢業那幾年最初接觸到的《坂上之雲》。裡面有一股昂揚之氣。
「如果在坡道之上的藍天中,有一朵亮麗的白雲,那登上坡道就是為了去親眼目睹吧……」
實際上,由當時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協助拍攝的《坂上之雲》,並不算是典型意義上的大河劇,較為準確的說法是「21世紀特別大河劇」。
這種青春昂揚氣息,也是《西鄉殿》的主題之一。目前已經能夠看到的第1、2集,每集正片結尾,直接就有這種打雞血一樣的勉勵性旁白。
像第一集的「西鄉殿,挺胸抬頭」。
像第二集的「西鄉殿,前路漫漫,繼續奮鬥啊」。
說到「西鄉殿」片名,不了解而乍一讀到它的觀眾會因為裡面的「鄉」字和「殿」字而很難將其和青春、昂揚這樣的辭彙聯繫到一起。實際上,「殿」應當被理解為敬稱,而非「宮殿」。2010年及之後的大河劇片名,《龍馬傳》、《真田丸》、《西鄉殿》,起得倒很規整。
西鄉殿,即西鄉隆盛,活躍於19世紀中期的日本名人,參加過德川幕府末年的「倒幕」鬥爭以及明治維新。在對戰幕府的戊辰戰爭中,他是明治新政府軍的統帥;在約十年後,他又成為對抗明治新政府的首領,最終戰死。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西鄉」以及「西鄉隆盛」這個名字,按說不至於太陌生。梁啟超在懷念譚嗣同的文章里,寫譚嗣同在被捕前,最後一次見梁啟超,對他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
意思是讓梁啟超逃亡以圖將來,做「趙氏孤兒」里的程嬰、明治維新前的西鄉隆盛。
而譚嗣同自己,則要赴死以報答主君恩義,做「趙氏孤兒」里的公孫杵臼和明治維新前的月照和尚。
在事業被彈壓無望之時,僧人月照與西鄉隆盛曾相約一起蹈海赴死,但西鄉隆盛獲救,成為忍辱負重繼續活著的那個人。
毛澤東少年時代曾寫詩《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給父親以言志: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這也算是西鄉隆盛能在中國國內被知曉的另一個原因吧。實際上主席少年時代所改的那首詩,也並非西鄉隆盛原創,只是當時因西鄉隆盛作為維新志士在中國十分有名,因此才將此詩之前的原初版本歸於他的名下。
另外,西鄉隆盛也一直被當作所謂「武士精神」的象徵者。2003年,湯姆·克魯斯、渡邊謙主演的好萊塢電影《最後的武士》,裡面渡邊謙飾演的造反武士集團首領森勝元,原型正是西鄉隆盛。整部電影的參考事件,也正是西鄉率薩摩武士反抗明治天皇政府的「西南戰爭」。
相比於2016年曾經一度在國內日劇愛好者中大熱的《真田丸》,《西鄉殿》無疑很難有那樣的熱度,最主要原因當然是後者的主演鈴木亮平、黑木華在中國國內的人氣、知名度,大大及不上《真田丸》主演堺雅人、長澤雅美(黑木華也是《真田丸》主要演員之一),與《龍馬傳》主演福山雅治、香川照之、廣末涼子亦有差距。
演員方面,需要一提的還有,在《最後的武士》里飾演了以西鄉隆盛衍生角色的渡邊謙,在《西鄉殿》中演了西鄉隆盛的導師——薩摩藩主島津齊彬。
渡邊謙曾主演多部好萊塢電影,《最後的武士》之外,還有美國新版《哥斯拉》、《盜夢空間》等等。
正式回到《西鄉殿》劇集本身。從目前流傳的西鄉隆盛畫像、銅像,他都是一個粗豪的漢子,頭顱的比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一種過分憨壯的感覺。
真實相貌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印象中,西鄉隆盛的妻子曾經表示自己丈夫的銅像、畫像和他本人形象並不相符。之前在維基百科上讀到過相關內容,可惜維基在牆內打不開,準確資料只能等以後有時機再補。《西鄉殿》故事由西鄉隆盛妻子——黑木華所飾演的西鄉絲——拉開序幕,她面對銅像明確表示,我家老公不是這樣的。
真實的西鄉隆盛,到底是個怎樣的人?2018年大河劇《西鄉殿》是在這樣的疑問中,正式開始。
後世傳說的人物形象與歷史上人物的真實形象並不相符,然後帶著揭開真實面貌的由頭,開啟劇集,這似乎是大河劇開幕時的常用手段。
比如《龍馬傳》,最開始一幕是三菱創辦人岩崎彌太郎在明治維新之後的一場記者招待會,因不滿於家鄉記者在報紙上對坂本龍馬的「美化」,香川照之飾演的岩崎彌太郎使出在姜文電影里喊「大哥大嫂過年好」的力氣,痛斥記者,然後又在記者請求下,將他所了解同時又厭惡的龍馬的事迹娓娓道來。
將《西鄉殿》與《龍馬傳》作比較,除了這兩個人物年代相同以外,還有他們兩人的家鄉,土佐藩(四國島高知縣)與薩摩藩(九州島鹿兒島縣),都是臨海的區域。海洋對應豪傑胸懷;當歐美自海上入侵之際,兩人的視線也都投向海外,促使國家最終走向開放。大海,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兩人的象徵物。
《龍馬傳》第7集,坂本龍馬與兄長、姐姐、父親、繼母、侄女一家人在海邊的大段抒情:要造出「黑船」,帶家人環遊世界,向西去大清國、去印度、去非洲、去美洲,看前所未見的美景,看廣袤草原上的大象長頸鹿,去尋找紐約,去見見那個叫「總統」的人。
真讓人感嘆,島國之地,怎麼也能寫出這樣開闊,且當事人說出來的時候毫不矯情毫不違和的台詞呢。
《西鄉殿》大概會以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島津齊彬三個人物的互動來作為前半段的主要線索。之所以說「前半段」,是因為三個人中,島津最先去世(1858年),其次是戰死於西南戰爭的西鄉(1877年),最後是與西鄉以「維新三傑」並稱的大久保利通(1878年)。在維新之後,大久保利通將會與西鄉隆盛由相互扶持轉向對立決裂,而兩個人關係的劇變,將有可能構成劇情的後半段。
第一集,西鄉與大久保的少年時代,一起在「妙圓寺」的祭祀儀式中,身穿鎧甲完成馬拉松長跑式的競爭。後來成為西鄉妻子的岩山絲扮成男孩參與進來,她第一個到達終點,卻因為女生身份被揭露,而受到來自其他鄉的競爭者的斥責。
於是少年西鄉隆盛扮成女孩,體會女子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當被其他鄉的少年砍傷臂膀而被告知不能再揮刀之後,他於痛苦中遇到出獵的藩主繼承人島津齊彬,得到要「站在弱者一方」的教誨。這樣,第二集,成年後的西鄉隆盛救助既為弱者、又是女子的阿蕗也就順理成章。
《龍馬傳》第一集《上士與下士》,在上層武士對下層武士的侮辱中,點出土佐藩所遇到的主要問題,「上士」與「下士」的積怨矛盾。
此後龍馬脫藩奔走、整合土佐下層武士參加海援隊,更通過『清風亭對決』、「土佐大勝負」化解上下層武士之間積怨,將整個土佐納入到「維新勤王」的勢力中,最終要立足不流血和平手段,將日本引入統一的軌道上來,這一切的源頭,其實正是來自第一集給出的藩內致命問題。
目前,《西鄉殿》前兩集展示的薩摩藩財政問題、繼承人問題也將決定後面故事的走向。
當然,種稻米卻從來吃不上白米,並非單個薩摩藩的問題,而是當時整個日本的貧苦農民階層所需要面對的命運。接下來。西鄉殿要努力改變這種狀況。
薩摩藩上層,島津齊彬有感於鴉片戰爭中清朝的戰敗,預感有朝一日歐美也會侵擾薩摩,因此想要整飭防務,這需要大筆的資金,這種財政開支計劃,讓他在與異母弟島津久光爭奪繼承人的鬥爭中處於劣勢;同時薩摩藩下層百姓,因為這一年的災害,以及薩摩糟糕的財政狀況,難以如數上繳貢賦,以致要出賣子女。
想要救助百姓,同時負責徵收貢賦工作的西鄉隆盛在眼睜睜看著小女孩阿蕗被討債之人擄走而無能為力之時,再次感受到挫折。
讓主角初出茅廬操作具體事務時,遭受挫折,這是大河劇的常用套路。
同時,主角在感受到來自時代的巨大阻力之後,繼續初心在握,把志向相始相終,NHK大河劇「主旋律」,正體現在此節。
這幾年的大河劇,op一般都很耐聽。具體而言,像《真田丸》《西鄉殿》這種,則是屬於片頭曲第一次聽可能會感覺奇怪,但多聽幾遍會越來越喜歡的類型。
《西鄉殿》片頭,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鹿兒島的宣傳短片。
1990年大河劇《宛如飛翔》,同樣是講述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的故事。當時飾演西鄉的演員西田敏行,在2017年的同題劇《西鄉殿》中擔任旁白。關於兩部劇的對照以及有關大河劇的更多內容,推薦觀看知乎網友 鬼君 的專欄「年華半盞燈」中「對看《宛如飛翔》與《西鄉殿》」系列。
推薦閱讀:
※《真田丸》——秀吉
※《真田丸》——黃昏
※《真田丸》——生樣
※《真田丸》——前夜
※大河劇《女城主直虎》全50回副標題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