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飛機盡量不在水裡迫降?


在航空安全方面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飛機出了問題找片水面降下去就行了。人們認為水有緩衝作用,多半是因為生活中接觸水的時候,人和水的相對速度都很低,水在人眼裡表現出來的都是溫順的一面,於是就下意識地認為水總是這麼溫順。而實際上,水面是飛行員最不希望降落的地方。  

在閱讀下文之前應當時刻記住一點:飛機其實非常脆弱,為了減輕重量,它的結構只允許它在一定的負荷範圍內工作。在高空,飛機像一個充足氣的氣球,如果蒙皮下層沒有隔框,一個破洞產生的爆炸性失壓就足以摧毀整架飛機。  

現在談海面迫降——既然是迫降就是有準備的、可以控制的緊急下降。飛機在海面迫降時很高的速度會構成一個威脅,入水姿態與水面情況是另一個威脅。

速度:  

噴氣式客機正常著陸的IAS(指示空速)大概在120~140節(222~260公里/小時),海面有風,迎風著陸也不一定就能得到較低的「地速」,因為這裡沒有「地」,海面是流動的,風大浪也大,容易衍生出第二個威脅——惡劣的水面情況。  

假設水面平靜無風,飛機與水面平行入水,則機腹下方將有相對速度超過200公里/小時的水流過。依附固體表面流過的流體有一個特徵,就是速度越高,壓強越小。這個低壓區會試圖把飛機硬拽到水中。  

這時候唯一抵抗這股拉力的,只有靠機身仰角產生的一些正面壓力了,這個壓力在豎直方向是托起飛機的,但在水平方向卻是非常強大的阻力。如果仰角過大,機身尾段受到的阻力過大,而前段靠慣性仍然保持較高的速度向前滑行,超過了機身結構的強度之後,飛機就會從中間斷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非常可怕了。歸入下面的段落。

接觸面:  

以太陡的角度入水,後果是災難性的。一旦飛機扎進水面,巨大的阻力會讓它立即停下來。這股力量足以撕裂整架飛機,壓碎裡面所有的物體,包括人。  飛機接觸水面,首先飛機本身的形狀就會影響接觸質量。向737、320這樣的飛機是主流布局——發動機懸掛在主翼下方。在接觸水面時,200多公里/小時的洪流會首先把發動機捲入水中。這個力量不會比直接拿發動機撞樓要弱多少。發動機與掛架之間有幾個螺栓是專門設計成在過載情況下斷裂的。也就是說發動機會立即被水捲走。這個瞬間的衝擊可能會改變整架飛機原先有利的入水姿態。  

水面情況是對機組最大的考驗。1549航班在河迫降的種例子是少數情況,通常飛機不得不在水面迫降時都是在開闊的海面。俗話說無風三尺浪,海面的波浪要比河面上大的多。如果飛機迎面撞上一個浪頭,後果比撞進森林還要可怕。因此最理想的情況是順著波浪的方向著陸。如果通訊正常,飛行員可以向ATC人員諮詢該區域的洋流方向,若是白天且能見度好,可以目測確定。  

水面對機身局部或整體的正面衝擊極其容易導致機身破損、斷裂。通常損傷部分的流線外形會被當場破壞,接下來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下一股水流的衝擊,造成損傷擴大,往往會摧毀整架飛機。機組所能做的努力就是讓飛機在支解之前柔和地降到儘可能低的速度。因為速度越低,破碎時的劇烈減速就越緩和,機內人員的生存希望就越大。  

現實是殘酷的,消失在水中的飛機很少有完整的。不是因為迫降太難操作,而是因為有些飛機根本沒有機會去迫降。失控的飛機從幾千米的高空直衝進海中,正面撞擊速度高達980~1225公里/小時(0.8~1馬赫)。這個速度撞海和撞地的唯一區別可能就是沒有火災了。撞擊加速度可以達到30~300g,如果一個乘客體重50公斤,那麼他的身體撞到前方的飛機殘骸時會瞬間受到1.5~15噸的壓力。而後面會有更多的殘骸向他擠過來,這樣的墜機現場根本不可能有全屍的。土耳其01航班墜海,打撈上來的殘骸里有個金屬咖啡筒被生生壓成了一張餅。


詳見空中浩劫S3E13

http://m.pps.tv/play_36Y3H5.html#


推薦閱讀:

人被吸入飛機引擎是真的嗎?
在空中以及地面防撞過程中,飛行員與管制員是如何分工及配合的?
最近民航客機事故頻發,到底是因為航空運輸本身就不安全,還是只是偶發事件因為巧合連續發生?請分析一下。
如何看待由於一人上錯飛機,全日空飛行4小時後返航?
俄羅斯航空和西伯利亞航空的安全性到底如何?

TAG:飛機 | 航空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