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媽媽愛學習,孩子會模仿
經常有成長會的小夥伴問我,要怎麼教育孩子。對於這個問題,我其實沒法回答,因為我現在還沒養娃……
但是也許很多人覺得我這個中年男子作為孩子時應該被教育的還好,於是就來問我答案。那我今天就講一個事例,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在2015年成長會,有位媽媽會員對我說,自己想學英語。那個時候我們正在進行英語朗讀的訓練計劃(群號見本文末)。每天都要讀一段1分鐘左右的小短文,然後把練習熟悉的語音發到群里。於是我讓她在群裡面朗讀。這位媽媽每天要上班,於是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練習。
但是晚上要陪著孩子寫作業,孩子是個姑娘,上小學,有時候會貪玩分心,不願意做。但是媽媽練習英語兩個月以後找到我說:「我發現我開始練習英語後,孩子更聽話了」。
有一天,姑娘對媽媽說,「媽媽你去學習吧,我會好好做作業的。」媽媽很驚訝也很開心,以前苦口婆心地說,要孩子努力學習,收效並不大,但是這次媽媽只是自己要開始學習了,孩子反而認真了。
我想這大概就是言傳身教的作用吧。我們很多人可能聽上去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實際卻可能做不到。所以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好,如果你自己做的更好一點,上行下效,也許會有不同的效果。
當我把這個案例和觀點說給一些朋友/親戚聽的時候,我會得到以下反饋。
「這個不是絕對的,你看那個誰家的孩子,父母天天在外面打麻將,自己的孩子讀書成績也很好。所以還是孩子自己的問題。」
我哭笑不得,於是只好說,
「如果你打麻將不學好,你的孩子不行,只能說,你沒有享這個福的命。所以你還是多從自己身上下手找原因比較好。不然你天天叨叨孩子,孩子會出現逆反。」
我一直相信想要其他人改變,打雞血、談話是只能管一陣子的。而且人的慣性化能力很強,一種套路好用以後,下次再用就失效了。所以雞血還要換不同的句子。但是這樣做太累,也不可持續,而且無法激發主觀能動性。
我唯一能想到的破解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營造一個好的勢能場。也就是說,如果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那你在點滴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孩子的榜樣,這樣你和孩子間的生物本能,將會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其實不光如此,在我們接受教育的成長中,甚至在生物個體的發育成熟中,環境中的因素都會影響到人的成長。為什麼要上個好的學校,認識一些上進的朋友,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道理。
所以等到我做成長會的時候,我的重點其實不是花時間給社群成員洗腦打雞血,而是營造一個社群氛圍,讓所有人能看到其他人是在以什麼樣的精神行動。我無法勸你成長,也無法說服你進步,但是我能讓你看到我每天為成長做些什麼事情。除非你說我不看,否則在一個社群里,維護好一個節奏,就能帶動很多人的成長。
比如從去年開始我做的早起讀書現學現賣,一共做了4期讀了400多萬字。我自己要做這件事情,而這又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那就一定會有人發現這個價值,並且同樣採取行動謀求改變。
世界上很多事情你是無法干預的,其實孩子怎麼想問題,你是不能控制的。但是你可以做給孩子看,如果你是個愛學習的媽媽,你的孩子怎麼會不受益呢?
那你說,爸爸在這個過程中能不能發揮一些作用呢?
哦,爸爸應該沒時間管這些事。
推薦閱讀:
※如何改正孩子打人的行為?
※三歲多的小孩非常自私,不願分享,一直哭鬧正常么?該怎麼辦?
※80後奶爸拆光了120㎡的精裝修,只為3歲女兒造一個「遊樂場」!
※買不起房沒有哭,陪孩子寫作業被虐哭的80後家長
※6歲孩子靠拍玩具測評上了福布斯榜,年入一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