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紫砂收藏及升值(上)

紫砂壺的收藏及升值一直以來是朋友們談的比較多的話題。從2007年以來,紫砂產業總體價值的幾何級增長、受眾群體的成倍擴大,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茶壺表現出的升值趨勢。相對傳統藝術品,紫砂的收藏可能又更複雜一些。由於目前行業內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們把姿態放的又很低,大部分人是悶聲發發財,很少有以藝術家自居者。因此我的觀點也是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看來可能完全是錯誤的。

我認為紫砂壺的收藏複雜程度主要源於權威發聲太少,而不同維度的變數又太多:

泥料的稀缺性:熱度的來源,Pretender的利器

CCAV對紫砂產業數次負面的報道,每報道一次,關注紫砂的人群就增加數倍。按照道理來說,「假泥風波」、「紫砂電飯煲事件」都是很負面的報道。但每搞一次,來丁山買壺批壺訂壺的人就會唰的一下增加一大批。對於這個現象,有個牛人評論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幾個一頭霧水的編輯和記者,依託CCAV這個老百姓都愛看的電視台,發表了一些對產業邊角料(是廣義的邊角料,又是狹義的邊角料)的不成熟不嚴謹的觀點,搞了個大新聞,竟然能讓紫砂的熱度提高那麼多?其實丁蜀鎮很多制壺人「不知道怎麼貸款而全款買房子」、「提完Ghbli後立馬後悔沒買總裁」、「人生第一次出國我選擇去濟州島旅遊」、「放下明針立地成壺販」,都應感謝央視的報道——歡迎再報導幾次,讓我也發發財好么。

憑啥被說壞話還能暴富,主要因為「紫砂快用完了,大家快去搶。」

直到十年後的今天,仍有很多人把三百元一捆的泥料說成一萬元一捆,但進一步的具備了一些故事性:「我的泥料是在翻建蜀山古宅時大梁深處5米發現的龍血砂。」「Behold,在你面前的是,清朝紫泥。」「不貴不貴,兩萬一把。友情價一萬二。好吧最低八千。」這讓紫砂蒙上了一層魔幻現實主義色彩:一隻只的人形化的掠食者,在這場圍獵遊戲中,編製著美妙的故事,以期對獵物進行最終的完美一擊。這一切如此魔幻,超出了普通人想像力之極限,但它又在現實中發生了。同樣的例子還有20元一把的灌漿壺可以賣到4000元,是為「一廠壺」。

但行業內德高望重的大師,對於其作品的評價,往往不會提及採用了何種泥料。因此,紫砂收藏時可無視泥料方面的說辭。

職稱系統的BUG:職稱容易分辨,難以分辨的是壺

紫砂工藝職稱是類似於醫生、工程師的一套從業人員等級評定系統,可能十年前還存在一些說不清的事情,時至今日已經相對很完善、很公平了。比如為了防止舞弊或偏向,壺的落款不可以使用本人的章,統一使用考試組織者隨機分發的章(比如章就一個字:墨)。

對於入門或者進階的用戶來說,職稱系統提供了一種可以量化、相當權威的分辨方式:五種等級,認準制壺專業,相應的職稱有相應的功力和價錢。可現實往往不是按照劇本來走的。

2010年左右,研高的代工壺可以賣到10萬以上;而到2017年,由於被承包、找代工的研高數量越來越多,有些研高的光素器在圈內甚至喊出2千元這種令人唏噓的價格,可見其出貨量之龐大。試問這種類型的茶壺,有收藏的價值嗎?

說不得的事兒:某段時間裡,紫砂大量用於財富轉移

在一個特定時間段內,很多不明來歷的現金被用來購買紫砂壺,畢竟用這些錢買幾套房容易被查出來,存銀行更危險,買黃金找地方放很麻煩,乾脆就買些高價的紫砂壺。利用的也是估價不易的特點。為了讓轉移的效率更高,佔用的空間更小,往往這些現金會購買高價壺,幾十萬的最受歡迎。當被盤問的時候,就說幾百元買的,仿冒的。這樣又避了風險,又投了資,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但這個行為被動哄抬了高端紫砂的市場價格。

市場吹了個大氣球:一旦嘗過暴富的滋味,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

上面提到的研高或被小輩要挾,或被金錢誘惑,而放棄了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而有追求的研高們,總有一兩款代表作品,這些作品製作精美、刻繪考究、用料上乘,完全滿足了一個老手對於好壺的追求。詢問價格之後,「16萬」,「60萬」,類似數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承受不起的。而對於制壺人來說,短短十年內自己的作品從幾千變成10萬甚至20萬,這種自我膨脹的驕傲並不是那麼容易放下。「為什麼錢變得那麼不好賺了呢?以前一個禮拜就能賺幾十萬的。」其實喝茶群體也在逐步年輕化,喜歡紫砂的人越來越多。錢依舊好賺,只不過不是以前那種印鈔機式的賺法罷。但是拿得起放得下,談何容易。面對交易的頻率越來越低,有些研高選擇以徒弟的名義制壺。

另外還有學習成本較高、購買渠道有限等,也使紫砂收藏變得很困難。這就不展開細說了。此外還需考慮:轉手的困難性。

60萬,對於一把壺來說,是一個非常高估的價格。類似於股票,市盈率高到一定程度後,就應該考慮是否減倉。可惜紫砂的減倉並沒那麼輕鬆。想要轉手,難度很大,首先涉及的就是圈子:作為一個普通藏家,身邊的圈子是否夠大,有足夠基數滿足這種類型的交易。再就是信任問題:如何證明你的壺是真品?

鎖定之後,一般的解決辦法是專程跑一趟宜興,在作者某種形式的見證下,完成這筆交易。但對於買家來說,如不是專門要取這把壺,只是對作者感興趣,那麼大可以跑一趟宜興,以同樣的價格請作者為自己定製一把壺,也免去了交流的麻煩以及各種風險。

目前常見的千萬級紫砂藏品成交,最多的還是陳鳴遠、顧景舟的作品。且不說陳鳴遠,顧老的作品與其他大師的價格為何差異這麼大,熱度如此之高,其原因還是顧老的作品極少、且每一件作品都承載了豐富的內容和背後的故事。比如2017年12月17日在丁蜀鎮紫砂賓館拍出1600萬的提璧壺,是國徽設計者高庄教授與顧老共同設計、由顧老調整製作的。據了解,目前顧老的此款作品共3把存世。以及2017年9月在新加坡拍出1600萬的鷓鴣提梁,為83年顧老在上海陪妻子治療癌症時期,寄宿於淮海中學時,天氣寒冷,又聽窗外傳來鷓鴣叫聲(鷓鴣叫素有哀傷之意),悲從中來,創作了鷓鴣提梁,共制2把。以上提到的茶壺本身具備的內涵,是現在很多大師、研高們所不具備的。所以,現在花60萬買的壺,在多年後怕是很難站到這個高度。

上面說了許多,那是不是紫砂收藏就不能做了呢?

可以做!關於怎麼做,下次再聊。

推薦閱讀:

紫砂壺為何會開裂,如何避免?
一把紫砂壺,您看中的是做工還是職稱?
茶壺這樣漏水,你能接受嗎?
朱泥「生料」,沒那麼簡單

TAG:紫砂壶 | 紫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