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催淚廣告:「我想忘掉媽媽的樣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934092468388020224

我想

許下一個「了不起的心愿」

讓生活就像這樣

我不想

像普通孩子一樣長大

我想

忘掉媽媽的樣子

我不想

吃媽媽做的飯

我想

爸爸永遠不管我

我不想

交很多朋友

我想

一直一直生病不去上課

我不想

每天都看書

我想

呆在山裡永遠不出去

我不想

看見自己的樣子

我想

就這樣閉著眼睛做夢

我不想

做了不起的小孩

我想

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命運

我不想

去相信未來

去相信未來

我不想

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命運

我想

做了不起的小孩

我不想

就這樣閉著眼睛做夢

我想

看見自己的樣子

我不想

呆在山裡永遠不出去

我想

每天都去看書

我不想

一直一直生病不去上課

我想

交很多朋友

我不想

爸爸永遠不管我

我想

吃媽媽做的飯

我不想

忘掉媽媽的樣子

我想

像普通孩子一樣長大

我不想

讓生活就像這樣

我想

許下一個「了不起的心愿」

像普通孩子一樣生活

對他們來說

已經是最了不起的心愿

這是螞蟻金服公益在新年來臨期間,圍繞「孩子們的心愿」所發想出來的一支公益廣告。

不知道有沒有打動你?

我自己對這支廣告,最有感覺的是前半部分。

一是因為裡面好幾個鏡頭,就是我小時候的山村生活經驗再現。

比如假裝肚子不舒服不想去學校上課;

放牛的時候,躺在稻草堆里或者山腳下想些有的沒的,然後一覺就睡過去了;

還有就是上學的路上,就像這個畫面里的這樣,和一群小夥伴,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只不過當時我們的行為,沒有這支廣告里表現得這麼和諧罷了。

那時候我們會打鬧,甚至還會在別人家的農田裡搞點小破壞啊什麼的。

對這支廣告的前半部分還有感覺的另一個原因是,文案有幾句寫出了少兒期常有的一種心態:真實的逆反心理。

尤其是去跟那些一年和爸媽難得見幾次面的留守兒童對話的時候,問他想不想爸媽,多半得到的回答是「不想」。

這種「不想」,要麼是不好意思說出口,要麼是常年的聚少離多,讓他們的有了那種不願親近人的性格。

但撥開這種「逆反」的表象去看的話,孩子們的內心,仍然是有那種樸素的願望的。

比如,想讀書的時候,有書可以讀;想出去看看的時候,不用等到長大以後;想爸媽的時候,就算不在身邊也能通上一個電話……

而這些願望,放到現在來看的話,對一個普通孩子來說,應該是基本要滿足的訴求。

只是在他們這裡,缺席了。

另外,注意看的話,開片子的最後,還寫了句話:

本片字幕形式靈感

來自Lopez Murphy《this is the Truth》

向所有願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平等機會的人致敬

也算是間接致敬了一把2006年那條阿根廷總統競選廣告「這是事實」(This is the truth)吧。

原文鏈接:孩子的心愿,再小也不小


推薦閱讀:

無法找回的家鄉只剩下留守的初戀
你做過留守兒童嗎?後來你成了什麼樣的人?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有什麼關係?
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即不是由父母撫養大)的人會缺乏某些某些方面的性格嗎?
留守兒童有沒有典型的性格缺失?

TAG:蚂蚁金服体验科技 | 公益广告 | 留守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