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施揚獲2017年度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快訊

? 施揚教授(左二)與其他學者交流

撰文 | 陳文雪

責編 | 葉水送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

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施揚榮獲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施揚長期從事表觀遺傳學以及染色質生物學的研究,近25年來,他系統性地闡明了該領域中十分關鍵的甲基化動態調控規律,奠基了甲基化研究的理論體系。2004年,他發現了首例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結束了長達40多年來高等生物甲基化信號是否可逆的爭論,並應用到製藥領域,已在腫瘤治療中取得突破。

十餘年來,施揚以其頂尖的科研能力,和作為相關領域學術領袖的國際影響力,在表觀遺傳學領域建設、科研合作及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陪伴並見證了這一學科方向在我國「生根發芽」,而後「抽枝展葉」。

共建復旦表觀遺傳學中心

表觀遺傳學是是近幾十年來國際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其研究對象,是由非DNA序列改變引起的可遺傳的基因差異性表達。在人類基因組於2000年被揭開後,這一領域已經成為了解釋生命過程、理解並治療疾病的重要切入口。當下,我國的表觀遺傳學研究實力已可以躋身國際一流,而在2007年,情況遠非如此。

12年前,在美國從事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施揚受復旦大學和賀福初院士之邀,以雙聘教授的身份回到國內,依託復旦生物醫學研究院,共建起複旦表觀遺傳學中心。

與歐美國家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便開展起諸多相關前期研究不同,在當時,國內的表觀遺傳學領域還是一塊研究力量十分薄弱,缺少傳統,缺少基礎,缺少人才的「空白地」。以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藍斐的話來說,幾乎「什麼也沒有」。而施揚的到來則成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的一個契機。

2004年,施揚的哈佛實驗室發現了首例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結束了多年來「組蛋白上的甲基化修飾是否可以被酶催化去除」的爭議,開啟了組蛋白甲基化調控領域,被《細胞》(Cell)雜誌評為過去40年的25個裡程碑式的發現之一。而施揚也因此成為了表觀遺傳學領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藉助自身的國際學術影響力,他為復旦表觀遺傳學中心的人才引進提供了難得的助力,並隨同引進的人才一起,做出了諸多研究成果。自創建起,中心陸續引進了1位傑青、5位青年千人和2位上海市千人,並培養了多位傑青、長江特聘教授、優青、973、重大專項首席、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及「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獲得者。在中心確立的黨政聯合會下的院長負責制,和以首席科學家為主的治院方針下,這些人才於接軌國際的氛圍中產生了大量原創性成果,一點一滴,讓「空白地」變得豐饒。

圍繞表觀遺傳問題,2010年至今,中心發表影響因子大於10 的高質量期刊論文共達22篇,其中2篇發表於《自然》(Nature),3篇發表於《細胞》(Cell),5 篇發表於《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

帶動復旦大學表觀遺傳學研究

「增強子過度活化態」理論是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藍斐教授實驗室和施揚教授-石雨江教授實驗室合作取得的一項研究成果,它闡明了過度活化態增強子受到組蛋白甲基化水平調控,並揭示了其活性失控導致腫瘤發生的機理,適用於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癌症惡化轉移機制。這是施揚於復旦建立實驗室以來,與其研究團隊共同在表觀遺傳學領域做出的傑出合作成果之一。該成果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

此外,發現組蛋白變體H3.3甲基化信號的特異性識別子BS69,並揭示了其調控RNA 剪切的機制也是合作成果中的重要一項。施揚同時還在染色質運動參與調控細胞狀態及命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合作成果。通過深入研究UHRF1、NONO 等多個表觀遺傳修飾相關蛋白,在DNA甲基化調控、細胞周期調控、幹細胞自我更新等方面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文章。

與此同時,施揚也身體力行地支持著科研成果的轉化。2008年,他與另兩位國際著名學者于波士頓共同創始製藥公司Constellation Pharmaceuticals,現已有兩類表觀藥物(EZH2 和 BRD4)進入臨床。在此之前,他也曾為國內製葯企業兼任高級科學顧問,提供專業的科學指導,促進國內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

2012年2月和2016年11月,施揚分別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山醫院簽約,成為雙聘教授。在附屬醫院開展的多類臨床相關合作項目中,施揚也嘗試著用表觀遺傳學的知識,為理解腫瘤轉移、腦膠質瘤、肝癌、先天性心臟病及心血管病等多類疾病的發生提供思路。

搭建「表觀人」的國內外交流舞台

施揚同時兼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中科院多院所的國際評估以及引才委員會委員。

2011年,國內的表觀遺傳學領域已經較2007年大為改觀。部分年輕科學家做出了一定成果,卻仍像一個個孤立的小火種,缺乏彼此合作、交流,以至「燎原」的契機和舞台。在看到了這樣的優勢與不足後,施揚將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年會等會議的舉辦經驗引入,創辦了為領域內部學術交流牽線的表觀遺傳學峰會(Epigenetics Retreat)。在該會議中,國內優秀課題組得以獲得與受邀來訪的表觀遺傳學領域國際頂尖學者共同參會、相互分享新鮮研究成果,並互相建議,啟發思路的機會。

至2017年,表觀遺傳學峰會(Epigenetics Retreat)已召開7次,成為了國內表觀遺傳學領域的最高水平會議。近1000的累計參會人次,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的國內外50多個受邀研究組……一個活躍的表觀遺傳學社群由此孕育而生。

2016年,施揚又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朱冰共同組織了2016年亞洲冷泉港染色質生物學、表觀遺傳學與轉錄大會。這是冷泉港會議迄今為止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召集的參會者包括Danny Reinberg、Bob Kingston等表觀學奠基人,共計600多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會。染色質可及性與動態調控、植物表觀遺傳學等51場主題各異的報告在會上紛呈。

此外,施揚也積極為國內學子創造海外深造機會,以推動所培養人才的國際視野。由他參與招生、選拔的50多名赴哈佛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優秀學子中,不僅有歸國後成長為我國表觀遺傳學領域中堅力量者,亦有創建生物醫療高科技公司,推動生物科學研究成果產業化者。

製版編輯:常春藤|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巴西說:是時候抄襲中國了!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科技年貨?

TAG:科技 | 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