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思修馬哲老師都是一群打醬油的嗎?

1、

學期末查課,對著人、對著性別、對著自拍頭像查。實在逃不開,所以昨天我去了趟班上,拎著嶄新的政治書,坐那兒熬了兩節思修課。

這裡想講講當時上課的現狀,逃課睡覺玩手機的人群比例如此之高,老實說,我還是比較驚訝的。畢竟這群人當初也是500多分考進來,如今竟淪落成這樣...

一個起碼200人的大教室,差不多隻來了沒一半人。中途還有不少上完一節課點到後去個廁所然後偷偷落跑的。

所以這麼算下來,堅持在那玩手機睡覺一直聽天書直到課程結束的,差不多也就70人不到。

嗯,這裡要說一句,請為我打call,畢竟那70不到的人里,我是其中一份子,我堅持到了最後,並且坐的還是最靠前的第5排。

(ps:其實主要是傻,我去的早,以為等上課人來齊後,前排還會有人坐,於是挑了個第5排,想著差不多是中間了。結果沒想到,打了鈴,前5排就我一個人,拿著書跟個傻逼似的)

2、

老實說,作為一名離經叛道的學生,如果是曾經,上這種浪費時間的課,我可能會充滿各種負面抗拒、會在心裡罵爹罵娘。

但這次不同,雖然對這類課程我依舊無感。但這次通堂下來,看著教室里那個陌生女老師一個人孤零零在講台上唱獨角戲,下邊學生睡覺的睡覺、刷劇的刷劇....

就這麼著這位老師還能硬撐一節課,在沒有互動甚至完全被學生當空氣的情況下,不斷在那balabala,「這裡是重點,要划下來」、「所謂批判性思考....」。

說心裡話,當時我很同情這位老師,為她感到尷尬和難受。這份同情,甚至化解了我對這類無意義水課的痛恨。

我當時多想幫她花錢買點粉絲啊,讓她每堂課下面都能坐個百八十人,買著熒光棒,即便是機械般的揮手搖臂,好歹也能為這些老師添一份存在感啊。

但這也只是個幻想了,畢竟我就是那經常逃課不尊重老師的一份子。所以說到底,其實我也沒資格講這話。

自己不願浪費時間上水課,憑什麼又能拿這點來要求別人呢?

3、

不過,回過頭來再想想,其實現在最大的問題更應該是,可以想像,很多大學裡,這類近乎無意義的課程必將仍然繼續存在下去。

不妨稍微做個簡單點的計算:

按每周4節政治課的頻率算。

一周4節、一節45分鐘,

一個月也就是16節、720分鐘。

換算下來,不多,

平均每月也就浪費12個小時,

一學期也就浪費48個小時,

夠刷好幾集偶像劇的了。

當然,這還不包括其他很多無意義的水課。

所以其實應該可以看更多偶像劇、睡更多的覺。

如果老師和學生都沒什麼追求只想混日子的話,嗯,的確可以這樣做。

但如果稍微有點追求,老師,不再是為了一昧享受體制內的高福利待遇,而也想在傳道授業上有所建樹;學生,不願再一直沉迷放縱,而也想思考和擔憂點未來。

怎麼做?

這裡我提一個設想,或許不太成熟,但不妨參考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

首先,我們得承認,大學裡諸如思修馬哲等一類課,是無意義的。別再一昧固守陳腐思想,搬出存在即合理這種假大空的話來欺騙學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只有承認了,才能試圖改變。

承認這點以後,學校或許不會允許,但我覺得老師們可以私下裡這樣做:

對於水課,每學期開學頭一星期,先花上2~3節課時間,啥也別做,就把會考的重點、出題的難點什麼的都給劃一划。劃完了,這門課程的官方內容也就可以宣告結束了。

那麼接下來幹什麼呢?

這就有很大的自主發揮空間了。

作為老師,假如生活之餘,你的愛好和擅長是文學,那麼你完全可以放棄艱苦幹澀的書本理論,換個方向,在文學上給學生大書特書,講村上春樹、講太宰治、川端康成、劉震雲、王安憶、阿城....

文學並非小眾獨享的愛好,

之所以很多人沒喜歡上它,

無非是因為了解不夠或缺乏契機,

你完全可以充當這個契機。

假如你的愛好是旅行,那更好了,拍過照片吧?去過不少地方吧?見過不少人吧?攢了不少戶外知識吧?這些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的東西,不也可以講么,而且很值得講。

....

好吧,假如情況糟糕一些,你身為一個成年人,混了好幾十年的日子,啥也不會,拚命躋身體制內無非為當大學老師謀個福利,那你可以講什麼呢?

行吧,那就啥也不講了,就照本宣科念書吧。但起碼少點到、多為那些有自己目標並且時間珍貴的學生們多放放行唄,這也是體現師德的一部分啊。

我記得以前曾看過一條新聞,大意是這樣:

某小學女老師,發現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很喜歡玩王者農藥,她發現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群體現象。

於是啦,她就暗自思考,自己逐漸摸索出來一套寓教於樂的授課方法,最後讓這個班同學的歷史考試整體及格率遠遠高於其他班、久居其首。

說到底,其實這還是用心和沒用心的區別。

沒用心的老師,給再好教材、再先進的教學方法,然並卵,永遠都是考勤點到照本宣科;用心的老師,我想到一位代表:

圖片來自:《死亡詩社》

無奈,但現狀就是,好老師終是少數。我有幸碰到過兩位,分別姓呂和姓溫,我和他倆至今仍有保持聯繫。

他們都曾結結實實改變過我的思想、態度,甚至是人生軌跡。

也正是因為有過這些經歷,所以我明白,一個好老師能對一個學生帶來多大幫助和改變。

像思修馬哲等水課在很多大學裡必然還將繼續存在很長一段時間,這是沒辦法的事實。

但我奇怪的只是,身為能動會想的個體,為什麼我們在上課和授課時,不能都稍微多帶上一些主觀能動性?這並不是什麼法無授權不可為的事。

別再讓老師講的無趣,學生聽的沒勁,於是老師發覺學生渙散後講的更無趣成為一個死循環。

打破循環,需要來自雙方的努力。

但學生或許不夠成熟,所以從老師這裡開口,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方向。

關鍵是,你講的有趣有料,別人自然也就願意聽了。

我的公眾號:

維也納金色書店

正兒八經寫點有趣有料的小文章 · 大學乾貨 ... 歡迎你來關注一下~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做的麵包不好吃?因為被空氣和冰箱殺死了!
有時候,你需要看到更清晰的自己丨KnowYourself精選回答
Scalers:天天要看乾貨,不怕被燒死咩
張大佛爺的耿直屬性,才是啟月配的最大萌點好么
2017年最新婚姻法逐條梳理

TAG:大学 | 干货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