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名小卒如何才能名垂千古?

45000㎡敦煌壁畫,精品不計其數,絕大多數都不知道作者,他一個無名小卒,怎麼就名垂千古了?

沙漠風光,圖片源自pixabay.com,Pezibear

我厭煩了旁人誇讚的話語,

我厭煩了家鄉甘州的清冷,

我甚至有些厭煩我的名字史小玉,

如若父母能取一個更詩情畫意的名字,

說不定如今會是另外一番天地。

至今我還清晰的記得,

5歲那年在地上隨手畫了個房子,

來家裡做客的叔叔便驚為天人,

直誇我有天賦,將來必成大才,

不料父親卻說窮人的孩子哪敢奢望,

守得住一日三餐,再娶個媳婦傳宗接代足矣。

可我不甘心啊,

當時我才5歲,怎麼就被計劃終身了?

於是我拼了命的努力,

沒錢上私塾,

就趁人家學習的時候在外偷聽,

多數時間會被趕走,但無所謂,至少我識字了。

沒有毛筆畫紙,又怎樣,

大地就是最好的畫布,山水就是最好的老師,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向父親證明,

我有才華,我要做一個畫家。

然而似乎是我錯了,

事到如今村裡人除了誇讚,

並沒有誰願意買我的畫,

他們一個個都是口是心非的騙子,

嘴上說的和手上做的總是兩套動作,

難道真的是我錯了?

公元1351年,我已三十,

論語說而立之年,我卻仍一無所有,

聽說一千多里開外的敦煌有一處莫高窟,

那裡畫匠如雲,隨處可見藝術精品,

那裡有許多識貨的買家,會出高價請人作壁畫,

那裡還有數不清的大師作品,可以觀摩學習,

剛好莫高窟壁前的皇慶寺在重修,要招些畫匠,

不如先去尋個工作機會,再好好謀劃,

於是我草草收拾了包袱,

向滿臉無奈的父母鞠了一躬,就此上路。

半路碰到一兄弟,

和我一樣的破衣爛衫,一樣的眼困腿乏,

他遞了塊餅給我說:「兄弟,吃吧,同是天涯淪落人。」

然而我拒絕了,「誰淪落了,我可是有未來的。」

20多日後,總算到了莫高窟,

看著眼前的景象,我驚呆了,

一個面向東方的黃色峭壁,擠滿了蜂巢般的洞窟,大大小小好幾百個,

在三危山的映襯下,顯得空靈而磅礴,

這是我有生之年見過的最有氣概之地,

那一瞬間,我終於不再猶豫,

這些日子以來心中的徘徊、迷茫,

都被眼前的景象徹底抹去,

我肯定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此處定能有我容身之所。

敦煌風光,圖片源自pixabay.com,eltonjohn1973

憑著畫畫的本事,我順利進入皇慶寺工作,

我們有詳細的分工,

起稿、填色、題寫榜書都有專人負責,

和從前一個人作畫完全不同,

但即便這樣,

一幅大型的壁畫仍要耗費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完成。

這裡的生活十分單調、清貧,也很辛苦,

我們基本只吃兩頓,一頓早飯,一頓晚飯,

早上餺飥,晚上胡餅,

每日踏著星程來,又踏著星程回,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日如此,年年如此。

說實話,和我當初想像的差別太大了,

甚至比在家裡還要艱難,

起碼以前還有父母種地做飯,

吃食也較豐富一些,

而在這裡,舉目望去,除了畫匠,還是畫匠,

他們常說:工匠莫學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來奴,妻是管家婢。

我雖無妻子,確是終於明白了何為奴,

難道,我等窮苦人終究不能翻身?

不,我不相信,

分明就聽過一些勵志故事,

分明就有畫技高超的人遇見伯樂,

不可能這些都是傳言吧。

不,一定是真的,

只是我技術不夠好,

只是我還需要錘鍊,

不然你看那一個個的洞窟里,為何有那麼多的精品?

我相信,這一定是大師留下的。

還記得初到莫高窟,第一次進入洞窟時,

我已無法用語言形容當時的震驚,

是的,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一個以前從未觸及的世界,

即使一路上聽了無數關於莫高窟的傳說,

仍然驚訝得目瞪口呆。

第一次,我發現人物可以如此開放,甚至半裸,

第一次,我發現佛祖可以如此貼近生活,就像身邊的一個朋友,

第一次,我發現壁畫的立體感可以如此強烈,想像可以如此天馬行空,

對的,這裡是畫家的天堂,

是我,史小玉的天堂。

後來從一位年長的畫師那裡得知,

這種用強調明暗來表現人物立體感的暈染法,叫凹凸法,

繪畫技巧最初來自印度,是敦煌曾經最流行的畫風。

莫高窟第285窟,五百強盜成佛圖(前半部分)(西魏)

講述500個強盜在佛陀度化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畫面中他們個個身體半裸、髮髻披散、遍體傷痕、動作誇張,凄慘悲切的呼叫聲被佛聽到,最終皈依佛門,修成正果,這些壁畫就像連環畫一樣,講述著佛教的故事,也是史小玉來敦煌看到的第一批壁畫。圖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五百強盜成佛圖(後半部分),圖片源自敦煌研究院

繼續穿行於洞窟中,

我發現壁畫的色彩開始變得柔和,

少了些先前的粗獷,更像是來自中原的畫風,

一個個人物都是秀骨清像,瘦體寬衣,細眼薄唇,

與五百強盜成佛圖對比,完全是兩種派頭,

這完全就是南朝大畫家陸探微的風格嘛,

瀟洒秀麗,名仕風流,

一看就能想像那個年代的敦煌,

街頭的人們穿著各種時髦服飾,

有中原的寬袍大袖,也有來自印度和西域的粗獷豪放,

光是想一想就覺得十分有趣。

莫高窟第285窟,說法圖。各種佛教人物穿上中原服裝,也是挺萌的。圖片源自 敦煌研究院

只可惜,如今敦煌早已見不到這等繁華,

他們口中那些連綿不絕的駝鈴聲,那些川流不息的商旅,

那些全世界的珠寶,那些氣吞山河的金戈鐵馬,那些最新的潮流,

現如今都不見了,

只餘下莫高窟還在續寫著它的繁華,

還有供養人願意出資,

願意給佛造像,

願意留下這些精美的壁畫。

而佛是什麼?

為什麼要給他造像?

為什麼要把他的故事畫出來?

說實話我不太清楚,

我只知道這裡的每一幅壁畫,每一尊佛像,

都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

他們把畢生的時間、畢生的汗水、畢生的淚水都奉獻在這裡,

雖然日子清苦,雖然沒有出頭之日,

但我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很認真,都是帶著感情的,

不然這些作品怎麼會如此栩栩如生。

其中一幅名為「觀無量壽經變」的壁畫,

聽說描繪了西方極樂世界,

中間是端坐的佛祖,四周樓閣用七種寶石裝飾,

底下用黃金鋪地,空中飄揚著鶯歌燕舞,

觀音菩薩的下方還有幾個嬉戲的裸體童子,

這根本就是我們想像中最美好的世界嘛,

我相信這幅壁畫的創作者,

一定對生活充滿了熱烈的期盼,

才會將佛教故事畫得如此貼近生活,

如此打動人心。

莫高窟第217窟北壁,觀無量壽經變(盛唐)

中間部分描繪阿彌陀佛居住的佛國凈土,佛經說:極樂國土,天樂常鳴,花雨滿天。於是畫匠們借用人間最美好的景象,構築出這個美妙的天國圖景。圖片源自 數字敦煌

還有盛唐最有名的畫家李思訓創造的青山綠水畫,

在莫高窟也是非常流行。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法華經變(盛唐)

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呈現出一派燦爛輝煌的大唐氣象。圖片源自 敦煌研究院

以及我最仰慕的畫聖吳道子,

僅僅運用粗細變化的筆墨,

就能讓人物天衣飛揚,滿壁風動,極為傳神。

比如洞窟中的一幅維摩詰經變,

就頗有吳道子的畫風,

如果可以穿越時空,

我真的很想見見這幅壁畫的畫匠,

向他請教作畫之道。

莫高窟第103窟東壁南側,維摩詰經變(盛唐)

用簡單的線條表現出生命的神采。圖片源自 敦煌研究院

一直以來,我都在努力臨摹,

臨摹每一幅壁畫的線條和畫風,

在莫高窟這座宏大的學校里,

我學到了比之前三十年都多得多的作畫方法,

真的很慶幸,

能在有生之年來到這裡,並生活在此,

與不計其數的名家對話,

只是有一點我很疑惑,

為什麼他們都沒有留下名字?

這是不是也預示著,

此生,我也只能是一個默默無聞之輩?

畢竟來莫高窟已經6年了,

我還是那個我,

一事無成,蹉跎度日,毫無起色,

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

幾天後(1357年),

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讓我重燃希望,

在一個眉開眼笑的春天,

一個新窟即將在莫高窟開鑿,

而我順利成為新窟的畫師。

供養人想畫兩幅千手千眼觀音像,

以祈求安寧與和平。

這簡直太美妙了,

多年以來終於有人認可了我的能力,

於是我每天迎著星程來到洞窟中,

勾繪著超凡脫俗、不同凡響的作品,

為了能有接近紙上作畫的效果,

我趁著泥底還沒幹,就開始描線著色,

我運用表現衣服轉折有致的折蘆描,

表現絲綢光滑細軟的行雲流水描,

表現頭髮飛舉飄揚的高古遊絲描,

營造出柔順、輕盈、順滑、精緻的畫面,

觀音的面容、肢體則是挺拔遒勁的鐵線描,

總之把我在這裡學到的各種線條造型,

都融入進這兩幅壁畫中,

至少我個人覺得,

最後成型的畫面,

已經將各種形體質感和人物的神情動態,

表達得淋漓盡致,

與洞窟中的各大傑作相比也絲毫不遜色。

莫高窟第003窟,千手千眼觀音(元代)

被稱為最精美的千手千眼觀音圖像,服裝輕逸飄舉,肌膚細膩如有生氣,千手千眼描繪得一絲不苟,千姿百態,耐人尋味,形成剛與柔,既鮮明又和諧的對比。圖片源自 敦煌研究院

但還有一個終極問題困擾著我,

我並不想像其他洞窟的畫師那樣默默無聞,

我是個比較膚淺的人,

我想要付出得到回報,

我想到作品得到人們的認可與讚賞,

我想要父母為我而驕傲,

究竟要怎樣做才行呢?

哈,我想到了,

畫作完成後,

我留下了「甘州史小玉筆」幾個大字,

就是要你們記得我,

曾經在這個洞窟里,

有一個叫做史小玉的人,

一直寂寞而努力地活著。

文中圖片僅為配圖表達,版權屬於原作者

若有不妥之處,請留言告知,萬分感謝

微信公眾號:騎驢漫遊

推薦閱讀:

怎麼樣才能把流落到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文物追回中國?
敦煌莫高窟在破壞前是什麼樣?
沒有佛教和相關歷史知識的人應該怎麼欣賞敦煌的壁畫?

TAG:敦煌 | 莫高窟 |