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經濟第一大市,在衰敗以後要怎麼完成自救?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400-安徽-馬鞍山

作者:霞帔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白鷗

隨著近代工業革命傳入中國,以及新中國建立之後以工業建設為綱的國策方針的確定,近代以來中國興起了很多新型城市。

僅以安徽省內為例,就有蚌埠、馬鞍山等城市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才變得重要起來的。如果說蚌埠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那麼說馬鞍山是鍊鋼煉出來的城市就一點也不為過了。

在同樣以鋼鐵工業聞名的城市裡,馬鞍山相比攀枝花、鞍山、包頭等地相比,存在感並不高,甚至很多人把它和鞍山混淆。然而和很多陷入資源枯竭陷阱的同類城市相比,馬鞍山卻沒有輕易跌倒。在馬鋼輝煌不再的情況下,這座城市仍然維持著全皖第三的經濟總量和排名前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看馬鞍山的秘密究竟在哪裡。

長江沿岸的精品鋼基地

傳說項羽棄愛駒烏騅馬自刎而去,烏騅馬亦通人性傷心自戕,留下馬鞍在此地化作一山,馬鞍山因此得名。事實上,馬鞍山是漢語中一個常見的地名,只要是長得像馬鞍的山坡,都可能被當地人起名叫馬鞍山,然而只有這一個馬鞍山,把自己的名字和共和國歷史牢牢綁定在一起。

從地理位置上看,馬鞍山所處區位可謂得天獨厚。它地處皖東長江南岸,平原遼闊,順長江而下到南京不過六七十公里,陸路去往合肥也僅有兩個小時的車程。這樣的交通條件為馬鞍山與長三角、安徽腹地的溝通提供了極大便利。

還真是個承上啟下的位置

(可橫屏觀看)

馬鞍山鐵礦資源豐富,從秦漢時這一帶即以產鐵著稱。民國初,先後有多家公司在此採礦,年產量達80萬噸。隨著一戰爆發,鋼鐵價格驟起,馬鞍山鐵礦得到發展的同時,也遭到日本的覬覦。截止抗戰爆發,馬鞍山鐵礦輸日礦石524萬噸,日軍佔領礦區後的損失則不計其數。

規模巨大的南山礦區

一五計劃期間,國家跑步進入工業化時代,鋼鐵需求量猛增,盛產鋼鐵的馬鞍山一帶很快進入了生產規劃者們的視線。

1953年9月16日,馬鞍山鐵礦廠流出了第一爐鐵水,正式拉開了馬鞍山鋼鐵生產的序幕。1954年始設馬鞍山鎮,1955年成立馬鞍山礦區人民政府(縣級)。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原屬當塗縣管轄的馬鞍山,在1983年還吞併了時屬宣城的當塗,從屬關係發生了調轉。

馬鞍山與蕪湖之間的當塗

(雖然位於馬、蕪之間,當塗當初卻是從宣城地區分出,蕪湖亦分得了幾個縣)

在短短几年時間內連跳多級,馬鞍山由一個在建國之初僅有82戶人家的小村莊迅速升級為省轄市,升級速度也許只有後來的深圳可以一拼。而這一切激動人心的變化,都要歸功於馬鞍山的命根子——馬鋼。

馬鞍山建市之初僅有8.4萬人,但國家對馬鋼的高度重視導致大量勞動力不斷湧入。鋼鐵產業的配套產業如橡膠廠、機械廠也從上海等地引進,帶來了大量專家和熟練工人。1958年,馬鞍山人口達到26萬人,人口機械增長率遠遠高於自然增長率。

一些令人熟悉的名字

中蘇交惡給了已經受到高度重視的馬鞍山進一步躥升的機會。蘇聯從1962年開始停止對華援助,其中就包括撤銷對我國的車輪輪箍援建項目,並停止向我國出口車輪車箍。沒有車輪車箍,火車就跑不起來,進而運輸業就要受到影響。

1963年11月18日22時45分,

我國第一個輪箍在馬鋼試軋成功

在60年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馬鋼承擔起了車輪輪箍製造的重任。

僅用兩年時間,馬鋼就完成了輪箍製造試驗,和「大慶油田」、「萬噸壓水機」、「原子彈爆炸」並稱為我國工業戰線的四大喜訊。馬鋼也由此步入了國家重點鋼鐵企業的行列。

1958年毛澤東視察馬鞍山鋼鐵廠

朱德在馬鋼會議室觀看馬鞍山資源分布圖

整個70年代到90年代,馬鋼就像這座城市的火車頭,帶著馬鞍山的經濟飛速前進。馬鋼員工也沒有因為政策傾斜而變得人浮於事。在1986年全國重點鋼鐵企業煉鐵廠晉級達標競賽評比中,馬鋼第一、第二煉鐵廠躋身全國五個特級煉鐵廠之列,多項指標名列前茅。

1986年馬鋼高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與全國重點鋼鐵企業比較表

鋼鐵產業的繁榮,讓這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曾長期在安徽省名列前茅。

馬鞍山人也以馬鋼為豪,常把「先有馬鋼,後有馬鞍山」掛在嘴邊。經歷過馬鋼繁榮時期的人們都對這段歷史無比自豪,馬鋼也使得這座城市的居民在安徽範圍內率先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那時的馬鞍山,馬鋼工人是最有地位的身份之一,「不當馬鋼工人,也要當馬鋼夫人」、「生生死死在馬鋼」是馬鋼最繁榮時期人們心理的真實寫照。

江南一枝花的凋謝

儘管被稱為鋼鐵行業的「江南一枝花」,但馬鋼在中國鋼鐵產業中的優勢並不明顯。

前有成立時間更早、庇護於「共和國長子」之下的遼寧鞍鋼,後有引進日本模式的上海寶鋼,再算上長江上游的武鋼,馬鋼很難成為政策優先發展的對象。可以說,馬鋼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力更生的。

1993年和1994年,馬鋼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鋼鐵業第一家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革和生產專業化雙管齊下,先干先行的理念讓馬鋼在幾個鋼鐵巨頭的夾縫中頑強逆生長。

但這種一城一廠的模式在市場經濟競爭中難以長期持續繁榮。產業結構調整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唯一出路。然而在新千年,馬鞍山非但沒有成功完成,反而遇到了鋼鐵企業盲目擴張的「大躍進」。

進入2000年之後,中國經濟開始進入盲目追求GDP的時代。為了單方面追求經濟增長,政府幫忙審批上馬新項目,鋼鐵產業作為基礎產業也參與其中。自2001年起至2007年這7年間,我國鋼鐵產量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20%上下,最高的一年超過了27%,7年間全國鋼鐵產量增長了近三倍。

在整個鋼鐵行業都在大幹快上的背景下,馬鋼原本遵循的「小規模高質量」的生產理念沒能繼續堅持下去。20世紀80年代的資源型城市轉型計劃也讓位於鋼鐵的產能擴張。

凡事就怕比較

隨著馬鋼新區的竣工,馬鋼1998年600萬噸不到的生產規模規劃在2007年達到了1800萬噸。馬鞍山本有機會擺脫單一的鋼鐵工業,儘快進入更為合理的增長軌道,卻因為這一次不理智的產能擴張掉回了被鋼鐵捆綁的狀態。

鋼鐵產能帶來的泡沫增長曇花一現之後,2008年馬鞍山市人均GDP 從全省第一下滑到第三,GDP 增速也從全省第一下滑至倒數第二。

馬鋼給城市帶來的困擾也不僅是財富增量的減緩,更有鋼鐵企業常見的環境問題。2013年馬鋼合肥公司曝出的污染問題最後使其提前停產,而長江對於建在河畔的馬鋼新區也成了沉重的生態包袱。

馬鞍山長江沿岸

環保壓力和經營壓力雙重重壓,讓曾經以高技術精品著稱的馬鋼不堪重負。馬鋼職工不再是馬鞍山人羨慕的對象,反而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城市福利累贅。兩萬下崗職工分流安置的問題,讓馬鋼和馬鞍山市政府頭疼不已。

向左還是向右?

馬鋼效益的下降,迫使馬鞍山尋找鋼鐵外的替代產業。

但和其他衰敗的工況城市相比,馬鞍山仍然佔得了一些先機。由於馬鋼改革較早,競爭力下降的趨勢得到了一定的遏制,2016年馬鞍山市的人均生產總值仍排在全省第三位。這給馬鞍山尋找新的出路留下一個緩衝期。

自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的二十多年時間裡,馬鞍山就持續引進造紙、汽車、食品、橡膠等新產業,降低經濟對馬鋼的依賴程度。

和長三角發達城市的相互投資也已經相當深化,蘇浙滬等地的投資佔到了全市外來投資的七成以上,讓這座城市在陣痛期還能保持經濟的相對繁榮。

馬鞍山花山工業開發區

此外,旅遊業也是城市轉型考慮發展的一個方向。

馬鞍山旅遊提出「一黑一白」,著力於宣傳城市文化傳統。

「一黑」代表的是城市的鋼鐵文化,但以鋼鐵文化來發展旅遊業,反而容易給人留下環境惡劣的誤解,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

馬鞍山著名旅遊景點采石磯

「一白」則是作為文化符號的李白。作為李白長眠之地,馬鞍山曾主打「詩城」的旅遊招牌,還舉辦詩歌節來推廣城市文化。但由於整體缺乏有效的包裝推廣,馬鞍山的旅遊產品仍舊只能是南京游的附贈品。

馬鞍山每年都舉辦「李白詩歌節」,

但好像知道的人並太不多

李白墓

同時,馬鞍山依靠毗鄰南京的獨特優勢,接入聯通南京的交通網,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依靠南京的帶動進行發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靠近南京的地理優勢,使馬鞍山人在上世紀就一直保持著前往南京消費的傳統習慣。增進馬鞍山和南京的消費互動,對馬鞍山發展第三產業將會起到不小的幫助。

馬鞍山的轉型發展仍在繼續,仍在攀升的GDP昭示著這座城市和其他資源城市的不同之處。

而那些由於資源枯竭而陷入困境的工業城市,也將會從馬鞍山轉型的成功之路,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鳳陽能否劃給蚌埠?
為什麼安慶不是省會?
淺談安慶地區從兩百年大城市神壇跌落的深層次原因?

TAG:安徽 | 钢铁工业 | 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