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70

少都符帶領著齊王軍中徵召而來的劣族軍士從上黨郡北上,他本想招募五百士兵,可是齊王軍中,揭、抵、羌、匈奴等劣族,幾乎都是運送糧草的民伕,且多為老弱婦孺。少都符勘堪徵集了三百多人,其中願意跟隨揭族的佔據了一百多人,匈奴一百多人,其餘抵族和羌族加起來不到百人。

少都符沒有時間再上黨郡招募劣民,只能帶著三百多人朝著樂平郡進發。臨行之前,齊王僅僅是安排自己的內官草草巡視了一番。

少都符知道,齊王現在正在謀劃十六萬大軍西征,殿下對於少都符走古道突襲井陘口的提議,其實並不在意,作為一個率領十幾萬軍隊的首領,齊王絕不會把希望寄托在機會渺茫的突襲之上,而是要把主力放在通過洛陽之南的龍門關。

兩日之後,少都符的劣族軍隊到達了樂平郡,領著軍令進入到齊王大將軍趙牧的營帳內。

趙牧正在與屬下飲酒。少都符看見趙牧身穿著布袍,盔甲扔在一邊,屬下也都是衣衫不整,都已經醉倒在地。

聽到齊王的謀士少都符求見,趙牧搖搖晃晃的走到的少都符面前,把少都符手中的軍文拿過,看了一遍。然後哈哈大笑起來,「少大人是要從太行山下挖掘地道,突襲井陘口嗎?」

少都符看見趙牧的門牙殘缺了兩顆,鼻樑上的傷口還沒有癒合,也忍不住微笑起來,這一定是媯轅的所為了。

少都符收了軍文,對趙牧說:「七日之後,如果看到井陘口後燃起大火,天空中飛起孔明燈,就是我給大將軍的信號,大將軍盡可以率領大軍攻城。」

「齊王殿下讓我在樂平郡阻攔代王南下,」趙牧醉眼朦朧的說,「並沒有讓我攻打井陘口。」

少都符把軍文遞到趙牧面前,「殿下已經在軍文里囑咐大將軍,如果我能在井陘口後方突襲代軍,大將軍即可與我南北夾擊,便宜行事。」

趙牧把軍文推開,「我倒是想知道,少大人怎麼進入到井陘口?」

「我率三百餘人,向北太行出發,兩日後到漾泉口,漾泉口與井陘口之間隔著太行山,如果翻山越嶺,需要十三日,且道路艱險,無法行軍。如果向北繞向雁雲關,再向南進軍需要二十日,這個大將軍都是知道的。」

「本將當然知道,」趙牧不屑的說,「這就是我堅守樂平郡的原因。」

「大將軍天下聞名,」少都符說,「一定不願被人譏笑龜縮在樂平郡,而且對手是軍事平庸的代王殿下。」

「你不用激我,」趙牧說,「我不想知道你用什麼辦法,只用七日到達井陘口後方,只要你在九日後,升起孔明燈,我就率軍與你接應。攻破了井陘口,不僅能重奪趙地,我們還可以一鼓作氣,將代地也一併拿下。」

少都符舉起手掌,「一言為定。」

趙牧把胳膊軟軟的抬起,「一言為定。」

當趙牧擊掌之後,才發現營帳的門口右側站立這個高塔一般的巨人。

趙牧對著少都符說:「這個揭族的劣民怎麼到了這裡?」

少都符說:「齊王殿下即將統兵十六萬,逼迫龍門關,我只能召集劣族突襲井陘口。」

趙牧傲慢的說:「少大人想依靠這些牲畜一般的劣民打仗,我看是凶多吉少。」

少都符笑了一下,向趙牧拱手告辭。走出營帳,媯轅看了看趙牧,並未跪拜,跟著少都符離開。

少都符向趙牧傳遞了軍令,帶著手下的三百多劣民軍士,立即趕赴漾泉口,在路上。媯轅對趙牧鬆散的軍紀十分的不屑,「我到了上黨郡,投奔齊王之後,聽說趙牧將軍是天下不世出的良將,可是他武藝稀疏平常,在樂平郡駐紮的軍隊軍士散漫,自己也在營帳里飲酒作樂,看來是徒有其名。」

「不。」少都符告訴媯轅,「趙牧的確是一個極為厲害的將領,他非常明白用兵之道,在不需要鼓起士氣,一舉擊潰敵方的形勢下,他不會露出自己的鋒芒。一旦敵軍有了破綻,他必定會瞬間收起懈怠,強攻敵方的破綻。」

「你為什麼這麼肯定?」

「因為,即便是他再怎麼做出鬆懈的表象,即便是醉意惺惺,」少都符平靜的說,「他的眼睛也瞞不過我。」

「這麼說,井陘口的代王軍隊是有破綻的。」媯轅猜測,「只是趙牧並沒有發現。」

「代王守備井陘口,易守難攻,現在還沒有破綻,」少都符說,「我們就是代王的破綻。」

「太行山下真的有一條地道通過嗎?」媯轅說,「為什麼齊王殿下和趙將軍都不知道。」

「他們並非是道家門人,」少都符解釋,「而太行上古道,本來就只能讓道家術士通過。」

「這條古道是不是極難通過?」媯轅躊躇。

「走過去倒是不難,」少都符語氣猶豫,「只是要讓守著漾泉口的那個人同意才行。」

「是什麼人?」

「智門。」少都符嘆口氣,「這個門派與世隔絕,門人性格孤僻,很難相處。希望我的道家鎮北單狐山身份,能讓他給我一個情面。」

「智門?」媯轅說,「為什麼還要經過他們的同意。」

「因為只有智門掌握著進入太行上古道西方入口的石門。」少都符解釋,「他們不開啟石門的機關,任誰都無法經過。幾百年來,能說服智門門人,通過太行山古道的術士,寥寥無幾。」

「他們世世代代都鎮守在太行山古道的入口?」

「那倒不是,」少都符回答說,「太行山古道,本來是沒有人守護,只是到了戰國初期,智門的門人才開始鎮守入口。」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去鎮守古道入口?」媯轅問,「到底是什麼來歷。」

「春秋末年,晉國有六大公卿,韓、趙、魏、智、范、中行。其中智伯瑤與趙襄子勢力最為強大,後來趙襄子擊敗范氏和中行氏,智伯瑤與趙襄子決戰,卻被趙襄子擊敗,智伯瑤後人無奈,投身道家,成為了道家的智門,以道家存活於世。他們就守住了太行山古道的入口,世代延續。」


推薦閱讀:

雞母珠和國內旅遊景點賣的紅豆手鏈有何不同?

TAG:太行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