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能只靠「餵養」(附學習的路徑)
我們為什麼要主動學習?
文 | 悟恩 圖 | 花瓣網
01
對於知識的攝取,我們都習慣被餵養。
習慣是讀書時養成的。
原因在於:填鴨式教育一直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這與咱們的選拔制度有關,這裡不談)。
即使是減負後也是如此。不同的只是減負前是老師填鴨,減負後是老師+家長一起給孩子填鴨。
「填鴨」於我們而言是「餵養」,是被動的。
久而久之,我們就習慣了這種被動——對知識採取的都是「你送來,我接受」的方式,當中無需思考,無需咀嚼,當然也很「主旋律」,不會離經叛道。
餵養不是不好,特別是對學生而言。
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對成人而言。
首先,餵養的是加工過的,給你的是結論,你不能釐清來龍去脈,很難完全信服並實踐(當然自然科學及數理化等基礎學科除外)。
而且,結論是人(作者)下的。既是人,必定有其思維盲點。相同的論據由不同的個體推導出完全不同的結論,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說,你被餵養的結論未必是對的。
再者,為了方便傳播(特別是學校教育),老師餵養的知識是符合大多數人的,而未必是你缺乏的,或適合你的。
加上這類知識除了自然科學外大多是「政治正確」的說教(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四面高牆的城堡里,你懂的)。
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你總是在一個圈子裡打轉,進步慢。甚至一直被蒙在鼓裡,離真相越來越遠而不自知,也是可能的。
02
繼續說學校教育。
因為習慣了被餵養,孩子自己也會形成一種錯覺,覺得自己除了教科書以外的學習就是怠惰,卻不知道,主動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屬於主動學習,是優點。
而且,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主動學習,其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凸顯出其特有的價值來。
有個親戚的女兒就是這樣。
她很喜歡讀課外書,從識字開始就手不釋卷,讀能讀到的幾乎所有書:休閑類的,知識類的,漫畫,小說……小至兒童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大至通俗版的經典名著。
結果,她的語文成績從來沒有差過,現在念初中,全年級1000+學生里,排名20左右。
於她而言,寫作文實在不是一件難事,不過是把自己讀到的,想到的,整合一下,繼而輸出而已:
寫得好是因為長期閱讀練就的語感、積累的辭彙,當然也包括對行文結構的理解。這種潛移默化,靠短期突擊是很難做到的。
——事實上,學生念到初中特別是高中以上,作文的差距會越來越明顯。而且那些落後的人常常想進步卻不得其法,怎麼學都學不好,原因就在這。
進了大學,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為無人監督,時間更自由了。
絕大多數同學,平時再怎麼瘋玩,一旦到了考試月,都會乖乖地捧起課本,到教室、圖書館佔座——我們那時候就試過全宿舍到樓頂通宵看書的——雖然是臨時抱佛腳,但也是一種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這種意識和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
這就說到主動學習的第2個價值:
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習慣了大學那種臨考、寫論文時自查資料、找方法的思維模式的人,在遇到問題時不會輕易退縮,而會主動出擊,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沒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則只會不停地用「我不會」「沒人教」的借口來讓自己原地踏步。
到了工作崗位,這可是很嚴重的缺點。
要知道,大多數單位/企業是沒有專門的學習課的,即便有,也只給你個短期培訓,且在短期培訓里,也不可能教你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一招鮮——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一招鮮的知識根本就不存在。
主動學習的第3個價值:
找到你感興趣的領域,並有動力去進行深度挖掘。
人的成長,其實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儘快找到對的那一個,是非常大的進步,足以領先很多人。
現實中有一個現象很普遍,有的人厭學,但TA厭的只是學校灌輸的知識,感興趣的是一些看似「不務正業」的事物。
但往往到了最後,卻是這部分「不務正業」成就了TA。
心理學理論與企業領導人成長軌跡分析也證明,擁有80%堅實專業能力之後,還要有20%的「不務正業」,才能淬鍊出一位全方位的領導人。
交大校長張俊彥也說過:
——愛因斯坦若不是小提琴家,就不會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大師達爾文,同時是一流的物理學家與工藝家。
說白了,即使是「不務正業」,這些「不務正業」也有助於他們在「主業」上找到靈感。
主動學習的第4個價值:
擁有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早立志,早出發,早抵達。
我有箇舊同事,從小閱讀量就非常大。
所以TA從讀書起,就明白了人生之多艱,也把牛虻當作了TA的榜樣。
對即將面對的生活的磨練,TA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對人性,也有著深刻的洞察。所以,從學習到工作,TA都不慌不忙,但也不隨波逐流,一直朝著自己的方向走。
結果呢,雖然他不是這裡最聰明的、學歷最高的,但卻是同齡人中成長最快、業務能力最好的。
可見,不是TA有天賦異稟,而是TA通過儘早的自主學習,眼界不一樣了。
TA知道TA的路要怎麼走,所以比很多人早出發了,自然也比很多人早到達了目的地。
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說的就是這個。
03
總之,主動讀書、學習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給多讀了幾本書,氣質提升了多少那麼簡單,最重要的是,它會開闊你的眼界,拓寬你的思維,進而給你的一生帶來效用。
至於要學什麼,無非是個體與世界,微觀的特性與整體的架構。
個體/自己:心理學,知道人性的弱點,也知道人性的優點。
群體/世界:歷史,社會,人類,經濟,宗教等。
由此,你才能從認識自己(包括情感等人性化特質),到認識世界,同時洞察個體與個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乃至個體與世界之間的亘古不變的聯繫(生成、演化及相互影響等)。
而今資訊發達,花點心思,拿點行動,做到主動學習並不難,難的是意識到這一點,並儘早邁開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社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有一句話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麼學習的人」。
在我看來,懂得自主學習,也是擁有學習能力的標誌之一。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共勉。
PS.本文是悟恩2018年的第一篇推文,祝諸位新年快樂!
推薦閱讀:
※超哥高效學習技巧
※為什麼我看不懂?
※熬通宵學習或工作的人真的能一個晚上都學習或者工作嗎?那是一種什麼感受?
※學習效率極低時,你是如何克服強烈的抗拒心理的?
※你應該讀《好好學習》,因為它能幫助你懂得怎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