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別人「庸俗」,或許是因為你「不足」

不懼毀滅,何懼庸俗?

文 | 悟恩 圖 | 花瓣網

你小時候,父母是不是總是很忙?

從日出忙到日落,從春初忙到冬末。

好不容易在家了,也對你視而不見。他們總是喜歡一個人待著,即使在你身邊,也一貫陰鷙著臉。

答應了陪你,卻總是放鴿子,理由也很敷衍,說忙,說沒時間,敷衍不下去時,就扔下一句話:我那麼忙還不是為了賺錢,為了你?!

一句話,就把你的合理要求降維成「不懂事的乞討」。

你被噎得張口結舌。

從此再也不輕易開口。

他們確實總是說錢,說這個買不起,那個太貴。說東家做了老闆,西家發了大財。

但對於錢,你的感受終究是「膚淺」的,你覺得這不過是他們為自己疏於家庭而編造的理由。

不是么?

他們整天像蜜蜂一樣奔忙,家裡狀況也不見得比鄰居甲或同學乙好,甚至還比不上。

你鬱悶,你不屑,你覺得他們俗。

更想著,橫豎都賺不著錢,那還忙個P。不如在家,陪你吃飯,陪你遊戲,至少,聽聽你想告訴他們的一些事。

鬱悶久了,不屑慣了,就成了憤懣——生我就得為我負責,不然生個什麼勁?

你想:長大後,一定不要像他們那樣。做了父母,一定多陪孩子,給孩子多點耐心。

直到有一天,你長大成人,成了家,升級成某個孩子的爹/媽

——你開始忙得昏天黑地,家裡依然一窮二白;你整天把錢掛在嘴上,卻敵不過錢袋裡的空空如也。

——對孩子,你並沒有多大的耐心,焦慮得不到宣洩時還會拿他們撒氣。

在某個瞬間,你忽然醒悟,自己也不過如此。

你也變得俗了,你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但你知道了,你愛孩子,就像父母當初那樣,用你不理解的方式愛著你。

你以前最看不慣的就是那種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的「積極」分子。

你覺得這樣很丟臉。

你覺得這樣很庸俗。

直到你知道,那些積極分子的身後,背負著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期待,於是,你理解了,你包容了。

你甚至佩服他們,那是人家的勇氣,人家的擔當。

而你,為了自己一個人的面子,而罔顧對事業乃至一個家庭的擔當。

你比他們高級么?不見得。

其實,仔細想想,你也未必知道何謂品位,何謂庸俗。

你只是看不慣。

你看不慣那些學識欠奉,粗鄙俗氣的市井小民,看不慣他們不關心時政財經,不懂得規律定理,滿腦子的東家長,西家短;

你看不慣他們活得粗糙,天氣熱時會蹲在椅子上抽煙喝酒侃大山……

你看不慣的一些,或許真的是俗。

但並不全是。

如:

你認為門當戶對是俗,你愛我我愛你然後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才不俗。

這不是不俗,是被童話和偶像劇荼毒的「夢想主義」;

你認為只要是真愛,單戀到顧影自憐甚至自我戕害不俗,還美其名曰「凄美」。

這不是不俗,是傻;

……

你覺得品味應該是出門是翩翩公子或麗影霓裳,在家是古典音樂+原味咖啡+午後陽光+側臉的剪影;

是張嘴詩詞歌賦,動輒引經據典,一嘴兒的哲學思辨以及各種聽起來讓人云里霧裡的標籤、定義……

是的,這些當然很有品味,但不代表與此相反的就俗得上不了檯面。

煙火氣不是俗,它是生活的另一個側面。

有一些俗,更是你不肯面對,或不敢去做的事而已。

如:動輒開口談錢,以追求利益為己任;

如:在別人不屑的眼光中,大膽地追求自己想要的;

生活會給你答案。

當有一天,父母生病住院,你拿不出錢四處借款,只有那個你認為庸俗的人給你伸出援手的時候;

當你面對孩子入學,求助無門,不得不撥打那個你一直不願意撥打的電話號碼,並戰戰兢兢地叫對方幫幫忙的時候

……

當你品嘗了生活雜陳的五味,你自然會知道,面對現實並不俗。不要用「理想」「自由」「自我」等外衣,作為自己「惶惑」「恐懼」「不思進取」的借口。

理想不是遊離於現實生活之外的烏托邦,更不是背後隱藏著的,連自己都不願意麵對的「自私」的託辭。

不要用所謂的品位,來滿足自己內心深處自以為與眾不同的傲慢。

總之,現實不是庸俗。

或者這麼說,你拒絕的一些庸俗,不過是生活的另一種質感與況味。

「抵抗」甚至「毀滅」很勇敢,但「直面」,同樣是。

其實理想與現實並不矛盾,把它們對立,是因為你還沒找到圓融的方法,或者你的能力還不足以讓它們圓融。

其實品位和庸俗也不矛盾,大俗即大雅,大雅即大俗。

是你的分別心,給它們貼的標籤而已。

標籤,本應是給你分類,方便你理解與洞察用的,而不是讓你強行給它們賦予你自以為對或錯的意義用的。

不是么?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祝好。

推薦閱讀:

TAG:庸俗 | 生活感悟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