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理性地花錢?

不夠理性的經濟人

你正在超市裡買文具,看中了一款鋼筆,標價50元。此時,你突然想起,只要再走20分鐘路,去另一家文具店,那裡也有這款鋼筆,只要25元。請問,你會選擇為了省25元而走20分鐘路嗎?

你正在數碼商場買筆記本電腦,看中了其中了一款,標價5000元。此時,你突然想起,只要再走20分鐘路,去另一家數碼商城,那裡也有這款筆記本電腦,只要4975元。請問,你會選擇為了省25元而走20分鐘路嗎?

行為經濟學家們發現,許多人在第一種情況下,會選擇省那個25元,但不會在第二種情況下省那個25元。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人們並不是以金錢的絕對數量來計價,而是以金錢的相對數量來計價。同樣的鋼筆,25元可是50元的一半價錢,對比起來顯得超值。同樣的筆記本電腦,4975元和5000元看起來差別不大,前者顯得不是那麼有吸引力。

如果人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那在上述兩種情況下,不應該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兩者都是付出20分鐘的腳程,剩下25元現金。

但是,人不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多數時候,這種不理性也沒有大礙,最多只是花了些冤枉錢。不過,如果這些冤枉錢積少成多,不也是一大筆錢嗎?

有沒有更理性的消費方式,幫助我們優化自己的消費決策,可以用盡量少的錢,買到盡量多的幸福感呢?

機會成本顯性化

我是一個很喜歡鋼筆的人,曾花了幾百塊錢,買各種各樣的鋼筆。雖然字寫得丑,但不妨礙我喜歡寫字工具。

現在,那些鋼筆都在箱子里,好長時間沒有發揮用處。我也不會再去買更多鋼筆,應為我學到了一招更理性的消費方式,那就是讓看不見的機會成本變得更明顯起來。

容我慢慢說: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常有山東雜糧煎餅賣,5元錢一個,我超愛吃。北京還有一家山西刀削麵的連鎖店,其中一碗炒麵好像是20元。還有一些地方賣凍酸奶,大概25元一份。另外,看一場電影,大概要花50元。買一本書,大概也要花50元。

假設我看中了一雙鞋子,售價500元,那我應該買嗎?

一般人可能會在心中權衡,買了這雙鞋子,我會不會變得更漂亮一些呢?別人會不會更喜歡我呢?我手頭的現金是否允許支出500元來買鞋子呢?這款鞋子在別家店是不是賣得更便宜呢?

但是,我們真正應該權衡的不是這個。我們應該思考,這500元除了能買到鞋子外,還能買到什麼別的有價值的東西。這就叫機會成本。我們並不是花了500元買一雙鞋子,而是花了100個煎餅或25碗面或20份凍酸奶或10場電影或10本書,來買這一雙鞋子。

如此看來,我不會去買這雙鞋子。因為沒有什麼鞋子能值100個煎餅。我的心愿單里隨時都有幾千元書都還沒捨得買,怎麼可能花500元買鞋子呢?

一張5元的紙幣,或者一個標記為5的阿拉伯數字,本身沒有什麼價值。假設有5元錢丟失了,我不會特別心痛。但是,要是手上的煎餅掉在地上,那我會特別心痛。當我們把看不見的機會成本,標記為一個又一個看得見的商品或服務時,自己的消費就會理性很多,不會去買那些沒用的東西。

也就是說,當我們拿物品和物品來比較,拿服務和服務來比較,就很容易看出哪個東西更有價值。但如果只是拿貨幣數字和物品來比較,就不容易判斷價值的高低。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曾經買了沒用的東西,那隻要打開柜子看看,就能發現一些鞋子、衣服、褲子等物品,這些東西當時覺得很好,現在發現沒有實際用處,丟掉又有點捨不得。

我曾經印了幾盒名片,結果根本發不出去幾張,現在名片都是用來當書籤用。但我不會同時看幾百本書,所以這些名片大多數情況下沒有任何用處。Kindle和iPad也用得很少,大部分時間都在用電腦和手機,看書也是買紙質書來看。甚至,在亞馬遜上買了電子書,我也是用手機上的Kindle軟體看,而不是用Kindle硬體看。還有一些電熱蚊香液,目前住的地方几乎沒有蚊子,也用不著。

要是查看洗臉台下的柜子,就會發現更多沒有用的東西。因為我會把那些曾經買過但沒用的東西藏在看不見的地方,這樣就不會讓我自己想起曾經做過的愚蠢的消費決策。

假設我早點把機會成本顯性化,用煎餅或電影票或書來衡量東西的價值,那我就能做出更理智的消費決策。

花錢與主觀幸福感

如果我們花錢的經歷足夠豐富,那就會知道什麼時候花錢能讓自己開心,什麼時候花錢不會讓自己開心。

旅遊消費通常會讓自己感到開心,尤其是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旅遊。無論是食宿費和交通費還是旅遊景點本身的費用,這筆錢不僅讓我們享受了度假的快樂經歷,還能提供許多美好回憶。

花錢送別人禮物,也會讓自己感到開心。因為這會鞏固我們的社交關係,我們預期朋友收到禮物後會很高興,自己也會同喜同樂。

慈善捐款或者資助非營利性機構也能提升個人幸福感。當我們花錢幫別人時,我們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並且也認為自己是有個能力幫助他人的人,他人對我們有需要。被人需要本身就是件幸福的事。

於我個人而言,花錢買書也算是一種開心的事情。雖然買來的書還沒有讀,但我也會有一種自己增長了知識的錯覺。尤其是很喜歡的作者的書,買來更是愛不釋手。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花的某一筆錢,自己覺得意義重大,那這筆錢就會促進我們的主觀幸福感。比如,如果某一筆錢能幫助自己或他人變得更好,促進親密關係的發展,促進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那麼這筆錢就會顯得意義重大。

在物質相對充裕的條件下,擁有更多的物品並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把錢投入到親密關係的培養上,投入到各種各樣愉悅的經歷上,會讓自己過得更開心。其實,培養親密關係不一定要花錢,很多愉悅的經歷也不需要花多少錢。圖書館和博物館都是免費的,我們能從中享受到許多愉悅的經歷。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盡量不要貸款消費,尤其是不要貸款進行炫耀型消費。他人羨慕的目光只能帶來一時的優越感,可維持優越感的代價太大,沒人能承擔一輩子。除非急用,否則不要貸款。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剛剛!招聯貸款餘額突破360億元,猛追老大捷信,揭密其獨特獲客手段
2017中國新零售白皮書
學會在數據中找出「黑馬」消費品牌,你也能秒變投資達人

TAG:理性 | 消费 | 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