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36:賀知章「回鄉偶書」

01

今天我們要精讀的唐詩,是賀知章的《回鄉偶書》,這是一首人人都能背的唐詩,詩的意思也人人能懂,但是詩中的一個字,讀法卻極具爭議,至今也很難有定論。

02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是組詩,詩共有兩首,此為第一首,詩寫於賀加章八十六歲辭官歸鄉之時,此時,詩人已經離開家鄉五十多年,人生易老,世事滄桑,詩人無限感慨,於是寫下這兩首千古名篇。

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得很偶然。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老,容顏變老;大,年齡變大。賀知章再回鄉時已年逾八十。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麼變化。一作「難改」。鬢毛衰:老年人鬚髮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髮。一作「面毛」。

我年少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如今已是遲暮之年,才回到自己的家鄉。我家鄉的口音雖然還沒有改變,鬢角的毛髮卻已斑白稀少。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笑問:笑著詢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家鄉的小孩看到我都不認識我,還笑著問:客人,你是從哪裡來?

03

這首詩,意思很好懂,但其中第二句的「衰」的讀音,卻讓人很頭疼。

「衰」字,有兩個讀音:

一是「shuāi」,在詩中可作衰老、衰白講,似乎很貼切,今音讀起來還很押韻,然而,在中古音中,這個讀法是在脂韻,而「來」是在咍韻,根本不押韻。

二是讀作「cuī」,這個讀法在《廣韻》中有兩個韻部:一是楚危切,支部,意為減少;二是倉回切,灰部,意同縗,是指古代的一種喪服。

按《廣韻》規定,「支脂之」韻可通押,「灰咍」可通押。如果按照詩的意思來說,「衰」字,要麼是「支」韻,要麼是「脂」韻,但是這樣一來,就不能與「咍」韻的「來」字押韻,賀知章是進士出身,斷不能作出一首不押韻的絕句來。如果按照押韻的要求,將「衰」讀成「灰」部的「衰」,韻是押了,但意思上又說不通。所以,這首詩中「衰」字的讀法很讓人頭疼。

不過,目前在學校的教材中,詩中的「衰」字注音都注成「cuī」,我們也暫且這樣讀吧。

04

讀音的爭議,且讓學者去探討,我們來欣賞詩的內容。

這首詩內容淺白,很容易懂,不過,詩的佳妙之處,仍需細細品味。

元代楊載《詩法家數》中說:「絕句之法,要婉曲迴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多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大抵起承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敘起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如宛轉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

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便是如此,但起承二句,雖是平直從容,卻也有深邃的內涵。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起承二句,每句都有變與不變的對比。第一句,家不變,詩人從少小變成了老大;第二句,鄉音不變,而詩人的鬢髮變白變少。

一個人離開家鄉五十多年,口音總會產生一些變化的,而詩人卻鄉音無改,說明詩人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刻意保持著自己的口音,來維繫自己與家鄉的聯繫。

這兩句,通過變與不變的對比,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也表達出了詩人對家鄉的常常深情。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詩的第三句,便體現了絕句的宛轉工夫,詩人沒有繼續表達自己的感慨,而突然轉入一個兒童知問的生活場景。詩人離開離開家鄉太多年了,回來時家鄉的小孩都不認識他,還笑著問他:客人,你是從哪裡來呀?

這一轉,詩從平直的敘事轉入了一個戲劇性的場景中來,「笑問客從何處來」,雖然是平淡的一問,但一個「客」字卻深深擊中了詩人的內心,詩人本是家鄉之主,如今卻成了家鄉之客,兒童嘻戲的場景雖然喜鬧,詩人的內心卻無限凄涼。

這首詩,平實的敘事中蘊含著無限的感慨,嘻鬧的場景背後是無限的凄涼,所以這首詩有著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千百年後的今天再讀,依然心有戚戚。

文 | 謝小樓

精讀《唐詩三百首》036:賀知章《回鄉偶書》

關注微信公眾號:謝小樓(ID:xxlou66),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附《回鄉偶書》(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推薦閱讀:

精讀《唐詩三百首》035:一片冰心在玉壺
你知道,什麼叫「超級唐詩」嗎?
面對這個荒誕的世界,還能說點什麼呢?
張志和的《漁歌子》,究竟好在哪兒?
駱賓王 之 出道即是高峰,他的璀璨的童年

TAG:唐诗三百首书籍 | 唐诗 | 唐诗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