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挑線裙」鬧劇:指清為明,價高十倍

作者:春梅狐狸

搬運:祁楠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傳統服飾》,轉載請聯繫作者


已經不是這位商家第一次如此指鹿為馬了,但是看到「挑線裙」還是能驚異於她的厚顏無恥啊!不過想想一個學生時代的商業行為就能讓對方掛到天涯的人,實在是不能用常人的思維去衡量吧……

本文不叫吐槽,本文就叫扒皮!

這則鬧劇起源於某位著名打著復原旗號的漢服商家打算賣一種她自己命名為「挑線裙」的裙子,為了賣這種裙子還鋪墊了許多……比如,寫了一篇——典型的科(胡)普(謅)文。

她是怎麼實現論證的呢?先寫了挑線≠挑花,然而並沒有任何證據和論證邏輯,只告訴我們可以去百度……接著,她引用了一些《金瓶梅》里的出現「挑花」的句子(《金瓶梅》對於服飾史研究的作用,見《那些年《金瓶梅》帶我們看到的世界》),對於用什麼東西可以裝X,這位倒是一貫很熟練滴……然後,直接跳躍到了所要賣的裙子的配圖,吹噓工藝,與前面的《金瓶梅》沒有一毛錢關係▼

很多看過戲曲的人相比已經認出來了,這……這不就是戲曲服飾里最常見的魚鱗褶裙么!不帶繡花的淘寶大概賣一百出頭吧……

不過漢服圈一貫標榜自己是手工啦,所以要賣一千上下呢!好怕怕……

我個人的一貫態度是,如果機器可以做,並且做得比手工標準化、速度快、質量可控,當然要選機器!標榜傳統≠反智、反工業化。反過來說,手工如果質量參差,耗時巨大,因此而賣高價,這就是要愚蠢的買家為賣家的愚蠢選擇而買單。

上述說的只是選擇和價值觀的出入,不存在是非問題。但是如果把人手操作機器,標記為手工;把一件衣服上僅有的縫扣子、上領子,標榜為手工衣服……這就是欺詐了。顯然,某圈這樣的商家不在少數吧。


言歸正傳,我們今天就有邏輯、有論據地討論下——

「挑線裙」到底是個啥?

不過,在討論這個之前,我們得先把問題給審了。究竟是「挑線裙」,還是「挑線」+「裙」?

這個問題有討論的必要麼?當然有!如果是「挑線裙」則就會如同「鳳尾裙」、「馬面裙」一樣,是一種專業用語。如果是「挑線」+「裙」,那就是一個偏正短語,「挑線」是用於修飾「裙」的。

依然是那本深受那位漢服商家愛戴的《金瓶梅》里的句子,除了與裙子有關的「挑線」,還出現了這樣的「挑線」▼

「只見李桂姐身穿茶色衣裳,也不搽臉,用白挑線汗巾子搭著頭,雲鬟不整,花容淹淡——《匯評全本金瓶梅》

只見桂姐從房內出來,滿頭珠翠,勒著白挑線汗巾,大紅對衿襖兒,藍段裙子——《金瓶梅詞話》

婦人將身帶的白銀條紗挑線香袋兒──裡邊裝著松柏兒並排草,挑著「嬌香美愛」四個字——《張竹坡批金瓶梅》

可見,挑線不單單只出現在「裙」的前面,只能說它出現在「裙」前面更為常見。一個可以出現在織物相關的主語前面的定語,它會是什麼呢?可能是形容顏色、描述圖案、陳述工藝,等等。

而在最後一段關於「香袋兒」的引文里,「挑」的動詞出現了第二次,用於描述「挑」出來的是什麼圖案。所以,「挑花」是一種工藝無疑,且是一種可以挑出圖案的裝飾工藝。可以在「香袋兒」上挑出四個字來,可見還是一種比較細緻的工藝。

原來「挑線」不是「裙」呀!

前面這位商家提到的「挑花」是我國諸多繡花工藝里比較廣泛也比較簡單的一種,很多民族都有,非常像現在的「十字綉」。所以,有不少人認為挑線=挑花,是有一定道理的。

▲民國挑花長巾(圖轉自微博@ahye-王增業-織綉染

由於《金瓶梅》這樣的小說,只有文字沒有配圖,作者寫文的時候更是默認大家都是看得懂他的定語的。所以,名和物之間關係的斷裂……基本靠猜。

「挑花」雖然似乎符合「挑線」中「挑」這個動詞,然而仍然有許多令人解釋不通的地方。比如,《金瓶梅》中的「挑線」為何總與白色等淺色織物一起出現?

所以這是一道沒有答案的問題么?「挑線」究竟是個什麼工藝?好像,的確如此……不過,我們目前所能肯定的是,「挑線」是一種多用於白色織物(多為紗、絹等)的工藝,成品多製成裙,工藝精度可在「香袋兒」大小的物體上「挑」4個字。如果需要更肯定的答案,則需要關於「挑線」更多的信息或等待歷史發現。

個人態度是,如果這個問題暫時無法回答,就說無法回答。與其附會一個錯誤的答案,將來要花千倍萬倍的精力去糾錯,還不如一開始就認個慫呢!我們總要承認,有些問題是需要時間來施恩的,或許明天就會有重大的考古發現,或許永遠也不會有了。

說了「挑線」,接著說「裙」吧——

魚鱗褶裙是明?是清?

我們先理一下思路,魚鱗褶裙基本形制是不是依然算「馬面裙」?那麼它是不是就是一種特殊打褶方式的「馬面裙」?所以,我們就要從「馬面裙」的歷史發展去看的——任何一種裝飾風格、審美取向都不是一夜之間爆發出來的。

明朝部分,我曾經寫過一篇《淺談明代馬面裙裙襕裝飾發展:從雙襕裙的流行到清代風格的開啟》。最後提到,清代馬面裙風格對比明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①裙褶數量大大增加;②裙門被獨立裝飾。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區別,從視覺上來說,這兩個是最顯眼的。

而魚鱗褶不僅裙褶數量非常驚人,而且採用了裙褶定型。所以這已經是一種極不靈動的裙褶了……

為了發展出這樣的裙子,勢必需要建立在對細密褶子審美的高度認同基礎上的升級產物。褶子多且細密的百褶裙出現在前,然後再出現褶子被固定的百褶裙,最後才是改變相鄰細密褶襇的上下絎縫位置、拉開魚鱗般效果的魚鱗裙。

這個先後順序是不能亂的,這是發展過程,就好比先有你爺爺,再有你爹,最後才能有你啊。

「鳳尾如何久不聞?皮棉單夾費紛紜,而今無論何時節,都著魚鱗百褶裙——咸豐、同治年間《清代北京竹枝詞·時樣裙》

裙式以緞裁剪作條,每條繡花兩畔,鑲以金線,碎逗成裙,謂之鳳尾——乾隆年間《揚州畫舫錄》

大約可以推測出,魚鱗褶的流行年底就在清晚期了。因為與照相技術進入我國的時間大多重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魚鱗褶的老照片(因為黑白照片不太清楚,我們往往容易忽略許多女性其實當時都穿著魚鱗褶裙)▼

▲1870年,李鴻章夫人

▲1880年

▲1880年

將一種無爭議的款式,毫無論據、論證邏輯地附會到前朝,居心何在啊?將一種成熟而常見的工藝,弄成玄乎的手工,用意何在啊?

更何況,人家在戲曲里分明是美美噠,你們做得辣么丑,還賣貴近十倍,好心疼買家們的父母啊!

皮要扒,臉要打

如果商家寫科普文是為了自己的東西更好賣,這放在正常市場經濟里是一種很常見的產品導入期會做的事兒,既沒有什麼可恥的,當然也沒什麼可貴的。如果apple不跟你解釋自家的iPhone能幹嘛,你會買么?所以他在產品發布會上教你的那些東西難道不正常么?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彩繡花卉紋百褶魚鱗裙

▲東華大學服裝服飾博物館藏 銀紅暗花綢彩繡花鳥紋百褶裙

很多分明是常識的東西,好像一旦沾上了傳統啊、古風啊、中式啊、民族啥的,就換了一套思維邏輯。有人覺得我對漢服商家很苛刻,我卻覺得我只是用最平常的市場邏輯再看待這些問題吧。如果小米把上個世紀的技術吹噓成自己的世界首創,是不是該打臉?那麼,有人把一條晚清的裙子標榜成明朝,該不該扒皮?

原文鏈接:「挑線裙」鬧劇:指清為明,價高十倍


本文為 春梅狐狸 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相關書籍等,請勿抄襲、洗稿。

轉載授權及合作請在微信公眾號後台輸入「轉載」或「合作」,或在新浪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業餘寫文,無暇校對,若有錯字,可能是用來防抄襲的。

春梅狐狸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推薦閱讀:

清朝皇宮也有「通房丫頭」,她們不服侍皇帝,卻要和駙馬睡上一夜
清朝稱多民族共治天下,但有一個民族的功臣都沒有好下場!
清代的職官甲
康乾盛世或是偽造,世界百萬人口城市,清朝竟一個都沒有
清朝,皇帝怎麼稱呼先皇的繼皇后?

TAG:明朝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