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度過迷茫期?

忽然發現不知道怎麼工作了 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感覺不到自己的提升 什麼都做不好 憋著一股勁兒 卻不知道應該使在哪兒 想問問過來人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是如何度過這段時期的?


額,本人也是剛入坑的程序猿,因為工作時規劃好了兩年內轉產品,綜合考慮來到了一家創業公司。因為本人目前所有開發均是 自己-美工 ,最後CEO討論(一個很厲害的產品經理出身)的節奏,也有些感觸,分享下我的感受吧。

1.都說產品經理,表達能力一定要好。

2.」有技術背景的產品經理更有優勢「這話到底在說什麼鬼?

3.能溝通明白的產品就是中國好產品么?

4.「產品意識如何培養」到底是個什麼鬼?

5. 勞資不是來改變世界的么,為毛一進來跟打雜似的阿喂!

-----------------------------------

其實我覺得之所以迷茫是發現入坑之前的想像跟入坑之後的現實發生了衝突,就好像當年聽說湊足三千城管就可以踏平台灣島,於是激情澎湃的當了城管,結果發現自己一直混跡在菜市場與路邊攤鬥智斗勇,空有一腔愛國熱情無處發泄,

我覺得如果你把這些差異想清楚了,就會發現,其實PM跟你想的聽得憧憬的,還是有差距的。個人認為,只有認識到這些差異,才能走出迷茫,真正的稱自己產品經理1.0版入門了,而不是接著做一個迷茫的PM0.5版。

那麼問題來了,學挖掘機,-_-!等等,進錯次元了。

重新來,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差異都在哪?

------------------------------------

1.都說產品經理,表達能力一定要好。

所謂的表達能力分為很多種,其實大多數人在說自己的白話表達能力不錯,但是在美國人面前,中文再好,也就是個表達能力能量值-1的渣。

下面那貨叫分割線,分割線下面是具體的東西,主要是怕上面的話樓主沒看明白,所以,樓主選看。

--------------------------------------------------

大學的時候,我以及我周圍的人都覺得我表達能力不錯,後來我才發現。

在一群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乾脆最後不說話的人群里,你只要嘗試去表達就會顯得表達能力很好。

就好比在一群美國人里,你只要說出兩句中文,他們就會覺得你中文很好。

那麼,到底什麼是表達能力

那就是跟設計要用設計的語言聊天,跟技術就跟技術的語言聊天。

具體來講,

你跟設計扯100句話,最後發現,還不如畫張圖來的明白。

產品:「我第一個界面用戶點進來,在左上角要xxx,中間要xxx,下面要xxx,第二個界面從右下角點過去,要xxx,第三個界面要xxxx,第四個界面要xxxx」

設計:「········(what the fuck saying?)」

產品:「第100個界面要xxxx」

設計:「傻逼。「

你跟技術扯100句話,最後發現,還不如講幾個實現類來的明白。

2.」有技術背景的產品經理更有優勢「這話到底在說什麼鬼?

其實這句話是在說,有技術思維的產品經理更有優勢。

說到底,還是能溝通明白。如果你能很完美的跟技術溝通明白,那你有沒有技術背景,鬼才管。

如果溝通不了,你再有技術背景,」老子跟技術是鐵哥們,跟策劃是好兄弟,什麼事都好商量「比你要牛逼100倍。

----------------------------------------------------

每個人都能扯出來幾句」xx產品用的不爽,怎麼搞會更好「類似的話。

但是給到技術那,在現有技術的限制下,他根本做不了或者短期內根本做不了。

於是技術的產品的經典段子來了:

產品:幫我把這個做了。

技術:傻逼。

產品:幫我把那個也做了。

技術:傻逼。

產品:怎麼這個需求兩天還沒搞完?

技術:傻逼。

設計:產品經理被綁架了,大家多少都捐了點,我捐了5升,你準備出多少?

技術:那我也出5升。

-----------------------------------------------------

3.能溝通明白的產品就是中國好產品么?

其實還差得遠,因為需求千千萬,產品經理要能做到取捨,並在取捨之後做出優先順序別的區分。

-----------------------------------------------------

產品:「這個版本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用戶登陸進來可以點對點聊天。

2.還可以保存本地聊天記錄。

3.聊天記錄要上雲端,用戶更換電腦後一樣可以看到自己在別的電腦的聊天記錄。

4.可以發送音頻,這個非常重要,可以提升一大層用戶體驗。(hiahia~我TMD真是個產品 天才)」

技術:「下個版本什麼時候發?」

產品:「一個月!xx也在做這個,我們必須要儘快拿下早點推出市場!」

技術:「做不完啊。「

產品:「做不完也得做啊,這是事關公司這個產品成敗的關鍵時期。大家都辛苦下吧。「

技術:「那也做不完啊。「

產品:「最多1個半月,不能再拖了!「

技術:「沒得談了?「

產品:「這個產品很關鍵。「

技術:「傻逼。「

4.「產品意識如何培養」到底是個什麼鬼?

其實,在你沒真正接觸產品,沒真正開始碰壁之前,他就只是個鬼。

--------------------------------------------------

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意識是對的,什麼意識是錯的。那麼你如何確定你培養的所謂產品意識就是好的?

」什麼?你是喬布斯?那上面的話浪費您時間了,下面的話也不用看了。「

還是那句類似的話,在一群壓根沒考慮要培養產品意識的人群中,就算你隨便培養一點錯的產品意識,大家也會覺得你的產品意識好強。

那什麼才是產品意識?簡單粗暴來講,用戶喜歡的,就是對的產品意識。

-------------------------------------------------

5. 勞資不是來改變世界的么,為毛一進來跟打雜似的阿喂!

因為本人也是個新手,一直在總結反思中,暫時想到這些了,後續補充,希望能幫到樓主。

以上。


前一段時間就處於迷茫期,剛好可以聊聊這個問題。

做PM兩年,迷茫的核心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如何成長。

做工程師經歷越多的項目,自己的技術總有成長。

做設計師可以積累各種各樣的作品集。

做運營可以積累一端的用戶、內容、活動運營經驗。

而做產品,積累的是一個又一個產品經歷。

知乎上有問過如何判斷一個產品經理的能力?

這段時間與不少人聊過,聊了很多事,也聊過了很多人。

什麼樣的產品經理才是優秀的產品經理,每個人的答案相同又略有不同。

首先產品經理有一些基本的素質:

  • 邏輯清晰,溝通能力強。

  • 用研、交互知識。

  • 技術、運營、設計、市場能力。

  • 團隊、項目管理能力。

  • 專業領域背景。

貌似有這樣一段話:

  • 大家能力差不多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比對方強。

  • 對方能力強很多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對方能力強。

  • 對方能力強太多的時候,可能覺得對方是神,也可能覺得對方特二。

前段時間各種約聊,主要是為了就是解決自己迷茫的問題。我想和許多優秀的PM聊聊,問題可能會得到解決。

去了下廚房,聽了UITony分享了整個下廚房的產品設計。

去了拉勾,聊了創業、聊了團隊、聊了產品經理的成長。

去了知乎,聊了下社區、內容運營。

這段時間還與不同的人聊了遊戲社區、吃、閱讀、電商。

略有收穫後,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目前,在SENSORO做iBeacon相關的事情,玩著硬體做著室內定位。

周六和朋友一起組織Sketch的活動。

自己業餘時間寫寫代碼,做做好玩的項目,比如最近做的Emojiii,結尾附圖。

TL;DR

迷茫的最要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在成長,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解決的方式就是:

  • 跟個比你牛的人。

  • 學更多的東西。
  • 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 找個女朋友。

附圖:


產品水這麼深,又沒有確定的入行標準,我這麼淡定的人,現在都有分分鐘可能會被淘汰的想法~

好在我專業是工業設計,算半本行了

工作4個月了,有遇到一些困難和迷惑,因為發現很多小細節的設計在碰到之前都沒有留心關注和思考,網上找的資料零碎且其實也是個人見解,但這也是沒辦法的,畢竟都是新東西,此路不好走————找找找資料,必須得自己鑽進去想徹底了,然後呢,缺的是專業的理論支撐,就是專業書啊,交互、功能結構、用戶心理、數據

我們不紮實,所以要打好基礎,看專業書,多思考,理論支撐著變化的細節,記著靈活變通

我們沒經驗,那就多做事,做盡事,有很多細節問題等著解決

哦,個人經歷,多和同事溝通,合作時用心對待,不管是程序、運營、產品,都有很多發光點的

額,我現在是這麼做的,不懂的太太多

還在迷茫著!


我可以說正處於這麼個階段吧,個人感覺:

1. 不要太浮躁急於看到成果

2. 塌下心做好手頭的每件事並做做總結

3. 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就看書、研究競品、調研用戶、跟別人溝通

4. 有空的話學學其它技能,寫寫文章

5. 別怕被噴

我現在是這麼跟自己說的 哈哈


還是不知道從哪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啊:

1、行業領域內的產品經驗(產品、商業、運營等等)

2、基本技能:產品設計能力、文檔能力、溝通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系統分析能力、產品架構能力

3、產品管理與規劃能力,這個要單獨出來,是晉級技能

4、產品經理思維能力,別問我是啥,我也不知道,做了久了你就跟身邊非產品經理在思路上就不一樣了。

核心競爭力估計大概也都能想明白,關鍵是怎麼去培養,這不是說說就能夠做到的。積極主動承擔,自信不自負,準備工作做充分,錯了就承認……其實,我覺得迷茫還是在怎麼做,而不是做什麼上面。。。

我逐漸認同一句話: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把對手逼死。在培養核心競爭力和工作方法上,也應該有這種勇氣。做產品不可避免試錯,需要的是:就算錯了也是在超出合作方預期、比對手做得更好的情況下錯了。

如果做到這樣,相信就沒有時間去迷茫了。。。


迷茫不是啥壞事,做產品經理本身就是不斷進步和升華的過程,困惑是敲響你思考和反思的警鐘。它並不是靠一個想法一個決定就能渡過的,可能半年,可能幾年,還有可能要花一輩子。另外,渡過了現在的迷茫,緊跟著還會有更大的迷茫等著你,永無止境。過程雖然艱苦,但一旦有所領悟再往回看,還是蠻幸福的。

造成迷茫的原因太多了,一千個產品經理有一千種迷茫,或是遇到具體問題玩不轉而困惑,或是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剖析問題要就事論事,找到自己迷茫的根本原因,道聽途說或盲目聽從建議會更加迷失方向。

我覺得走出迷茫可以從人,事,環境等方面考慮:

1. 人。找個引路人是個快捷的途徑,不過算是可遇而不可求。他能用自己的經驗給你排疑解惑,能引導你走向可能正確的道路。當然前提是他的認知是正規且中肯的。弊端是他的迷茫也可能將成為你的迷茫。

2. 事。別人的成功是借鑒,別人的失敗是教訓。可以通過觀察或者諮詢資深人士,如果他們有類似的經歷,將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前提是他們的故事是真實且具體的,非雞湯。

3. 環境。有時候PM認知受公司和產品環境影響極大。每個環境能提供給你進步的空間也有限,適當換換公司,多見見世面總比悶頭冥思苦想有效果。


借用一張圖


剛經過了近似題主描述的一段經歷,正好作一次回顧(故事沒爆點且與答案無關,可直接拉到最尾)。

加入這個半創業性質的項目快半年了,做的是一個教育與社交交叉的app。一個月前發布了首次由我主導的大改版。及後跑出來的數據有所起色,但遠說不上出彩,我依舊每天積極研究用戶需求和行為,希望在下個版本能進一步提高命中率。忘了說,這個項目背靠校訊通資源,但由於各種扯皮原因合作一直沒能真正落實。而就在這個版本發布後的第三周,我們終於與校訊通對接上了。接下來神奇而又預料之內的事情發生了:大批用戶湧入我們的app,產品跑出了華麗的數據,從那天起我們用了16天就到達了1萬DAU的里程碑(在這之前累積用戶才剛過萬,且質量不佳)。

看起來一切都很好,公司和部門的微信群每天晚上看著不斷刷新的數據歡樂得像過節一樣,但我卻開始懷疑自己了——過去16天,我們的產品形態沒有做任何更新。換言之,這段時間各種數據的飆升,自變數只是校訊通的導流和內容運營團隊的產出,與我無關。

我在想究竟是我的產品成就了這批用戶,還是這批用戶成就了我的產品?

大部分數據提前達到年度KPI的考核,算是驗證了產品方向和現階段形態的正確性,於是產品團隊的工作強度一下子降了下來(這倒還應驗了老闆一個月前調侃說的:只要你把KPI完成了,你每天遊手好閒我都不管),主要任務從之前的功能堆砌(摸索方向)變成了對現有功能進行優化。

這應該是產品工作的常態吧,畢竟不可能每天都在創新,但當我每天看著運營內容的同事幾乎工作二十個小時,周會緊急會聊的都是運營的事情,我覺得自己毫無存在感,每天下班後我都覺得自己今天沒有創造價值,晚上焦慮得失眠。

如是者大半個月過去了,某天下班後,老闆臨時叫上我和幾個渠道部的同事開會討論推廣方案,一個多小時的頭腦風暴後,我和老闆共同想出了一個不錯的方案,一陣久違的感覺,我的心底忽然有一把聲音:我真的很喜歡策劃工作,我真的很喜歡有創造性的工作!

我發現,我的無助和焦慮的根源根本不是「我今天沒有為公司創造價值」那麼偉光正——如果價值僅是通過數據來體現,那麼在產品獲得這些成績之前的日子,為什麼我不覺得自己沒有創造價值?

原來我只是想要存在感罷了,我想每天發明新的功能,我想自己成為主角,而不是產品成為主角。這樣真的好嗎?其實你會很累。我不知道這種想法的結果會怎樣,但出發點肯定是錯的。

關於迷茫期,公司的另一名資深產品經理說:

我也有過這樣的迷茫期,總覺得要一天忙到晚、思緒不停歇,才能體現價值。但其實產品經理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我們不應該也沒必要不停地工作,我們要做的是在團隊需要我的時候能夠創造極大的價值。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我理解為戒驕戒躁。有些士兵覺得日復一日的操練很枯燥,恨不得每天都在戰場廝殺,但我們的目的是廝殺(哪怕無理由、哪怕敗了)還是獲勝?如果想明白是後者,那麼我們面對上戰場這件事會跟面對高考一樣充滿敬畏,我們會希望「養兵」的日子更長一些。


看書


pm是大坑,恨不得一天48小時學習,強化各項能力,哪裡有時間迷茫。。。


六歲產品經理告訴你,新入行的產品經理入行兩三年還在迷茫是因為:

1、跟錯了人

好的上司會安排你做很多幫助你成長有符合團隊目標的事情,再做事情過程中可能也會指出你的問題和錯誤,幫助你控制時間和提醒你總結,因為他經歷過你經歷過的事情,所以建議找經驗豐富的上司帶你做事情,這樣避免很多彎路

2、不聰明學習能力不強(IQ)

不解釋

3、溝通意識薄弱(EQ)

有好的溝通意識很重要,一歲的產品經理容易被小問題困惑,自己發現問題以為全世界都看不到問題,拚命在團隊群里吐槽,截圖用戶原話,專業的產品經理是要找到用戶原話背後的需求,再結合全團隊的目標與資源去做需求重要度排期,當然能有很好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必不可少,沒方案吐槽是無效的吐槽;如果當自己是團隊的成員,就多找對人溝通,好好去解決問題,在大群吐槽是最無效的溝通方式。


同樣身處第二個迷茫期。希望我的經歷能幫到你。

迷茫期一:剛入行,給公司遊戲做網站產品,做活動,簡直用不完的力氣,加班加點通宵數不過來,樂在其中。但是時間一久發現做的很熟了,沒什麼挑戰性,冷靜一想卧槽我這是做的什麼鬼產品經理,沒有需求發掘沒有市場調研沒有用戶調研沒有後期運營迭代,壓根是接需求的跑腿鬼,做再熟也沒啥意義。不會設計不會開發,在那打雜,一點價值都沒有,白忙活瞎折騰。偶爾接過一些大型的需求,摸到一點產品的邊角也是萬幸了,當時非常困惑,不知道怎麼解決,掙扎但是發現自己或部門是沒法擺脫這個公司組織架構的枷鎖的。於是決定看書,自己學習,並想好轉型做真正的產品經理。自認為把理論都理了一遍後就跳了也成功跳槽做了想做的移動端方向。成功跨過迷茫期。

迷茫期二:做了不久後的現在(這麼會迷茫我自己也是醉了)。真到自己做產品後發現真的很難,怎麼做市場調研,抽絲剝繭的找數據做估算,怎麼做用戶調研,大海撈針找目標用戶,怎麼作為真正的項目主導推進,怎麼通過數據統計作迭代參考,等等等等,一切都是全新的,但是很難,很多調研都得不到定性的結果,最終也只能大概估量。本身又比較偏內向不習慣交流,覺得沒有意義,特別是大佬們已經決定要做了,就是派你去做做調研證實一下,感覺本末倒置。但是自己又沒做出好的調研結果,沒有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覺得特別乏力。現在想想,還是自己過於封閉,拿不到自己獨有的資源,一個小白自然是很慢對抗大佬們的。所以決定多看書的同時多向前輩學習,在知乎嘗試著取提問,分享,解答,獲取不同的聲音,努力提高自己。還在努力度過這個迷茫期中。

回顧下來,其實題主的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用戶是你自己,需求就是度過迷茫期,痛點是覺得自己迷茫。還原迷茫的本質,其實就是不自信,不自信的起因就是自己對於某個領域的不了解。作為產品經理,應該很容易調研出到底是哪個點自己是不足的,那麼針對這個最關鍵的點去設計解決方案,並持續推進實施,再通過後期的效果反饋來不斷調整。也可能一開始找的點實際上是錯的,應該是另外一個,那麼不要緊擁抱變化,改需求最拿手了嘛。當你發現能做的都做了,這個產品已經達到自己能做的最優,最終還是覺得迷茫,那還是奉勸你早點跳槽吧,問題不在你本身,而是公司或當前崗位不適合你


做了10年產品的老產品狗告訴你,產品經理是會越來越迷茫的。

上面好多做產品的朋友,應該還沒有十年吧,頭幾年確實會越來越有成就感,覺得自己也懂了好多產品,也做了好幾個像樣的產品了,覺得自己入行了,有成就感了。

我幹了十年產品,敢說自己還是個很不錯的產品狗,有2款產品都是為公司帶來了巨大利益,其中一款成為了公司的主營業務,幾百號人靠這個產品吃了好幾年的飯了。

但是呢,現在越來越迷茫,產品狗只是產品狗,沒人會覺得那產品是你乾的,你自己也不會因為做了什麼成功的產品而得到什麼,產品做的好了,老闆覺得是應該的。


其他人扯的居多,說換工作那哥們兒有點兒在理,但是現在只跟你說結果沒用。我還是給你分析分析,擼擼線索。

1. 啥都不對,啥都沒意義,你是病了嗎?

不是開玩笑。我當年一腔熱血,日夜顛倒加班太久之後,有天突然覺得「這做的都什麼破玩意兒啊!還tm有沒有臉跟大家指著說這是我做的產品了?」

後來發現得抑鬱症了。

治好了就沒事兒了。但是看那產品還是覺得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於是走人。

有病治病。身體是第一位的。我現在算是認清這點了。

你也要注意。

2. 如果沒病,是真的自己幹得不好,還是只是感覺幹得不好?

好不好怎麼看?

看療效。

如果有充分的證據(項目階段成果、任務完成情況、其他人評價等)支持,不管是說自己幹得好還是不好,都要接受現實。覺得不好、實際也不好,當然要努力進步;覺得不好,實際挺好,這也是病,得治【霧

項目周期長,有時候容易絕望。覺得自己整天都tm忙個什麼勁啊,最後還不一定能上線。於是沒法判斷。

這很正常。

你是大老闆嗎?

不是。那你要相信自己。【實在信不過,也可以考慮換個工作。但是這麼搞次數多了真的不好。

2.1 自己真的幹得不好。

那就努力唄。

趁別人發現自己不行、開掉自己之前,努力取得了進步,別人一樣會以為你很牛逼,且一直牛逼的。

如果被人發現……

天也不會塌下來。

你需要問自己:我熱愛產品經理這份工嗎?

2.1.1 熱愛,那沒話說了。再努力。

2.1.2 不熱愛……

天也不會塌下來。

再試兩次,不行就轉行。人不會什麼事都做不好的。【情況不明確時,一次都不試就轉行不好。

2.2 自己其實幹得挺好,就是感覺不好。

先別急著去醫院。

泡吧。

要求加薪。

談戀愛……

放鬆下。也許只是累了。

3. 「憋著一股勁兒」這段,跟前面的描述其實有點衝突。

說明你也許不是覺得自己不行,而是期望和現實之間有落差。

你可以試試從這方面入手分析下,看到底為什麼覺得憋著股勁兒,這勁兒本來是打算幹什麼用的。

既然幹了產品這行,總得把problem solving這門手藝練好,你說是吧?


跟靠譜的人做靠譜的事!

經歷過實戰才知道那些迷茫其實是自己能力不足引起的,提升自己才是關鍵。


看到了這個問題,作為5年產品汪,匿名羞澀的回答一下:

從我的角度理解題注的問題,迷茫是一個好的 辭彙,真心的。

迷茫是指不知道下一步敢怎麼做?

迷茫是指不知道當下該怎麼做?

迷茫是指不知道怎麼做的更好?

迷茫是指當初美夢,現在這麼殘酷?

迷茫是指原來產品實踐不如想像中簡單?

下面是我的答案,如果能給你幫助,我會非常開心。

1、迷茫期每天充斥我的時候,那真心是一種動力,是一種好奇。所以宏觀上,業內諮詢要多看,維度要多不要只看互聯網的內容,我推薦第一財經,可以訂閱一年。這裡是看,但不要認同。

2、拋開聲音,去偽存真。 諮詢、媒體、現在的互聯網聲音太多,分不清看不明,不用發愁這個現象,多記錄

3、量變引起質變,見得多了,最重要的感覺就來了,什麼感覺 市場感覺、產品宏觀 層面的感覺,不一定對但你會感覺得到。(按照我老大跟我聊天的關鍵詞,叫 可預見性的生成)

4、總體思路很簡單,放輕鬆身段,努力就會想到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解決,去優化。上面的思路是產品宏觀,你可以理解為多實踐。

5、實際工作中,宏觀的能力其實是隱性的,有的時候對於工作幫助不是很大。

對工作最直接相關的是 a、你的動手能力 b、你的溝通說服能力

這裡你可以再讀一遍上面的 1、2、3 在用4的思想構建一遍,就會明白可以怎麼做了。

都是同理,多實踐,多看,多實踐,多看 (然後就基本瞭然了 缺哪裡補哪裡)

話說最近網易雲課堂開始的c語言,我要開始學了,推薦給你一併。

我是個話嘮,最後一句

戰術上勤奮,勤能補拙。

不要每天想著做出成功的產品,是我的方法論之一。

當你做出了100個10w個用戶的產品,也不一定可以做出一個1kw的一個產品。

這種事除了努力,要靠機緣,這不是消極觀,這是空論,放下來,反而容易走的遠。

最後(真的最後了)我們產品路桑一起共勉! 一個5年沒有像樣產品的失敗產品狗的自序。

共勉 共勉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